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材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8

[摘要]传统的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死板、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考试真正起到了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学教材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化学教材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探讨化学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与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具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景、注意体现科学思想等特点。高中教师如何尽快把握新教材,搞好教学改革是值得探讨的大课题。本文就谈谈怎样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搞好教学改革。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通过学习化学,能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也有学问,学好化学能使人明白身边更多的事理,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惯乃至人生态度。

注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教材在不同的课题中努力体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主旨,把化学放到社会大背景中阐释。但新教材也不讳言化学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人类正在受到来自自然的各种报复,这提醒人们一定要用好化学这把“双刃剑”。

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新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设计了许多探究实验。“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方法。但应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方法、过程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却一直是编写教材的难题,所以说新教材在这点上已有可喜的突破[1]。

注意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新教材把化学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反映到教材中,如碳元素单质的新成员——碳60;介绍了新材料,如隔水透气的材料——可用于海水淡化的高分子膜以及纳米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新教材努力体现学科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改变原有教材的“繁、难、偏、旧”,让人感受到一种与时俱进的清新气息。

遵循思维发展规律,淡化概念、分散难点、降低难度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分析和图示,让学生知道酸溶液中都有H+、碱溶液中都有OH-,不另提酸碱的概念。电离的概念用“解离”淡淡带过……所有这些都是出于对义务教育教材的正确理解与准确定位,避免把有限的时间过多地花费在概念的纠缠上,不再犯“学科中心论”的错误。

新教材对化学教师来说是陌生的、新鲜的、茫然的。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特点,教好用好,教者只有潜心钻研、努力实践。笔者在使用新教材2年后,对新教材的教学有了一定的心得。

化学新教材教学方法改革

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新课的情景导入化学新教材中图文并茂,以大量图片代替文字说明,丰富的资料等都为创设情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如何在新教材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尝试。

案例一:利用古诗、故事、新闻等创设情景导入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中,笔者以一首古诗导入新课:“能开二月花,解落三秋叶,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能猜一猜这首古诗写的是身边的什么物质吗?这样不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与诗情画意中感受化学无处不在[2]。

案例二: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情景导入在“分子和原子”“离子”的教学中笔者下载一段科普电影,介绍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的微观原理,从而生动地展现了分子的性质之一——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一下子把学生带入难以描述和理解的粒子的微观世界。以Flash动画再现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形象生动地揭示离子形成的奥秘,减少学生学习微观粒子的难度,也让学生好奇的同时收获知识。

案例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景导入在《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时,笔者设计3个实验引入化学学科的第一节课:“清水变牛奶”,即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烧不坏的手帕”,即酒精和一定体积的水混合点燃;“捉迷藏的祝福”,即用稀氢氧化钠在滤纸上写上“祝你成功”几个字,然后喷无色酚酞,再喷稀盐酸。这些实验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锁定了学生的视线,在学生兴奋的脸上写满好奇,学生充满学好化学的激情,感慨化学世界奇妙的同时,也深深烙下学好化学探其奥妙的决心。

当然情景导入远不止这些,教者应“因地制宜”“因生而异”。情景创设应符合学生认知和经验,形式不拘一格,使新课的导入各有特色,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化学变得更“有趣”、更“有用”,让学生“想学”“要学”“乐学”。

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者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仍是老一套的“满堂灌”,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达成。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的不同教学方法[3]。

案例四:探究式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适合设计成探究教学的模式,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和灭火。

案例五:合作式课堂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互相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新教材中有活动内容的课程都可以进行合作式教学,如制取氧气;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等。

案例六:多媒体式课堂教学如用计算机摸拟NaCl晶体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实验全过程,不仅可观察到小灯泡发亮,还可看到NaCl晶体在水中的微观变化过程,明白NaCl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实质。这是实物实验演示无法实现的。

上述教学方式只是众多教学方式的一部分,究竟选取哪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来确定。

课外作业重视社会调查和家庭小实验教师除了让学生完成认知目标的巩固外,还要重视社会调查和研究,让学生在课外获取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家庭小实验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课内知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着眼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家庭”为特殊背景,自己动手完成的一种课外实践活动。

以上是笔者使用新教材的体会。化学新教材的使用、教法不是一两年就能研究透彻的。新教材的实施之法,新课程改革之路,还需要广大化学教师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花红斌.新课程将带给我们什么[J].江苏教育研究, 2007(8)

[2]曾水英.化学新教材教学的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 2005(5)

[3]况姗芸.基于建构主义的网上教材设计[J].开放教育 研究,2000(2)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第四中学)

作者:胡国强

化学教材教学改革论文 篇2:

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探讨

[摘 要]传统的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死板、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考试真正起到了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并非易事,需要学校足够的重视,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积极的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和谐统一。在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普通生态学 课程考核 改革 能力素质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既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控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1]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不适应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不认可等问题日益突出,这迫使高校对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得不进行深入思考。而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除了要加强日常教学环节监控与评价外,同样需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因为考试历来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2]在目前的许多课程考核中,考核方式单一,一般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检测,而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往往被忽视。实践证明,只有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坦然地面对考试,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普通生态学是生物类、环境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态学科学素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势在必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拟对普通生态学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探讨。

一、普通生态学课程传统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形式单一

以往的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与绝大部分课程一样,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等,期末卷面成绩占70%。期末考试一般都是采用闭卷的形式,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制定标准答案,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但却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在闭卷考试的支配下,学生往往把精力都放在背书、背课件上,考试一结束,那些靠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记下来的知识很快就被遗忘了。这种考评方式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不能公正地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抑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内容死板

地方院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一个教师往往要上2~3门课程,课程考试试题一般都是由任课老师命题,没有实现教考分离。考核内容也仅局限于教师授课内容,基本以教材和课件为主,对学生的考核普遍存在“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而缺乏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全面考虑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评价。考试题型死板僵化,无非就是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单、论述等,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强化记忆即可。这种以识记题型为主的考试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重理论轻实践

不论是生物科学专业还是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课时均不多,实验一般为课程内实验,没有开设单独的实验课程,因此课程考核时也没有单独对实验进行考核。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在期末考核命题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授课教案来出题,以笔试为主,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缺少实践操作考核,也就是理论知识所占比重高,实践能力考核少。而普通生态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学生考核功利性太强

大学的各类评奖评优、奖助学金的评定、入党等往往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挂钩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以获得各类奖项,往往进行考前突击,考核功利化突出,而考核本质“以考促学”效果却在不断淡化。学生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学分,最终取得毕业证,或是取得高分,获得各类评奖评优。因而,学生往往不重视平时上课的学习积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以及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只是为了“考”而“学”,平时学习不重视,将希望寄托在考前突击上,导致考试风气不良。

二、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具体措施

(一)采用过程考核,激励学生平时积累

所谓过程考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单纯以“一考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侧重对学生认知过程的逐步培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3]采用过程考核,能有效改善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与激励作用,同时也能更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中,我们改变了以往“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增加了过程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我们将过程考核的方式设定为:期末考试40%+期末面试10%+阶段考试20%+作业10%+实验10%+课堂表现10%。期末考核的分值降低,而过程考核分值增加,如增加了两次阶段考试,每次考试60分钟,满分50分,阅卷后及时将成绩公布给学生,并对试卷进行点评。这样的考试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在不停地“温故而知新”,加强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作业的布置更加灵活,以主观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学生需要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能做出回答,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抄作业”的现象。而课堂表现,不仅仅包括考勤,还包括学生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情况,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与老师互动多,那加分就多,课堂表现分数就高。这种加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也是异常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二)更新考试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应以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导向,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在题型的设计上更加灵活,改变了以往题型死板僵化的现象,为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案例分析题,该题型的分值不低于卷面分值的30%,案例往往选择一些最经典的或是最热点的案例,例如: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中度、重度、极重度雾霾天气,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类似于这样的案例分析题既体现了课程考核的与时俱进,同时也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核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考核的形式上也更加多样,除了有期末考试、阶段考试,还有期末面试、实验操作考试等。期末面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心理素质、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随机抽取一个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口头作答。实验操作考试则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对常规生态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的实验技能操作等,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以小组加分的形式纳入课程考核。如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态热点问题,将这部分内容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授课来完成,最后根据课件制作及授课质量来评定分数。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考试真正起到了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并非易事,需要学校足够的重视,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积极的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和谐统一。在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 注 释 ]

[1] 葛冰,刘志明,毛靓.高校考试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4(8):15-16.

[2] 刘素一,薛勇.大学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57-58.

[3] 李晓华.“两课”教学过程化考核模式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3):1-4.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梁娟 伍贤进

化学教材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探讨高中化学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议词汇,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首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材的改革,在新版教材的背景下,教学也要根据其内容做出一些相应的变革。对于高中化学来说,依据新教材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形式的应用等,是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的表现。本文在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就高中化学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探索,力求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改革的视觉。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改革

如何在高中新教材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要真正做到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理念与学校老师的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起来,既需要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一些主要特点

1.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

高中化学本来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化学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一些化学知识点。但是,这在以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不注重把教材上的一些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结合起来教学,只会遵循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所谓的“说教材”,这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要求了,需要急切改变,新教材的实施就是做出改变的体现。显然的,从新教材中可以看出,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

2.既注重学科的工具性有重视教学的人文性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高中化学是一门理科性十分强的学科,要说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顶多与工具性沾一点边,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一般都是语文等人文学科需要做的。其实不然,特别是在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既注重学科的工具性又重视教学的人文性,不可只偏向其中的一方面。高中化学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指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方法的获得,而人文性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对化学研究的情怀,在化学研究中应该遵循的一些道德限制,用化学造福人类等。例如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保护生存环境中,除了掌握一些大气质量、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树立用化学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资源和垃圾资源化等意识。

二、高中化学新教材背景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首先就是不重视教学的改革

不断地进行教学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的改革也要从最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做起。所以广大教师要重视教学的改革。但是,不注重教学的改革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在新教材的要求下,一些教师一时还无法适应新教材教学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对新教材的探析做得不够,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由于工作量的增加而有众多的借口不积极进行教学的改革。例如,一些高中化学老师由于教书的时间较旧,对旧教材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面对新教材,这些老师往往不愿再进行教学的改革,一来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对新教材的探讨,其次高中教师的教学由于需要应对高考,因而教学的时间更加紧迫,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身上,并且进行教学的改革也需要一定的研究积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2.没有注重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而进行教学改革

前面已经分析了一些主要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在新教材背景下进行的化学教学改革就需要结合这些特点,但是这常常是一些老师所不重视的。不重视新教材的教学改革就容易导致的改革后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脱离,例如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并积极拓展学生的新知识,但教学教材的内容上,有些还是旧版教材的内容,旧内容与新形式的结合使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三、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1.先要全面深入系统地理解把握高中新教材的内容与特点

既然是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背景下进行教学的改革,那么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要先全面深入系统地理解把握高中新教材的内容与特点,要根据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定以及教学形式的应用方面更加切合新教材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改革,也才会达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改革的效果。例如,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必修一的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要与旧教材进行比较,得出新教材的不同的内容部分,再进行适合的教学准备,而不是继续沿用旧的教学内容、形式等。

2.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小的方面的改革

大的教学改革往往是由于小的方面的教学改革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生质的变化的结果。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小的方面的改革,例如對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如BaCl2、Na2SO4、BaSO4、NaCl等在不同实验反应中的教学,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等,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有类似的教学因素中就要变换教学形式,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赵佛亮.论高中化学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1)

作者:朱秀艳

上一篇: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