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

2022-04-29

编者按: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大的增值、增收潜力。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化生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蔬菜产业,是我国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 篇1:

河北省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摘 要:针对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现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分为6类。选取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10个蔬菜大省,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蔬菜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得出河北省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5位。根据评价指标,分析并找出提升河北省综合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Vegetable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WANG Fang-zhou

(China Center for Industrial Security Research,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vegetab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Hebei Province, us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e vegetable industry was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in China. Selecting 10 vegetables province that they were Hebei, Liaoning, Jiangsu, Zhejiang, Fujian, Shandong, Guangdong, Yunnan, Sichuan and Henan,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overall score and ranking about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vegetable industry, the overall score was ranked No. 5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 Hebei Province.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and found the ways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vegetable industry;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cluster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河北省环绕北京和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使得蔬菜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从历年数据来看,种植面积、生产产量、出口数量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其蔬菜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拥有“世界三大菜篮子”之一的山东省。河北省已步入中国蔬菜大省多年,笔者也正是针对蔬菜大省这一背景,分析并找出提升河北省综合竞争力的途径。

1 全国31省市蔬菜产业聚类分析

根据《中国农业年鉴》(2009)全国31省市蔬菜产业的数据,设立蔬菜播种面积(khm2)、蔬菜总产量(万t)、产量(kg·人-1)、蔬菜人均产量(kg·人-1)、蔬菜出口数量(万t)、蔬菜出口金额(万美元)和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7个指标。首先,对各个省份按照7个指标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其次,运用欧几里德距离平方测度区间数据,选用Z分数法作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最后采用组间均联法,借助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1],聚类结果见表1,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分为6类。

根据表1知,第1类省市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这类省市一般蔬菜种植面积较小,蔬菜总产量较低。第2类省市包括:河北、河南,这类省市蔬菜播种面积、蔬菜总产量都相当高。第3类省市包括:江苏、广东,这两个省播种面积较大,产量不如第二类省市的高,但是在出口数量和金额上有明显的优势。第4类省市是浙江和福建,这类省份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趋于中间位置,蔬菜出口数量、蔬菜出口金额和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都比较高。第5类省市是山东,山东的蔬菜播种面积、蔬菜总产量、每公顷产量、蔬菜人均产量、蔬菜出口数量、蔬菜出口金额和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都很高。

2 中国十大省份蔬菜产业的因子分析

2.1 蔬菜省份选取

根据表1分析结果,选择第2,3,4,5类省份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比分析这几个省份的蔬菜产业竞争力。同时,考虑到第1类省份的蔬菜产业情况和具体的地理位置,笔者在第1类省份中选取辽宁作为东北三省蔬菜产业的代表,云南作为南方蔬菜产业的代表,四川作为西部蔬菜产业的代表参与第2,3,4,5类省份的蔬菜产业竞争力排名[2]。即选取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10个蔬菜大省。

2.2 指标选取

根据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从环境、要素、产品和显示竞争力4个方面来设立指标[3],其中,环境竞争力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实有道路长度、耕地占全国比重、文化普及率、总人口(年末)、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表2)。

要素竞争力指标包括:农村用电量、化肥使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生产价格指数、蔬菜播种面积、蔬菜总产量、每公顷产量和蔬菜人均产量[4](表3)。

产品竞争力指标包括:城镇居民家庭蔬菜消费构成、城镇居民平均蔬菜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平均蔬菜消费量、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农村居民纯收入和蔬菜零售价格分类指数(上年=100)。显示竞争力包括:蔬菜出口数量、蔬菜出口金额、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5](表4)。

2.3 因子分析过程

(1)将表2、表3和表4中的各省份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和显示竞争力的各指标数据标准化[6]。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取累计贡献率为90.794%的前5个因子作为主因子,结果见表6。可以看到,第1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6个因子以后的因子特征根值都比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已经成为可忽略的因子,因此提取5个因子是合适的,这5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表明,通过它们可以反映90.794%的信息。

经分析,公因子最主要反映耕地占全国比重指数、总人口指数(年末)、化肥使用量指数、农用机械总动力指数、有效灌溉面积指数、蔬菜播种面积指数和蔬菜总产量指数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2008年末实有道路长度指数、文化普及率指数、地区生产总值、农村用电量指数和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数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人均水资源量指数、蔬菜生产价格指数的水平[7]。公因子最主要反映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数和蔬菜零售价格分类指数的水平。

(2)计算因子得分,结果见表7所示。

(3)计算公因子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F=0.303 45F1+0.229 38F2+0.163 61F3+0.108 47F4+0.103 03F5,求得各省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具体见表8所示。

3 综合竞争力分析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山东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最强,出口竞争力综合得分是0.821 8,排名第1位,该省蔬菜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1位,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都位于全国第1位。从第一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山东省为1.333 12,仅次于第2位的河南省,河南省为1.446 35,说明山东省和河南省蔬菜产品在耕地占全国比重、总人口指数(年末)、化肥使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蔬菜播种面积和蔬菜总产量的占主要竞争优势。从第二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广东省和江苏省分别为1.504 96和1.144 89,主要反映广东省和江苏省在2008年末实有道路长度、文化普及率、地区生产总值、农村用电量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水平[8]。从第三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广东省和云南省分别为1.529 97和1.166 94,主要反映广东省和云南省在人均水资源量和蔬菜生产价格上具有较高竞争力水平。从第四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山东省得分最高,为2.267 58,主要反映山东省在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具有较高竞争力水平。从第五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福建省得分最高,为1.496 61,主要反映福建省在蔬菜占农作物播种面积和蔬菜零售价格上具有较高竞争力水平[9]。从表8可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省的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为:-0.086 9,-0.663 3,0.255 5,-0.136 1,-0.321 9,

0.821 8,0.528 9,-0.371 4,-0.103 6和0.077 1,排名位次分别为第5,10,3,7,8,1,2,9,6,4位。河北省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5位,和排在前4位的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和河南省相比,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10]。

4 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

(1)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在扶持力度上,要健全投入机制,加大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体包括:加大对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补贴力度;建议推广实施蔬菜种植、运销保险制度;设立蔬菜贷款担保基金,增大蔬菜产业贴息贷款规模,扩大贷款范围;增加对设施蔬菜产业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进行扶持。在财政上,政府应当每年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蔬菜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产品质量监测、设施蔬菜发展。

(2)改善蔬菜产业生态环境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的指标分析,要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就要从改善蔬菜产业环境入手,具体包括:改善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态环境;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优势蔬菜产品发展的基础;加强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生产机械,降低劳动强度。

(3)推进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通过要素竞争力的指标分析,要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就要从推进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入手。具体包括:整合高校、企业和研究所力量,成立设施蔬菜产业装备技术开发中心;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菜农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培训;大力推广成套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大蔬菜产业科技推广力度。

(4)采取多种措施扩宽蔬菜出口市场。通过显示竞争力的指标分析,要采取多种措施扩宽蔬菜出口市场,具体包括:熟悉蔬菜进口国的法律和饮食习惯,丰富出口蔬菜产品种类,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调整出口蔬菜产品结构,提高组织化水平,实施绿色营销,培育一批重点蔬菜出口企业,拓宽河北省蔬菜产品出口市场。

(5)加快蔬菜品牌建设。通过产品竞争力的指标分析,不但要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增加蔬菜花色品种,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而且要打响蔬菜品牌,创建名牌产品。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具体包括:设立品牌发展专项资金,实施蔬菜标准化,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突出蔬菜产品特色,创建品牌利益链,扶持产后加工业建设,加快蔬菜品牌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21-349.

[2] 张文彤.SPSS11.0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190-210.

[3] 赵美玲,王述英.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6):21-23.

[4] 张久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6):75-77.

[5] 王方舟.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6] 刘荣茂,马林靖.我国蔬菜出口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经济纵横,2005(3):10-13.

[7] 刘学忠,辛德树.中国蔬菜出口中的问题及策略[J].农村经济,2005(7):28-30.

[8] 李晓培,杜方敏.构建广东农垦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6):131-133.

[9] 赵邦宏,王哲,刘妍,等.河北省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399-400.

[10] 贾静丽,孙文生.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1):144-148.

作者:王方舟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 篇2:

我国在蔬菜加工方面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编者按: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大的增值、增收潜力。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化生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蔬菜产业,是我国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之一。作为蔬菜产业化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蔬菜加工业,近年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外向型蔬菜加工产业布局也已基本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蔬菜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竞争力弱,蔬菜加工业市场绩效低,蔬菜产品的简单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为此,本期业界观察我们特别邀请专家来探讨我国在蔬菜加工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蔬菜加工保鲜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蔬菜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蔬菜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采后加工已经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撑力量。

我国蔬菜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工蔬菜出口形势保持稳定增长,基本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鲜冷冻蔬菜出口、西北地区蔬菜浆和脱水蔬菜出口以及西南与东北地区加工蔬菜出口为主的“环形”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山东、广东、江苏和福建是主要的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省份。我国蔬菜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蔬菜浆、鲜切蔬菜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加工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中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东盟、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其次为俄罗斯、美国和欧盟。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量为828.1万t,创汇93.9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19.2%,其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蔬菜及其加工产业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从产业发展与市场角度看,我国蔬菜加工产区集中度不足(产业调整尚不到位),蔬菜生产加工合作组织(协会)力量薄弱,政府服务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从生产加工角度看,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资源消耗高而废弃物利用程度低(技术装备需要升级换代),标准的制定、执行与培训不足,这都成为制约蔬菜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从国际环境看,由于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蔬菜生产、加工成本增加,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构成压力,同时,一些国家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及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蔬菜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进行限制。

为此,我国蔬菜及其加工产业在国内方面,应加快改革进程,促进产业调整,培育行业组织力量,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完善蔬菜生产与加工产品可追溯体系及预警标准体系,并做好监督执行工作,从而提高我国蔬菜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保证我国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需求及身心健康。在国际方面,在保持我国现有主要蔬菜出口国家和地区市场基本稳定的同时,要开拓其他如中东、中东欧、非洲等市场,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实现既能保持均衡稳定又能适时增长的蔬菜生产、加工出口贸易局面,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及动力。

蔬菜加工保鲜的技术进展

在采后方面,目前蔬菜采后技术正向智能型分级、包装、贮藏、鲜切加工保鲜及无损检测技术方向发展,国外越来越重视蔬菜的采后安全技术,采后清洗、涂膜、包装技术及新型保鲜剂如1-MCP(1-甲基环丙烯)得到发展,低剂量辐射杀菌技术也已获美国FDA核准,在蔬菜上得到使用。另外,蔬菜冷链物流技术将蔬菜产品的交易、位移和信息传递集成为三位一体,大大提高了蔬菜产品的交易效率并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加工方面,一批先进的蔬菜加工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降低了能耗。例如,在脱水蔬菜加工方面,国外采用多级分区变温干燥技术,整个过程可实现智能控制,能耗低、效率高,产品品质稳定;蔬菜浆加工方面,国外普遍采用闪蒸浓缩、高温短时杀菌、无菌灌装等技术与装备;速冻加工方面,发达国家推广了低温高速气流速冻、喷淋或沉浸式速冻等速冻技术与装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加有效地保证了蔬菜加工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来提高自身水平

发达国家蔬菜采后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1) 发达国家重视蔬菜采后理论与加工技术的创新研究

发达国家在已基本保证蔬菜采后加工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深层次的研究,以获得更先进的理论与技术,进一步指导并提高蔬菜采后加工的质量安全水平。例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非热”杀菌理论,并为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研发与应用研究工作,这改变了传统的果蔬加工方式,改善了果蔬加工产品的质量;再如,美国从蔬菜表面形态学角度开展超声波清洗过程的动力学理论研究,以支持开发出更先进的清洗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项工作是通过多学科(包括物理学、植物学、机械制造、计算机等学科)的协作共同完成的,而我国在研究工作中基本上是单学科的纵向研究,缺乏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因此很难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发达国家重视蔬菜采后技术与管理知识的推广工作

发达国家在蔬菜采后研究单位设有专门的技术推广人员,及时将研发的最新技术成果与质量安全控制理念推广介绍给企业和农户,使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例如,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发达国家适时提出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HP(良好卫生规范)、GMP(良好作业规范)等理念,并将之形成具体的操作规范制度并推广实施,对保证蔬菜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发挥了有效作用。

韩国、中国台北蔬菜产业及采后技术的

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韩国与中国台北政府在蔬菜产业及采后技术发展方面,特别重视蔬菜采后研发工作。例如,韩国农业部的农村发展局(相当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园艺研究所专门成立了采后技术研究室,编制12人,以加强蔬菜采后研究工作,特别是根据韩国园艺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开展蔬菜质量安全及相关技术研究,以满足韩国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韩国和中国台北非常重视发展农民合作社,这项举措为蔬菜标准化生产与采后技术推广以及政府有效管制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奠定了稳固的支撑基础。此外,韩国政府为促进蔬菜采后产业的发展,由政府出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包装)中心(APC),APC由农民合作社经营。在中国台北,冷链系统在20年前已被应用于保证蔬菜质量,针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台北通过实施RBPR(农残快速检测)、GAP、CAS(农业标准认证)、可追溯体系和品牌认证来实现蔬菜加工产品的安全控制。

从韩国和中国台北蔬菜及其采后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通过政策支持、研究创新及蔬菜产业链不同利益攸关者的紧密合作”是韩国和中国台北蔬菜产业及采后技术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这条成功之路对我们今后蔬菜产业及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国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特点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内需消费型为辅。今后,随着蔬菜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环形”蔬菜加工带将更为明显,科技与管理落后、专业及组织程度低、高耗型的加工企业将被市场淘汰,而拥有现代管理制度、先进生产技术(装备)和国际生产与环保标准的加工企业,尤其是具有自身创新能力及联合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具有市场竞争力。中小型蔬菜加工企业将成为大型加工企业的有益补充,与国际接轨的加工生产模式以及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标准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准则。

实现我国传统蔬菜发酵产品的现代化加工生产,以及开发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调味品、蔬菜汤、蔬菜酱(罐头)、蔬菜功能性食品及鲜切加工产品是今后蔬菜加工企业应予以重视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对外出口还是对内消费,蔬菜加工企业都应加快产品转型。

作者:张学杰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 篇3:

发展蔬菜产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摘要:文章浅析了发展蔬菜产业的障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以科技为支撑,提高蔬菜产业整体素质。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逐步实行蔬菜产业化经营。以安全优质为目标,实施绿色食品工程。

关键词:绿色食品;障碍;市场竞争力;产业化经营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供需和经销体制的变化,蔬菜是率先进入市场流通的产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大,在当时曾出现过“解决温饱靠粮食,解决花钱靠蔬菜,”的说法。所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政府部门积极地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生产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得到了迅猛发展。

塑料大棚和节能日光温室的出现,使保护地蔬菜栽培也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都建立了春、秋、冬淡季菜生产基地,使反季节蔬菜供应比重大幅增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采取了“南菜北种”、“洋菜中种”,花色品种明显增加,城市一般供应种类均在50种以上,商品外观品质也明显提高。我省蔬菜年人均占有量约358千克,为世界人均占有量102千克的350%。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就其产品而言属一次性消费商品,有关专家曾统计过人们一天食品摄取量,无论是数量和价值都在60%左右,蔬菜是其他商品不能比拟,有着先天的优势,所以蔬菜产业大有可为、方兴未艾。

1 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和问题

1.1 过剩问题

目前由于生产量大,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地区性的过剩在我省的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存在季节性卖难、滞销。

1.2 菜价下降

菜价下跌与上世纪90年代比较,主要蔬菜品种一般下降20-30%,保护地蔬菜下降幅度较大,约50%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不稳,从蔬菜总产量分析,667m2的单产一直徘徊在1750-2000千克之间,总产量的增加主要靠面积的扩大。虽然在一些生产区也有不少高产区,但地区间有较大差异。

1.3 蔬菜采收后的滞后问题

现在蔬菜采收后只进行简单的选、洗、装筐上市,使蔬菜在流通过程中因霉烂、变质损失率约30%左右。“净菜上市”、“标准量出售”尚未采用,因此保质期就短。

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障碍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表现在“三不到位”上:一是调整不到位。各地年年都在调整,农民个体也在调整,调来调去,出现了一调就多,不调就缺的局面,也就是农民常说的“大小年”问题,过剩与紧缺是紧挨着,找对自己真正的位置很不容易。这也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必经之路;二是科技不到位。近年来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大多数的农民仍然采取传统粗放型生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有待提高,没有全面掌握常规技术。虽然现在有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技术人员多,但到深入一线去指导的人却很少。蔬菜种植方面面临的问题是农民科技知识贫乏,缺少技术人员,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是阻碍蔬菜产业发展的最关键环节,致使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严重脱节;三是投入不足。目前我们的农民挣的钱仅够维持正常的生活消费,无法扩大再生产投入,或者有些配套设施跟不上,投入不到位。设施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

2 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2.1 以地域优势为导向,调整蔬菜品种结构

蔬菜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关系。在引进名、特、新、优、野菜品种的问题上要注意两点:一是引进的蔬菜是否适应本地土壤环境,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二是引进的蔬菜在本地是否有消费市场,不能盲目引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2 以科技为支撑,提高蔬菜产业整体素质

首先要降低生产风险和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新改造生产设施和設备,为先进技术顺利实施打下基础。二是将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按专业性质建立首席专家团,能长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

2.3 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逐步实行蔬菜产业化经营

蔬菜采收后经深加工后延长销售期,增加蔬菜产品的附加值拉动蔬菜生产的发展,例如速冻菜、脱水菜、淹渍、糖化、菜汁等加工制品,满足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2.4 以安全优质为目标,实施绿色食品工程

为了拓宽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必须做到无公害化管理,加强指导和宣传力度。培训到位、检测到位,实施绿色食品工程。

2.5 以基地为依托,完善和发展订单农业

有了订单才有稳定的市场,有了基地才能发育市场,基地本身就是产区市场。为了完善订单农业,使其健康发展,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介入,强化制约机制,有法可依;二是有关组织和相关部门帮助农民考察了解订单双方的诚信程度,并监督合同的执行和兑现;三是合同一经签订,要有专人跟踪指导、跟踪服务,保质保量完成订单合同中规定的标准和数量。

2.6 以信息为纽带,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在全球化的新形势

市、县、乡及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要与国内国际信息发布联网,培训一批信息人才,培育一批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公司和集团公司,更准确地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指导带动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闫秀荣(1973-),女,吉林梨树人,梨树县十家堡镇农业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

作者:闫秀荣

上一篇:公共建筑能效测评节能技术论文下一篇:焊接专业课堂项目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