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探讨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a题,即学习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动态思维结构的培养;合作学习的应用;词汇教法、学法探讨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讨论。最后寄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领域多出成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课程设计论文 篇1:

英语课程设计的文化性分析

英语课程设计的文化性,顾名思义,就是在英语课程设计过程中,突出文化的传授,这里的文化包括:自然文化、社会文化、人文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等等。英语课程设计的文化性也是英语课程的文化导入,在英语课程设计时,老师不仅仅要把听说读写作为学习英语的重要任务,还要适当地引入、导入外国的文化背景,以便于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语言文字,更准确地运用掌握语法句型。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引入英语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学习到英语文化,掌握英语文化有利于了解异国风情,培养学生的荣誉感、爱国热情。

对英语课程设计的文化性进行分析,就是对人英语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英语教学设计的文化性分析,以此折射它的价值倾向。

一、课程目标的文化性分析

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编制也受课程目标的制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经济等活动的增加,原本的英语课程设计已经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必须对英语课程设计以重新定位,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英语课程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性的了解。

1.重视英语课程的人文价值

通常情况下,英语是作为一种语言课程在学校进行学习,多数人只是把英语看成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这种思想过度强调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其实,英语课程的设置目的不只是作为一种语言在让学生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注重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人文价值,而现在的教学对这两方面内容似乎熟视无睹。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发现培养文化意识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说明了英语教学开始重视人文价值的教育。

新课程标准不但注重语言的运用,更注重语言文化的背景和内涵,通过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的介绍,让学生在对英语的学习中正确理解词义和句型,并能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此外,英语课程设计时,还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学内容来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不仅要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还要培养对中文文化的敏感性和鉴赏力,通过英语文化了解本国文化,通过本国文化了解英语文化。

2.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的培养写进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把语言和文化放在一起考虑,充分体现了语言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阅读时,要想真正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只知道文章的大概意思是不够的,还要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吸收优秀的世界文化知识,也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教师在教学中着重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记单词,读课文、写短文等等,强调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上似乎并不关心,长此以往,学生成为了学习英语的奴隶,而不去思考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形态等,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造成消极的影响。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把了解、熟悉英语文化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外国的经济、文化观念,科学评价英语文化,促进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融合。新课程标准提出,在不忽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的听说能力,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书面表达等都作了规定,但对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课程内容的文化性分析

从狭义上讲课程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般意义上说,课程也就是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就要使用教材,如果没有教材,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现行的英语教材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照我国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编写的,它以英式英语为主,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及其相关文化和传统,编写的时候遵循实用性、实效性、文化性等。其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友谊、体育、休闲、时尚、节日、戏剧、宗教等等50多个话题。在课程设计上考虑到了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学生有实际意义,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但是课程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反映西方文化的内容较少,其主要介绍了以英美为主的英美文化,而其他国家的非主流的文化介绍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正确地引导,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英语文化,把它们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通过英语文化提升自己的素养,增强社会主义荣誉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促进西方文化和中方文化的融合,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作用。

在英语课程内容的编写过程中,编写者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因为教材不仅要突出英语的实用性,还要突出英语课程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而教师也要努力挖掘教材,把课程的文化性突出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学到英语知识,又学到英语文化知识。编写者在组织课程内容上,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必须把英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与之相关的社会价值体现出来,运用多元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我国英语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

三、课程教学的文化性分析

英语课程教学是检验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能立足现实立足本国国情、是否注重文化性和语言性、是否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将决定着课程设计的成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狭隘的思想教育学生,而应该敞开心怀,摆正心态去讲解英语民族文化和背景,通过文化背景和知识,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和态度。同时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领悟真实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释放。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智力,使学生在文化理解和学习中实现对文化的认可和尊重。

在实际的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文化这一层面的内容重视不够,学生学习英语后在语言应用能力上有了提高,但是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却并未进步。由于长期深受母语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也按照学习母语的思路进行学习,所以就形成了不伦不类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同学们创设适合英语学习的英语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英语思维、英語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英语文化的体验,更深入的理解西方文化。

对一种语言的学习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在对语言的学习时,也会相应地学习到这些语言所在国家地区的文化。但是目前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顾不上文化知识的深入挖掘,也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对国外的人文自然,民族习俗等进行了解,因此,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英语,通过各种媒体获得英语学习的机会。

四、课程评价的文化性分析

考试作为我国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致使学生在学校中的一切都为考试而学,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毫无提升。所以,在评价学生英语水平的时候,不仅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还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此,笔者对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题目进行文化性分析。

1.阅读试题分析

英语测试时,阅读理解是必考的题目,所占的比重也较大,往往考察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包括科技、文艺、体育、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方面,也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一点对文化意识的考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可以看出,英语测试还是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阅读理解考察的几乎还是语言知识,而且题目的提问方法也比较固定单一。我们认为,英语考察时也应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兼顾语言运用和文化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英语考试应尊重文化差异,克服跨文化交际面临的障碍。

2.书面表达试题分析

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对教学有着指挥棒的作用。现行的课程标准就英语考试中对英语考试的题型、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的知识点做了说明,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如何通过测试题目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文化性,也没有提出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和目标。这方面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更多的国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充实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多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学习,把语言的学习和社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4] 黄远振.文化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教育科学研究,2004(12).

[5] 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外语界,2003(3).

(責任编辑 陈国庆)

作者:田静

英语课程设计论文 篇2:

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探讨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a题,即学习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动态思维结构的培养;合作学习的应用;词汇教法、学法探讨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讨论。最后寄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领域多出成果。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设计;国家示范院校

当前开展的各项课改工作都要围绕学习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要打破学科体系,通过系统的工作任务完成某个产品[1]。专业英语课程设计如何体现这一思想呢?笔者赞同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教法、学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对传统的专业英语学科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颠覆性的改革。

(1)推导型思维结构。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启发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推导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知识。(2)发散型思维结构。发散型结构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或提出富于想象力的问题。(3)归纳型思维结构。在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这一渐进过程中,既有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又有运用语言能力的不断更新的发展。“这种实践越累积,就越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布鲁纳语)(4)释疑型思维结构。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需要模仿、记忆,又要有思维理解,还要有工科思维的实践操作。(5)探究型思维结构。静态结构的专业英语教学把教学活动局限在无休止的经验式的实作和念经式的“读”上面,忽略了教学的思维加工能动化过程,动态结构教学要求学生由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不断深入。(6)迁移型思维结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作言语实践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使知识和技能的顺利迁移。

(1)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设计。合作学习大多需要组建比较稳定小组结构,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套适合其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基础及组员构成的结构。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要素包括地位、角色、规范和权威。(2)合作学习小组的策略指导。在专业英语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有很密切的关系。

1.课堂教学方法。(1)英语单词的“文化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同化或顺应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2)单词的科学记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词根与词缀记忆法。掌握好词根和词缀是提高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大多数专业英语单词是由词根加上前缀后缀组成的合成词,但与常用词汇不同之处是:常用词用的前缀后缀是比较通用的,而专业词汇的前后缀却是专业性较强的。2)转义联想记忆法。所谓转义联想记忆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单词的一般含义与专业含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比较、引申等方式,达到理解和记忆单词的目的。

2.实践教学方法。专业英语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用就离不开实践。尽管日常生活中,许多专业英语难以找到运用机会,但专业教师仍须重视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用英语,在实践中学英语。

(1)利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习巩固专业词汇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英语,如在现场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英语指认各个零部件,在实习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必须读懂英文图纸,英文说明书等等。(2)留意社会生活,实现“快餐式”学习。“快餐式学习”即谓以尽量短的时间摄取知识,掌握信息。比如,教师通过组织某个专题活动,用模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现学现卖”或“现卖现学”,达到快速学习的目的。

(1)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精讲与多练的比例关系,找到二者的“黄金分割点”。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实训、实作场所的英语应用练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处理好教学结果的评价与教学常规检查的关系。综合口试,听力,与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检测手段及时地、多层次地、反复地考查,再结合课堂学习表现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做出整体评价。

作者:杨 成

英语课程设计论文 篇3:

以“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看我国英语课程设计中的文化导入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紧密相连。英语课程设计中的文化导入,是在英语课程价值观的支配下,对英语课程价值较为直接和集中的认识与把握,它是英语课程价值观与英语课程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学习和获得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同时学习和获得这种语言的文化过程。从斯宾塞所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角度对我国中学英语课程设计中的现有问题提出加强我国英语课程设计文化性的初步思考,以期寻找提高我国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课程设计;文化导入

斯宾塞曾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到,人们总是认为只要提出某门科目给了他们某些益处就足够了,从而完全忘记了这些益处是否充分,是否应该再加以判断。文化,一个包罗万象的词。从有了人类开始,文化就存在了。文化也分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主要分为两大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狭义的文化被英国著名学者泰勒定义为“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而外语课程设计是要服从人们学习外语的需要和国家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外语作为一门语言,最大的用处就是促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这属于跨文化交往。就英语而言,它是一种多个国家都在使用的国家语言,这些国家之间的语言和文化有很多共性的成分,人际交往模式也存在较多的相似性。然而即使是这样,使用英语的各个国家的文化变体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增多,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已经成为迎接21世纪新挑战的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赫伯特·斯宾塞出生于英国,是英国公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在教育中,斯宾塞一直都是倡导人的一生当中,真正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不仅仅是因为人生苦短,更由于人事纷繁。所以在教育中应当把这些有限的时间用在有价值的学习上。对于学校来说,制订一个合理的课程之前,必须确定的是学生最需要学到的知识是什么。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钟启全曾提到“课程设计无非是旨在组织学习者的经验,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需要探讨教育目标、经验(知识)的构造方法、评价等各个侧面的问题。课程设计要以理想的方式展开,还得考虑必要的人、财、物的条件。”而对于语言学习课程来说,语言本身的价值远远低于它所带来的交流与文化交融的价值。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能否再创辉煌、能否继续为世界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都与我们教育的文化性有密切关联,而這一切又都体现在教育内容的文化性方面。而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更应当突出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在课程设计方面突出它应有的文化性。

二、对强化我国英语课程设计文化导入的思考

1.增强英语课程目标的文化导入

我国英语课程目标的确立应服从人们学习英语的一种需要。而学习英语最大的需要就是用于跨文化的交流。我国学者巴罗也曾说“学校教育是社会(或文化群体)用以传递它对世界的理解(文化传承)和培养个体自主性(教育)的手段。”而学校中各学科所设置的课程目标直接指导着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的方向,因此,课程目标的文化导入是提升我国英语课程的关键。

我国传统的文化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授英语使用国的文学作品来实现。但是覆盖面却很少,而且主要以西方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英美文化为主,英美以外的其他非主流文化明显缺失。如果我们要满足语言的学习是用于跨文化交流为目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课程目标中首先应该加入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例如,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课堂上讨论因为语言的差异所形成的语言交流问题;其次,需要教师的文化旁白,例如,学习西方的节日,教师帮助学生去理解节日的由来,庆祝的方式和习俗等等;再次,就需要一种文化的同化,例如,当学习有些西方文化时会出现和我国文化相冲突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文化冲突所产生的原因。

2.增强英语课程内容的文化导入

教材是学科课程内容最具体化的表现,是实施教学大纲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教材内容中的文化导入同时是体现课程内容文化导入的重心所在。“语言—包括阅读、写作、文学和口头交流—侧重(但不是排外地侧重)通过隐喻、神话和记叙的解释来发展其丰富性。也就是说要将语言放在诠释的框架之中;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视语言为文化的决定因素之一。”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一门语言的能力,一门语言的使用不仅仅是要掌握最基本的语音、语法、语言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意识和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需要学生能去理解不同文化下的语言魅力。因此,英语课程的教材除了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之外,还必须注重作为一门语言文化课程教材所应有的那种文化性导入。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实际上反映着一种以文化底蕴为基础的,本国与外国之间语言文化冲突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利益团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来自于个体的生活经验,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英国课程论专家劳顿在《课程研究与教育规划》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分析”的理论:教育要把我们认为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方面传授给学习者,课程就必须对文化进行合理选择,因此也就必须建立一套筛选过程或筛选原则,这就是“文化分析”原则。这一原则也是提醒着我们,在进行课程材料的选择时,必须对材料的文化性进行分析,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必须突出英语使用国的文化特征。由于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对材料进行选择时也应该以一种开放性的态度进行操作,处理好材料在反映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方面的关系。

3.增强课程评价的文化导入

在我国对于英语主要评价方式在于试卷评价,试卷评价的测试点在于词汇、听力、语法、阅读、写作。就考试题型而言,现有的题型中都加入了测试学生文化能力的试题,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上能体现出来。但是,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需要清楚评价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历年高考题目中分析考查,很明显可以发现高考英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工具主义的选拔倾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测试和提高重视不足,只注重语言知识点的考查一直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这样的评价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很快地检验出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高低,但是却不能检验出学生把英语作为一门跨文化交际语言运用的能力。对于语言文化的评价,应加入一些西方语言风格、生活方式、社交礼仪以及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把这些内容融入我们的试题当中,不仅可以检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基础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检验学生对于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底蕴的了解程度,从而也使得评价不单单只是评价,也作为课程目标不断发展的依据。

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能力是外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把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对语言教学的要求。如果说学会一门语言不易,那么理解运用一门语言就更难。中西文化之间的差距,也同时说明在我国学习西方的语言就有学习西方文化的必要性。总之,在英语课程设计中增加文化导入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7:345.

[2]巴罗.文化繁衍与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1996(01):23.

编辑 郭晓云

作者:陈凌

上一篇:合并会计报表论文下一篇:企业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