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下高中历史论文

2022-04-21

【摘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疏于情感培养的问题,要抓好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基本的方法包括: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引发情感;强化实践活动,鼓励参与,亲身体悟;教师以情动人,用审美知行感染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美意识下高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审美意识下高中历史论文 篇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方法探析

摘要: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历史学科因其自身特点而具有独特之美。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我们必须先挖掘出高中历史中的美,并探究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 历史 教学 审美意识 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在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也越来越受重视。

一、高中历史中的美

(一)高中历史中的复杂美

高中历史主要包括世界历史概况和中国历史概况来两个部分,所介绍的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不同历史时间里各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关系相互交错,形成一个复杂的历史结构网络。这就体现出高中历史教学的综合性与复杂性。而这种综合与复杂则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一种不可忽视的美。面对高中历史的这种复杂美,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需要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即通过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并将之应用到对现实生活各个问题的深层思考中。

(二)高中历史中的规律美

通过对历史的不断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任何时期的历史发展都有其偶然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历史的规律美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原因。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时,有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即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这一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但是深究历史背后的原因,实际上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更加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

(三)高中历史中的和谐统一美

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且某些重要的历史现象都有详细的记载。这就为历史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史料。与此同时,这些史料、史记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史学观念。这种史实与理论的和谐统一是历史的一种美,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审美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认真学习高中历史这一学科,最好的方法就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因为培养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审美意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历史的深层魅力。只有了解了历史的美,并被历史的美所吸引,学生才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以更加充沛的热情去学习高中历史这一科目。

(二)培养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强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因为学生对高中历史审美意识的加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要求下的必然目标。所谓的创新就是指对任何事物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合理的联想力以及不断的探知欲望。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权威。而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创新充满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如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就包括了莱特兄弟制造飞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瓦特改良蒸汽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郭守敬推年周期,中国建造的万里长城,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等历史事件。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进程,也是创新发展的历程,同样还是一种美的历程。因此,培养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审美意识,就某方面而言也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三)培养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审美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锻炼。历史发展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可探究,我们对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掌握和时间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背后原因的思考,是对历史的借鉴,并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明确我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因此,培养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审美意识,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只有这样,我们对历史的学习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方法

(一)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设施加强学生对历史美的感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施的应用来加强学生对历史全方位的感受。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幻灯片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为学生提高一些有关这一时期的图文史料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这一历史时期的著名文学作品,以加强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在课上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比如《鬼子来了》《东京审判》《七七事变》等。通过视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在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在残酷的战乱中发现并欣赏其中的人性之美,引导学生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历史。这不仅使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形势更加多样,同时以较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悟历史之美。

(二)通过对多种学科的涉猎从侧面反映历史的美

在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历史总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这一学科在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学科中都有一定的体现。特别是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而在我们高中历史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片面性。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历史事件的原貌,我们就需要通过对各个学科的整合与涉猎,来尽可能全面地还原历史的真相,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完整的历史之美。例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除了让学生学习并熟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重要历史事件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国旗设计过程的了解、对国歌的学习以及学习毛泽东在天安门前的那段讲话等一定的图文资料或音频、视频资料使学生通过文学领域、音乐领域等各个方面对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有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了解。

(三)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历史美的体验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仅仅靠历史的学习和讲解是没用的。教师还必须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投入到历史中去感悟历史才是更为重要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展览馆或某些历史古迹景区等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面对历史的遗迹、感悟历史的兴衰轨迹、体验历史发展的神奇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感悟到历史的美。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十分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不断深入了解历史之美。(责编 张翼翔)

作者:徐军

审美意识下高中历史论文 篇2:

略论高中历史教学的审美情感培养

【摘 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疏于情感培养的问题,要抓好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基本的方法包括: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引发情感;强化实践活动,鼓励参与,亲身体悟;教师以情动人,用审美知行感染学生。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审美情感 培养

从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可以发现,以传授基础知识、智能培养为目的的认知领域,和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促使两大领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统一整体,促成学生历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总体目标。要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是当中的重要一环。

一、高中历史教学情感培养状况与创新诉求

审美情感是指主体在对事物的审视和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认识态度,是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一定的主观(肯定或否定)态度及其体验。审美情感超越了一般情感,是主体对外物的自然情感——一般认知心理的升华,带有自我评价的特征,人们借助对事物的客观属性和主体本质的联系的形象体,做出审美认识、评价和体悟,获得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此即人的审美情感。高中历史教学的审美情感,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对教学内容等客体的评价和倾向,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历史规律的认知概括基础上的超越,体现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就学生来说,当学生深刻地认知和理解了历史教学内容的全貌、性质和特征以后,做出审美判断,发现了历史规律,对历史上的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等有了深刻的体验,因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就是学生的审美情感。

多年来,高中历史教学以高考为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渗透,导致学生的审美情感有所欠缺,对审美对象显得冷淡、兴趣索然。教学过程往往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了解和记忆,导致学生对悠久的社会文明史所蕴涵的民族优秀传统、民族精神和历史事件的人文意义等,缺乏真实感悟,缺少认同,更无法升华为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特别是,这些富有借鉴价值的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无法转化为新的奋进动力和能量,无法转换成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承传、践行和张扬。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直接导致社会主体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但是,内部因素更为关键。受高考“指挥棒”影响,应试教育实质上在高中学科教学中仍有其生存的土壤。为满足高考升学需要,历史课程变成了复述性的学科,记忆考查成为历史教学的重点应对内容。其结果是,机械记忆代替了问题探究,教师灌输代替了学生实践,教学目标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升华。

更为根本的,以高考为目标的高中历史教学,忽略了情感培养,其结果是历史教学的多元社会功能被阉割、压缩。学生的收获是不完整的、不平衡的。这是一种片面发展的情形,与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去甚远。

情感培养的羸弱,导致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大打折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提速,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情感养成被提上历史教学目标实现的议事日程。学生审美情感意识的培养,成为新课改深化的强烈呼吁和诉求。实际上,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问题交谈就需要情感介入,因为历史知识不仅仅是过去发生事情的概括,也是人们对过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感知和把握这些史实、认知和变化,生发褒贬爱憎之情,是主体身心活动所不可避免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可能置情感生发于不顾,而应该借助教学过程,养成学生丰厚的审美情感。为此,解决这种忽视情感培养的教学问题,就成了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基本方法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丰富的审美情感,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大情感培养力度,通过认知转换,把学生的情感机能调动起来,养成情感投入的习惯,确立起新的理念、新的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生成昂扬奋进的精神,这样才能完整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兴趣,引发情感

历史教学过程不能再简单满足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而应该从兴趣培养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苏霍马林斯基说:“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教师必须深挖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多样化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要从过去单一的传授模式跳脱开来,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模拟、调查研究等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历史课的主人。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借助引人入胜的导入、视听俱现的内容、发人深省的课题、动手操作的活动,综合作用,生成有别于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这样,学生感到新奇,跃跃欲试,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进程充满了学生的合作互动和情感交流。学生情感的萌生和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事实上,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显示,他们还属于生长期,活跃、热烈、新奇和尝试性,构成了他们的主要身心特点,历史教学大可不必正襟危坐,从知识到理论,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而应该丰富活动内容,例如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播放精彩的视频、给出新奇的谜语、生成历史典故,展现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或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或学生围绕课题,收集和讲述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致力于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俱现,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的审美情感。

(二)强化实践活动,鼓励参与,亲身体悟

审美情感的生成,不是僵化的灌输、简单的识记所能奏效的。相反,学生审美情感只能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在具体认识体悟的基础上升华。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审美情感培养,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鼓励、动员学生参与,让学生亲自尝试,亲身体悟,对事物的规律产生认知,做出审美判断,这样,才升华出历史教学的审美情感。

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模式变为互动探究、合作实践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活动环境,让学生具体尝试,实践体悟,并善于从历史课程的科学知识序列与学生的认识序列出发,不断提出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进双向反馈活动,特别是推进学生的内部转化和输出,使教学过程进入最佳状态,达到审美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平时,经常开展课程资源的挖掘、收集和应用活动,开展调研、观摩、采风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第一印象,产生审美判断,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体验到在教学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收集课程资源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班上宣讲、佐证历史,总结规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收获,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审美情感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升华。

(三)教师以情动人,用审美知行感染学生

历史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回顾、感知、感悟和体验。机械的灌输、直白的说教,不但显得苍白无力,而且与审美情感生成是无缘的。高中历史课堂应该从传统说教中跳脱开来,教师要带着真情实感,和学生平等相待,引导学生一起活动。这里,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最为关键的,要实现审美情感升华,教师得先行情感投入。必要的引导,也不能枯燥无味,而应该以情动人。描述历史事实,有对进步的肯定,有对残酷行为的坚决否定,有对史实的沉重反思,有对黎民百姓的真诚同情,一言一行,充满感情,这会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感同深受。在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是隔岸观火,而是亲自参与,或承担角色,或分工负责局部任务,成为教学活动的一员,这就在实际上贴近了学生,教师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行为直接感染学生,比说教灌输的效果要好。

此外,教学过程要力求情境化、生活化,使之充满生活的色彩,这些都是推动审美情感生成的重要方法。而且还应该像叶澜所说的,具有生成性,即“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教学的结果,应该是生成性导致学生审美情感的生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丰富了审美情感,又实现了历史教学总体目标,促成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创新。

总之,“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上。”历史就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土地,高中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又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善美的标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以实践合作互动为主,力求教学过程的丰富、生动和高效,这样,学生能真正参与进来,具体感悟,生成热烈的审美情感,真正做到用心去感悟历史,这样,高中历史教学的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孟彦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培养的分析[J].神州,2013(1)

[4]乐春林.浅析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J].考试周刊,2012(2)

[5]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叶澜.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J].基础教育,2004(7)

[7]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65

(责编 刘 影)

作者:吴绍柱

审美意识下高中历史论文 篇3: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实施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中历史微课与常规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微课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微课  高中历史  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审美意识

1.高中历史微课与常规课堂教学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中历史常规教学。常规历史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基础知识、重难点等多个构成部分。而高中历史微课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主要以一个知识点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其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将微课精炼、小微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出来[1]。在教学时间方面:各个高中学校通常将常规历史教学时间设定为40分钟左右,历史微课一般将时间控制在5-8分钟,高中生可从自身学习需要出发,灵活利用微课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在教学形式方面:常规高中历史教学通过面授形式来进行,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学习,微课一般采用历史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高中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来学习历史课程知识。

2.微课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2.1通过微课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

微课时间相对较短,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视频制作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视频内容精炼性,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归纳和讲解。同时,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侧重于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形象化呈现抽象理论知识,从而有效突破课程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百家争鸣”教学中,高中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法家、儒家以及墨家等各个思想派别的理论主张,但却难以深刻认知到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深层次原因。对于这个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可合理设计相应的微课,并将一些动画设计穿插在微课内容中,以便于把当时的社会环境充分呈现出来,促使高中生意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本质是由社会大变动引起。再比如,在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章节内容时,可针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特点及作用、完善过程等重难点内容制作微课视频,时间以3~5min最为合适,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又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2.2通过微课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可把微课引入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同时引导和鼓励高中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历史知识,利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微课资源为学习历史知识提供帮助[2]。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相关知识。高中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由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

例如,在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相应的历史资料,大致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本内容。其次,历史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布到学习平台中,为高中生有效梳理和把握课程知识提供指导,同时让他们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归总。最后,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高中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在讨论与交流中顺利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3通过微课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审美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来促进高中生历史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历史教师应详细分析课程内容,并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搜集与教学内容紧密贴合的历史素材,整理制作成微课内容,通过微课视频创建一个良好的历史情境,使高中生穿越时间和空间,在这个历史情境中切身体验某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军事状况,讓他们感受各个阶段的历史风云,从而深刻体验各段历史情感。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教学中,历史教师可在微课视频中加入“斯大林格勒战役”、“偷袭珍珠港”等战争场面,让高中生深体会到现代战争恢弘与残酷,以充分激发他们,使他们在历史视频的熏陶下,逐渐形成自身的历史审美能力。

3.结语

总之,微课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实施,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对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把握常规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的差异,通过微课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审美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燕文.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4):86-87.

[2]蔡坚.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62.

作者简介:

王健(1984.8.1-),山东临清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备课组长。

作者:王健

上一篇:英语语法情境教学法论文下一篇:农业可持续发展浅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