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3-03-07

第一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 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成效明显,但经济全球化和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导致社会道德选择的困惑日益增多,这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高校应适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力资源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需要合理利用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图书馆、教室、操场、体育馆、远程教学等)、人力资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环境资源(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适时地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从实践方面看,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主导者,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要素,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化是首要任务。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应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素质入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资源。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仍需加强:

(一)科研和教学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素质。

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已成为普遍共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树立了科研意识和加大了科研力度,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改进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

但是在目前的科研中,同样存在着科研课题和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有些科研课题往往片面追求学术的高深,注重引经据典和概念思辨,却远离了教学实践,远离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科研一定要和社会实践、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适应教学现实的需要。

此外,高校辅导员在生活中贴近学生,在课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适当吸收辅导员共同参与,在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并拿到教育的实践中去进行检验。这样既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也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教学素质,使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新的教改方案实施,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受到挑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思想的三个不同的构成部分,而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思想的三个构成因素”。但哲学与经济学分属于不同的研究方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受各自专业研究方向的限制,造成哲学与经济学人为分解,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现有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之间严重不对等的矛盾,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着哲学出身的教师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掌握不精准,而经济学出身的教师在讲授哲学教学内容时又难以展开的尴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应该说,各级主管部门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课程进修、业务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但是专业知识的提高和转化为专业素质却非一日之功。完善访问学者、客座教授机制,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修,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专业知识体系,并提供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注重言传身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影响日甚。在此影响下,现代的大学生更趋务实,更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观念相对淡化,这种情况也在部分教师身上有所体现。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其言行若不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应注意为人师表, 视教育为神圣的职业,敬业乐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充满关爱,善于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治学严谨,关注现实、乐观向上,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大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和日常言行中感悟到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注重言传身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搞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是开发利用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

(一)增加辅导员数量,以保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效果。

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素质层次参差不齐,没有一定数量的辅导员队伍作保证就难以保证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每200 名学生应配备一名专职政治辅导员,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达到这个比例,有的学校仅为1∶500,甚至更少。辅导员更多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辅导员配备不足,人手紧张,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首先就应尽可能地保证一定数量的辅导员队伍。

(二)引导辅导员队伍建设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

社会和学校对高校辅导员的定位不清。作为新兴职业,辅导员还没有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社会上很多人将辅导员理解为“管理员”而非“教师”,辅导员的归属感比较低。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辅导员对自己职业的前景产生焦虑。报酬上,同样学历,同样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辅导员的收入远低于专任教师,导致高校辅导员的离职倾向比较严重。

高校辅导员年纪轻,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偏低,工作经验少。有调查显示,82.8%的人认为辅导员队伍需要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及资格认证制度,这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标准之一。另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6 年,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69 198 人,研究生专职辅导员2 721 人,本专科兼职辅导员36 819 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3 682 人。从年龄分布来看,21~33岁的占65%,31~40 岁的占21%;从行政职级来看,副科级以下占83.2%;从专业技术职务来看,初级及以下占68%;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看,4年以下占68%。以上种种,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正常进行。

制定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按照不同的专业界限进入不同的职能岗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辅导、法律服务、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大学辅导员专门队伍,可改变高校辅导员身兼数职界限不清的状况.同时,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角度,把辅导员的工作形成若干个学术研究方向,并引导辅导员广泛参与,也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其认清工作职责,不断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运用适当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隐含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自觉地担当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应紧跟时代,更新和拓宽教育内容,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特别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论文网]

【参考文献】

[1]隽鸿飞。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及其问题[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意见[Z]。

[3]徐霞。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4]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调研报告汇编[Z]。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力资源

第二篇:学习方永刚事迹促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提高

“理论的坚定靠信仰,理论的发展靠实践,理论的教育靠方法”。方永刚的事迹告诉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学是基础,真信是核心,真用是关键。作为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工作者,对党的理论创新工作要高度忠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我们要像方永刚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好地肩负起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神圣使命,为党的理论工作奉献智慧和力量,做普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模范。要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实效,首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要明确党和国家对理论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努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改进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切实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推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要结合工作开展学习,抓住方永刚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先进事迹的核心,坚定自身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任、信仰。要学习方永刚在工作中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钻研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加深 理解,把党的工作和业务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准确领会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要充分利用资源,讲科学、讲方法,加强情景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心理道德教育、重视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关注时代,贴近时代,在了解、满足传播对象的需求上下功夫,走出书斋,走出课堂,与火热的生活打成一片,提高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的实效。(作者:陈少牧,系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泉州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会会长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王君卿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学号20101209499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体系、评价标准、对于影响因素,归纳评价内容包括的范围,具体的分类,评价实践方法的总结,思考高校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如何构建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1、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能达到预期目的”,它是人们依据 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某项实践活动效果或事物进行证明评价后所得出的积极结 论,即指“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1]它表达的是人们主观需要、愿望的实现和满足程度。“有效性’,一词,在英语中可以用availability、effeetiveness、valiaity、effieaey等词汇来表示,本文主要取其effectiveness之意,即产出对需求的吻合程度。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就其实质而一言,是体现于特定价值关系中的价值属性问题”[2],也就是说,有效性是从特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对相应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应特性。

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性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论界对此概念的内涵延伸探讨,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陈敏[3]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教育目标上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者主观要求和社会要求的真实度。”沈壮海[4]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将其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过程的有效性、要素的有效性三个基本方面。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同时对受教育者授予社会要求思想品德规范,在各种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协同作用下,在受教育者原有认识、意识水平下,自学选择吸收、消化教育者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传授、接触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外化为行为,形成行为习惯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的最终标准,从其有效性研究开始,最终通过调整、改革反馈实现、提高其有效性为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在我国文字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在英语中,“evaluate”(评价)这个词,在词源学上的含义是引出和阐发价值。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

[5]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

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社会与大学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已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其有效性的表现层面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近期的,又有长远的等等。因此,应该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6]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内涵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内涵,目前仍未有定论。张玉海、李田贵[7]认为思想教育评价是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查、总结和评定的工作,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完善的一种方法。杨国辉,孙梦云[8]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和管理者为了检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总结而运用测量、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等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现象。活动程序的价值判断过程。王茂盛,邵莉莉[9]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本质即价值判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用定型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赵租地,张佐[10]则认为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客体及其相关因素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过程论,涉及教育主体、客体是相互作用,其中处于一定的教育环境。关于主体、客体机构组成的探讨,赵祖地[11]认为教育主体包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以及相关二级学院。并且认为对主体评价具备资格应该是具备“中间人”性质,并不是由主体来组成。因此评价主体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以及丰富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的专家学者。而主体负责制定评价体系、实施方案,通过调控、对评价有效信息的搜集,作出评价判断和总结,评价的过程中,对于主体具有监督权、调控权、鉴定权,以及对于被评价方的信息反馈。张玉田[12]认为客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和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全面的内容,宏观方面即包含国家整体教育方针政策组织、贯彻和实施、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检验,也包括每个学生个体目标的构建与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微观考察、学生思想、心理、党团社团、校园文化等各项学生工作的考核。韦青松[13]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评价机制是对立统一的。关于教育环境,是近年提出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之一,笔者认为主要包含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

学界较为认同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展开为序,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六要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以此观之,前述研究成果所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因素。教育队伍相对滞后,由于部分教育者基本素质偏低,业务素质不高,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14]未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甚至宣扬道德的不讲道德,起到负面示范效应,这必将对受教育者造成消极的影响[15],对于教学需求无法满足,结合事务性工作,影响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功能认识偏差对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教育与个体性教育结合缺少。缺乏计划性、循序渐进的引导。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自身自觉意识缺乏,缺少自主地选择、评判、践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觉意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吸收的内容与形式程度不对应。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第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崭新境遇,对高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和一些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解释造成了一定困难,使人们“对许多重要的(不是一切的)社会行为难以作出准确的道德判断”,从而导致“在实际上而不是在文字上难以确立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在德育实践上不能理直气壮地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

[16]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影响向度偏差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因素、社会的各

种进步因素,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优良品质的形成;而现实生活中各种消极的因素和不当教育所产生的消极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或削弱了前者的积极效应。需要引导、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效性[17]。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评价的实践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是由各个评价指标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能够反应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整体结构。又划分为两分指标、三分指标、四分指标、五分指标。欧阳康[18]把其分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设置一定的指标系数,或者基本素质、课程学习成绩、实践与创新能力。另外一类则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从教育条件、过程和效果三面建立评价体系。张耀灿、郑永廷[19]认为可以划分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过程、效果评估,细化指标项目,并对其设定权重关系。邱柏生[20]认为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的评价。蔡海生、邱龙云[21]等在邱柏生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评价。

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实践方法

目前常用的归类评价,江乐园,苏静[22]认为第一步是理论考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结合通过理论考察的测评。第二步是实践检验,通过对学生实践报告、论文等资料评价,已获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第三步,调查实践分析法。除此外,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金军[23]提出用管理学理论和数学统计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办法,把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通过数学转换矩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3、评价标准建立及其问题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大家对此看法不一,何有华[24]认为评价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思想道德建设效果、大学生全面发展效果四方面评价,通过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常态与动态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评价。罗增永,王晨[25]等扩展政治信念分为理论基础、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品格分为团结协作与乐观向上、追求真理与民主务求、服务人民与乐于奉献、严格自律与爱国守法;政治能力分为政治明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思维、政治方法、政治参与。通过对一级层次、二级层次分析。赵光华、钟京凤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四大模块,思想素质包含学习态度、劳动价值观、自律能力、实践能力;政治素质包含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政治行为;道德素质包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心理素质包含情感性格、意志品质、身心健康、精神面貌。并且采用五分法设计等级评价。其他也有一些四分法设计等级评价。

综上所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着手全面评价,对于版块设立二级层次信息评价,通过设定一定的权重,采用调查或者是观察等多种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采集信息二次数据挖掘,结合内部机制评价和外部机制评价可以获得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校教育出版社,1999:27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校教育出版社,1999:29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评价标准》,《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教学与研究》,2001(4)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39-40 张玉海,李田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探微,河北示范大学学报,1999

(2):39-44

8. 杨国辉,孙梦云.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状况分析,当代教育论坛,2006(3):57-59

9. 王茂胜,邵莉莉.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

(21):19-21

10. 赵祖地,张佐.关于高校德育评估的几个问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5):84-86

11. 赵祖地,张佐.关于高校德育评估的几个问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5):84-86

12. 张玉田等.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13. 韦青松.新形势下搞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创新,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

(1):62-63

14. 刘仁钊. 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因,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

(11).

15. 张明仓.“知行矛盾”论,江西人民出版社.

16. 潘懋元.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两个问题,高等教育研究,1996,(2)

17. 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80-87

18. 欧阳康.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98-99

19.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20. 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7-19

21. 蔡海生,邱龙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910:25-26

22. 江乐园,苏静.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综述,前言,2005(11):97-99

23. 金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及方法叹息,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3):98-101

24. 何有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研究,科技信息,2010(18):476-477

25. 罗增永,王晨. 按阶段、分层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6(9):74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摘 要】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可行性。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建设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推动下,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有利于整体提升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更能缓解就业压力。但纵观全国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现状,多停留在理论灌输以及具体就业政策的宣讲层面,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更是缺乏。因此,有必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模式,将“双创”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多数高校仅把“双创”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组成部分,缺乏独立课程体系的意识,因此,在师资安排上,基本上是由就业指导课老师或辅导员兼任“双创”课程,没有专职师资;在课程内容上,仅灌输“双创”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就业创业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授课形式上,多采用大班授课,甚至有些高校仅仅做几场“双创”讲座。总结起来,这一局面基本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不重视造成,而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体系,可以探索将“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升学校、教师、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从而推动“双创”教育的发展。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年以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以教授理论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模式,这一长期坚持的模式越来越让学生觉得乏味,影响了学习动力。而“双创”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实践或者案例基础之上的,如果将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双创”以及大学就业实践和案例中,使学生通过“看得着、能感知”的这种有机会自身经历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更能增加相关理论的可信度。从这个角度讲,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可行性

1、理论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于思想教育,创新创业重在使学生增强“双创”意识,同时,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基本是统一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本身就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内容,这和“双创”课程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只是教育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之,理论上,“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等观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保障。

2、实践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经济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牢牢建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就业实践基础之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基础上的,可分为意识形态教育、能力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所以,二者都必须立足于实践层面来开展,都必须在教育体系中贯穿实践环节,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部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高校中由独立的教学单位负责,模式日趋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所有高校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要求,目前情况,一方面不可能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色设置创新创业个性化课程,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短时间内形成独立的教育教学部门和体系也不现实,因此,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双创”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推动相关师资以及教育方法融合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目标。

1、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根据实际,将创新创业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目前比较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比如,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别纳入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形势与政策》课,内容都是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紧密结合的,国家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因此该课程完全可以承担部分“双创”授课任务。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时代精神以及职业道德部分,本身就是“双创”课程内容,还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也都和“双创”内容息息相关,通过这种融合,不仅消化了“双创”课程内容,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2、在师资上实现二者融合

师资是教育的基础,很长时间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配备都存在不足的境况,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师资严重缺乏。大多非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基本上是由行政人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职比例也很低,此情况下,推动创新创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融合实属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选择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部分师资,实施培训,使之能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3、在教育方法上实现二者融合

长期以来,各高校招生和就业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成为就业指导课的附属,且多数由就业部门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导致偏离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使学生无法真正实现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同时从大教育观来看,也无法真正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种缺陷,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因此,通过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对二者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有益的。首先,通过融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就业率也就得以提升。其次,通过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不是单一的理论说教,是和自己的就业创业以及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在动力。

第五篇: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园地,同时也处在西方思想和我国国内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冲击的前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一代代青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新型人才。”

1.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一点不理解,总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一方,往往满足于简单的灌输和说教,实践证明,在经过改革开放,形势已经大大改变的今天,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今天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的眼界、掌握的各方面信息普遍都比前辈同龄时期更开阔、更丰富。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去点燃青年学生心灵中本来就渴望知识、积极向上的火种,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念,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鼓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认真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摆教育者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不以势压人,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达不到工作的目的,很容易伤害学生,疏远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成长环境也不相同,在学校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教育者应该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老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积极与学校相关主管部门沟通情况、反映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碰到的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总之,为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争取学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把所有的工作对象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他们乐意接受教育的引导。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注重感情投资的工作效果远远超过生硬地灌输或空洞的说教。

2.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指导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不断推进学校精神家园的建设进程,塑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主流校园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逐步形成自强不息、勤于修身、知书达礼、诚信文明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大型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在全体学生中开展 “爱国、学习、厚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明德修身,建设文明校园”“大学生文明行为”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能在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感悟、理解、思考,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

围绕培养目标,要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一些载体,搭建施展个人才能、特长的舞台。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主旋律教育,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教育活动。例如,通过举行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手工艺品展、诗歌朗诵、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学生受益匪浅。 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有些学生深陷游戏,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因此荒废学业,有的学生封闭心门,抑郁寡欢,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高校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绿色上网。 4.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因为在今天对外交往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去提高自身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素质,去培育和巩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因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人文思想教育极其重要。人文教育对于一个人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确立和改造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部分院校学术功利化比较严重,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不足,文人相轻的思想有发展趋势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和修养。如果每一个做老师的人都注意自身的人文修养,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做好工作对象的表率。

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有针对单一书本理论教学的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校外的社会实践这一基本环节上,还体现在许多校内的实践环节上,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一是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这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基本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教学,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中将一些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和学生一起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教师为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采取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办法。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既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直接体现,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理论教学的延伸,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实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它可以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联系,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而且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便于推广。这是单项性实践教学,特点是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独立操作。

二是课后的实践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意识地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人们的思想问题和我国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因为这种方式往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进行。

三是课程隐性的实践教学。所谓隐性的实践教学,是相对显性实践教学而言的,它不是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形式,包括校园文化、组织管理、人格影响等因素。让大学生在自觉自愿地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实践方式。隐性教育法与显性教育法相比,充分照顾到主体的内心需要与体验,能够有效地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其参与意识,将教育内容及要求渗透和潜隐到大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产生显性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上一篇:特岗教师培训总结报告下一篇:填石路基施工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