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审美教育论文

2022-04-15

历史审美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的属性使然。本文从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然性、现实作用及路径入手,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引起历史教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历史审美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审美教育论文 篇1:

论中学历史审美教育与优化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文献标识码:B

摘要: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 兴趣; 动机; 意志; 情感

1审美教育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首先,这是由审美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教育学认为,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总之,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育不仅能让人感受美,而且能驱使人去追求美,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坚强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实现美的追求。

其次,这也是由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

2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3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现实作用

3.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的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赏鉴;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的播放;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的放映……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3.2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愿望、动机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美的感受。"可见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的重要。历史教材中,从"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无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历史教材中,具备坚强意志的美的形象比比皆是: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的鉴真;从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毫不动摇,到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却矢志不渝,最终写成《史记》……,他们闪光的心灵,不朽的人生,不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青年时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同道德高尚的言行的追求结合在一起。"[5] 

3.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推动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高尚的情感的培养,决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假如在言语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⑥"感人者莫先乎情",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能感人,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美的规律,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惊天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

总之,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为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对于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练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商务印书馆,1998年。

[2]刘君德:《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3]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4]华林甫:《中国地名学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5]胡阿祥:《“中国”古今称谓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作者:欧阳丽

历史审美教育论文 篇2:

谈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历史审美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的属性使然。本文从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然性、现实作用及路径入手,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引起历史教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审美教育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判断等审美活动时,因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而且在人的气质与精神面貌上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从而实现人格和个性的全面完善。中学历史学科揭示的是人类能动地求生存、求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人类能动地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得到一定审美教育培养,使他们的审美观在历史的殿堂中日臻完善。

一、中学历史审美教育的必然性

人文学科集中体现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陶冶人格、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指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题中之义。如果认为审美教育仅属于音乐、美术及语文等学科的专利,而历史学科与审美教育无关,不仅忽视了历史学科的属性,而且也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

二、中学历史审美教育的现实作用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学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品质的范例比比皆是: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这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品质的美的形象,会深深地触动学生,并进而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2.催生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

兴趣、动机、情感,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并使之产生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进而获得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态度体验。历史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如: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诗的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画的赏鉴;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影视片的放映……这些众多的审美素材,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培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崇尚美的情感。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历史教材和教学,自始至终分布着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形象教育,可以直接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了,将使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所达到的程度。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实现完善人格的建构,即培养学生美好、和谐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历史审美教育可以焕发学生真正具有人的价值的本质属性,使其上升到崇高精神境界。

三、中学历史审美教育的路径

1.调动想象力培养历史情景的鉴赏能力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经之路。历史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应该在唤起学生情绪反应的同时鉴赏历史史料。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凭借想象,紧扣历史时代背景,解构历史中蕴含的美,品味其中的美感,使其更深人地理解历史事实,洞悉历史现象,培养审美情趣。

2.激励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历史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鉴赏能力时,要注重教给学生思维创新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既要让学生在解构历史文化现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引导学生大胆探究,敢于质疑前人观点,用批判继承的眼光来审视历史。

3.善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发现美

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距学生生活相对遥远,他们缺乏体验和感受,这就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而课本上的文物、人物、场景、古迹等,有具体、详实、准确等特点,并附有一定的图画说明和注释,教师要有目的、有侧重点地让学生去观察书中插图,善于启发学生联想和跨越时空限制进行想象,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去认识、理解历史观点,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作者:夏 敏

历史审美教育论文 篇3:

充分挖掘历史课审美教育的潜力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一、挖掘历史课审美教育潜力的重要性

历史课审美教育的潜力,在于它面对的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它回答的是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人们的日常活动的目的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是什么?回答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须知认识过去并非我们历史教学的目的,而是让学生更敏感地感知今日,从而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养成自己评定事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

古今历史上有无数建功立业的爱国英雄;有无数奋发向上的文人志士。当然历史教材所表述的不仅是胜利,也有失败和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情节,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看到人的行为中的力量和懦弱、美好和卑劣,那些表现出人道主义理想、精神力量和必胜意志的行为便是美好的行为。在历史教学中,美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不断去挖掘蕴藏在历史表象下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锻造他们的审美感知,愉悦他们的性情,从而达到性情和心灵的陶冶与朔造。

二、挖掘历史课审美教育的潜力的基本方法

1、直观法: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认知活动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苍白走向多彩,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激起强烈的美感,使认识更清晰,更透彻,思维更具创造性。

2、感染法: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创造一种亲情美,体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神情亲切动人,从而渲染起情感化的氛围,让学生的心沉醉于情的旋律中,产生喜悦和神往的心理态势,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其次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走向教学中的情感世界,激发共鸣效应。通过情绪感染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入情入理,无声无息地渗透和弘扬了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3、情境创造法:历史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其审美客体如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会自动进入审美者的内心,也就是说学生在了解这些历史表象时,他们的感受是比较淡薄的,只有经过他们审美心理结构中情,志这些中介环节的作用,才能得到升华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促使学生激情,发志,帮助他们积淀一些积极的情感,如挖掘蕴藏其中的创造美,崇高美,悲壮美等内容。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的思维,从而打破原来死板的思维方式,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敢于探索的个性,这是因为强大的创造精神可以激发学生为人类有如此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

三、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实作用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可见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的重要。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推动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高尚的情感的培养,决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能感人,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美的规律,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惊天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

总之,充分挖掘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练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早日成才。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前沿,加快历史教学改革,特别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潜在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历史的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国家社会对人才的的需求。

作者:郭 春

上一篇:高校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幼儿赏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