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移动学习、网络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微课程以其有的短小、便捷的特点成为了信息时代在线学习的新宠儿,利用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俨然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新趋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通过对微课程的相关理论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特点和现状,根据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民间美术赏析”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出公共艺术教育微课程的具体案例,并在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民间美术赏析”课程中进行实施应用。具体工作包括:首先,明确了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其次,分析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并论证了微课程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微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并针对“中国民间美术赏析”课程,提出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流程。最后,设计并制作了相关的微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应用,总结了研究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微课程;公共艺术教育;智能移动终端;高校

学科专业:信息艺术设计与教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

1.3.2 国外研究

1.3.3 国内外公共艺术微课程比较研究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课程的理论基础

2.1 公共艺术教育的概况

2.1.1 公共艺术教育的概念

2.1.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2.1.3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

2.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2.2.1 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2.2.2 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智力

2.2.3 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2.3 微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2.3.1 微课程的概念

2.3.2 微课程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2.3.3 微课程的特点

2.3.4 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

2.4 微课程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掌握学习理论

2.4.3 非正式学习理论

2.5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微课程教育现状

2.5.1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微课程教育的SWOT分析

2.5.2 微课程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课程化可行性分析

3.1 理论可行性分析

3.2 技术可行性分析

3.3 课程可行性分析

3.3.1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课程化的优势

3.3.2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课程化的意义

3.3.3 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民间美术赏析”课程微课程化的几点原因

3.4 个案调查分析

3.4.1 基本信息调查

3.4.2 智能移动终端拥有情况调查

3.4.3 智能移动终端上网习惯调查

3.4.4 是否接受在“中国民间美术赏析”课程中使用微课程的调查

第四章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高校公共艺术微课程的实践研究

4.1 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4.2 中国民间美术赏析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4.2.1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4.2.2 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民间美术赏析”课程分析

4.2.3“中国民间美术赏析”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

4.3“中国民间美术赏析”微课程的实现

4.3.1“中国民间美术赏析”微课程的开发流程

4.3.2“中国民间美术赏析”微课程的制作

4.3.3 微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4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中国民间美术赏析”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以“民间印染”章节为例

4.4.1 前期分析

4.4.2 中期设计

4.4.3 后期制作

4.4.5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民间印染”微课程教学评价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5.2.1 研究局限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南京邮电大学“中国民间美术赏析”微课程教学意愿调查问卷

致谢

上一篇:医疗市场论文提纲下一篇:建构主义改革教育实践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