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赋予职业院校承担社区教育的职能。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具有内在的可行性和外在的需求性。为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人们需要认真梳理行动依据,结合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现状,把握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实践向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论文 篇1: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试论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的转型与发展

摘 要:当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学院面临着办学条件相对不足、社会公众认可不够等困境。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独立学院需要在办学定位问题上重新审视自己,而积极转型发展,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之路,无疑将会是较为科学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独立学院;困境;发展;转型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它的产生与发展为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促进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和新形势下国家对独立学院办学的新要求、新变化,独立学院面临着调整充实、转型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艰巨任务。这也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在伴随着被母体高校“扶上马,送一程”之后,已走到了迈向未来抉择的十字路口。

一、当前面临的困境

(一)办学条件相对不足

从办学数量上来看,独立学院自2008年至2015年这几年间,呈现递减态势,且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所占比例也逐年下降;从在校生规模来看,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数逐年增加相对应,独立学院的在校生数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加,从2008年至2013年这短短6年间就增加在校生数约60万人。

由于独立学院的高校数量呈逐年萎缩,独立学院的在校生规模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以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来承担愈来愈多的本科人才培养任务,以及相对滞后的教育投入增长与图书资料购置、实验仪器设备、文体活动场所等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各项投资建设跟不上规模快速增长的步伐,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出现了办学条件不足的状况。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独立学院往往将母体高校教师和自主聘用制教师进行双轨制管理:相当数量的独立学院仍把母体高校作为仍然其师资来源的主要渠道。这往往易造成这部分教师及管理工作人员把自己摆在一个“打工者”“临时工”的位置上,缺少应有的主人翁与“建设者”意识,进而缺乏对独立学院的认同与归属,独立学院的建设成长与之关联不大,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自主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自主招聘的师资队伍中,一部分是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一部分是招聘的应届硕、博士生,往往缺乏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老的老,少的少”“招不进,留不下”的师资困境。而他们在薪酬待遇、科研立项、培训进修、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高校教师又有着很大差距,这就易导致教师流动性大,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社会公众认可不够

独立学院从建立之初依靠母体院校资源优势,发展到2012年的独立颁授毕业证与学位证。除此,国家也在政策上给予独立学院支持,诸如各类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毕业生在招聘所面临的录用、考研、公务员报考等方面。然而,据山东省2012年的一份招生情况:“在之前进行的山东二本一次征集志愿中,有104所院校理科和119所院校文科‘零投档’,其中超过9成为独立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的认识现状。

独立学院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同母体高校相比没有“优势”与“特色”;招生门槛低导致招生质量较差,人才培养的起点及过程难以与母体高校抗衡;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学习能力欠缺,致使独立学院的毕业证、学位证含金量成色不足……上述因素常常容易导致社会用人单位只看学历不看能力,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不看好,甚至出现拒绝选择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

二、明晰自身办学定位

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办学,在创办初期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母体高校的影响。然而独立学院毕竟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颁发文凭的高校,如果一味地模仿跟随母体高校,没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和办学特色,其持续健康发展将无从谈起。因而创建区别于母体高校办学模式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传统,打造自身办学特色,是新时期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独立学院走向独立、积极转型的关键一步。对于走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转型”发展之路,需要对独立学院自身进行准确定位。

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等因素,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发展空间下,独立学院应当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框架下,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着眼于市场需求,找准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形成自身特色,打造成良好的品牌,与公办高校进行差别化竞争,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赢得社会的认可。

三、未来发展探究

(一)拓展职业教育空间

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推动,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加大。在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就已多次强调,要不断研究制订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

面对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实情,以及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导向,利用好自身已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资源,独立学院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专业设置上应突出与地域经济和特色专业发展相结合的独有优势,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及时转变办学方向,进一步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二)拓展社区教育空间

“推进继续教育基本制度建设,印发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出台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测评工作。出台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作为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将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又一走向。国家积极鼓励各级学校以多种形式为继续教育提供支援服务的政策取向,无疑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指引了新的方向。

目前国内的社区学院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蓬勃发展势头,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将会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中占有重要一席。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认为美国的社区学院在经费使用、政府调控、多元化管理、专业设置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并试图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成功的办学经验,为我国独立学院提供发展思路。我国的独立学院可以凭借其独特、灵活的办学优势与办学条件,在今后的社区学院发展中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关于2012-2014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公示[EB/OL].教育部网站.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关于2015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EB/OL].教育部网站,2015-2-26.

[3]袁学军,李磊.SWOT分析模式视野下独立学院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

[4]单俊楠.文凭“变脸”,山东二本一次征集志愿“零投档”九成为独立学院[N].半岛都市报,2012-8-3.

[5][7]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6年工作要点》的函[EB/OL].教育部网站,2016-3-25.

[6]马闯,刘乐.习近平在贵州调研工作[EB/OL].央广网.6月19日

作者:袁学军 李磊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论文 篇2:

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行动依据与实践向度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赋予职业院校承担社区教育的职能。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具有内在的可行性和外在的需求性。为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人们需要认真梳理行动依据,结合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现状,把握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实践向度。

关键词: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资源;行动依据;实践向度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开发、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区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具有典型的“全员、全程、全面”特点,是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它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单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开展多样化的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填补了教育体系的某些薄弱环节和空白之处。从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看,社区教育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中的一种类型。而且,我国鼓励、倡导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社区教育、共享教育资源。特别要求依托职业院校,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不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实现社区教育的“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服务功能。[1]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承担社区教育职能的主要形式。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资源优势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具有内在的可行性和外在的需求性。为明晰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行动方向,拟通过政策梳理、区域实践总结,阐明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行动依据与实践向度。

一、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行动依据

(一)“拉式”政策依据

“拉式”政策依据是指从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角度看,规定了社区教育如何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即社区教育采取“拉”的方式,利用社区内其他类型的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活动。我国出台的社区教育政策文件中,都比较清晰地明确社区教育如何整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自从1999年我国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以来,在我国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政策中,一直明确要求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明确提出依托社区内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力争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如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求依托职业院校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不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场地設施、课程资源、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筹办和参与社区教育。而从省级层面看,为积极贯彻国家层面要求,各地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共享职业教育资源。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全省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院校参与、承担、服务社区教育的职责、功能,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开放教育资源,如场地设施、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而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意见》提出,社区学院由县(市、区)级政府设立,依托当地开放大学、职教中心等组建,要求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紧紧依托职业学校、开放大学等多方力量,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推式”政策依据

“推式”政策依据是指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角度看,规定了职业教育如何为社区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即职业教育采取“推”的方式,运用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承担社区教育功能,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纵观我国出台的系列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如何承担社区教育的功能,服务社区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都提出职业院校要“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看,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有较强的政策支撑力。而从省级层面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落实国家层面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时,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进一步细化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教育的要求。如2014年《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角度,要求“注重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2018年《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从“统筹实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角度,要求“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与培训”。从“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角度,要求“推动职业院校承担城乡社区教育机构职能”。从“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发展机制”角度,要求“职业院校向普通中小学和社区教育机构开放实训基地”。

通过系列政策梳理,人们可以发现,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文件中,形成了比较明晰的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政策导向。而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中,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政策导向。因此,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了“拉式”“推式”相互呼应的政策导向,具有比较充分的行动依据。人们应根据有力的政策导向,加强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提高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的内在品质。

二、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实践向度

(一)建立组织机构的协同运行机制

为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社区教育机构与职业教育机构的联系,构建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畅通渠道。[2]以江苏省为例,根据2014年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乡镇、街道的社区教育中心要求以乡镇成人中心校为基础,由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承担区域内的社区教育职责。实践中,由于各社区教育中心分布在各乡镇、街道,原成人中心校随着乡镇合并而多次进行人员整合,导致日常管理难度比较大。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加强社区教育中心日常管理,要因地制宜,建立社区教育机构的协同运行机制。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以县(市、区)主体职业学校为依托,成立县级社区学院,然后将各社区教育中心,按照地理位置分别成立社区学院的分院,对具有地缘优势的社区教育中心进行归口管理。各社区学院分院可以实行“1+3+1”办公模式,即“集中进行政治学习——各办公点完成相应工作——集中办公、总结、研讨”。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为社区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强化社区教育中心教职工的作风意识、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态。二是依托县(市、区)主体职业学校,成立县级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为全县社区教育工作提供指导、组织及相关管理服务工作。以县级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为纽带,积极整合全县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量身订制不同的发展模式,优化组织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积极通过“政—校—社—企”互助合作、整体联动的发展路径,打造社区教育社会服务范式。

(二)开发适应需求的多元培训项目

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积极面向社区全体劳动者,开展针对性强、适应性好的教育培训项目,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家政月嫂技能培訓、退役士兵培训等。区域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活动,要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根本目标,开展各类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培训,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培训与再培训功能,优化社区教育过程,提高社区教育质量。职业院校开展面向社区居民培训,要明晰培训对象,精选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开展服务居民个体身心健康的培训项目,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妇女保健教育、老年保健教育、健身操培训、广场舞培训。开展服务居民个体日常生活的培训项目,贴近群众实际生活,让学员易学易懂,如法治宣传、文明礼仪、家庭安全用电、家庭安全用气知识培训等。开展服务居民个体兴趣爱好养成的培训项目,如书画培训、摄影培训、插花培训、视频摄制与剪辑培训、西点制作培训、烹饪技能培训等。开展服务居民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项目,如焊接技术、建筑施工、餐饮服务、服装制作、电工等技术工种培训。这些培训项目实用性强,贴近社会实际需求,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自身教育资源,发挥教师专业技术优势,利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同时,职业学校开展社区教育,要主动联系人社局、司法局、农委、妇联、工会、文联、红十字会、团委、残联等多个部委办局及社会团体,在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培训对象、筹集培训资金等方面形成多方合力,切实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三)实施面向社区的文化传承项目

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职业学校应主动将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向社区居民开放共享,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让他们领略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涵养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入社区居民内心世界。从区域实践的角度看,海门中专组织沈绣社团,传承非遗沈绣技艺,外聘沈绣艺术第四代传人为社团指导老师,传承中华优秀的民族工艺。开设海门民歌社团,邀请海门民歌的传承人为青少年做讲座、现场教唱,学习海门山歌、通东号子、通东利市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领青少年走进本土生活,热爱本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开设剪纸艺术社团,让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智慧,感受剪纸的精美镂空艺术、玲珑剔透的视觉效果,体会剪纸的古典韵味、精巧技艺。再如海安中专积极传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安花鼓”,面向社区展演;通州中专积极传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石港盆景技艺、兴仁红木雕刻技艺、刘桥风筝技艺等,定期向社区居民公开展示作品,开展现场制作体验。因此,职业学校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定期向社区居民、周边中小学生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实现了社区教育的内涵与功能。从社区教育的角度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增强了社区教育的吸引力,提升了社区教育的实践效果,深化了社区教育的意义价值。

(四)实施面向社会的职业体验项目

当前,江苏省积极推进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建设,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通过组织职业体验项目观摩活动,服务社区居民“学习提高、修身益智”需求。特别是职业学校可以借助每年举行的“职教活动周”,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吸引中小学生、社会民众走进职业学校,零距离接触学校专业教育教学。面向社会开放职业体验项目,职业学校可以采取“建基地、迎进来、送上门、携手办”的方式,积极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挖掘地方职业体验教育资源,构建职业体验教育组织网络,将职业体验教育惠及更多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其中,“建基地”是指职业学校主动联合社区教育中心,建立职业体验分中心,分设到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深入基层持续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迎进来”是职业学校对外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定期组织中小学生、社区居民来校体验职业技能项目。“送上门”是职业学校到校外的商业繁华地段、乡镇集市、中小学校园,将富有特色的职业体验项目送到居民身边,上门送体验。“携手办”是职业学校立足学校专业特色,精心设计符合中小学生兴趣的职业体验项目课程,强化科技、艺术、道德与职业的内在融合,与试点中小学联合推出职业体验学习课程,利用网络微课资源深入学习体验。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培养职业兴趣、加深职业认知、明晰职业倾向,感受职教魅力。职业学校通过多途径开展职业体验,全方位推进普职融通,稳步提升社会认可度。因此,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推出职业体验项目,是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有效形式,实现了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目的。

(五)实施面向企业的技能培训项目

职业院校应主动围绕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切实贯彻落实教育、人社、民政等部门出台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学校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齐抓,努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3]职业院校应主动联系社区内的各类企业,开设实用型技术技能培训,如电工、车工、铣工、焊工、钳工、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培训;开展新技术、新制度、新法规的培训项目,如新增值税法培训、新社保缴纳制度培训等。要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主动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沟通,积极开展职业类中高级技能培训及鉴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紧盯区域内各行各业领军企业,加强互动合作、研发专题,协同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可成立专门的社会技能培训中心,承担对外培训任务,发挥灵活、短期、实用的优势,积极参与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要积极承担社会在职人员学历提升培训项目,充分运用开放大学和奥鹏教育平台,服务社会人员学历提升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新文,周志艳.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演变[J].职教论坛,2017(34).

[2]陈新文,周志艳.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实践特征与现实问题[J].成人教育,2018(10).

[3]吴盛雄,周洪珍.浅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的途径与机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

责任编辑:许洁

作者:吴伯军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论文 篇3:

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理念在国内已经深入人心。目前,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将职业教育引入社区教育,不仅能够帮助职业教育走出困境,而且能够推动社区教育向前发展。为此,可以构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形成以知识传递为导体的学习范式,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以推动我国社区教育向前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影响

【收稿日期】20170316

【作者简介】陈为化(1979—),男,湖南武冈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李飞虎(1979—),男,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与社区发展等。一、引言

当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缓慢发展的社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的整体进步。在新时代,终身教育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应该积极为个人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体系,同时还是建立在一个教育体系之上的一系列原则的总合,而这些原则又贯穿在这个体系的发展过程之中。”[1]作为终身教育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自身的特色。社区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比较特殊,有着年龄跨度大、文化差异明显、学习目的趋于多样化等特点。我国的社区教育由于起步较晚,教育任务也比较复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问题。例如,在发展中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功能也不完善。而将职业教育引入社区教育,可以有效解决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对社区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可以构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创新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对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对公民的职业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基础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是对公民职业生涯进行可持续教育,人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并不意味着受教育的结束,在后续的工作中也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有力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般而言,社区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自身竞争力较弱的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也是接受职业教育的重点对象。社区教育需要及时掌握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并且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案及时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多变的人才需求。社区教育是服务于特定区域的主要教育形式之一,需要对当地的社区情况有准确、清晰的把握,以充分了解该区域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需求,制定出与区域发展相一致的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在终身教育背景下,仅仅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把所在区域的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将终身教育机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作为区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终身教育时,职业教育也需要逐步完成由精英教育到民众教育的转型,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并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在转型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会潜移默化地对社区教育产生影响,受此影响,社区教育也会对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自我优化,通过家庭、社区、学校等单元的有机融合,向民众教育方向转变,最终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三、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总体目标对象上基本趋于一致,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可以满足大部分受教育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正规学校尚未涉及到的群体,或者无法很好处理的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大体而言,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学习型社会发展

相较于传统的学历至上的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更有益处,更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美国学者皮尔松曾经指出,终身教育关注人一生的发展,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升华。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各种类型教育的沟通、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将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都属于普通的教育类型,在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浪潮中,两种教育各自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加强两种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沟通,进而共享教育资源,这样才能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2帮助职业教育走出困境

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必须建立在教育子系统健康运行,教育系统之间沟通到位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需要有开放性,要具有必要的活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方面,职业教育生源正在逐渐萎缩。在教育水平和质量上,目前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差距还比较大。而普通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当面临更多选择的时候,受教育者就会更加偏向于能为自己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机构。另外,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学龄教育人口的降低又进一步减少了职业教育的生源。生源危机如果不能尽快地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职业教育需要與社区教育深入沟通,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系统仍然处于闭合状态。目前还没有一个开放性的教育办学体系能够实现与社区教育的沟通,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也未能很好地在社区中得到利用,利用率仍然非常低。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仅阻碍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对职业教育本身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职业教育应实现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增强相互之间的开放程度,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3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近几年来,社区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一,社区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基本都是居民自愿自发组织的,管理比较粗犷,与其他教育体系缺乏沟通,这些都使社区教育陷入居民关注度低、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而职业院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比较正规的管理模式、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等优势,介入社区教育,將会为社区教育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社区教育的长足发展。其二,社区教育功能不够完善。社区教育的功能,应该以非功利性教育为主导,功利性教育兼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升人才即社区居民的就业能力。然而在这方面,国内的社区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教育的功能都只是在宣传政策和文娱方面,能兼顾功利功能的寥寥无几。基于此,这种功能不完善的社区教育,对增强国民综合竞争力和国家实力非常不利。而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性,则对社区教育功能的完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将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需要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找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契合点,进而通过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进一步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概括而言,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点:

1构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

由于社区教育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3]因此需要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合起来,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在教育体系中,与经济有最直接的联系的就是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将职业教育融入社区教育中,这种跨越式的教育发展模式,两种教育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选择能有效地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终身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需要终身教育法规政策的支持,而建立健全终身教育领导机制则是终身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只有率先从管理层面解决好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两者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系统性的失败。

此外,通过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将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之中,还有利于构建职业院校与社区对接的“院校—社区”对接共同体,形成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融合的管理机制。所谓的“院校—社区”共同体,指的是职业学校和社区各司其职,将学习场所和活动场所进行部分重合,职业学校与社区共同参与、监督社区居民教育工作,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创新。在这种共同体中,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场地;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各种选修课程或者举办各类展览会、报告会、研讨会、交流会等等。另外,也要汇集一些当地社区居民所需要的图书资料、模型、音像资料等等,便于居民查询和利用。社区也可以聘请社区的“客座讲师”,弥补职业学校特殊专业和个别师资缺乏的不足,与职业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当地社区居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2形成以知识传递为导向的学习范式

杜威曾认为,教育也就是生长教育,生活。[4]从这个层面来看,教育以持续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个体的多样化为宗旨,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转化的过程,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而所传递的知识,需要能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社区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学习时间安排和学习资源。而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为社区教育带来了丰富的人力和环境资源,要使这些资源能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需要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加强沟通,更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5]在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课程社区化。社区教育的受教育对象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职业教育的发展无可避免地受到困扰。有调查显示,社区成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大多数为了就业或者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以后,教学内容应该以课程社区化为原则。通过课程社区化发展的方式,能够在短期内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快速增大教育的覆盖面,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根据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对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社区成员进行差别化教育,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合理地安排学习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切实提升社区成员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教学内容的开发,可以由职业学校根据社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课程社区化的质量,直接影响社区成员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所以,职业教育应加强与社区教育的交流,致力于开发出高质量、符合社区需求和社区居民需求的课程。[6]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社区教育的做法:根据社区环境与产业部门的规划,对学校的规模进行调整,实施多样化教学。开展社区居民需要的学习活动、专长进修培养;开设社区期望的乡土文化课程、乡土活动等等。

(2)资源社区化。应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习者的价值需求、知识需求和行为需求为导向,探寻出有利于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让社区居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享受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将职业教育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全面开放的可实践性还有待考证,因为这不仅会对职业学校的正常教育组织产生影响,还会由于经验不足,让职业教育面临更多的未知风险。

3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体系

为实现学校与社区融合发展的目标,需要逐步建立一个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社区教育办学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和市场的整合和调控。根据当地资源、经济、人口和产业等情况,确立社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满足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个人需求为宗旨,将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探寻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最佳融合点。根据国内外教育经验,增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不会给职业院校带来风险的具有育人和服务功能的教育设施,实现面对社会的全面开放。促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让院校—社区能够成为发展共同体,这样才能提升当地社区居民的综合能力,真正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介入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方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良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而社区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7]然而,实际情况是,在职业教育未介入前,各社区教育的教师都是从当地区域的中小幼儿教师队伍中调配与选拔出来的,由他们担任社区教育专职辅导员,深入各街道专职从事社区教育辅导工作,挑选出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相对不错的社区工作者,组建社区教育队伍。受此影响,目前国内的社区教师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文化水平也普遍不高,因此给社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职业教育在介入社区教育以后,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就是现在所有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只是根据需要从职业学校里面进行调配,社区教育工作并不是他们的专职工作,这种社区教育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会因为不稳定而造成工作者的抵触和懈怠情绪。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定“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是一个教师专门职业,打造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社区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准、提升教育质量。也只有在找准社区教师定位,明确社区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并取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基础上,社区教育才能发展得更好。

另一方面,严把教育质量关。在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难免遭到“便宜的职业教育”的议论,教育质量问题可能会受到质疑。以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职业教育的受教育对象主要是自身竞争力较弱的人群,如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保障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一旦受教育者在社区教育中学到的内容被社会质疑甚至否定,会让学员产生“学习无用”心理,挫伤学员们继续接受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当地政府也应该积极发挥其在推进全民终身教育进程中的职能。可以成立社区教育评价委员会,建立评价标准体系,对社区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要素、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在量化评价过程中,要切实保障教育的公平,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在终身教育背景下,享受平等接受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例如,评审委员会的成员类型,也要多样化,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包含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区管理代表、受教育者代表和当地先进企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对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打消社会和受教育者对“便宜的职业教育”的质疑,将社区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切实解决相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

五、结束语

目前,终身教育正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介入,不论是对学习型社会建设还是对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那么必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研究认为,构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管理机制;形成以知识传递为导体的学习范式;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未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融合与渗透,社区教育必将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范宇竹.终身教育视野下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3(14):7—9.

[2]陈遇春,杜彬恒,刘淑华.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社区化及其战略重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54—58.

[3]汪全胜.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区服务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16—118.

[4]宋亦芳.加强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功能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12):41—44.

[5]杨里平.论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58—60.

[6]张蕾.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的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38—40.

[7]叶芸.成人教育应向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J].南方论刊,2010(10):104—106.

The Influence and Role to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by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ifelong Education

CHEN Weihua1, LI Feihu2

(1.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Xiangtan 411101; 2.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China)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community education; influence(編辑/徐枫)2017第12期(总第371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12 2017Total No.371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7.12.013

作者:陈为化 李飞虎

上一篇:继电保护中电气工程论文下一篇:社会治理与思想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