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论文

2022-04-15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常态课教学,就是指在常规条件下以自然状态授课。常态课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呈现,但是要符合最根本的课程教学目标。针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常态课进行研究。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常态课;素质教育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要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就要格外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品德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课论文 篇1: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标准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文章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在分析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就思想品德课的评课标准分八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课;评课;标准

一、思想品德课的个性特征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的修身课。其使命不仅是发展学生对思想道德知识的认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还应通过教师的引领,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行进行修养实践。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思想道德理论加以认知并付诸实践的知行统一过程。该课程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不仅具有其他课程教学的某些共性,还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强烈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1.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灵魂是其思想性。这决定着课程的德育方向,以德为美,以德感人。思想是思品课的生命,是提升该课程的基础,是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强调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要把思想教育同讲授知识自然地融合起来,使思想教育在充分说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进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原来政治课堂对学生实施的灌输教育,代之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悟;在情感冲突中去辨别,去生成。思想性是渗透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的,所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牢牢地把握课程的思想性,不能丢掉灵魂,舍本逐末。

2.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是其时代性。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要求更高,即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因时育人。如果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气息,不能触及时代脉搏,只是用老眼光看新问题,用旧方法培育新学生,该课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达不到培育—代新人的目的。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①把握学生思想发展趋势,因时育人。不同时代的学生都有其时代的烙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学生观应是变化的、发展的。②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要以教师思想行为方式的文明开放为前提,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不断感受学生身上的时代气息,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是其实践性。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来源于实践,要紧密联系实际,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和升华,必须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只有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中吸取丰富营养,关注学生经历的差异性,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生命力。同时,思想品德课又必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二、思想品德课的评课内容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需要建立该课程的评课机制,以促进有效教学,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评课机制的主体应是评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即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仔细斟酌。

评价要求:预设的教学目标应稍高于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立足于最近发展区,着眼于认知的发展;抓住主要目标,适当考虑次要目标,主次目标分明,分支目标细化、量化;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教学过程设计能瞄准目标,教学效果要达成目标。

2.教材处理。教材是教学的资源,但并非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再创造,特别是要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教学资源。

评价要求:选材准确,凸现道德认识主线;教材内容挖掘深刻,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讲授观点正确,概念清楚;举例新、活,有吸引力;明理言之有据,由浅入深;导行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地整合。

3.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学的逻辑框架。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有正确的观点,生动的内容,还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

评价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有严密的计划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层层推进;教学情景设计独具匠心,掌握好师生互动中的读、讲、问、议、练的恰当内容和时机;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思路明确,围绕一个教学中心或一个教育主题展开,整堂课完整和谐,融为一体。

4.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评价要求: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分配,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理念、重点和结构。主要包括:计算教学环节的实际时间,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时间,看是否以学生为主体;计算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交流的时间安排,看探究性学习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不同层次学生活动时间,看分层次教学理念的体现;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

5.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不但体现在对教材的深刻领会和正确驾驭上,还应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把故事、实例、辩论、图画和行为中包含的道理,层层揭示,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明理与激情是不可分的,在说理中要动情,在情感中包含道理,情和理互相渗透,使学生在情理交融中受到感染和启示。

评价要求:因课制宜,灵活选用故事启发、情景创设、诱导谈话,实验演示、一事一议、思考辨析等多种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并恰当运用挂图、实物、电教等直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看能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方法多样化,切忌单调死板;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评价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相关知识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肤浅到知之较深;学生能力有所提高,道德认识和判断、辨析能力有所提高,有关行为规范经过课内训练能初步掌握;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改善。

7.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

评价要求:看板书:设计合理,结构鲜明,层次清楚,言简意赅。看教态:端庄大方,精神饱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看语言表达: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准确清晰,普通话标准;详略得当,富有感染力;机智灵活,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8.理论联系实际,讲究实效。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检验教学的成效不仅要看学生在道德认识上的提高,还要看他们道德行为上的长进。知是为了行,知行统一,才能做到言行一致。所以,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既要讲清道理,又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和实际的训练。

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是一项比其他学科更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课程直接面向全体学生思想品德的知与行的统一,包括认知的提高、品行的规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文旨在通过有效的评课机制来促进课程的有效教学。当然,评课标准的建立还要通过实践检验不断加以完善,也要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而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祖志伟.思想品德课教改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6).

[2]刘长生.如何听评思想品德课[J].政治教学,2007,(4).

[3]何沛.如何培养中师学生备课、讲课、评课能力[J].甘肃教育,1996,(Z2).

作者:王双全

思想品德课论文 篇2:

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常态课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常态课教学,就是指在常规条件下以自然状态授课。常态课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呈现,但是要符合最根本的课程教学目标。针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常态课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常态课;素质教育

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要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就要格外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导向的责任,因此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常态课是非常必要的。

一、常态课的界定

对于“常态课”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是建立在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的,要求以平常的心态上好课。常态课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展开,要求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要组织有序,并且对于教学质量也具有较高要求。按照现有的资源条件,对于常态课的要求,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将个人的智慧以及才能融入课堂教学中,以使课堂内容更丰富,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灵动性。

二、初中思想品德常态课教学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要求适应新课标要求,采取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教学理念。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国内初中课思想品德常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泛化了,而且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

1.课堂教学讨论目的不明确,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常态课教学调研、听课过程中,讨论是较常见的教学形式,有些老师更是乐此不疲。比如,前一问题还未收尾、定性,后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请同学们回过头,四人一组,把这个问题讨论讨论。”这是教师最常说的话。然而,通过讨论想达到怎样的一个效果、目的,却不甚明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设的问题如同接力棒,思想品德常态课教学就像接力赛一样,学生只是疲于应付,却难以感受其中的内涵。

2.常态课问题设置过于肤浅,缺乏价值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论题的设置应当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什么问题都要讨论,无疑是将讨论形式化,即耽误了时间,又没有实际效益。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又过于肤浅,学生一看便知道答案或者结果,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导致学生思维僵硬,起不到很好的锻炼效果,以至于课堂教学“虚假繁荣”。

3.学生思维狭隘,缺乏教师的即时评价和引导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而言,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从实践来看,学生动手以及动嘴的频率确实非常高,动脑思考或者从不同視角思考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出现了钻牛角尖的现象。

三、上好常态课的有效途径

1.课堂内容围绕学生的切身实际展开

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初中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能领会到教师的教学意图,但是呆板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刻含义。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品德课理论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切身体会中理解课堂内容的深刻含义,尽管是平淡无奇的对话,也会让孩子感到亲切,并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的渴望。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教版)的“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为例,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有翻看别人日记的习惯,然后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加以延伸,就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深化课堂内容的理解。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原有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结合,将心理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价值取向一致,将师生互动的正面效应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长期稳定。为了强化师生友好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并以此为题材适时地进行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心理排斥感。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大,主要的原因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上好该门课程的常态课,就要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李春香.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J].时代报告,2014(5).

编辑 孙玲娟

作者:白晓梅

思想品德课论文 篇3: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前有效组织策略

摘要:由于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认同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思想品德课上课前,学生总是吵吵嚷嚷,难以静下来,秩序一片混乱。教师进教室总是先要花费3~5分钟时间整顿纪律。即便这样,甚至学生还是静不下来。教师遭遇这种情境,一旦着急就开始严厉的指责或怒斥学生,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师自身的上课情绪,也割裂了自己与学生的情感,学生变本加厉的更加不爱上思想品德课。为了避免教与学之间产生的这种矛盾,为了让政治课上得更有效果,更加精彩,我们应做的就是:必须确保高质量的课前组织。本文从课前组织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的课前教学组织具体策略,阐述了怎样上好政治课。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朗读 提问 时事政治 导入

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是开展好教学活动的基石。可以说,仅仅讲授教学内容并不能使你成为优秀的老师,即使你拥有世界上某学科的全部知识,也不能保证你就能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开展好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专家老师的培训,谈一谈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组织与管理。

一、思想品德课课前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与学应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我们经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很难上好一节课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的组织上多下功夫。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育人育心的课程,一节组织有序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能陶冶和熏陶学生的情感。达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结合。如一名资历深厚的老师再有学识,再有教学经验,课前混乱的秩序和无组织的课堂纪律也难以使其才能发挥出来。

二、有效课前组织策略

1.提前进教室组织学生

每节课上课前,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可以提前2~3分钟进教室,如和学生拉拉家常,开开玩笑、议议时事,和学生谈谈学习,这无形中就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老师不光是在课堂上会讲大道理古板刻薄的老师,而且是“通情理,体民情”的好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课前,争取时间拉近自己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知有人理解、有人重视、有人支持,他们就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纳你这位老师和你所教的课。更能心服口服地接受你传授给他的道理。

2.有秩序的朗读

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在课代表的组织下,课前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不仅能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的氛围和状态中,而且也确保了课前有秩序的纪律。在这样的情境下许多调皮捣蛋的孩子也失去了“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不得不随大流跟着大家的步伐走。记得有一次,我一进教室就听见XX班的课代表对着全班同学喊:“大家回座位,把政治书拿出来翻到XX页,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一二”,这时只听见稀稀落落的声音从教室的四周响起,虽然状态不是很好,但总归将那些还在嬉笑、打闹的学生提前带进了学习的氛围中。

3.紧张有序的课前提问

课前提问,不仅能抽查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让学生自觉地在课前进入到学习状态。学生人人都有胆怯心理,如果课前提问成为思想品德老师一如既往的教学习惯,学生也就养成了课前复习旧知识的好习惯。试想,哪位同学愿意在课堂上丢脸。不用你去组织,学生准会在课前好好地复习旧知识,静静地坐在教室等待你的提问。一位同事,看到学生上思想品德课前不出教室,百思不得其解的问我:“你给学生施了什么魔法,学生那么乖的在教室复习政治呢?”我心里美滋滋的没做回答,这不正是课前提问的神奇魔力吗?有了课前提问,无组织的课堂也变成了组织有序的课堂。

4.发挥时事政治和重大新闻的作用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基础,对本课程总目标的定位是:“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依课程标准来看: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脱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那么,他就是空洞的、夸夸其谈的课堂,也是让学生难以置信的课堂。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时事政治知识,便于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若在教学中、课前,我们能坚持做到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时政要闻,或校园趣事,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说一说”这些小栏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也将随之提高。一节能激发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学生能不乐意去听吗?

5.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也是有效课前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这就为本节课的有效组织奠定了一个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如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两只小猪分饼”的故事,在讲《诚信是金》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狼来了”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当然也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关于思想品德课课前的有效组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思路,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加以科学的思考,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

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将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原理.

[3]教育学二.

作者:王君丽

上一篇:房地产开发论文下一篇:肝炎内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