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职称论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所涉及的规范做人的标准和内涵,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反应,留下记忆外;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树立理想,磨炼意志品格,养成良好习惯和自觉要求等方面的品德。因此强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内化的个性品德,指导学生一生的成长,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终目标。

第一篇:思想品德职称论文

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摘要: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有着双重性的特征,效率的提高不单指成绩的提高,也指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结合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了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效率

根据当前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学习生活,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素质。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虽然考试内容不再以教材内容为主,而是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教材仍然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中心。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包含了诸如人际交往、生活方式、做人品格、法律常识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内容,能够对学生未来的为人处世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应以教材知识为主,通过介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常识,帮助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权利义务平等的价值观,构建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知识体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也能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初中生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和爱好,所以教师应分析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

1.采用分小组活动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强化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提出教学问题,如事实案例,然后让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总结性

观点,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并让其他小组参与评价。这种方式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每个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在总结学生思想结晶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升华知识。

2. 讲解重点知识

在素质教育的体制下,人们似乎已经不再重视应试能力,但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提高应试能力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想品德学科以道理性的知识为主,既不像学习语文那样需要背诵古诗文言,也不像学习数学那样需要记忆精确的公式,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快速抓住学习的重点,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要想达到这一学习目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如在教学爱国主义时,教师可从中国近现代史、我国传统文化、基本国情以及公民基本义务等几方面入手,结合理论与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

3.运用情境教学法

外国教育学家曾经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的差别,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一旦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就能对教学内容迅速作出反应,自觉地抓住学习的关键点,教学也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知识进行分类,了解哪部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哪部分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再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为基础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和探究教材内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教学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五课关于诚信的内容时,教师设计情境再现活动,让学生完成“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排练与设计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又进行思考与讨论。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研究和讨论学习内容,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完成“学、想、做”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渡。

三、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是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方法。因为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满足教学的全部需要,如果教师只着眼于教材内容,就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会影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应加强利用课外资源,可以从报刊、电视新闻、网络媒体、视频节目等多种渠道来拓展教学内容,内容涉及名人榜样、法律案件、政治动态、国情国策、社会热点等诸多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整理和筛选信息,力求使拓展的方向与教学的知识紧密结合,以指导学生学会准确理解、恰当使用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使教学更加灵活多变。如在教学“国情透视”时,笔者先根据图片内容提出问题:“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情的哪些方面?请进行总结性的文字说明;根据上述图片和收集的相关资料,谈谈我国发展存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然后,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研读图片材料,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最后,各小组发言,笔者进行补充及总结讨论结果,评比出“最佳小组”。

从与教材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来看,拓展内容可以分为相关性拓展与延伸性拓展。所谓相关性拓展,是指课外资源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延伸的内容或是扩大了教材内容,或是加深了教材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延伸性拓展是指充实和丰富相对落后的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更多的资源进行延伸,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如钓鱼岛事件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优秀事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事件,帮助学生学会理性爱国,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四、总结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强调人才的培养应“德才兼备”,将品德放在才学之前,做到“修身、齐家”,这样才能“治国、平天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式之下,教师更应提高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诚信守法、品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奎.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新课程·上旬,2013,(7).

[2]粱振峰.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11,(21).

[3]熊贤俊.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探究[J].中学新课程,2012,(7).

[4]张永平.关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方法概论[J].新课程·中旬,2013,(7).

[5]林新春.关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4).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

作者:赵利霞

第二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更新思想品德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所涉及的规范做人的标准和内涵,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反应,留下记忆外;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树立理想,磨炼意志品格,养成良好习惯和自觉要求等方面的品德。因此强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课后延伸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内化的个性品德,指导学生一生的成长,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终目标。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如何使思品教育具有长效性呢?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农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如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进而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要改变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等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以提高教学实效作回报。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果较好。(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驯龙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作者:蒋作礼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研究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属于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思想品德是生而为人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无法想象的,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思想品德

以往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应试环境影响,大多数教师教学都注重于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却忽略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这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可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变得越发的重要,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也成了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1寻找教材中所存在的思想品德教育点

要想真正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教师首先就需要意识到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积极寻找教材中所存在的思想品德教育点,通过教材知识点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齐头并进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在知识教育的时候适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在叹息》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在课前挖掘教学内容中所存在的思想品德教育点,将“热爱自然、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责任意识”作为教育点,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情况下,更好地懂得地球为何会叹息,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一章内容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容易。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教师就一定要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出思想品德教育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2使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好处于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就很难对初中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何况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此,要想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尽可能的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有趣新鲜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然后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人格。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天梦想》这一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全过程,通过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这也是思想品德发展的一个关键。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这一內容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3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生活是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是束缚学生发展的简单说教。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即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获得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质量。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發展,除了上述两点措施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毕竟人的思想品德主要还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以及经验才能逐步形成的。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感悟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还不能单纯地依靠理论和讲解,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适当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就能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九年级第二单元《这是你我的责任》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懂得“责任”二字,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最细微的事情作为案例,通过放学后打扫卫生这一责任来帮助学生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学生懂得这本身就是其自身应该要完成的责任,通过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来赋予思想品德教育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对于生活以及对于社会的反思和感悟,真正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这一目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为其今后学习乃至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4结语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初中生本身就是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传授课程知识虽然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却是更加重要,对于学生今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着手,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沙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张宝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研究[J].新课程,2016(29):228-228.

作者:余嫘艳

上一篇:航海技术毕业论文下一篇:国际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