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环境科技标准管理论文

2022-04-26

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揭晓2006年9月2日,中国企业500强座次重新排定。在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荣登榜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则获得2006中国企业效益200佳和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的“双冠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贸易环境科技标准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贸易环境科技标准管理论文 篇1: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

[提要]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企业应该调整自己的财务目标使自己的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现代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一致性;冲突

[作者简介]刘兴贺(1985—),男,江西农业大学09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徐丽凌(1986—),女,江西农业大学09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高慧(1989—),女,江西农业大学09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胡艳容(1988—),女,江西农业大学10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曹光四(1964—),男,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江西南昌330045)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概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一系列资金运作的准绳,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种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主要有: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等。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企业没有主动权,只求能够完成国家的任务,所以大部分企业是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产权关系的明确,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目标开始转向利润最大化。

美国学者Arthur J.Keown在1996年版的《现代财务管理基础》中提出“财务管理与经济价值或财务的保值增值有关,是有关创造财务的决策”。可口可乐公司在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只为一个原因而生存,那就是不断地将股东价值最大化”。Georgia-Pacific公司在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永远是创造新的价值和增加股东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证券市场发达的美国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大,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也开始在我国盛行。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企业的总价值可以用股票市场价值总额来代表。这个目标完全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推出来的,从单个企业角度来说是比较合理的目标。因为它强调了在企业价值增长过程中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现今,大多学者都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符合当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该满足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行,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联合国也是推动企业发挥社会责任的重要机构。新一届秘书长安南上台后,联合国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从国家主权的维护更多地转向了公民权利的维护。鉴于全球化的脆弱性和国际间越拉越大的差距,鉴于国家内部的差距也在拉大以及财富的分配不公和不平等,特别是鉴于某些企业不合理的发展对世界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安南向国际商界领袖提出了挑战,那就是呼吁企业约束自己自私的牟利行为,并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约瑟夫·M·麦克格尔(Joseph M.McGuire,196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意味着企业不仅仅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对社会负有超过这些义务的某些责任”。随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1991)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而卡罗尔(Archie B.Carroll)根据众专家学者的研究概括出来的定义可以说是西方的典范,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其内容是:(1)企业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2)绝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3)企业应支持结社自由,承认劳资双方就工资等问题谈判的权力;(4)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5)有效禁止童工;(6)杜绝任何在用工和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7)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8)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9)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目前,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初步取得了共识,即一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要在对所有者负责、追求利润目标的同时,还要对员工、用户、伙伴、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负责,对自然环境及子孙后代负责,追求可持续发展。

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致性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展现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虽然消耗了部分经济利益,但是企业的行为向社会展现了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因为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目标才会被员工所认同,产品才能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企业也才会被社会所认可。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能够创造一个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可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广告效应。在企业的营销管理过程中,为产品做广告宣传是扩大销售的必要手段,广告费用也成为了企业经营中一笔较大的支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往往以企业的名义直接出资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如教育、扶贫、慈善事业等等。这样企业在广泛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扩大了企业的声誉。而企业的这种公益行为,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社会的认可,赢得更高的评价,获得比单纯的媒体广告宣传更高的效益。

3.法律强制下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此外,还有《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法》等等都对企业责任有一定的规范。因此,从法律的角度说,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目标是相契合的,企业只有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够长期生存发展,以实现企业营利的财务目标。

4.市场经济体系下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主要取决于市场上的自由竞争程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要想从竞争中获得利益,不仅仅依靠于企业自身的产品服务,还需要得到消费者、社会的认可。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可,最终必然会被社会和消费者所遗弃,难以持续经营。而企业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虽然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赢得了社会,赢得了消费者,增加了企业的声誉,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冲突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企业过分强调一方面都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的生存。

1.片面追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损害相关者利益,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企业的发展到高级阶段是服务社会及承担社会责任,多少年前的松下幸之助就有的观点,而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却在不断地丧失或沦丧。苏丹红、大头婴奶粉、药品问题、三聚氰胺、疫苗事件、养生紫砂锅、丰田召回事件,从食品、药品到生活用品,一步步都在拷问着现代企业的良知。从丰田召回事故来看,便是股东权益在追求节约成本和对消费者负责任两件事情之间没有做好选择,其事态发展也充分证明为了追求股东利益,放弃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最终丧失的还是股东权益。

企业没有权衡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利害关系,势必会“两面受罪”。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均衡,是一切社会关系进入良性状态的基本前提。如果不均衡,大到一个国际组织,小到一个企业组织,都会逐渐出现破坏性的变化。企业有权利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同时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对消费者、员工、社会团体、生态环境等的责任。

2.忽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弱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企业是一种社会存在,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义务,企业具有双重身份,是“经济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但是企业从本质来讲更是一种经济组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最重要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一,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一个企业得以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一味履行社会责任,忽视利润的追求,企业就会迷失方向,造成财务危机,无法生存和发展,更别谈履行社会责任了。

这种冲突性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表现尤为突出。因为此时的企业正处在创业时期,自我生存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加上资金短缺、支出巨大、人才匮乏以及产品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使企业尚不具备承担较多社会责任的能力。这时如果对企业提出过高的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很可能会给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就意味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耗费企业稀缺的资源,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与那些不考虑承担社会责任的竞争对手相比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由此导致的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好,其财务业绩却越差,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最大限度的得到实现,甚至无法实现。

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考虑社会利益,并不意味着就由此否定了企业价值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以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而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乃至全社会必将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信誉等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相契合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并不会排斥企业追求正当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很多承担了社会责任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甚至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收益。

五、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的协调

1.相关部分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然要支付现实成本,所以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从战略角度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应合理使用国际通用并符合本国国情的法规约束准则。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法等,具体的质量标准近3000个,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法规和标准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交叉冲突,同时又不全面,使得法律中存在漏洞,这些漏洞给了违法企业可乘之机,消减了法律的惩处力度。

2.加强宣传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企业公民”意识。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单元,应该像公民个人一样,成为对社会发展负有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公民”。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种负担,只要有可能避免,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地逃避。如果被动地承担责任,则缺少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形成鼓励和倡导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在这种氛围下真正认识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一种负担,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自身创造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3.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一些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倡导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体系,甚至有不少欧美国家开始实施包括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在内的社会责任标准认证。SA8000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而且将企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联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有着制度上不同,应当深入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条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和评价体系,不仅要把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纳入到对企业的评价体系中,同时也纳入到对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中去,借鉴国外企业评价体系先进经验,构建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宁永志.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协调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1).

[2]付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0.

[3]高娟.基于社会责任理论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析[J].商业时代,2010,(9).

[4]夏丽.试论财务管理目标[J]. 2010,(1).

[5]王笑笑,高峰.企业社会责任观的]进与发展[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苏亚民,翟华云.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上官涛]

作者:刘兴贺 徐丽凌 高慧 胡艳容 曹光四

贸易环境科技标准管理论文 篇2:

要闻摘编

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揭晓

2006年9月2日,中国企业500强座次重新排定。在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荣登榜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则获得2006中国企业效益200佳和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的“双冠王”。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则分别蝉联200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与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冠军。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介绍,此次各项评选的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计为1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入围门槛为60.7亿元,比上年提高15亿元;有23家企业达到了2006世界企业500强的标准,其中有19家企业申报并入围2006世界企业500强。

此次评出的500强中实现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84家,其利润总额为5482亿元,占500强利润总额的85%;而2006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的净利润又占全部500强企业净利润总额的96.9%。这表明,中国企业500强主要利润来自少数大企业。

在财税贡献方面,今年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的纳税额总计为9240亿元,占全部500强纳税总额的93.0%,相当于2005年全国税收总额的30.8%。

从总体上看,2006中国企业500强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2006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级大企业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06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计达18.9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2.7%。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高出世界企业500强7.7个百分点。

(据9月4日《人民日报》)

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举行,曾培炎出席并讲话

9月10日,“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在京开幕,主题是“着力创新,持续发展:中国的创新之路”。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致辞。曾培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之路,就是一条创新之路。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曾培炎指出,依靠创新实现科学发展,是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他说,中国将加快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今后五年,我们将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为核心,力求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将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生物技术、空天和海洋技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包括微电子、软件、无线移动通信、数控机床、油气开采、核电站、制药、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曾培炎说,中国将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我们将重点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不断推进改革,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曾培炎说,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增强创新活力。我们将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鼓励中外企业共同研发、共享收益,长期合作。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愿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妥善处理贸易争端,不断减少技术壁垒,按照优势互补、平等相待、互利互惠的原则,在相互开放中实现共同发展。

本次高峰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世界经济论坛主办。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参加了开幕式。

(据9月11日《人民日报》)

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

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5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进出口税则第25章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煤炭,天然气,石蜡,沥青,硅,砷,石料材,有色金属及废料等金属陶瓷;25种农药及中间体,部分成品革,铅酸蓄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细山羊毛、木炭、枕木、软木制品、部分木材初级制品等,取消出口退税政策。

二、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将陶瓷、部分成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和11%;将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8%和11%;将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将非机械驱动车(手推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13%。

三、将有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由5%或11%提高到13%。

《通知》还明确,将以前已经取消出口退税以及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据介绍,此次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调整属结构性调整,是国务院今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新政策自2006年9月15日起执行。对2006年9月14日(含14日)之前已经签订的出口合同,凡在2006年12月14日(含14日)之前报关出口的上述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出口企业可以选择继續按调整之前的出口退税率办理退税。但是出口企业必须在2006年9月30日之前持合同文本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逾期未能备案的、以及2006年12月15日以后报关出口的,一律按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执行。

(据9月15日《人民日报》)

回良玉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8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先后到江西省新干县、泰和县等地,实地考察集体林权改革情况,详细了解林改流程,认真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林改的反映,并出席了在井冈山召开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

8月25日,回良玉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林业、振兴林区、富裕林农的目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良玉强调,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两条基本准则。要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减的负担要减够,该搞的服务要搞好,真正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之举、民心工程。要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决不能牺牲生态,更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这是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二是正确处理集体与农民、管理与放活两大关系。要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确保农民多得利、得“大头”,同时引导集体通过搞好社会化服务、多渠道盘活林产资源,分享林业发展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要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林木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依法治林、依法护林、依法兴林,做到活而不乱。三是紧紧把握林权界定和农民决策两个关键环节。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制定确权方案,精心组织确权改革。要依法签订林权承包合同,及时开展林权登记。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流转机制。要保障农民群众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不能包办代替、强制推行。四是认真抓好明确林权和管理配套两项改革。要围绕林业确权的主体改革,因地制宜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科研推广等支持政策,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林木采伐管理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为林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天,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会上宣布,从今年起,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国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我国现有林业用地43亿亩,其中农村集体林地25亿亩。目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在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省全面展开,涉及集体林地大约2.3亿亩。贾治邦说,我国林业发展潜力很大,全国18亿亩耕地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但43亿亩林地没有解决我国的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更没有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释放林业生产力,聚集各种生产要素流向林业,发挥广大农民耕山致富和改善生态的积极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确立集体林业经营主体,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建立起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特别是山区生产资料的一次再分配,是对农民利益格局的一次再调整,是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延续和完善。

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尚未落实经营主体的集体商品林及其林地,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

(据7月27日《人民日报》)

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在京召开

8月18日,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未来5到15年的环境科技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对环境科技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力争在环保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动应用环境科研成果,努力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

曾培炎肯定了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为治理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做出的积极贡献,并希望他们扎根实践、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做出更大贡献。

曾培炎指出,实现今后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要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加强环境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国家环境科技工程,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早日取得突破。要加快推广应用环境科研成果,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提升国产化水平,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保工作的成效。

会议认为,要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增强环境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国环境科技事业的大发展。要紧紧抓住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难得机遇,以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切实加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使我国在世界环境科技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实施国家环境科技工程,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通过发挥环境科技的平台作用,促进环保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会议指出,环境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通过实施环境科技创新、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三大工程,在环境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环境技术法规和标准基本满足环境管理需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使科技引領和支撑环保事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到2020年,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环境科技支撑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作工作报告。会议期间,由86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同时成立。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及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环境保护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法律法规、经济和技术政策、重要方针措施等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国内外专题调研、考察和研究,对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重要项目、重大决策等进行审议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还颁发了2005年度国家环保科技奖。来自全国环保系统、高校、中科院及国务院相关部委环境科技领域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据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十二个“国际臭氧日”纪念大会在长春举行

9月15日,第十二个“国际臭氧日”纪念大会在长春举行。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ODS(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淘汰ODS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加速淘汰ODS,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蒙特利尔议定书》臭氧秘书处秘书长马克·冈萨雷斯说。

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全氯氟烃(CFC)生产和消费比1997—1999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63%和74%,哈龙的生产和消费比1997—1999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87%和87%,甲基氯仿的消费比1998—2000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72%,25种助剂用途的四氯化碳的生产和消费比1998—2000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85%和87%,甲基溴的消费比1995—1998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43%,顺利实现了议定书规定的2005年履约目标。

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介绍,200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已明确将十几种使用ODS的生产工艺列入淘汰类或限制类,进一步将ODS淘汰工作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结合起来。目前,《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已起草完毕,争取早日出台。由国家环保总局或会同相关部委发布的保护臭氧层政策已有100多项。

祝光耀说,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为中国淘汰ODS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保障。迄今为止,中国共有428个项目获得《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多边基金执委会的批准,赠款资金总额近8亿美元。这些项目可淘汰相当于9.8万吨消耗臭氧潜能值的ODS生产和相当于10.8万吨消耗臭氧潜能值的ODS消费。

本次纪念大会由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在当天的大会上,祝光耀宣布,我国12个省市于今年7月1日前基本淘汰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全氯氟烃(CFC)和哈龙(HALON),比全国提前1年实现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目标。

(据9月16日《人民日报》)

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公布

9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2005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同时发布《2005年国家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下称《年度报告》)。对全国509个城市的考核结果显示,全国城市环境质量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增加了12.6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了9.9个百分点,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比上年提高了0.95个百分点,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都、富阳等9个城市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但内蒙古乌海、云南昭通、广西河池、甘肃陇南、江西萍乡、陕西商洛等6城市有5项以上指标在全国地级城市中排名居后,被列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较差的城市。

《年度报告》显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改善,一些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全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目前仍然相当突出。

一是全国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突出。44.9%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标准,其中有4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其中山西占了16个,宁夏、陕西等省区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也较多。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的7个城市是:山西大同、阳泉、临汾;四川宜宾;甘肃兰州、金昌;新疆乌鲁木齐。

二是全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29.44%,178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71%(实际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13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80个地级以上城市(含)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特指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装置)为零。

三是一些城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主要工业物排放达标率还很低。

(据9月5日《人民日报》)

我国出台首个安全生产五年规划

人民日报北京8月28日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国家层面组织编制的第一部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也是国办印发的第一部“十一五”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了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并提出了需要实施的九项重点工程。

《规划》规定了三个总体量化指标到2010年,我国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以上,由2005年的0.7降为0.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以上,由3.85降为2.88;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

《规划》同时对13个重点行业和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指标,其中,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5%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5.0以下,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建筑、农机、渔业船舶等行业,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有十大主要任务: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与监管,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严格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加快法制建设,开展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强化培训,推进宣传教育,加强中介组织建设。

《规划》提出,以九大重点工程的实施,带动规划的全面实施。这九大重点工程是:煤矿事故预防与主要灾害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建设,重点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监管监察机构设施及装备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法规、标准及安全文化建设。

(据7月29日《人民日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05年我国GDP初步核实数据的公告

8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2005年GDP初步核实数据的公告,根据更新、更全面的基础资料,将2005年GDP的增长速度从今年1月20日公布的初步核算数9.9%,调整为初步核实数10.2%。

按照國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程序的改革》的规定,GDP核算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环节。初步核算数已于2006年1月20日对外发布,此次发布的初步核实结果为:2005年GDP现价总量为183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070亿元,增长速度为5.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047亿元,增长速度为11.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2968亿元,增长速度为10%。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12.6%,第二产业占47.5%,第三产业占39.9%。

(据7月31日《人民日报》)

绿色GDP研究成果发布

历经两年多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结果,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9月7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绿色GDP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除了污染损失,此次核算还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

(据9月8日《人民日报》)

我国省级邮政监管机构正式成立

9月4日,天津、浙江、山东、四川和陕西5个省(市)邮政管理局宣布成立,其他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也将陆续成立,作为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受国家邮政局垂直领导。国家邮政局负责人表示,这次设立省级邮政监管机构,是推进邮政政企分开的关键一步,标志着邮政体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国家邮政局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积极稳妥”的原则,首先设立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履行政府监管职能。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邮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展开。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划,邮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据了解,新设立的省级邮政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邮政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邮政服务标准;监督管理本地区邮政市场;组织协调本地区邮政普遍服务以及机要通信、义务兵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盲人读物寄递等特殊服务的实施。

(据9月5日《人民日报》)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人民日报北京8月18日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与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均保持不变。

央行还同时宣布,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商业银行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在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

(据8月19日《人民日报》和《文汇报》)

贸易环境科技标准管理论文 篇3:

浅谈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摘要: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 保护工作 对策及措施

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臭氧层保护、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改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二是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三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四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强化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界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监督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四是要强化环境管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防范范围由建设项目扩展到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由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和对外贸易领域,构建全方位的环境防范体系,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实现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削减和全程控制转变的目标要求。

3 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一是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员定额标准,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二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具备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环保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也可以借助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融资方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4 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政府定价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市场调节的价格也要进行有利于环保的指导和监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二是要按照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按照谁开发准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要求县级以上要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执法人员,将环境监察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明确执法地位,严格岗位标准,规范执法行为。

6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一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并抓出成效。二是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三是要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四是要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五是要在评优创先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而对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作者:初广玲 吴永红

上一篇:新课改对教师要求分析论文下一篇: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