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

2022-09-11

1 问题的提出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大力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健康观就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内容、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

2 新旧课程的比较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1]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将“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并且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代替了原有的《体育教学大纲》。

2.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和习惯。《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制定与颁布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条件,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对象,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理解-运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去掌握、去创造,形成合作的良好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各方面有所发展。

2.2《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体育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时数的比例和要求,却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2]“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体育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显的教学弊端。只重视知识、技术传授的教学结果、重视学生是否达标,重视学生反复地机械地练习单一动作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发展和教学效果。

3 影响《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

3.1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出现偏差

《课程标准》的颁布试行,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体育教师在实施中对它的理解存在偏差,不适应课改,“放羊式”教学再次出现。他们认为既然对课程的内容和方法没有提出要求,就是忽略竞技体育。上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保证不发生安全事故;忽视了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身体状况和不同需求。

3.2 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

部分教师由于受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而使学生得不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3.3 固定的教学模式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模式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旧的模式如: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及其体系都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3]传统的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将学生的体育成绩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对所有的学生提出了同样高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3.4 片面的评价方式

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存在片面性,他们只知道体育尖子给学校带来的荣誉,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在身、心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而忽略了的东西恰恰是《课程标准》提倡的东西[4]。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存在片面性,他们看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创新。

4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的主要途径

4.1 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

体育教师要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进新运动类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情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气氛[5]。

4.2 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摆脱传统的以发展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术为中心的竞技体育教育观的束缚,接受新思想、注重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活动的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4.3 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改变单一教学模式和枯燥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并从中找到运动的乐趣。教师要当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是互动过程。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在课中给予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积极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的鼓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他人健康,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精神。

4.4 对体育教学进行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

教师评价的目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效果、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为教师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6]。教师对学生应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依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情况进行学习成绩综合评价。

5 结语

《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从中受益;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标准下应不断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及时对教学进行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以此来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分析研究。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方式等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师,素质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 朱万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 全瑞静.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现状与培养方法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2.

[4] 杨慧才,陈冶.体育教学[M].2003,7.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2.

[6]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45.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理工类院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究下一篇: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