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支持,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教学审美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种独特的、重要的审美活动。历史教师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满怀热情、充满信心地走进历史课本,在学习中产生审美愉悦。

关键词:历史教学 审美教育 教师 学生 培养提高

审美本身就是感知、鉴别和欣赏审美对象的过程,是人们在欣赏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笔者认为,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享受,而且要获得相当的审美享受,教师应加强以趣味作引导,以情感为依托,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作终结,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在历史的圣殿中得以充实和满足,心灵上得以共振,以此成就在历史文学鉴赏中搭建审美平台,构建科学的审美观。

一、重视审美教育

首先,教育学认为,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育不仅能让人感受美,而且能驱使人去追求美,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实现美的追求。

其次,要使学生去想学,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就必须从美入手,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诚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人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二、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现实作用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如在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鉴赏;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的播放;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的放映……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愿望、动机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美的感受。”可见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的重要。历史教材中,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從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悲壮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倔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历史教材中,具备坚强意志的美的形象很多: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的鉴真;从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毫不动摇,到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却矢志不渝,最终写成《史记》。他们闪光的心灵,不朽的人生,不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意志品质。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推动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高尚的情感的培养,绝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美的规律,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惊天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

三、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思路

1.调动想象活力,提高历史情景的鉴赏能力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经之路。想象活动在历史鉴赏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在培养提高学生历史鉴赏能力时,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及多方面的知识积蓄为依据,来解构历史形象,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其形象美。

历史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应该在唤起学生情绪反应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活力,引导学生再创造出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形象,捕捉微妙的美感。鉴赏历史史料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凭借想象,紧扣历史时代背景,解构历史中蕴含的美,品味其中的美感。

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情节、人物入手,鉴赏其艺术形象,将能在学生心灵上撞击出火花,使其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实,洞悉历史现象,培养审美情趣。

2.激励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期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我们历史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鉴赏能力时,要注重教给学生思维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既要让学生在解构历史文化现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引导学生大胆探究,质疑前人观点,用批判地继承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又要防止走火入魔,遭受精神污染,走入审美培养的误区。

3.重视历史课本插图,诱导学生发现美、审美

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距学生生活相对遥远,他们缺乏体验和感受,这就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单纯的历史观点评述,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课本上的文物、人物、场景、古迹等插图,有具体、详实、准确等特点,并附有一定的图画说明和注释,教师要有目的、有侧重点地让学生去观察书中插图,善于启发学生联想和跨越时空限制进行想象,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去认识、理解历史观点,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插图的类型、性质、特点及史料价值,有目的地先插图,借助形象直观的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图意,介绍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识记图形特征,将文字叙述与图意结合起来,产生形象美,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为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对于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练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育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应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历史学科来讲,阅读和鉴赏历史的能力尤其显得重要,要在阅读鉴赏历史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并对蕴含于历史史实中的美进行提炼和升华,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历史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这对于体现学生在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左联芳

历史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篇2: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优化非智力因素

摘 要: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支持,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 非智力因素

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说:“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正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即优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苦心探讨的课题。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审美教育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1.这是由审美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教育学认为,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對象,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总之,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

2.这也是由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而要使学生想学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去以顽强的意志攀登科学的高峰,就必须从美入手,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

二、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元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三、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现实作用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

2.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和高尚的情感是推动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高尚的情感培养,绝不仅是简单的语言教育。

总之,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为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对于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炼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他们早日成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二中

作者:赵赶年

历史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篇3: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优化非智力因素浅谈

摘要: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美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良好意志及高尚情感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 优化 非智力因素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中国古代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一说,其意为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而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去干的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坚韧不拔还是畏却退缩、望而生畏,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而要使学生想去学,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以顽强的意志去攀登科学的高峰,就必须从美入手,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

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总之,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着人们去行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二、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现实作用

1.美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的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赏鉴;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的播放;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的放映……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2.美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就是动机。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很重要。历史教材中,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豪情,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举;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美育能促进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意志——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历史教材中,具备坚强意志的美的形象比比皆是: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鉴真出生入死六次东渡;司马迁矢志不渝,最终写成《史记》;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杨靖宇啃树皮、吃棉絮只身斗日寇;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他们闪光的心灵,坚强的意志,不朽的人生,不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4.美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推动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高尚的情感的培养,决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假如在言语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能感人,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美的规律,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惊天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

三、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总之,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动机,而且对于中学生思想观念的升华,情感、意志的磨炼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不仅为他们的以后有帮助,也为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从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其早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胡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