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思想品德论文

2022-04-18

摘要: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不但能学会,更会学、愿意学,在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统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主动性思想品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主动性思想品德论文 篇1:

积极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

【摘 要】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能够给学生创造好学的心情,都应视为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得与失,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觉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如果没有他们的精彩表现,就是黯然失色的,就是失败的。孩子们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由过去的厌学、“要我学”转变为肯学、“我要学”,学生有着这样热情洋溢的学习动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会令人担忧吗?我坚信只要长期坚持,靈活应用,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的。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主动性

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对中学教师的迫切要求

首先必须提高中学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认识到加强德育工作的意义,要求中学教师掌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基本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水平。青少年可塑性强,富于上进,易于接受正面的引导,中学阶段正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的重要时期,是将来高中、乃至大学教育阶段所不能代替的。抓好思想品德教育,责任首先在校长,学校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负有第一责任。校长应成为学校领导班子中团结合作、治校育人的核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需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办好学校,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德育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校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积极倡导和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其次是班主任。班主任老师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团支部大部分德育工作任务要得到切实的贯彻,很大程度取决于班主任工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掌握中小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而且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身为教育者应从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位七年级女同学,进城遇见一骑车青年撞倒一个老太太后仓皇而逃,当这位学生去扶起老人时却被老人诬陷,被讹诈近千元医疗及营养费。家长认为现在社会风气不好,不该管闲事,责骂孩子,当然这样很伤害女孩的心灵。孩子问老师是谁的错,老师肯定地告诉她:“这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骑车青年,这个老人及其家属会受到良心与道德法庭的谴责,而你虽然受了些经济损失,同学和老师是理解你的,你做得对,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像你那样去做,转变社会风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先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吧。”

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调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不少家长由于不懂教育规律,往往与学校教育不一致,导致学校正面教育的消解。社会上人人都望子成龙,怎么个成法?怎样才算成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与学校的培养目标达成一致,这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加强各种教育活动的管理,组织好各种教育活动,常规性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重要集会,开学典礼等,对振奋学生精神面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开展“爱祖国、爱家乡,做贡献”活动,会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开展校外活动,帮助村委会进行公益劳动,通过植树、修路、农田基本建设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思想。

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每年组织好清明节烈士墓祭奠,“五·四”发展新队员,举办共青团知识竞赛,同时组织好“七·一”“八·一”、国庆节、元旦的庆祝活动,组织好共青团专项参观访问活动,等等。

学校面向学生,学校学生生活的地方,虽然有些设施不豪华,但必须干净安静。美化环境,校园里的树,花,草,写标语,定期更换黑板报、班报、墙报,尽可能让学生参与使用,漂亮,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学习书法、写信、手工作业,加强学生在考试比赛中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最实用的技能,学生可以学习,家长满意。

校外辅导员。请好的老成员由区、市退伍军人担任校外辅导员,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他们的真实生动的材料,简单的和诚实的,本土的语言,它是容易被学生接受,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4 奖励的介绍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贴近政治,贴近经济,贴近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激励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我在九年级时,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读出来。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取得好成绩,你会觉得把荣耀归给自己的思想品德课,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成绩差,可以看到差距和发现学习思想道德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5 结论

总之,加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有多种途径,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以及全社会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配合,学生通过学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逐步领悟,体验和感受到德育内涵,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吴艳艳.农村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张振宇.当代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1:277.

[3]王向东.谈谈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科技信息,2012,32:627.

[4]邱小平.浅谈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03:43-44.

作者:蒋花翎

主动性思想品德论文 篇2: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摘 要: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不但能学会,更会学、愿意学,在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统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激发;主动性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记住教师讲授的现成的结论,而现代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对知识进行意义上的认识和精神上的感悟,特别是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新课程教学必须建构知识与人之间的一种整体的意义关联,使之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意义。

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探索社会现实和自我成长的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提高自我成长的需求呢?在教学中本人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一点浅显的见识。

一、在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中自主学习

课堂阅读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命题包含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课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这两层含义延伸到课堂上就是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

我们以往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其实是很少有机会“阅读”的,即使有机会阅读,学生面对的往往也不是课文本身,而主要是“揣摩”教材编撰者(实际上主要是教参)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思考和练习”的答案。这样的阅读是被动的,是无效的。新课程标准认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现行的中学思想品德教材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可读性强,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中对知识进行意义上的认识和精神上的感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自主阅读要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体现就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的见解,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积极的参与到对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的构建中。

“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学习小组间的对话,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群体性的学习方式,讨论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约束,能够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地信息传递。因此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明显的效果。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师引导与自我疑问中积极思考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力求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处于怀疑、困惑、探求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断地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的指导、答疑、解惑。

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起始阶段,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新的疑问和解决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聚集自己的思维方向。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提问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有效提问必须遵循提问的科学原则,提高提问的水平。

三、在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中学以致用

主动学习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参与的广度是参与主动学习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参与的深度是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质量,除了创设最佳心理情境,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外,还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由于学生生理特点及机能的差异,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时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效率。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自我的存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自觉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当代教育的主流。

作者:张学飞

主动性思想品德论文 篇3: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摘 要:新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学生主动与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思想品德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其建构方式体现了这样新的课程观。

关键词: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积极性

一、把握三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1.课前预习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提出适当的自学要求:

(1)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2)自读课本。大字慢读,小字快读,读书时要求学生不动笔不读书,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在重点知识点下划线,重点词语加着重号,难点画圈,疑问打问号等等

(3)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2.课堂学习

(1)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明确自己的地位外,还要明确师生互动的最终目标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在多年的习惯性讲解中应多融入一些思考、想法,设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不断的质疑和思考中寻求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给予学生思考的天地和创造的灵感。因为只有让学生怀疑,才有探究的原动力,进而会有所发展。

(2)生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是生生互动的主要载体,其中包括小组讨论、辩论、相互评议等形式。这可以就课堂内容、学生素质灵活安排。对教师来讲,生生互动并不意味着无事可干,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生互动淡化了教师的直接参与,教师不做运动员,可以做裁判员;不要做演员,但要做好导演。

(3)群体互动

在群体中可以培养人的相互关心、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态度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基本是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交往,缺少学生个体间的直接交往和群体的融合。

3.课后复习

通过复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所有知识前后贯通。首先,复习目标要具体准确。其次,通过独自默写、同桌之间相互启发等方法进一步强化记忆。复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知识前后沟通,最终达到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拓展思维,每个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各个环节提高学习质量,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把握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溺爱,在学习上得到过多的帮助,依赖性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并逐渐形成行为退缩的不良习惯,在对自立自强的认识和态度上也存在偏差。这些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2.利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的思维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进行“人生当自强”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精神,我准备了著名的盲哑女作家、贝多芬和康德等人的故事,还有我国张海迪等人的事迹。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形象、直观,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

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总是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民族创新能力具有勃勃生机!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

(作者单位 河北省深州市位桥乡教育委员会)

作者:张宗会

上一篇:法制现代化研究论文下一篇:房地产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