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重视体验、多感官参与的方式,不但适应幼儿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幼儿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多种感官能力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集语言、动作、乐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学,将其应用在幼儿园戏曲活动中,有利于幼儿领悟戏曲唱腔艺术、体会戏曲舞蹈艺术、体验戏曲奏乐艺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欢乐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欢乐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 篇1:

幼儿教育中“家园和谐共育”探究

摘  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和所长,二者的优势应该充分互补与相融。“家”与“园”必须携手,这本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如何携手”、“如何开发出适应新时期的有效的家园共育方法”、“在携手的过程中如何探索出家园一体教育的有效策略,从而推动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进步”,却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挖掘的新视点。本文对家园共育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探索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和所长,二者的优势应该充分互补与相融。“家”与“园”必须携手,才能推动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进步。

1.形成推广三个“一”家庭教育方法

(1)“一个小时”是基本的时间保障。我们特别提示家长: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至少每天保证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一个小时”。不能面对面,电话、网络、视频都可以成为与孩子在一起的补充方式,每个孩子都需要与家长特别是父母单独相处的时光。

(2)“一个拥抱”是传递亲情的良好方式。拥抱只是一扇门,一扇通向良好亲子关系的门,重要的还要在拥抱之后更多的身体、目光、语言上的交流。

(3)“一个活动”建构亲子互动的桥梁。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2.构建“四位协同”家园一体工作机制

(1)家园协同,互为保障

家园一体需要幼儿园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则,在民主管理与生态教育环境的机制下充分体现幼兒园管理的民主化、生态化,确保家长在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的同时,其教养意识与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为此,我们从幼儿园管理角度建立了《幼儿园家长学校制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培训制度》《家长参与评价制度》等,以保障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和对幼儿园履行家园协同职能的监督;同家长、老师共同商量制定了《家长行为准则》、《家长工作制度》等,使家园一体在制度、规则的保障与约束下有效推进,不断深化,逐步完善。

(2)充分互动,促进交流

具体概括为“八个一”的交流互动方式,包括家访与约谈、家园栏、幼儿成长档案、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义工活动、家庭教育读书沙龙、节日亲子活动、幼儿园简讯及家园网站论坛。我们认为:多元的家园交流方式,引领家长深度领悟学前教育的意义、目的及方法,从而获得家庭指导的有效策略。

(3)家长学校,培训依托

家长培训是实现家园协同的重要方式,家长学校是建立培训机制的重要载体。我园是市示范家长学校,我们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承担具体培训活动的准备与实施工作。培训机制的建立,多元有效的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家长的教育修养水平和家庭教育效能均得到不断提高。

(4)评优评先,激励水平

我们定期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表彰活动。每学年开展“优秀家长”的评选,评选程序为家长首先按照幼儿园家长学校公示的评选条件,在班级自主申报,并以班级为单位展示其主要成效,由孩子和家长共同投票,最后由家长学校工作小组商议确定。在颁奖会上还将逐一介绍其在家园一体教育中的策略和成效,以激励更多家长学习和效仿的愿望,促使更多家长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更加关注自我家庭教养水平的提高,以自身的身体力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3.践行“1+X”的家园一体教育活动体系

(1)“1”=选择课程,定期开展家园一体集体教育活动

第一,园所集教活动。集教的概念是相对于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而言,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相同内容的学习。家园一体集体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家长以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共育形式。它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比较明确的内容。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每周一和周二下午在全园开展;有相应的制度督促活动的开展。需遵循主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分类分层指导原则、创造性原则。

第二,家长参与形式。前期收集各种资料及经验铺垫、家长义教活动:如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来,充当爸爸“老师”或者妈妈“老师”的角色、参与情景剧表演;活动中的直接参与;后期的延伸教育活动:如家园共育活动表格,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进行亲子游戏的学习。

(2)“X”=拓展时空,日常贯穿灵活多元的家园一体教育

第一,范畴原则。我园的“家园一体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突出活动,除了上述的定期开展的“家园一体集体教育活动”外,在日常工作中还涵括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服务性活动、开放性活动、参与性活动、教育性活动和研究性活动。操作中注意了服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第二,主要形式。服务性活动,它是指幼儿园、家庭、社区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相互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教育咨询、图书借阅、媒体宣传、家访、送教上门、家长志愿者。开放性活动,它是指幼儿园对外开放,即提供场地,也提供设施,营造温暖、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吸引家长关心教育,它包括亲子沙龙、亲子俱乐部、参观观摩、家庭互助活动、节日亲子活动。参与性活动,家长逐渐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贡献者,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与活动。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从幼儿园推及家庭和社区。

4.建立“立体交互”的发展性评价平台

(1)整合性评价使幼儿园评价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主导力量

我园采取整合化评价方式,辅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动态化的评价形式对幼儿园的“家园一体”工作进行全面评价,最终关注到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第一,“四种方式”全面评价活动:专题研讨,评价一体教育活动选材内容;教案审阅,评价一体教育活动设計理念;教学观摩,评价一体教育活动师幼家长互动效果;随机听课式,评价一体教育活动落实力度。

第二,“三份档案”拓展评价内容:幼儿园建立了家长工作档案库(包括实物档案与电子档案),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同时也与家长一起为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以成长档案的方式,真实地记录家园一体工作的进展情况,为课题的深入与推广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2)开放性评价使家长评价成为评价体系中的重点

通过家长评价,可以了解家园一体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促进和调整工作。

第一,“一信一表”指导家长参与评价:一信是“邀请信”,在每次活动之前,我们都会向家长发出邀请信,在信中,除了注明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准备等要素外,还会对家长参与、观察与评价活动给出指导性建议,让家长的评价工作更有针对性;一表是活动评价表,教师或幼儿园会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设计给家长的观察评价表或家园共育表,在表格中,会给家长以较广的空间发表自己的合理化意见。

第二,“一卷一册”形成家长评价常态:一卷指调查问卷,家长通过调查问卷自由评价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情况;一册指家园联系册,在联系册中,家长对幼儿发展情况,教师工作情况,都可给出自己的评价。

第三,“一坛一站”拓展家长评价渠道:家长论坛是开放式的发言平台,家长在主题之下发言、讨论;班级微博、QQ群及幼儿园网站的陆续建立,则更从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家长评价的渠道。

(3)互动性评价让幼儿评价成为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

在一体模式的构建中,我们认为幼儿其实是其间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工作归根结底都指向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幼儿对家园一体教育活动,特别是家园一体集体教育活动的兴趣度、参与度,是家园一体教育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指征。但幼儿的评价能力有限,在引导幼儿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亲子、师幼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亲子活动单、幼儿意见征询则是其中比较有效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家园共育培养新时代幼儿[J].新课程,2012(5)

[2]张玲.幼儿园亲子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幼儿教育,2017(8)

[3]赵玉敏.幼儿园教育中的“三个结合”[J].文化研究,2018(8)

作者:李朝霞

欢乐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 篇2: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戏曲活动中的应用

[摘 要] 奥尔夫教学法重视体验、多感官参与的方式,不但适应幼儿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幼儿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多种感官能力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集语言、动作、乐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学,将其应用在幼儿园戏曲活动中,有利于幼儿领悟戏曲唱腔艺术、体会戏曲舞蹈艺术、体验戏曲奏乐艺术。在应用过程中,将奥尔夫教学法渗透到幼儿园戏曲教学中,引导幼儿在“语言”“动作”“奏乐”的奥尔夫教学环节中学习戏曲,拓宽幼儿的戏曲视野。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戏曲;幼儿园戏曲活动

[作者简介] 武艺文(1995—),女,山西大同人,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黄英杰(1974—),男,山东枣庄人,博士,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实践教育哲学研究。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要求,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1]。目前传统的戏曲教学不能很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戏曲似乎远离了儿童的世界,奥尔夫教学法所体现的原理,恰恰是现今幼儿教育所需要的。从我国戏曲教育的实际出发,把幼儿戏曲教育放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加以探索,对我国幼儿园戏曲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简述

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的巨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领域,尤其是幼儿音乐领域极具影响力。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音乐学习的“原本性”。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2]。从最基本、最简单的音乐元素入手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将幼儿的体验放到教学的第一位,唤醒幼儿的自然本性,发展幼儿的音乐体验及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获得一种散发心灵的力量。第二,综合性。语言、动作、奏乐等共为一体的整体教学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形象大使”,奥尔夫重视教育实施行为方式的整体性,通过发展幼儿的各项感官功能,达到塑造幼儿对音乐艺术的整体感知的目的。第三,本土化。奥尔夫教学法遵循地域文化特点,秉承开放的态度,吸收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形成一种融合本国文化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土化推进过程中,采用母语、民歌和民间音乐等作为基本素材渗入教育过程,适应世界不同民族文化及其教育的需要,使世界各国找到回归自己文化的道路。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戏曲活动中的适用性

奥尔夫尊重每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所体现的观念和原则,是可以在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实践中,结合其自身的文化特点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3](P46)。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其教育理念,就要结合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以中国本土化、民族化为基础。戏曲凝聚了中国本土文化的魅力,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经验与中国戏曲文化融合,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开展幼儿园戏曲活动,符合奥尔夫教育实践体现的原理。戏曲是集“唱、做、念、打”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奥尔夫综合性教学理念与中国戏曲存在相似之处,奥尔夫提倡的综合性教学与中国戏曲契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理念融入幼儿园戏曲活动的重要因素。

三、奧尔夫教学法在幼儿戏曲活动中的价值

(一)结合语言的教学有利于幼儿领悟戏曲唱腔艺术

语音及相关的语调、语气,在某种程度上,与音乐音响构成的要素都是相通的,奧尔夫发现了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极丰富的发展可能性[3](P52)。戏曲音乐的唱腔由词和曲结合而成[4],由于幼儿年龄小,戏曲本身多变的语言节奏对他们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利用幼儿均会的语言开展幼儿戏曲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节奏训练作为一种实践,诱发幼儿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感,幼儿在体验戏曲的语言、节奏与声调等变换的同时,既感受了戏曲音乐,又领会了戏曲的唱词、曲调,从而让幼儿感受戏曲的唱腔艺术。

(二)结合动作的教学有利于幼儿体会戏曲舞蹈艺术

戏曲的艺术美感主要由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传递给幼儿。因此,戏曲与动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动作教学包括声势和律动等。运用声势无须任何教具、乐器,每个儿童都会自然地使用,没有任何负担,因此会兴趣盎然[3](P69)。声势动作简单并且丰富,幼儿容易学会,又是身体动作,无须任何条件即可进行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融入幼儿戏曲活动的重要环节。奥尔夫结合动作的教学不是从技术性方面去教授幼儿戏曲舞蹈动作,而是让幼儿体验、感受身体动作与戏曲音乐、内容之间的联系。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唤醒肢体,使戏曲舞蹈艺术浸透全身。

(三)结合乐器的教学有利于幼儿体验戏曲奏乐艺术

戏曲音乐的伴奏以民族乐器为主,通过乐器抑、扬、顿、挫的变化烘托戏曲气氛,这种技术性强和专业化高的民族乐器不适于幼儿更不适于音乐启蒙教育。奥尔夫打击乐器接近自然、接近幼儿的肌体,符合幼儿的承受范围。奥尔夫打击乐器用作幼儿园戏曲教育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准确地体验戏曲奏乐艺术,丰富幼儿园戏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四、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戏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语言的幼儿戏曲教学

1.朗诵戏曲。戏曲是一种富有节奏的艺术,戏曲音乐本身具备了多样的节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语言节奏训练中,教师重新塑造唱词、曲调等戏曲唱腔组成部分,使节奏朗诵与戏曲统一起来,朗诵戏曲的节奏应以戏曲本身的节奏为基础,朗诵的速度需要根据戏曲节奏的变化特点而变化。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戏曲节奏型入手,指导幼儿用有节奏的声音朗诵戏曲,有的字读得长一些,有的字读得短一些,从而使幼儿体会戏曲中不同的节奏型。学习黄梅戏《对花》时,教师以戏曲《对花》选段的节奏为基础,合理设计朗诵戏曲的节奏,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籽?”当教师指导幼儿用干脆有力的声音读“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籽”时,他们就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气氛中,这既是一种戏曲节奏训练,又是一种戏曲艺术上的感受、领悟和追求。在朗诵戏曲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朗诵风格各样的戏曲,使幼儿融入戏曲情境,在情感上与戏曲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知不同的戏曲唱词、曲调。黄梅戏《打猪草》包含了男、女两种打猪草曲调,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别朗诵男打猪草调和女打猪草调,让幼儿了解《打猪草》有趣的节奏和优美的曲调,激发幼儿朗诵戏曲的兴趣。活动中,教师指挥男生有节奏地朗诵“小子本姓金,呀子依子呀。”同时,教师指挥女生有节奏地朗诵“小女子本姓陶,呀子依子呀。”在对唱的过程中,教师让幼儿充分地感受节奏,引导幼儿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节奏的声音朗诵戏曲,从中体会戏曲的唱腔,从而对戏曲产生兴趣。幼儿在感受戏曲曲调的基础上,理解戏曲的唱词,并初步了解戏曲旋律委婉、流畅、感情细腻的特色。

2.利用嗓音进行训练。奥尔夫教学法的嗓音训练就是通过幼儿的嗓音来表现戏曲的声调,让幼儿感受声音的高低、轻重变化,同时,让幼儿体验戏曲唱词、曲调的美感。戏曲抑扬顿挫的唱腔,对于幼儿来说相对比较复杂,当幼儿对一些慷慨激昂的戏曲唱腔感兴趣时,就会用力扯着嗓子模仿这些戏曲的唱腔,这种不良的发声方式有可能损伤幼儿的声带。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音域,根据幼儿的嗓音条件,为他们提供相匹配的学习方案。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气和语调,比如“啊啊啊”“呀呀呀”和“喂喂喂”等来模仿戏曲中的声音,可以根据戏曲唱腔中的曲调和唱词,在练习中将音量大小、速度快慢,以及音色等变化加进去,指挥幼儿用强、弱和中强等不同力度的嗓音自然地表达戏曲唱腔。例如,豫剧的唱腔高昂激越,有很强的情感力度,教师引导幼儿用铿锵爽朗的嗓音表现豫剧中恢宏大气的场面。在京剧《秦香莲》中,饰演王延龄的演员嗓音清朗,韵味十足,感情真挚饱满,处处吻合剧情与人物性格。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刚健、嘹亮、爽朗的嗓音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戏曲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象声词,引导孩子们用嗓音表演,使他们体会那些脍炙人口的戏曲唱腔及变化,品味戏曲艺术的美感,比如,用“呼呼呼”模仿京剧《武松打虎》中老虎发出的声音;用“呜呜呜”模仿豫剧《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中白素贞哭泣的声音;用“嘿嘿嘿”模仿锡剧《双推磨》中人们推磨发出的声音。教师巧妙地将嗓音和戏曲融为一体,既能丰富幼儿唱词、曲调的知识,又能呈现戏曲唱腔艺术的精妙。

(二)结合动作的幼儿戏曲教学

1.声势进行戏曲互动。声势是用身体作乐器,通过一些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和最直接的方式,产生于语言、音乐之前,且至今仍被人们运用着[3](P69)。奥尔夫教学中的声势教学,要求幼儿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自然的形式呈现。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包含舞蹈、武术等多种成分,当幼儿看到那些精美的舞蹈、出神入化的武打表演或华丽多姿的身段时,会不由自主地鼓掌,甚至情不自禁地随音乐动起来,以表示他们感受戏曲艺术后满足的心情。当戏曲音乐一响,许多幼儿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动起来,他们会拍腿、跺脚、拍手等,对幼儿来说,利用自己熟悉的肢体,与戏曲进行“交流”,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奥尔夫音乐的声势教学中,教师调动幼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参与戏曲学习,使得幼儿戏曲体验更加深刻。不同的声势动作会发出不同的聲响,例如,拍手声音比较明亮,适合华美嘹亮的声音;跺脚的声音比较沉重,适合刚劲醇厚的声音;捻指声音比较尖锐明亮,适合清脆悦耳的声音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戏曲中不同的声音,根据声势动作的声音效果,选择合适的声势动作与戏曲进行“交流”,将与生俱来的身体作为与戏曲“对话”的工具,让幼儿在拍手、跺脚、捻指、拍腿中感受戏曲音乐的魅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唤醒身体对戏曲的感觉,大大拉近幼儿与戏曲舞蹈之间的距离,使幼儿在戏曲中尽情地展示自己。

2.律动与戏曲密切配合。幼儿律动时既要体现优美的动作,又应该表现出戏曲音乐的节奏、情绪、曲调,适应戏曲音乐的特点。奥尔夫教学法强调用身体的动作去理解和表现音乐,把对音乐的感受,如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情感的变换等,通过身体动作自觉地反映出来。在唱戏曲时结合身体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戏曲中各音的高低变化,使抽象的音高变化变得直观、形象。教师可以根据戏曲的曲调设计相应的动作,当出现欢乐的戏曲曲调时,可以指导幼儿用稍快的动作来表示;当出现缓慢的戏曲曲调时,可指挥幼儿用小幅度的动作来表示。

戏曲中富有创造性的舞蹈动作不仅能够展现戏曲内容,而且还能凸显戏曲内容与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律动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动作表达戏曲内容,在这里用什么动作没有统一要求,幼儿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戏曲内容是最重要的。例如,在锡剧《双推磨》选段中,幼儿模仿戏曲中人们推磨时的动作,还有磨儿转动时的样子,这些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京剧《秦琼卖马》里,幼儿运用道具马鞭表演上马、骑马、下马等各种动作,表现出骑马的形象;在京剧《打渔杀家》中,扮演肖恩父女的幼儿,凭着手中的一柄船桨及划船、过江、打渔的虚拟动作,让其他小朋友感到他们似乎正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驾船而行。在戏曲活动中尝试模仿戏曲中的人物动作,可以帮助幼儿发掘自身机体的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从而积累丰富的动作经验。有些戏曲中渗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戏曲内容与幼儿的表演结合起来,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例如,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的幼儿,挥舞着手中的道具箭,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使虞姬的感情发泄与剧中的故事情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此外,像高举战旗、骑战马、射箭等一系列动作,在豫剧《穆桂英挂帅》中比比皆是。幼儿做高举战旗、跳起上马、身体向后翻、射箭等动作来表现穆桂英挂帅出征、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在律动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用身体动作揭示戏曲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以及反映戏曲中的故事情节,还可以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结合乐器的幼儿戏曲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打击乐器各具特色,例如,串铃音色清脆、手鼓音色洪亮、三角铁音色悦耳等。在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灵活地使用奥尔夫打击乐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时为了增加戏曲的意境美,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奥尔夫打击乐器烘托戏曲的氛围,使幼儿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戏曲奏乐。例如,京剧《武松打虎》里,铃鼓的鼓点可以作为武松上山岗时的伴奏;串铃的声音可以用来模仿忽强忽弱的风声;双响筒的声音可以比作老虎有节奏的前进;小堂鼓的鼓点可以描写武松打虎时忐忑的心情。通过奥尔夫打击乐器的渲染,不仅能够烘托武松打老虎时激烈的氛围,还可以让幼儿感知奥尔夫打击乐器的音色。

奥尔夫教学法通过幼儿即兴奏乐的活动形式,丰富幼儿对各种奥尔夫乐器的音高、音色和音量等特点的认识。结合乐器的戏曲教学并不是孤立地演奏戏曲,而是将戏曲的剧情、曲调、人物等通过乐器演奏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烘托幼儿演奏戏曲时的氛围。教师根据念白、节奏、语言、唱腔和情节内容等戏曲组成部分,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奥尔夫乐器的伴奏音型和敲击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戏曲奏乐训练的兴趣。当幼儿演奏戏曲的时候,不仅可以从奏乐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戏曲情节中得到美的享受。

结语

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施展的空间,十分适合个体发展状态处于较低水平的幼儿。在多元文化影响的今天,将灵活、多样化的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戏曲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扎根于民族特色文化土壤之中,还给幼儿园戏曲活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卡尔·奥尔夫.《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M].廖乃雄,译.北京:中国音协音教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6.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罗映辉.民族音乐概述(五)[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2):66-70.

作者:武艺文 黄英杰

欢乐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 篇3:

关于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中职院校与教师要不断分析与研究当前教学模式的不足,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的共同提升,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应用中,全方位提升专业人才的素养。简要阐述了学前儿童心理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对当前学生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现代多元化教学手段与工具的出现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诸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并获得学生广泛认可,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面对新时期学生对趣味教学课堂的要求,传统教师单一的授课形式已经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再加上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形式的出现,学生更容易被新颖的信息所吸引,而固定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职业教育发展、招生规模扩大

在长期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规划中,职业教育理念逐步被更多学生及其家长所接受,并且职业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此向社会输出大量综合素养较高的实践性人才。诸多文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开始进入中职院校的大门,但是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与态度较差,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这就使得中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挑战。由于班级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大,教师很难保证关注与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切实提升整体学生能力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理念与主体性地位的突出

在时代潮流迅猛发展中,职业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保证教师教育理念能够贴合当代教育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关注到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创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探索兴趣。同时,学生主体性地位成为教育界的主要关注点,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更注重单方面理论教学输出,却忽略了师生间思维的互动与交流,难以使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得到增强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容易导致学生理解能力较强、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鉴于此,中职教师要积极关注到开展课堂实践所运用的教学理念,并意识到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与自信心,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思维,提升课堂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较为陈旧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中职院校与教师尚未意识到教材修订的更新,诸多教师仍选用较为陈旧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材版本来进行班级授课,学习内容与框架的陈旧势必难以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再加上课程教材内容的指向性较强,对学生实践指向性较弱。另外,教师将大量备课时间投入教学模式的选取中,难以营造出高效课堂教学氛围。具体而言,经过长期实践运用,教师已经将部分学习内容进行调整,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学习内容陈旧,涉及心理学应用实践内容较少,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容量过于庞大,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中职院校与教师要积极更新课程教材,选用更加贴合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实践类教材,从课程教材安排方面增强内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课堂教学形式固定

目前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育中,但是仍存在诸多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无法有效地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呈现出来的现象,这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不足。其中,诸多教师仅将知识直接照搬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仅仅转换了课程内容的容纳形式,将教材内容以幻灯片方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尚未关注到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趣味化应用,难以转变固有的枯燥教学氛围,这种单向知识传递无法切实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仍局限于教师讲解,缺乏对学生主动意识的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难以被教师所了解,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忽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教师要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思维,帮助他们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职业岗位中的问题。但是现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大多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理论概念的讲解,使得学生仅理解心理学的概念,而缺乏实际应用技巧。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更侧重对抽象性概念的分析,没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释,这就造成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与原理性知识较多,而实际心理学知识应用能力不强。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学生仅掌握教材内容与理论知识,难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学生在就业中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四)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对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但是目前的考核评价方式存在明确不足,最终的评价方式只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进步与不足,难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阻碍了学生综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样的,考核形式的单一性会降低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所以院校与教师要积极创新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评,使得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注重知识更新,建构系统知识体系

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构建有效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一部分相对较陈旧、繁杂,应用性知识较少。为增强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体系,将新的职业应用实践融入知识体系中,使得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得到提升。要注重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删减应用教育意义不强的部分,将课程教学难度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对以往教学内容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要充分关注到新时期社会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需求,重新构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横向,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心理发展过程的总特点。纵向,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实践中的应用。这样就形成了横向与纵向教学交错结合的系统化教学体系,既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更易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

(二)整合多媒体技术,营造互动教学氛围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忽视了自身专业能力与教学理念的提升与更新,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中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加强他们对多媒体工具的应用能力,营造有趣、欢乐的课堂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多样化应用案例,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其自我学习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具备信息分析、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规律、研究方法等知识与学生与教学实验案例相结合,并以图片、文字视频与声音等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将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同时要注重互动教学氛围的营造,将互动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注重以问题形式启发学生思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改变原来“满堂灌”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建立双向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乐于倾听不同意见,让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观点,使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心理学的抽象知识。

(三)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过程

职业教育理念日新月异,学生作为今后参加就业岗位的主体,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将新型教学理念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并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讲授+讨论”“讲授+案例”“讲授+见习”等教学方法。在传授概念性、规律类的内容时,可将教师教学与师生讨论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并要求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案例问题,从根本上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站在真实情景中去思考。同时,注重实践活动也是拓展学生思维、增长其见识的有利途径,可以进行实验教学、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看录像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应用操作性知识,在夯实他们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要注意到儿童心理学具有的实践性,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清楚儿童心理学的具体发展特点,采用“讲授+见习”,让学生深入儿童群体,观察儿童、了解儿童,获得直接感性的认识。

(四)切合学生实际,开展多元化评价

为使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改革科学有效,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一元化评价方式。教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友谊关系,并在课外多了解学生对考核测评的想法,为开展多元化评价提供参考意见。单一式的考评方式并不能完全看到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与各阶段的进步。因此教师可将理论、实践与课堂笔记作为主要考核标准,首先涉及的考核总成绩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占60%,实践活动中的观察报告和论文占30%,平时的课堂笔记和心得占10%。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之,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注重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从自身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来增强课堂的学习趣味。同时要关注到学生实践力的提升与课程考核评估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使得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层融合,促进他们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秀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

[2]王西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祖国,2019(3).

[3]李媛凤.初探教学做一体化背景下如何让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活”起来[J].现代职业教育,2019(8):86-87.

[4]張鹏妮.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彭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欢乐教育与学前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欢乐河上欢乐多范文06-11

欢乐大开板09-11

阖家欢乐范文05-16

欢乐的文章范文05-19

欢乐花海简介范文05-27

欢乐童心放飞梦想07-03

小学作文欢乐之旅07-23

欢乐谷模式范文05-19

趣味运动欢乐促和谐08-22

中班音乐欢乐舞反思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