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五方面政治思想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文章对广西三所工科类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进行调查,从政治知识、政治价值倾向、政治参与倾向、政治参与行为四个方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如下特点:政治知识总体上掌握较好,政治价值倾向基本符合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政治参与倾向表现出政治效能感较低和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政治参与行为呈多样性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五方面政治思想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五方面政治思想教育论文 篇1:

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摘要: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教职工的政治素养、合格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目前的现状、影响因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几种不同的学习形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

作者简介:党登峰(1978-),男,陕西渭南人,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农学院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教职工的价值观念、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为人处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新形势下,要提高教职工的政治认识和爱国主义观念,需要改善原先单一的政治学习形式,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

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职工对国家政治体制、方针路线、宏伟蓝图的认知。理论学习有助于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目前,制约教职工理论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学习无用论

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学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师都比较重视教学与科研,学校围绕教学和科研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考核奖励措施等指标体系,而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检查考核力度较小。这种导向机制使得部分教职工产生了政治理论学习无用的想法。长期以来,在一些教师的眼里,政治理论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比较远,而且都是一些“假、大、空”的概念,学习起来空洞不切实际。也有些教师认为政治学习是当官的和搞政治的人的工作。

2.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化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内容上以本本主义为主,一味地自上而下的进行灌输式教育。在形式上,以领导讲话、读书读报、大礼堂听讲座的形式为主。有时学习内容脱离高等教育实际,学习方式单一、呆板,不能调动教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经常出现上面领导讲得头头是道,底下看手机昏睡的情况。政治理论学习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制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人们对政治理论学习产生厌倦感的重要原因。

3.多元化思潮的影响

全球化和地球村概念的进一步强化,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目前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公民个体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松对我国高等教育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鼓吹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美化自由主义,丑化专制主义,打着信仰宗教、资助公益团体的名号,非法开展一系列的意识形态的渗透活动。有的高校青年教师和个别大学生甚至是这些团体的会员与组织者,有些学生党员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不能正确分辨是非真假,甚至个别青年教职工也出现了信仰危机。

4.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以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为主,将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没有真正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他们认为这个时代开展高校教师的政治工作没有什么用,已经过时,能完成上级单位布置的任务即可。另外,高校教职工自身也不重视理论学习,有的甚至一年都不看党报党刊,更谈不上用新的思想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5.教职工重业务轻政治学习

高等教育面临生源和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学校也会将这种压力转嫁给教师。时代的变化,教职工的职称、课题、项目、收入等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部分教职工存在重业务轻政治学习的思想,他们认为业务是实实在在的硬指标,而政治理论学习是软的、虚的。业务指标上去了,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晋职称、涨工资、提待遇、提职务等,而政治理论学习可有可无。这就造成了在高校里,教职工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

二、加强对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当人们在社会上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与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时,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广大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从事育人的工作,从事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指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邓小平同志讲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某高校开展的教职工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中,当问到“您认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如何时”,有92%的教职工认为很有必要。可见,高校教职工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三、提高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1)关心教职工的实际需求。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学习工作,離不开有效的形式和载体,要开展的有声有色,离不开切合教职工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具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干部要深入到广大教师当中,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绝大多数是由自身的实际问题引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走到他们中间,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有具体把握了他们的所思、所需、所想,在理论学习的指导和设计上才能有针对性。

(2)关注教职工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状况对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要想让教职工对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信任感,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教职工对思想政治学习工作比较反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治学习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状况。只要他们认为自己不被尊重、不受信任,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学会尊重教职工的人格,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意见,要对教职工的主观思想进行客观归因分析,找出思想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工作。

2.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

(1)创新学习内容。何谓政治理论,笔者以为涉及中央决策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文件与讲话都应称为政治理论。包括:中共中央的决定和文件;国家部委和省市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形势与政策;国家和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宗教制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等等。政治理论学习的资料要与时俱进,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都是高等学校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参考。

(2)运用最新的理论。现代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方法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非常大的帮助。管理学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人力资源的绩效理论等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非凡。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人格理论、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等有助于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程度和范围。教育学中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德育原则等对于做好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掌握了以上理论和方法,在工作中学习和应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用恰当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为原则,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使人开心,这样的思想教育大家都能听得进、学得通、用得好。在高校做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指导工作,切忌说不切实际的套话、空话和官话,切忌将党的理论生搬硬套,言之无物,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人产生抵触的情绪。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娱乐生活中,渗透到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中,渗透到教职工的业务学习和提高中。

3.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

学习形式要为学习内容服务,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形式。根据目前各个高校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笔者以为以下学习形式都可以进行尝试。

(1)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是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集体学习有助于人们统一认识和思想,对特定问题进行集中学习,同时也可以開展围绕某一主题的讨论,集思广益,学习效率比较高。比如,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

(2)自主学习。对于有些不便于集中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采用自主学习,对某一类问题更能够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同时也可以通过自由联想、寻回记忆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探究和认知。比如对于教育部新出台的关于提高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的意见,由于高校教职工素质都比较高,因此对这种文件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加以了解和知晓。

(3)研究型学习。为进一步发挥高校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在确定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时,可以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指对学习内容所涉及的因素,通过探索、实验、验证、比较、分析、归纳等形式进行研讨,从而确定学习的结果。比如通过比较高等教育法和食品安全法可以发现,通过何种方式加强食品安全法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

(4)撰写读书笔记。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非常宽泛,也有很多名著和人物传记,可以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长时间的阅读。比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等著作,就可以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连续间断的学习。

(5)沙龙和辩论。高等教育教师都具有高学历,阅读范围比较广,涉足的领域比较宽,兴趣比较广泛,研究的方向也非常专业,因此将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沙龙主题、相互辩论等形式进行,对于互相激发新思想、新观点、新方向,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社会思维认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6)网络在线学习和互动学习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发展,为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国内外重要讲座和内容提供了条件。高校作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前沿,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最新的资讯、观点和方法,通过网络阵地将党的政治理论与广大教职工联系起来。同时,网络在线学习还可以加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极大地增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2005.

[2]何祥林,改革开放30年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程及基本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3]李玉泉,李波.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模式创新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党登峰

高校五方面政治思想教育论文 篇2:

工科类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研究

[摘要]文章对广西三所工科类高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进行调查,从政治知识、政治价值倾向、政治参与倾向、政治参与行为四个方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如下特点:政治知识总体上掌握较好,政治价值倾向基本符合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政治参与倾向表现出政治效能感较低和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政治参与行为呈多样性等。

[关键词]工科类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状况

[作者简介]贺伟华(1978- ),女,湖南衡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改项目“转型期高校‘形式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0767)

一、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

把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动向,了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政治人、接班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政治知识、政治价值倾向、政治参与倾向、政治参与行为四个方面,对工科类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工科类大学生,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科类大学生(全日制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该区工科类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揭示其特点,提出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实现的对策,以期为该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工科类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可以界定为:工科类大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通过高等教育,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获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价值倾向和政治参与倾向,掌握政治技能,完成政治参与行为,内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人格,成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在深入的文献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性,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问题,包括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的政治知识、政治价值倾向、政治参与倾向和政治参与行为问题。

2.问卷调查。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广西工科类大学生,调查时间是2007年3月至6月,调查地点包括桂林、柳州和南宁,选择了广西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工科高校发放问卷。发放方法采取的是随机抽样调查,先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和桂林工学院三所高校,再以分层抽样方法从三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中抽取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103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7%。

3.分析方法。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代工科类大学生政治知识研究

政治社会化首先是获得政治知识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大学生特性,本研究将政治知识分为三类:制度类知识,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及相互关系;重要政治知识类,主要包括国家及党的基本知识;时事政治类,主要是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大事。

1.制度类政治知识。制度类知识主要设计了四道题目来了解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国最高权力的执行机构”回答正确率为72.4%,“行使权力机关”回答正确率为90.7%,“民主政治本质”回答正确率为58.7%,“全国两会”回答正确率为88.3%。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对此类知识掌握得较好,尤其是“两会”和“行使权力机关”这两道题回答得很好。这说明我国大学生在实践性强、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制度类知识掌握很好,而纯理论类知识掌握得稍差。

2.重要政治知识类。政治知识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的重要政治知识类主要选取了三道题,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人大任期”回答正确率为59.7%,“共产党与民主党关系”回答正确率为74.9%,“共产党的宗旨”回答正确率为93.8%。

3.时事政治类。这类政治知识不同于前两类,只有关心政治、经常关注国内外新闻才能掌握。本次调查题目有四个,通过分析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通过的时间”回答正确率为37.7%,“‘八荣八耻’是谁提出来的”回答正确率达95.9%,“美国国防部长”回答正确率占42.6%,“日本首相”回答正确率为68.2%。

4.政治知识的获取途径。在当今社会,政治知识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大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途径多种多样。调查发现,有64.1%的学生的政治知识来自电视,有2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政治知识来自广播,有46.6%的学生从报纸上获取,有30.5%的学生从两课教师获得,有46.7%的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得。可以看出,大学生政治知识最主要的来源途径是大众传媒。

本次调查还设计了大学生与传媒的接触度和对传媒的信任度,以此来了解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电视新闻“经常看和有时看”的占74.6%,报纸新闻“经常和有时看”的占67.7%,广播新闻“经常和有时听”的占53.1%,网络新闻“经常和有时看”的占75%,书籍杂志“经常和有时看”的占57.5%。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新闻还是比较关注的,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来了解。从信任度来看,对电视新闻“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占68.2%,“不怎么信任和一点都不信任”的仅占5.8%。对报纸新闻“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占51.9%,“不怎么信任和一点都不信任”的占10.4%。对广播新闻“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占43.5%,“不怎么信任和一点都不信任”的占15.7%。对网络新闻“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占24.3%,而“不怎么信任和一点都不信任”的占31.8%,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对电视、报纸、广播新闻比较信任,而对网络新闻则不怎么信任,这与网络虚拟性和匿名性有关。

(二)当代工科类大学生政治价值倾向研究

政治价值观是影响个人政治取向的抽象的政治信念或观念,是一个多维度的整体。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影响和决定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方向。本研究有关政治价值倾向的问卷设计,参考了张光教授的研究,将政治价值倾向分为国家认同、体制认同、政策认同、政治理性、西方价值观认同和民主与法制观念6个方面,总共17个问题,选项有非常同意、比较同意、无所谓、不太同意、非常不同意,依次得分为1~5分,几个选项得分加起来越高,说明与政府主导的价值观越接近。具体结果见表1。

上表列出了所有样本在政治价值倾向方面的得分情况。为了便于理解和比较,我们按百分制对各项平均得分做了换算(具体换算公式见上表)。本研究中政治价值的平均得分为71.6分,可见大多数学生的政治思想同政府倡导的主流思想较为一致。在政治价值的各小项中,国家认同的得分最高,达到87.8分,这说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大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在谈到越南公然侵占我国南海群岛资源时,很多学生都对国家的举措表示不满,认为我国领导人应该采取强硬的态度,更有学生认为,要马上派兵去攻打越南,我们一个大国怎能被越南这种小国家欺负。这实际上是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也是缺乏政治理性的表现。这也印证了政治理性的得分在各小项中最低,为62.0分。可见,我国大学生在政治理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引导。此外,对政府政策的认同与对现行体制的认同,得分分别为74.1分和65.8分,两者相差9.3分。对西方价值观认同的得分是62.9分,得分也较低,这与三所高校所处的省份有关。而民主与法制观念得分较高,为75.6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与国家倡导的主流思想相近。

(三)当代工科类大学生政治参与倾向研究

本研究有关政治参与倾向的问卷设计,在参考了张光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将政治参与倾向分为政治效能、参与态度、权利义务观三小项。本部分共6题,答案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5个量度选择,得分越高政治价值观越符合党和国家倡导的政治参与态度。具体见表2。

政治参与倾向平均得分为65.4分,分数不高。在三小项中只有权利义务观得分较高,达到了81.8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已经很高,对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了相当的了解。但政治效能和参与态度得分都较低,分别为66.5分和68.8分。奥勒姆指出:“人们有一种与参与想联系的特性,即有一种他们能够影响政治家和政治秩序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时被作为政治功效。”也就是说,主体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采取一定形式参与,必然会产生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可以被称为政治效能感。大学生是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大学则是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参与效能感。从上表我们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效能不强,从另外的选择题也印证了这点。在问及大学生是否能影响我国民主进程时,选择“能够”的占67.5%,而选择“无足轻重”和“毫无影响”的占到了32.5%,这个数字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当代工科类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研究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也具有特殊性,因此,本研究除了设计一些一般的参与项目,还针对其特殊性设计了符合大学生的项目。具体分析如下:

1.人大代表选举。参加过上一届人大代表选举的只占41.9%,没有参加的占了58.1%。有56.7%的学生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这说明大学生中已经有相当部分人具有较强的权利义务意识。但具体的投票情形却值得思考,参加的人当中只有30.1%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并认真投票的,而有69.9%的人表示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无所谓的。这也印证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不强的事实。

2.班干选举,团干、学生会干部及其他团体干部的选举。有73.1%的学生参加过班干选举,但仍然有26.9%的学生从来没参加过班干选举。在参加过班干选举的人当中,大多数参加了1~2次,占了52.5%。参加了团干、学生会干部、其他团体干部选举的分别占39.7%、54.2%和54.3%。

3.竞选。这里主要是指班干、团干、学生会及其他干部的竞选,参加过这些竞选的学生分别占65.6%、28.7%、37.7%和38.4%。这折射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现在的用人单位在录用人员时,大都讲究应聘者的实践经历,特别看重在大学校园里的各种实践经验。此外,这也与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表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思想有关。

4.接触活动。接触活动是指大学生为了某方面的利益,以个人或集体方式主动与学校领导、有关部门或组织接触,正式或非正式地向他们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批评,以期改变他们的工作作风,影响或改变他们的决策和决定。我们针对大学校园的特点,设计了有关问题,来了解大学生是否会反映情况、怎样反映情况、反映什么样的情况。结果见表3、表4和表5。

5.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跨世纪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探索。调查结果显示,有52.3%的学生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活动,有47.7%人表示没有参加。

6.“三下乡”活动。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以“文化、科技、卫生”为内容的“三下乡”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这项举措对农村、农民来说是件大好事,对大学生来说得到了锻炼,增长了实践知识,但学校组织学生下农村需要一定的花费,因此,并不是每个人想去就能去的。调查表明,只有7.4%的学生参加过“三下乡”活动,92.6%的学生都没有参加过。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的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发展的总态势,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许多特点:一是当代工科类大学生政治知识总体上掌握较好,基本上该掌握的能掌握,大部分大学生能关注国内外时事,注意多渠道获取政治知识,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知识相对贫乏,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缺乏关注。二是当代工科类大学生政治价值倾向,总体上与国家倡导的主流思想基本相符,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度较高,但在政治理性、体制认同、西方价值观方面,也存在认识较差等问题。三是当代工科类大学生政治参与倾向,总体上与国家倡导的立场相去不远,有较强的权利义务意识,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存在政治效能不强、参与态度不积极等问题。四是政治参与行为多样,具有比较理性、适度参与政治实践的特点,在政治参与中具有比较客观、冷静的态度。但真正参与的不多,且参与积极性不高,并且政治参与行为的动机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目标性参与较少。

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政治参与水平和理性进一步得到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适性和内聚力也将随之增强,这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拟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教育,始终把握大学生政治思想的正确方向。第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学校辅导员入门上严格把关。第三,优化大学生意愿表达结构,拓宽表达渠道,发扬学校民主。第四,加强政治心理调适,教师应多引导大学生合理、适度地参与政治。第五,学校应多为大学生提供政治参与的社会实践空间,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寻找切入点、生长点和落脚点。第六,高校应专门设立一个报告厅,播放新闻联播以及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让大学生有正确的政治知识来源渠道。

[参考文献]

[1]安华.试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4).

[2]杨光斌.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李艳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4]R.Dawsan & K.Prewit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M].Boston:Little Brow and Company,1969.

作者:贺伟华

高校五方面政治思想教育论文 篇3:

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路径探析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开展教育工作、凝聚青年力量、发挥党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基础组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突出政治功能更为重要。文章从论析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主要内涵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探索从政治教育、政治领导、政治服务、政治监督四个方面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路径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要求,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之一,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代大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同辈榜样和带动者,是确保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基础组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更要强化政治功能,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青年学生、引领校园先进文化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生的合格人才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重要性

(一)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支部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功能。

(二)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有助于促进其组织力的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政治功能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支部组织领导力的强弱。强化政治功能,通过政治引领可以推动党员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和斗争精神,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要在突出政治功能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支部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支部组织力,使服务学生与引领学生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强化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是高校落实“四个服务”政治要求的重要保障

高校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的大任。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青年大学生的先锋队组织,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要求,可以带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与党与祖国同心同向,努力成为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主要内涵

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内涵可以从政治教育功能、政治领导功能、政治服务功能与政治监督功能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政治教育功能

政治教育功能是基础政治功能,是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根本。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和带动广大学生在思想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筑牢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根基,直接取决于学生党支部的政治教育功能,而学生党支部自身思想理论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支部发挥政治教育功能的广度和深度。

(二)政治领导功能

政治领导功能体现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带动力。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否凝聚、引领、带动其支部党员、积极分子、团支部和班级的成长和发展,能否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主心骨是衡量其政治领导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标准。

(三)政治服务功能

政治服务功能体现出党的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就明确指出了党支部要切实做好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组织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工作。对高校学生党支部来讲,服务高校发展和服务学生发展就是党支部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服务的宗旨意识,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支部工作。

(四)政治监督功能

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监督功能表现为“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和政治监督作用。严把入党关,确保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聚焦学生党员思想问题,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真正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对学生党员日常行为举止进行严格监督管理,让学生党员牢记党员身份,具备优秀的党员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先锋典范。

三、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的现状

(一)政治教育功能弱化

在当今以自媒体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时代,信息鱼龙混杂,青年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正确评价和选择的能力,致使自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而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深入不透彻,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不够强,部分党员甚至將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也就没有切实起到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更好地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政治领导能力不足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任职时间较短,流动性比较大和经验缺乏等问题,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政治素养还不够高不够强,头雁效应发挥不好,学生党支部党员的政治能力不过硬,在学生群体中起不到宣传党的主张、引领学生的作用。

(三)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党支部服务仍然停留在打扫卫生、敬老院服务、捐赠等传统服务活动中,其形式和内容与社团活动趋同,尚未体现出政治服务的要义,缺乏依托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等开展服务活动。

(四)监督机制空化

虽然高校学生党支部都配备有纪检委员,但纪检委员角色定位模糊,对自身职责要求不清,纪检委员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大部分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日常组织生活、支部活动、日常行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高,纪律约束不够严。

四、强化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实践路径初探

(一)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把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入口关

建立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完善的党员发展流程,严格发展程序。完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三级政治理论教育体系,通过培养端正其入党动机,提升其政治素养。严格发展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既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素质、日常表现、群众基础,更要考察其政治素养,通过交流谈话、思想汇报等形式了解其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决不能简单地将学习成绩、能力素质、平时表现作为发展党员的决定性条件。其学习成绩、能力素质、平时表现再好,政治素养不过关坚决不予吸纳,以保证党员的发展质量,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其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

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性地位,抓好党员的理论学习教育。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及《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支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加强党支部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学生党员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坚定政治信仰。创新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创新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将党的理论学习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将党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党的理论学习与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相结合,引发党员讨论思考,引导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去看待问题解答问题,激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好具有传播高效性、内容生动性、形式多样性的新媒体平台讲好党的故事,建立起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共青团员—普通学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结合新时代理论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创新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扩大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落实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的“四个面向”

高校学生党支部不仅要抓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也要注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的政治理论教育以及广大共青团员、其他学生的政治启蒙教育。学生党支部要落实教育的“四个面向”: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党员进行政治教育,稳固学生党员的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筑牢全体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面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政治教育,将其作为党的后备力量。这是发展党员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新党员的质量。三要面向共青团员加强政治启蒙教育,为党培养坚强的后备力量。四要面向班级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党在班级的话语权。

(四)强化政治领导功能,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发挥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号召力和领导力

要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高校学生党支部有着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优势,在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具有一定的政治和政策水平,要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如以学科专业、课题项目组、团学组织等为单位设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学生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支部书记是支部的“头雁”,支部的主心骨,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素质关系着整个支部的建设。选好配强支部书记,提升支部班子能力至关重要。所以高校要选好配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加大支部班子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支部班子工作能力。

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所在年级、班级、社团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党小组为单位联系所在学生组织,支部党员真正深入各类群体中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学生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收集学生诉求,畅通下情上传通道,发挥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大学生自治力量的连接作用,将身边的同学紧紧团结在一起,通过支部积极领导带动所属部门、团支部、社团和班级的日常工作,将党的领导融入高校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实践当中去。

(五)提升服务功能,突出政治服务意识,促进服务方式创新,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服务的政治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要占据高校三全育人高地,在教室、餐厅、宿舍、图书馆等学生集中区域成立学生党支部先锋岗基地,让党支部的服务遍地开花。二要突出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聚焦大学生所关心的思想热点和难点问题,关注学生责任感、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培养,与现实问题相呼应,及时进行梳理反馈,从而达到教育的高度渗透和全面融合的效果。依托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在学生学业完成、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思想教育等方面,亮明支部身份,建立朋辈帮扶和服务体系,实现学生党员主动参与服务的转变,从而增强党支部内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要开展与政治标准、时代热点、专业兴趣、青年成长相结合的服务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规范党日活动要素构成,避免娱乐化的“雷区”,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战略部署、生动的社会实践和专业优势等服务高校、服务社会发展成为凝聚青年大学生的向心力。

(六)强化政治监督功能,推进监督责任制,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严肃性和战斗力

要建立和完善“三会一课”实施的各项制度,如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记录制度、档案资料归档制度、党员奖惩等制度。以制度为约束,规范“三會一课”的基本内容、要求、程序以及频次。通过制定相应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切实规范学生党支部活动开展。建构各类考核指标和细则,强化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将其作为组织生活会的重要材料以及党员民主评议、评先评优、奖学金评定等的重要依据。加大党支部书记及纪检委员的纪检监督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力度,理顺纪检委员的监督职责,高度重视发挥纪检委员的日常监督作用,将学生党支部的政治责任压紧压实。

五、结语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凝聚和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理解学生党支部政治教育、政治领导、政治服务、政治监督等功能的政治要义,科学设计强化路径,把好入党关,提升党员政治理论水平,扩大党支部教育覆盖面,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实践模式和服务方法,推进党支部监督责任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从而进一步解答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2] 代正光.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模式、误区、路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6):18-24.

[3] 中国共产党章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 吴巧慧.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有效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50-152.

[5] 王今超.新时代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价值审视与路径探略[J].实事求是,2019(3):87-92.

[6] 房建.理论内涵、问题导向、实践路径: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路向机制[J].大连干部学刊,2019(7):34-38.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张岩青 景丽芳 石菊红

上一篇: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研究论文下一篇: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