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发展社区教育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南宁市社区教育经过7年多的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形成的特色,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南宁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论文 篇1:

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措施研究

摘要:社区教育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社区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推进;社区教育;研究

一、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进程

现代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其发展进程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理念引进期;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至1999年,为探索实验期;第三阶段:2000年4月至目前,为扩大实验期。

(二)主要进展

在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社区教育推进工作力度逐步加大,社区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1.社区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

2.社区教育引起并得到了多数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不少地方的党委、政府出台了有关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文件,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了对社区教育的管理与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进。

3.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从2000年至今,教育部已经先后三批批准了8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加上各省批准的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已经达到了300多个,形成了以京津沪等大城市为龙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干,中西部地区有重点开展的梯度发展格局,社区教育实验区已成为社区教育的先行和骨干力量,推动了全国社区教育由点到面,逐步扩展,不断提升。

4.社区教育开展了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各社区教育实验区立足本地实际,组织开展了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区教育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据教育部2005年对全国45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统计,总培训人数达到了1370万人次,社区居民参与率达到了35%。

5.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了初步的建立。各地社区教育实验区探索了“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6.社区教育资源得到了初步整合。各社区教育实验区能够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并拓展、开发了一批社区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区(县)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以居委会(村委会)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初步构建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平台。

7.社区教育推动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各社区教育实验区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创建了一大批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

8.社区教育呈现出稳步有序的发展态势。在一些社区教育开展得好的地区,社区教育已经呈现出从自发到自觉、从无序到有序、从经验型、活动型到科研型、制度型转变的良好趋势。

(三)存在问题

我国社区教育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

1.各地党委和政府对社区教育重视不够。从总体上看,各地党委和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的领导没有对社区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也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多停留在文件传达和口头布置上。社会和群众对社区教育的认可度不够,致公党中央2005年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对社区教育了解的人数只占参加答卷人数的28.57%。社区居民参与率不高,教育部2005年对45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居民参与教育培训率的统计是以人次计算的,如果按人头或参加30学时以上方式统计,则社区居民参与率达不到35%。

2.社区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由于受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社区教育从总体上看,中西部滞后于东部,农村滞后于城市。从实验区情况来看,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全国仅300多个,而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中西部很少,目前还有内蒙古、贵州、西藏三个省区没有社区教育实验区。而且现有的实验区主要在城市,农村实验区基本上没有。从推进工作层面看,全国社区教育目前还只是实验区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局部开展,还不是普遍开展、全面发展、全面推进。

3.适应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从运行情况来看,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存在着整合统筹不力,关系不少页,部门分割等问题。社区教育工作涉及到教育、人事、劳动、民政、财政等10多个部门,目前存在着是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现象。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尚需党政整合统筹,仅靠教育主管部门单兵突进,难以协调和推动,相关政策也难以配套。

4.社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各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单一,多为一些零散性培训,规模不大,内容拓展不够,社区居民参与率不高,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5.社区教育经费投入难以落实。社区教育是一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事业,在现阶段,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从各地情况来看,《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应努力按照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更是纸上谈兵。以福建省三个实验区为例,目前仅厦门市思明区落实了人均1元的社区教育经费,福州市鼓楼区和泉州市鲤城区均未落实。而且从社区教育发展需要来看,人均1元的经费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像杭州某区已达到人均10元以上的经费投入,其社区居民教育培训率也还达不到35%以上。

6.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不够。由于公共教育资源不足,社区各类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开发不够,社区学院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制约了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和社区终身学习平台的建设。

7.社区教育法规和政策亟待完善。由于缺乏社区教育的相关

法规和政策,目前社区教育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使一些地方社区教育处于可搞可不搞、放任自流的状态。

二、关于加快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国社区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的阶段。根据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加快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代表我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推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之一,是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各地党政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高度,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大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的思想,重视社区教育,把社区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现代社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区服务。

(二)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

“十一五”期间,社区教育实验区应向所有省、市、自治区普遍推开,目前没有国家级社区实验区的三个省区应至少建立一个实验区。同时,应选择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发展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解决我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此外,可以考虑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让它们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促进社区教育总体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的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建立社区教育专项工作制度,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社区教育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检查和评估。

(四)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建设、开发与利用,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基础与关键。“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搭建社区公共的学习服务平台。要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优化力度,建设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和信息库,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学习超市”或“菜单点菜式”服务。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开展与社区内各类学校、培训中心的联合与合作。要加强与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联合共建,充分利川现代信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发展和提升社区教育。

(五)提高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地要本着“因地制宜,按需施教,保证质量”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当前,要以在职人员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进城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和技能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同时,积极抓好社区内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老年人教育等工作,开展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社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

(六)大力发挥社区学院的功能和作用

社区学院是社区教育的龙头和实体,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各地要充分重视社区学院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社区学院,依托社区学院形成社区教育网络。目前,我国的社区学院尚未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议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明确社区学院的名分,赋予其独立的法人地位与办学资格。同时,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学院的先进经验,把社区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路径之一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超市、学分银行”等方式,搭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互通互联的立交桥。

(七)保证和逐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投入

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保证。在现阶段,必须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应按照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经济发达地区应在此基础上增加经费投入。要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加强社区教育的基础建设。社区内各类企业要落实“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培训”的规定,依托社区教育组织开展职工培训。同时,还可以采取社会捐赠、适当收费等形式筹措社区教育经费。

(八)加强社区教育的宣传、交流和理论研究工作

由于各地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一,社会和群众对社区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加强对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已成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宣传,总结推广各地开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营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加强社区教育的交流工作,搞好社区教育实验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境外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间和地区间社区教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要加强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注重行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最大限度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社区教育的决策和实践。要以项目和课题为抓手,开展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推动社区教育深入、持续发展,并提高层次和品位。

(九)完善社区教育的法规建设

目前,国家已启动《终身学习法))立法工作,福建省已出台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法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教育部正在起草《关于深入发展社区教育,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服务的意见》。各地应尽快启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社区教育的立法工作,把社区教育纳入法制轨道,推动社区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姜 雪

作者:沈光辉

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论文 篇2:

南宁市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发展社区教育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南宁市社区教育经过7年多的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形成的特色,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南宁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南宁;社区教育;现状;对策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1]。它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推进社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笔者在分析南宁市社区教育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对南宁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南宁市社区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社区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一是基本建成“市—城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体系。2011年,南宁市人民政府成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吸纳市直30多个部、委、办、局和6个城区人民政府作为成员单位。随后,六城区人民政府也相应成立了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街道、社区先后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构建“市—街道—社区”三级教学体系。至今,南宁市已挂牌成立了1个社区教育学院,7所市级社区教育学校和21所街道社区教育学校,以及132个社区教育基地,在六城区已实现了70%的街道成立社区教育学校,70%的社区成立社区教育基地的目标。

三是建立了“菜单式”课程体系。建立了《南宁市社区教育课程目录库》,目录库包括养生保健、身心健康与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文体艺术、家庭教育、休闲技能等10大类别,包括贴近百姓生活、切合百姓需求的216门课程,并为每门课程配备了专业的授课教师,便于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基地和居民“看单点菜”。

(二)地域特色做法逐步形成

南宁市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还是教育发展、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发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南宁市注重本土化特色发展之路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社校”结合,丰富社区教育资源。针对社区教育资源缺乏的现状,南宁市尝试“社校”结合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目前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一分院挂牌成立南宁市社区教育学院,在7所中职学校挂牌成立南宁市社区教育学校;同时,鼓励街道办依托大中小学和科研文化单位建立社区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资源、场地、设备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

2.项目申报,保障活动常态化开展。据南宁市社区教育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前,受经费和人员短缺、社区工作者流动性较大等因素影响,南宁市大部分社区教育基地、学校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自2015年起,尝试推行项目申报制,按项目下拨社区教育经费。这一举措成效显著,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和基地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社区教育活动也常态化地开展了。据统计,仅2016年,各单位申报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就有1691个、5653期、13300个课时,培训人数211772人次。

3.打造品牌,各单位特色项目逐步形成。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部分社区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学校逐步形成工作特色,亮点凸顯。比如,青秀区新竹社区的“常青树”老年学堂、西乡塘区秀湖社区的“乐茵足球俱乐部”等项目都独具特色且符合单位的实情。至今,南宁市已经形成了20多个市级社区教育活动品牌项目,其中,有7个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三)居民参与率和认可度有很大的提高

笔者曾于2014年5月随调研组到南宁市六城区20多个社区教育学校、基地开展社区教育调研,随机问卷调研200名居民,其中,听说过和了解过社区教育的有82人,占比 41%;参加过社区教育活动的有87人,参与率为43.5% 。问及社区教育工作者,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时,大部分的社区都反映,较难组织居民来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有9个社区表示,需要依靠赠送毛巾、香皂、洗衣粉等小礼物才能吸引居民参加活动。今年2月份,课题组再次开展调研,调研发现,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知晓率、参与率和认可度有了很大的提高,85.18%的居民听说过社区教育,14.82%“从未听说过社区教育”。在“您是否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培训学习等活动”选项中,有68.87%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有31.13%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目前,南宁市社区教育活动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居民主动上门要求开设社区教育课程;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困难不再是难以组织居民来参加社区教育活动,而是如何挖掘更多的资源开展更多的社区教育活动,以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笔者随机抽取南宁市社区教育学院和邕宁区红星社区、兴宁区燕子岭社区共10多位学员居民进行访谈,他们都纷纷为社区教育点赞,并表示自从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身心更加愉悦了,还希望以后能参加更多的社区教育活动。

(四)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初显成效

“社区教育对于居民参与能力的培育具有天然而独特的优势。”[2]第七届国际社区教育大会宣言明确指出,没有社区的建设,就没有社会的持续发展,一个强大的社区是医治各种社会疾病的基础;良好的社区教育能够加强社区建设,通过社区教育,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3]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意见》中指出,要“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从本次调研结果看,南宁市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实践已初显成效。

1.帮助困难家庭解决问题。兴宁区燕子岭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子弟约400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四成左右,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孩子在放学后基本处于“放羊”状态。针对这一现状,社区积极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实现良性互动,“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从2013年开始,创建“红领巾加油站”,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课外作业或阅读的安全场所;利用社会组织、广西师范学院学生志愿者等资源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定期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给社区的孩子进行成长辅导。这一项目,为不少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解决了外来务工和早出晚归家庭儿童放学后失管失教问题。

2.增进邻里情谊。比如,明秀南社区每年“两节一会”(即社区文化艺术节、邻里节、居民运动会)的社区教育活动,为居民搭建相互学习、比学赶超、加强沟通的平台,增进了社区邻里情谊;长堽东社区的“爱心学堂,幸福守望”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周周有讲座,月月有活动,有面向全体居民的公民道德讲堂、家庭实用技能培训,也有面向中老年人的“饮食养生”和保健按摩课,有面向孩子的夏令营活动,还有面向家庭妇女的手工制作、美容养生、亲子教育。把社区建成让群众心仪的精神殿堂,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3.构建城市爱之“大家庭”。西乡塘区秀湖社区青少年“乐茵足球”培训班于2015年3月正式开班,目前注册学员1600多人(6~16岁),教练组成员53人,年均开课327期、共约650学时,培训学员共约19500人次。培训班不仅成为孩子学习足球的平台,还是家长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一个凝聚着1600多位孩子和家长、教练员的爱的大家庭。家长们自发成立的300多人规模的“家长志愿者服务队伍”,每期训练都有约30名志愿者服务社区教育活動,让每一位“乐茵人”充分享受到这个大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4.成就市民幸福人生。例如,社区居民张姐,参加社区活动之前主要照顾家庭接送孩子,从2016年7月参加社区开办的百人广场舞以来,每天晚上到社区活动广场锻炼,还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的日常巡逻,引导居民讲文明改陋习,组织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她现在是燕子岭社区的金牌志愿者。又如,家住新竹社区的几位退休干部,几乎每周都要到社区居委会办公楼“报到”几次,因为这里有让他们感兴趣的舞蹈、声乐培训班、健康大讲堂,参加培训班,能让他们学到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结识了不少可聊天交谈的朋友。社区教育不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还成就了市民的幸福生活。

二、南宁市社区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保障经费有待增加

南宁市从2012年到2016年,由南宁市财政局每年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下拨350万作为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各城区按照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进行配套。但是,随着社区教育教学点在逐年增加(目前全市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和基地的数量已达151个),各教学点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逐年攀升,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350万的专项经费已难以支持全市社区教育的发展。2017年,市级财政局没有下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教育行政部门只能从教育经费中调配近30万的经费用于社区教育,经费支持不足,社区教育难以深入发展。

(二)体系功能需要健全

南宁市建设有市、城区、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四级社区教育领导机构,但是运作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纵向上看,市和城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社区开展积极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街道办的积极性较低。街道办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大部分的城区都是城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直接指导社区开展工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有一些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或申报社区教育活动项目没有得到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从横向上表现为,教育部门挑大梁,其他部门以及30多个成员单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资源整合力度需要提升

开展社区教育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但社区教育不是社区与教育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社区内各类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教育与社会的有机融合,是社区内各种教育要素的集合、协调和互动,也是全市各系统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4]。目前南宁市各系统都在做“社区教育”,比如,科协每年的科普活动月、科普大篷车、科普进社区等活动;人社部门对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开展的就业上岗培训活动;老龄委的老年大学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市妇联的家庭教育、妇女健康养生讲座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都属于社区教育活动。但是,各系统开展社区教育都是“单打独斗”,全市的社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整合和充分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教育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

现代社区教育具有“三全”统一性,即全员、全程、全方位 [5]。从蹒跚学步的婴幼,到在校的中小学生、大学生,上班族中青年,耄耋老人都是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居民的衣食住行都可成为社区教育的内容。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形式必须是多样的,内容必须是丰富的,而本次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形式要求也是多样化的,比如,课堂学习、数字化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式学习,居民各有所爱;而在内容上,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和职业状态的居民也有不同的需求。但从现状看,课程内容不够丰富,休闲娱乐的活动较多,职业培训类的活动相对较少;从形式上,主要以讲座和培训为主。因此,南宁市目前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人群主要是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即上班族的中青年较少;女性居民较多,男性居民较少。

三、南宁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扩大社区教育覆盖面

南宁市共有五县六城区三个开发区,目前只有在六城区的市区街道、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农村社区教育基本还没有启动。从整体上看,整个南宁市的社区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够广,社区教育的受益面也比较窄。因此,应该推动未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区、开发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提高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基地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全面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二)整合和开放社区教育资源

鼓励和支持中职院校开设适应居民学习需求的课程,加强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推动社区与学校的合作,逐步向社会开放南宁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加强统筹,做好部门间沟通、协调,整合文化、体系、卫生、科协等系统的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所用;形成成熟的社区教育政府购买服务体系,以购买的方式向社会培训机构购买社区教育培训服务。

(三)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

进一步完善全市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明确各方职责,规范管理,充分调研各成员单位、各社区教育机构的能动性;加强管理干部、兼职教师、志愿者和通讯员队伍四支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完善南宁市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广西和南宁的文化特色,开设一定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适量的社区教育教材,制作适量的地域文化特色社区教育微课程;将社区教育科研工作纳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鼓励和支持各级社区教育管理部门和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基地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

(四)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坚持以满足社区居民可持续发展和幸福生活目标实现的需求为宗旨,广泛开展公民素养、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养生保健、生活休闲、生态环境、职业技能等领域的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区主義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社区教育主题活动月”“全民读书节”“四点半课堂”“七彩假日”“市民大讲堂”“绿城文学公益大讲堂”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积极提高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五)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

积极宣传、推广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南宁社区教育微信平台,提高注册率、点击率和使用率,利用“两个平台”,规范和提高南宁市社区教育管理成效;通过购买课程、整合资源和课程开发等方式建设优质、内容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课程资源,以空中课堂、网络阅读月、市民学习成果展、微课程评选等活动,引导市民进行数字化学习,帮助市民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提高市民对社区教育的参与率,真正打造一个集培训学习、信息管理、资源共享、研修交流、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导第1部分:总帖[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杨淑珺.路径如何选择: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发展分析——基于杭州多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7(33).

[3]包国庆.21世纪教育的新视野:学习型社区——关于终身学习的一个社区模型[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4]赖立.发展社区教育 创建学习型社区[N].中国教育报,2003-08-25(4).

[5]叶忠海,朱涛.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黄玲芝 黄美娟

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论文 篇3:

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课程与社会化培训课程之比较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对于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培训的资源有限、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现有培训课程的研究也较为匮乏、成果很少。本文通过对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课程及社会化培训课程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两者之间课程设置的异同,并结合中残联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职责归纳出专职委员未来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及所具备的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给出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建议。

关键词:社区 残疾人专职委员 高等教育

为更好的为基层残疾人服务,国家专门安排成立了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一队伍。为了培养更多优秀高素质的专职委员,并给予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学历的认可,国内个别院校已经开始进行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授课,但专门研究此项内容的机构很少,成果有限。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授课和社会化培训课程的比较分析来探讨适合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课程,为今后打造具有高等学历的残疾人队伍的教育课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

1.1 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2005年8月,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正式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等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要选聘具有一定素质热心社会工作的残疾人担任乡(镇街道)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村(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为全国8500多万名残疾人提供各类帮扶服务。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中特别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县(市、区)、乡(镇、街道)残联干部和乡(镇、街道)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及村(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等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将业务培训制度化、长期化。尤其要加大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掌握残疾人工作的基本知识,善于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因此,加强残疾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好残疾人专职委员相关教育的本身,就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素质、提高为残疾人服务能力的需要

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部分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残疾人事业了解不多,职能力较弱。根据调查,目前全国大部分委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对残疾人教育康复和就业等方面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缺乏了解,残疾人护理辅助器具的配适与使用等知识掌握不多,绝大多数委员不懂盲文手语,不能够和视力听力残疾人进行有效沟通,有相当多的委员感叹自己无能为力。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他们规范、科学、实用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2 残疾人专职委员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1 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情况整体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

(1)组织领导:从这方面来看可将培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培训。这类培训的组织者基本为各级残联单位,每年不定时的把专职委员组织起来进行为期几天的短暂培训;另一类为高职院校培训。个别院校针对残疾人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对象或为社会上有志于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轻度残障人员,或直接就是现任残疾人专干。此类院校主要为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

(2)培训形式:从培训形式来看,一方面为远程教育,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在线培训;一方面为面授,即通过开班授课将学员集中起来,面对面的解答问题,传授知识技能;还有的培训是远程与面授相结合,全方位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3)培训内容:培训授课可概括分为两块。一块内容为加强对残疾人专职委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如: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康复、维权等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另一块内容要加强对残疾人专职委员服务能力的培训,增强残疾人专职委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采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为广大基层残疾人提供最切实最贴身的服务。

2.2 关于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课程的研究

以下为笔者针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关于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课程的对比。

表1: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

主要

相近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办公自动化

社会学

社会工作导论

社会政策概论

残疾人政策与法规

社会保障学

社会心理学

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工作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社会学概论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社会福利与保障

心理咨询与辅导

实用心理学

社区工作

个案工作

团体工作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不同

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国防教育

科学人文素质讲座

现代汉语

大学英语

残疾人管理与服务

残疾人社区康复

残疾人辅助器具

手语基础

盲文残疾人沟通技巧

残疾人文体活动 管理学基础

公共关系

社会工作行政

应用写作(汉语)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所院校在计算机操作、社会学内容、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心理应用、社会工作方法6个大方向来说课程比较接近,在其他方面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上述6个方面,目前国内关于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的课程相对保持一致,其它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表2: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社会培训课程比照

职业学院高等教育 社会性培训

主要

相近课程 社会政策

残疾人社区康复

残疾人辅助器具

社会保障

残疾人文体活动

心理应用

应用写作(汉语)

手语基础

1.社会政策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就业条例》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解读

2.康复、辅助器具方面:

康复、社区康复、辅助器具

3.社会保障方面:

无障碍环境建设

志愿助残

残疾人劳动就业

残疾人社会保障

残疾人托养服务

残疾人扶贫

组织建设

信访工作、

4.文体活动方面:

宣传文化

残疾人体育、

5.心理学方面:

残疾人心理学

6.职业技能方面:

社区应用文写作

手语入门

不同课程 计算机操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

特点 内容全面

理论性强 针对性强

内容具体

从表格来看,在社会政策、残疾人社区康复、社会保障、文体活动、心理学、职业技能这6各方面,高等教育课程与社会化培训课程有相近之处。而高等教育的授课内容则多出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理论等内容,笔者认为这主要源于两点不同。第一个是授课目的的不同:社会性培训的内容门槛相对较低,由课程可以看出其培训内容较有针对性,内容更为具体,目的在于普及知识,让残疾人专职委员了解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工作。而高等教育内容则不同,它重在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逐层递进,系统的将社会工作的内容拿出来进行讲授。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高等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放置在社会工作中,从宏观理论到实务操作,从基础内容到知识延伸,将残疾人工作和社区工作结合起来。第二个是授课对象的不同:社会性培训针对的范围较广,主要为已经是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人群。这些人群中学历明显存在差距,无论是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还是执行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授有一定文化知识储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的轻度残疾人群。

3 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对策

目前,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招收学生的水平本身就不同,有的是高中、初中毕业的学生,有的是已经在职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这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底子牢,学习能力较强,而有的底子薄、学习能力差的情况。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课程设置重点也不够突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虽然应该考虑到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的阶段性学习,但也应当考虑是否与社区实际工作需要挂钩,因为社会工作的内容研究有不少内容理论性较强,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无须对社区工作了解太深。根据对上述两表分析,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或是不全、或是内容过多。本文认为即使针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高等教育应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在核心的内容确定后,其它内容也参考社会性培训内容,而不是从正常学生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设置课程内容,要结合残疾人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哪些内容可以上、哪些可以不上。

笔者认为,就现阶段来说,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高等教育的培训现处于探索阶段,可以综合考虑将现有的课程设置与中残联社会性网络培训的内容将结合,兼顾高等教育和知识普及,使残疾人专职委员高等教育的课程更加饱满,更加贴近未来社区实际工作内容,使学生运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来开展工作,通过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工作能力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成为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 关于组织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开展业务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残联厅发〔2013〕6号].http://www.cdpf.org.cn/wxzx/content/2013-06/27/content_30449772.htm

 许巧仙,常晓茗.市残疾人专职委员现状调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61-62

 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探索人才培养之路.http://www.jyb.cn/crjy/crjyxw/201302/t20130228_529352.html

 许巧仙,朱久兵. 高职院校残疾人专职委员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3).19-21

 社会工作专业(专科)专业规则课程说明. http://zyzy.openedu.com.cn/Social/jxdt/webinfo/2012/05/1336676507639030.htm

 卓彩琴,谢泽宪. 残疾人社会工作[M].第1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0

作者:顾然

上一篇: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论文下一篇:工程力学之工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