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文章主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以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为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延安精神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延安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中培养形成和发展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延安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指导,在当今社会依旧熠熠生辉,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将延安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促进高校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延安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启示。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党和国家的全局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正所谓“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法宝,也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时期是指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離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发生重大转折、探索全面执政道路和经验的时期,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最辉煌的成果——延安精神。在1968年党中央的报纸中第一次出现延安精神这一理念,在文章中强调延安精神就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形成的精神,这种精神象征着马克思主义在革命上的彻底性,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其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标志。延安精神拥有着极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当代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研究和宣传延安精神已经成为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思想观念逐渐多元化的今天,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高校进行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说过:“‘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地位的稳定与经济的富强。

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因此,综上所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前提与重要保障。

三、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去往陕西进行考察时强调:“延安精神的意义重大,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可以说,延安精神就是我党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要通过运用延安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及干部,引导他们步入正确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明确方向,坚守正确的思想,其根本是要对马克思主义有所追求,有所信仰,对党和人民要持有忠诚的心,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延安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可以引领广大的共产党人夺取胜利、实现解放与自由,而且可以在当代社会,融入于高校思政教育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资源促进高校的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培养优良作风、提升过硬本领。

(一)有利于发挥延安精神的教育功能,加深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感

延安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提供了支撑,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让延安精神进入高校校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延安精神,可以铸造延安精神在新时代新的灵魂。通过对延安精神内涵的学习,带领学生了解延安精神背后的故事,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做延安精神的传承人,继承革命先烈的坚强意志。

(二)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丰富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我国每个时期的优良精神都被中国共产党铭记且珍重,延安精神在当代历久弥新,他的丰富内涵会对今后社会的发展给予启示。作为高校在进行党史宣传和教育时,重视对延安精神的继承与传播,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延安精神,将校园文化的基础设施夯实牢固,既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有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延安精神的内涵、本质与意义,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和主力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意识领域的文化,这些都在考验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信念。时代需要精神,任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都离不开一定思想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影响。[3]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正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让我们在血与泪中迎来了伟大的革命胜利。运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继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充分挖掘并发挥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品质,用延安精神强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四、结语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中总结出的精炼的革命精神,将这种精神应用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种延安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支柱。”把延安精神贯穿到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延安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引领作用,启示更多的大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而将延安精神有效地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在传承民族精神,让延安精神焕发生机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形成具有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

参考文献:

[1]王亚琴.论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3):4-6.

[2]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奋斗,2019(12):1-10.

[3]黄祺,罗昊英.延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2007(2):55-56.

作者:丁妍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文章主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以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为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高校重要的思政教育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做好改革和创新方面的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课程教学。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是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理论基础上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是我国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得出的重要的思想方面的成果[1]。如果充分地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将对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改革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强振兴的民族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人的需求发展

人的需求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这当中,人们不仅需要满足自身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且需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就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各种工作劳动,从中获取满足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需求。人们如果处于低物质需求层面,精神方面的需求就会持续下降,等到自身的物质需求得到了不断提升,就会对精神方面产生更多的需求。因此,只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人们才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关于人的能力发展

人的能力发展也是全面发展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占据着人的能力的发展中的首要位置。而这当中,个人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天赋等都是人们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能力。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人们如果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就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帮助,并且能够为其增强发展的动力,有利于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人们要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就需要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关于人的个性发展

人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等,都属于个性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发现,不同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其所体现的个性也有着显著的差异。通常情况下,人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个性的全面发展,就需要积极地投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并且在创造性、能动性等的持续推进下,个性变得更加丰富,对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我国现代化教育的理论基石。新时期,我国在不断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即所教育的人才,能够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进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服务,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人类发展命运所作出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科学精神,是时代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体现,有利于促进人的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以往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足够的精力放在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上,只是重视教育的实用性以及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面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不断侵袭,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期间需要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道路

无论处在什么社会或者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要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都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进行。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张耀灿等在《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以促进全面发展

不同的大学生在能力、需求、个性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为了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保证不同学生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探究不同学生的各项需求,然后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尽可能满足不同个体的正当合理需要。

比如在对家庭情况较为困难、基本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学生進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为了让其安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比如为其提供各种奖学金,或者为其提供助学贷款,确保其学习的行为不会受到阻碍;在对人际交往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为了避免其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感到孤独,就需要积极鼓励其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之中,确保其在不断地与他人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其自身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以促进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身体与思想并行发展的过程,涉及人的健康状况、实践能力、道德素养、审美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协调发展[3]。因此,高校為了充分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融入社会实践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适应青年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塑造功能,最终实现脑力与体力、智育与生产劳动的均衡发展。

比如,当前我国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促进了“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促进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奉献意识,可以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充分融入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走访“红色基地”参观革命老区,从而在“红色资源”“红色教育”的帮助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促进全面发展

要想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而且要对以往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善,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进而积极地投入其中。

比如开展主体参与式活动,采取菜单自选式、立项式、招募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由学生自己策划、筹备和开展活动,变“你说我听”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参与;开展思想碰撞式活动,采取演讲、发言、辩论、讨论、交流等形式,变单向说教为双向互动,从而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揭示了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本质。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期间,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加以重视,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并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富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2):105-108.

[2]陈瑞三,杨飞雪,阚迪.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0(01):25.

[3]奚明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7):162-164.

作者:杨宗英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论需要理论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因需利导,尊重受教育主体的需要,同时坚持科学的需要层次理论,正确认识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新时代下,培育大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者的责任,需要用新的视角看待大学生的自身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找到两者的内在联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关键词】大学生;需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将大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社会的要求。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使大学生主动接受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要因需利导才能使大学生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形成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一、需要层次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基本理论。其根据以下三个基本假设而成立,只有人们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序列;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同时也认为需求层次理论有以下五种需要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会交往、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活动。我国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借鉴吸收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科学的理论方法。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层次需要,可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

二、当代大学生中占主导地位的需要

(一)人生导向的需要。虽然说大学生三观已基本形成,但是他们涉世不深。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将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内化,引导学生自觉的将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求知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和合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不断加强。他们不仅渴望掌握专业知识。对学校也提出更多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尊重满足学生的个体,将学生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三)人际交往的需求。大学生与高中生相比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涉世不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造成了很多困惑。实际调查研究,很多大学生虽然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很多学生变得郁郁寡欢。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学到的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在良好的氛围內。

(四)自我实现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希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很多同学认为职业选择也是自身实现发展的需要。职业不仅是自己谋生的手段,更是检验自己能力的平台。

三、大学生的需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不协调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需求。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中,教师授课的方式仍然是选择在课堂内教学,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同学进行理论灌输。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师生互动。虽说高校偶尔也会对学生进行实践安排,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高校教育者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思想上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将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求。调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不适应。作为思政教育者,将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授给学生这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尽的责任。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推行的政策采取的是事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向学生展示,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真实的感受到才能将知识内化。

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策略

(一)改变“灌输”的教育策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我们可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简单了解,将授课的内容与学生思维达成一致,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的精神沟通,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转变“管理”模式,引进服务理念。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紧密的联系。将“服务”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学生在实际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他们是服务的对象和主体。

(三)激励大学生对发展的需要,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同学都安于现状,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迷茫,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结合,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得大学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总之,要研究人对人进行教育,首先应该以人的需要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识到需要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够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因需利导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曾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94-99.

作者简介

沈奇(1989.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王骞(1990.9—),陕西榆林人,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作者:沈奇 王骞

上一篇:农村学校家教问题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索赔管理内容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