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社会的知名度和认同度不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文章试从民办高校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发,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思考,就如何开展好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们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在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对策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提高民办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民办高校;大学生

文章利用两个心理健康普查检测表,对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大一新生进行了多方面的检测,对比国内其他人对于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找出两者的差异,结合平时在工作中与学生的深度交谈,探讨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红山学院共1820人(其中休学2人),实际人数为1818人,参加SCL90测试的有效人数为1618人,参加UPI测试的有效人数为1565人。参与率分别为89.00%和86.08%。

2.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计90题,可以从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十个方面反映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于心理辅导当中。(2)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该量表由60个项目构成,其中有4个测伪题(第5、20、35、50),其余56个项目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及与身体有关的症状。该量表多用于大一新生,为入学时心理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是一种心理健康筛选量表。通过UPI,可以了解大学生中所存在的神经症、心身疾病、精神分裂症以及种种烦恼、迷惘和冲突。

3.方法。采用两种心理普查工具,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在新生入学初以班级为单位对被测者进行心理测试,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

二、结果(结果的解读以及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对比情况)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统计结果。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测试结果的阳性因子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在所参与调查的学生当中存在着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3%(一般认为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超过3分,则被测试者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被测者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为17.93%,相比较而言,此次调查的被测者总体心理还是健康的,但就个别因子的排序来讲,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检出率,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

2.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统计结果。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试结果的阳性因子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见表2。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见在1565名新生当中,一类学生有134名,占样本总数的8.56%;二类学生有262名,占样本总数的16.74%。其中一类、二类的学生检出率与李玉玲、汪艳丽所做的普通高校的同类研究(数据分别为10.33%、14.59%)相比略显偏低,因此相比而言,被测学生的心理健康较好,但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

三、讨论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结果讨论。本调查的结果显示,民办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从总体情况来看,主流还是健康的,但是与普通高校相比较而言,也存在着薄弱环节,比如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抑郁、焦虑等因子有较高的检出率。基于对部分学生的深度交谈,笔者认为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上述因子偏高的原因是学生个性的脆弱和家长的压力过高。

2.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调查问卷结果讨论。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检出率来看,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数量相当,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提醒着在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怀与关爱。

四、方法和对策

针对民办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必须及时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

2.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由被动咨询改变为主动约请。对于大部分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来讲,能够主动联系心理咨询室的还不多,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当改变以往的被动受约,主动深入到学生当中。目前以班级团体辅导为形式的心理素质训练课,正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3.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争取多方面的努力。在工作中,学生辅导员要积极主动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学生表现的档案资料,配合家长,让家庭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

4.适度从紧的学校管理模式。适度从紧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自主性欠缺的特点,增加学习的约束力,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摆脱对于成绩的困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12-10).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教育部.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报[EB/OL].(2010-12-10).

http://www.moe.edu.cn/.

[3]陈平原.大学有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9.

作者简介:戴欢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学生科,硕士研究生。

作者:戴欢欢 金国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社会的知名度和认同度不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文章试从民办高校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发,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思考,就如何开展好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李利荣(1978- ),男,广西桂林人,南宁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广西 南宁 530200)

近些年来,随着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民办高校学生这一群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民办高校的资金、规模、生源等问题而不是如何去提升民办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等问题。显然,民办高校在应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上显得有些能力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民办高校的许多学生学习时目标不明确、生活中自信心不足、毕业就业时竞争力不够的原因之一。国家已越来越重视对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把育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发挥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改革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力量的积极作用。如何让民办高校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够以正常、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境,已成为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1.自我意识强,抗挫能力差。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是从完全满足子女的一切需要出发,在这种观念的教育下,自然就造成了学生们普遍自我意识比较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一种对人对事的包容性,所以,当他们一旦在生活和学习中受到挫折的时候,就会产生诸多消极的情绪。他们认为在家里从来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来没有受到这种情况和待遇,对身边的人和事表现得总是难以接受,于是就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有些同学干脆就抱着“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

2.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民办高校在招生时受生源的影响,学生素质较差。学生在初、高中时本身对于学习兴趣不高,已经习惯了我行我素,他们不会过多地关注班级、学校的活动,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就造成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社交能力欠缺等。他们也没有花过多的心思在学习上,在学习中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和考核,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像是挤牙膏一样,挤一下学一下,一切都依赖于教师的主动。也是因为这种学习上的茫然,他们内心里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该如何去做,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于是他们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所措,没有方向,没有自信。

3.功利性强,缺乏感恩之心。由于学生正处于十七八岁的花季年龄,不少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在现在各种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电视、电影、网络等一些娱乐媒体的误导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追求功利主义、金钱主义和享受主义等不良思想,再加上现在的父母都是持保证了孩子的经济就可以保证孩子学习的思想观念,造成学生过多在乎自己的感觉,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认为身边的一切人对自己好都是应该的,一切都应该按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为此,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什么事情都讲究客观原因,从来不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寻找自身的不足,而再加上又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显得比较迷茫,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并且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去考虑事情的利弊和后果,容易酿成大错。

4.内心浮躁,缺乏定性。现在的父母都不太愿意让孩子吃苦,除了学习以外不太愿意让孩子去亲身体验身边的事物,很多学生从小就受家庭的宠溺,很少能坚持独立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为此,造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专注度不够,遇到问题容易放弃,这也是学生定不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去学习的原因之一。由于从小就没有什么压力,他们也就没有强烈的学习目标,对事物的兴趣度不够,来到学校很多时候心思是放在如何让自己更加享受之上,这也使得他们很难安静下来潜心思考,无法进行自我反省,特别是急于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表现得非常浮躁、不耐烦。

5.精神空虚,沉迷于网络。由于从小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去做些什么,为此,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存在没有信念、没有寄托、精神颓萎、内心空虚的现象。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常常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关注自己的未来,往往选择逃避现实,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快乐和成就。由于民办高校比较宽松自由的教学管理环境,使得他们更加沉湎于网络的各种虚拟游戏和海阔天空的闲聊之中而不能自拔。

6.性生理趋于成熟,心理健康意识差。由于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上已经成熟,性的潜意识逐渐增强,对于性知识的渴求也显得强烈,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但是诸多民办高校对于学生在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还不够,使得学生对自身的性健康和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性问题等不知道如何解决,于是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这些情绪的产生会直接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

二、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民办高校的教育水平不如公办高校教育水平高,还有的人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不如公办高校学生的素质那样好,这些看法已经让大部分人对民办教育形成了一种定式的思维。虽然国家也不断出台政策,提出民办高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享有同等的待遇,但实际的学习和就业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用人单位会设有一道门槛将民办大学的学生拒之门外。这种社会的不公平对待,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内心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2.学校因素。由于民办高校起步相对较晚,在教育管理各方面与一些普通高校相比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定位和配套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我国的许多民办高校没有设立一支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导致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在思想矛盾上的了解和认识不够,为此也就不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去解决学生思想上、心态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有很多民办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开展得不够深入和全面,很多也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化,诸多不足都会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面获益有限。

3.家庭因素。许多民办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物质条件也比较优越,而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可以一律不做,子女需要什么都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也是因为这些家长长期对学生们的溺爱,使得现在的学生内心里不仅形成了较强的优越感,而且还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什么事情常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学校、教师、同学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行为上也是我行我素。

4.自身因素。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已基本趋于成熟,心理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还飘忽不定,在他们的意识中时刻都呈现着自相矛盾的状况,也是他们这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并由此可能会导致其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上的不成熟。

三、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想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行之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基本的保证。这就需要民办高校首先要高度重视并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为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从制度等各个环节上保证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有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2.加强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的队伍建设。要充分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从学生骨干、班主任到院系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非常重要。首先,要组成一支专门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并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咨询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其次,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因为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他们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让他们掌握了一定心理知识,不仅能扮演、担任起心理教师的角色,而且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并予以疏导。再者,可以在同学中建立起自我与相互管理的体系,即培训一批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程。我们应该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标体系,并编写出相应的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预防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情景训练与自我教育的教学环节,让他们通过这种情景性的亲身体验去感悟自己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对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把专业学科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各项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相结合起来,通过这种课程的相结合、相渗透教学,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得以体现。除了这些课堂教学,也可以以班会或各种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平时经常会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并能找到相应的调控方法,从而及时地让自己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再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报刊、墙报专栏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多渠道的宣传,让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得以提高;最后通过举办一些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报告会等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全面带动大学生身心素质发展和提升的目标。

4.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等心理问题的重要渠道。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专业心理健康咨询人员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心理辅导工作;可以采用信件或者手机短信等保密性相对比较强的方式进行咨询工作,同时也可以开通网上咨询,利用现在发达的QQ聊天或者微信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5.适时进行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挫折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学生都会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现在的大学生由于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对挫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也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往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表现得惊慌失措,有时会感到痛苦绝望,甚至有些同学还会有轻生的念头,无视生命的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讲座、报告或者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能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就会表现得更加坚强,就会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让自己克服困难,不断突破自我。也只有让大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地承受和克服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6.加大社会的关心度。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改变民办高校不如公办高校的定向思维,同时在学生教育投入和学生就业过程中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支持与肯定,使他们能和公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样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也越来越庞大,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这就需要我们民办高校的管理者重视民办大学生现在的心理现状,并能够积极地探索出应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积极地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多渠道、多方式了解与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能够及时地通过各种方法得以释放,从而能够让他们时刻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只有具备这种健康心理,学生才会树立起他们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能力,才能以良好的形象走出校园,努力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汤溶溶.民办高校大学自卑心理成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

[2]曾伏云.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

[3]张翔.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2003(4).

作者:李利荣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也成为高校重点研究的议题。本文通过论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梳理当前相关研究的范围,提出接下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方向,应该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四个方面予以更多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展望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意义

大学阶段有着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模式,高等学校的半社会属性倒逼大学生在努力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接触来自社会的正面新闻和负面消息,这对于生理不断发育但心理尚欠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形成了严峻的价值观挑战,稍有不慎则可能出现心理波动。此外,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的特征决定了南北方的学生可能存在跨地区生活差异,城乡学生在同一平台的交汇逐渐激发其内心的自卑或傲气,来自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可能与预期形成较大偏差,这些都无疑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问题筛查,提升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对于帮助大学生走回正常人生轨道、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公德之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此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方面,学术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有效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对于提高其干预效果具有重要帮助。广大学者对大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一些调查,整体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并且认为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要亚于男学生(Blazer D,1991)。杨琪琪和王守刚(2020)以具体案例为基础,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启示。穆兰英等(2020)、田雨顺(2021)等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应该采用一些统计方法,因而分别借助SCL-90分析法、大数据分析法对发行问卷进行实证研究,以此评估大学生心理危机。此外,还有张晶露(2018)从微信支持视角、董讯石(2018)从校园网贷视角、吴远征(2018)从大数据视角、陈建甫(2020)从重大疫情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比较与研究。

其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大学生存在心理危机通常有特定的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于瑛琦(2020)认为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何生活经历的缺乏往往是心理危机的潜在原因,大学生遇到一些预期之外的挫折便很容易加剧心理危机。庞海燕(2020)指出,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容易引发心理上的挫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心态和心理失衡问题,那么心理危机将进一步扩大。

其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举措。当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如何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其度过这一时期,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何泽民(2018)等认为全面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李永慧(2019)认为高校应当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规章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干预体系来提升应对心理危机能力;孟令玲(2020)、张梦媚(2021)等人认为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老师,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可以发挥愈来愈明显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

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接下来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予以考虑。

第一,在研究视角上,要从家庭环境、性格偏好、学习成绩等方面系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从年级、地区、性别等不同维度来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化特征,多途径剖析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内外原因以及惯性因素与偶然因素,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多层面寻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指标,从学校优化管理制度、朋辈加强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积极配合等方面设计心理危机干预的潜在实施政策。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要动态监控和不断总结经典案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库;对心理健康水平引致心理危机的理论机制展开系统分析,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逻辑。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逐步引用计量模型与统计方法,比如采用问卷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因素和干预手段的敏感性检验,从而寻找最优干预政策;采用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调整和优化政策方案,从而形成灵活动态的政策体系。

第四,研究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调查与现代大数据相结合的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对大学生的言语举止和行为表现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学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渠道、突出特征进行关联分析,以此提高制定有效干预方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Blazer D A N G, Hughes D, George L K, et al. The diagnosis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A].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merica: How to Take Immediate Control of Your Mental, Emotional[C]. New York: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 Press,1991:180.

[2]杨琪琪,王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5):23-26.

[3]穆兰英,梁霄,刘秀兰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基于青海省963名大学生SCL-90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93-95.

[4]田雨顺.大数据分析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1(6):15-17.

[5]张晶露.微信支持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6):19+245.

[6]董讯石.校园网贷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4):82-84.

[7]吴远征.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8(23):178-180.

[8]陈建甫.重大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科技视界,2020(33):17-18.

[9]于瑛琦.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29):71-72.

[10]庞海燕.“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23):146-147.

[11]何泽民,何勇强,吕放光等.全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5(3):97-103.

[12]李永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4):486-489.

[13]孟令玲.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20(4):121-123.

[14]张梦媚.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做好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残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探析[J].科學咨询,2021(1):165-166.

项目基金:本文得到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三全育人”专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I62118)的支持。

作者简介:蔡美玲(1986-),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蔡美玲

上一篇:我国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