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等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在高校开展绩效审计便成了高校审计的发展趋势,对高等学校进行绩效审计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研究论文 篇1:

超效率DEA模型在高等学校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从投入、产出角度评价了高等学校的经营绩效,为高等学校运营绩效的评价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研究解决了传统绩效审计中,绩效评价难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建立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做出一些探索。

关键词:绩效审计; 超效率DEA模型

一、 引言

绩效审计诞生于20世纪初期,最初是由西方国家开始研究政府公共支出效率时引入的概念,其核心是为了监督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效益及效果性,也就是我们今天常称的“3E”审计。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非营利组织,其绩效审计即具有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综观国内外有关绩效审计概念的表述,从内部审计层面上,结合高校运营模式的特点,可将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理解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了提高学校管理绩效的需要,对其所属的院系、职能机关、附属机构等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与考核,确定其使用学校资源的效益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一种监控活动。从以上概念出发,可以将高校绩效审计理解为一种对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绩效的监督手段。

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对高校的绩效进行合理评价,从而找到高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目前,国内高校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指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记分卡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能从投入、产出角度对高校的绩效进行评价,不能很好的实现绩效审计的目标。

DEA是一种运用数学规划模型对具有多个投入和输出的决策单元(简记为DMU)间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数学工具。它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常用于非营利单位的绩效评估和多投入、多产出单位的效率评估。曾玉清等曾运用DEA对高校的办学效益进行过评价。然而,只利用传统DEA模型所计算出的相对有效性来评价考察单元的绩效是有缺陷的。因此,本文提出了超效率DEA模型,来评价高等学校的运营绩效。同传统DEA模型相比,超效率DEA模型很好的解决了同为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效率对比分析的问题,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高校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可以对高校各种资源数据进行综合,从而对高校经营效率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估。

二、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绩效审计方法

DEA效率评估模式,主要是利用包络线(Envelopment)的技术代替一般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它将所有DMU(Decision Making Unit)的投入、产出项投射于几何图形中,并寻找其边界,凡是落在边界上的DMU,DEA认为其投入产出组合最有效率,将其绩效指标定为1;而不在边界上的DMU则被认定为无效率,同时以特定的有效率点为基准,给予一个相对的绩效指标(大于0,小于1)。据此将各决策单元定级排序,确定有效的决策单元,并可给出其他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和程度。这种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各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及改进方向,从而为高校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提供了方向,并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管理决策信息。超效率DEA模型,是在传统DEA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相同有效的DMU,提供了进一步判别的方法,从而更加精确地考核各决策单位的不同绩效。其基本思想主要为:评价某个决策单元时,将其排除在决策单元的参与集之外,如图2-1所示,在计算B点的效率值时,将其排除在决策单元的参与集之外,则有效生产前沿面就由ABCD变成ACD,B点的效率值变成TEB=OB1/OB>1,而原来就是DEA无效的E点,其生产前沿面仍然是ABCD,评价值与CCR模型一致,仍为TEE=OE1/OE<1,具体关于DEA方法与超DEA方法的比较如下图。

图2-1 DEA评价示意图

图2-2 超效率DEA评价示意图

同DEA模型相比,超效率DEA模型很好的解决了同为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效率对比分析的问题,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高校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可以对高校各种资源数据进行综合,进而对高校经营效率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估。

(一)评价方法的设计与计算步骤

本文提出的超效率DEA模型的高校绩效审计方法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实现。

步骤1:确定各决策单位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

步骤2: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个决策单元进行计算,得到各个决策单元的效率值。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考察各个决策单元的运营效率情况。

步骤3:对于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利用投影定理进行改进,以考察各个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步骤4: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得到的各个决策单元的最终排序值,实现各个决策单元的充分排序,以考核各个学校的运营绩效。

(二)超效率DEA模型

假设决策单位共有n个,各DMU k (K=1,……,S) 使用M 种投入Xi>0 (i=1,……,m),生产S种产出Yr>0 (r=1,……,s),则可建DMU效率模式为:

Minθs.t

,θ无正负限制

其中,表示第K个DMU的第i项投入值;

表示第K个DMU的第r项产出值;

s 为松弛变量

对于此模型,设最优解为,,,

(1)若=1,则DMU至少为弱DEA有效;

(2)若=1,并且=0,=0,则DMU为DEA有效,表明该单元在目前运营情况下,效益发挥较好;

(3)若≤1,则象对应的DMU为DEA非有效,该决策单元的点不在帕累托最优生产前沿面上,为DMU对应的点在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这实际上为改进非DEA有效的DMU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也指出了非DEA有效的原因。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此式计算出的结果有可能大于1,此时便不再适合称为效率值,而只能称为效率指标,所有有效率的受评价单位即根据此效率指标加以排序。

(三)评价结果反映的意义

超效率DEA模型的高效绩效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至少可以反映高校在绩效审计上三方面的意义。

1. 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反映各高校在资金运用上的投入产出比,而且可以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学校的实际绩效水平。给出各高校实际水平的最终评价结果,为审计部门对高校绩效的定量考核上提供了依据。

2. 运用该模型评价结果反映不同投入规模的产出规模效益,从而得到最優投入规模。在高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决策层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规模效率。

3. 利用投影定理可以得到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改进值,为各个学校提供改进的方向,也为高校审计部门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

三、 应用事例

本研究以湖北省教育部直属的7所高校2007教学年度经营状况为研究对象,为了保护各学校的隐私,本文对这7所高校分别以数字1-7表示。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这些高校经营效率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具体操作如下。

(一)确定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与回顾,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涵盖了教学、科研、财务、社会效应等方面的内容,形成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诸多因素构成的集合系统。该集合系统将绩效的各种单一指标纳入到一个有机的相互制约的系统之中,全方位分层次对绩效进行比较分析。

投入指标:本文将高校投入分为物质投入和人力投入两方面。物质投入指标主要有:学校当年末事业支出总额,具体包括科研支出、累计银行贷款、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总合;固定资产年末总额。人力投入指标则为学校当年末在职职工总人数,具体包括教学科研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但没有将校办产业职工纳入其中。具体投入指标解释见表3-1。

表3-1 高校绩效考核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目前,国内高校普遍秉承的是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因此高校的产出主要反映其教学、科研等的业务绩效,反映财务运营状况的财务绩效以及社会绩效。具体指标及其解释见表3-2。

表3-2 高校绩效考核产出指标

(二)计算数据及结果分析。本研究采用EMS软件对高校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处理,根据超效率DEA模型计算出的结果分析如下表:表3-3

表3-3 DEA计算结果表

(三)结果分析

1. 由以上表格的有效值可以看出第2、6所高校的DEA有效值为1,而且其松弛变量均为0,说明他们都是DEA有效决策单元,即这两所高校的运营活动相对有效率,投入产出效益性相对较好。剩下的5所高校DEA有效值均小于1,说明不是DEA有效,且有效值越小,高校的投入产出的效率越低。从实际情况里看,这两所高校为7所高校中按照综合实力排名较靠前的高校,因此其运营绩效相对处于较好的排名。

2. 从超效率DEA值中可以看出,同为DEA有效的第2与第6所高校的相对排名,第6所高校的超效率测算值高于第2所高校,因此其最终排名处于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超效率DEA测算值可以在有效的决策单元间,对有效率的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区分,从而有利于最终排名的形成。

3. 由于DEA模型可以计算出达到最佳效率的输入与输出组合,因此可以进一步分析高校如何增减其输入、输出量,以达到最优效率组合。除了有效值为1的DEA有效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无需调整外,其余高校的输入输出均需调整,DEA无效的高校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是DEA有效的,即可通过适当调整DEA无效的高校输入、输出的数值使其达到DEA有效。这种使无效决策单位转变为DEA有效的途径给高校的审计部门提供了绩效审计的入手点和开展审计工作的方向。

四、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高校开展绩效评价的方法——超效率DEA模型。该模型不受高校办学规模的影响,也不需要对考核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具有客观性和透明性。审计人员运用该方法进行绩效审计,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运营活动的绩效,同时还可为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进一步改進方向,督促被审计单位进一步优化其经营管理活动,真正实现绩效审计的“3E”功能。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既反映了7所高校的实际绩效水平,又反映了其投入和产出的情况,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标准。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只能选取湖北省有限的几所高校为调查对象,介绍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开展高校的绩效审计工作。而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比如文科类高校或是综合类高校)在运用DEA进行评价时,在指标选取上有什么差异,或是在指标上如何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曾玉清.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6,(3).

[2]王晓红,王学峰,翟爱梅,冯英俊.一种基于DEA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J].中国软科学,2004,(8).

[3]韩松.2003.DEA方法进行规模收益分析的几点注记[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7).

[4]邓庆彪.2006.基于超效率DEA评价模型的寿险国内公司绩效分析[J].求索,2006,(18).

[5]郑美群,杨盛莉.数据包络分析法在高校学院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6]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7]Taesik Ahn, Victor Arnold, A.Charnes, and W.W.Cooper.1989.DEA and ratio efficiency analyses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exas, Research in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Accounting, Vol.5,165~185

[8]B.Casu, E.Thanassoulis. 2002. Evaluating cost efficiency in central administrative services in UK universit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4, 417~426.

责任编辑 梅瑞祥

作者:陶 岚 陶力士 查道林

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研究论文 篇2:

我国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的对策探讨

【摘 要】 高等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在高校开展绩效审计便成了高校审计的发展趋势,对高等学校进行绩效审计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等学校;绩效审计;对策

引言

进入市场经济后,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的管理内容与层次变得多样化、分散化、复杂化,经济往来和资金额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入手,阐明了进行高校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因素,并就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对策作了探讨。

一、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带动下,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原有的校舍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急剧增加对资源的需求,因此许多学校开始建设新校区,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新建学校很大一部分靠银行贷款,学校的收入来源非常有限,却背负巨额的贷款,还要偿还沉重的利息。另一方面,却是投资效益低下,资金使用率不高。据查,2001年教育部直属的74所高校中,有49所已向银行贷款,年末未偿还贷款本息51.71亿元,其中本金48.4亿元,利息3.31亿元。可以说,高校在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俯拾皆是,触目惊心。

此外,近几年我国高校进行了调整合并、联合共建等多种体制改革,对高等教育的设置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调整。但就资源配置来讲,各高校仍然无法作为独立法人的主体进入高等教育市场并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参与竞争,其现有资源也根本不是以市场为导向来配置的,很少应用市场规律来调节,从而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各高校的资源共享不完全,导致教学设备的重复配置与闲置并存。所有这些问题都应当进行审计,不仅要审计这些资金的核算,更要审计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查清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原因。只有通过开展绩效审计,才能及时吸取教训,建立健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减少教育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铺张浪费问题,促进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目前,高校的审计工作仍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根据内部审计协会的调查知道,目前高校审计项目中财务收支审计占到了43%,对工程项目的审计只占到14%,效益的审计只占到8.5%,绩效审计只在审计高校基建专项资金时使用,对高校经常性经费的绩效审计还没有开展。因此,在高校开展绩效审计,是高等教育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二、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因素

由于绩效审计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手段和方法落后,同时由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长期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不仅起点低,而且受到高校本身非营利性、行政化倾向的影响,由此目前在高校推行绩效审计在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一)缺乏正确的绩效审计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高校内部审计主要行使监督管理、维护财经法纪的职能,而其管理控制职能、服务职能和建设职能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又难以用实际业绩和行动来改变现已形成的观念,这使高校内部审计处于一种“弃之不能,用之无用”的尴尬困境。加之绩效审计在我国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理论比较零散,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广大教职员工对绩效审计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由于缺少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绩效审计的开展。

(二)缺少必要的绩效审计法规和标准

要准确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掌握科学合理的标准或尺度是至关重要的。绩效审计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审计方式,目前仍处于摸索和总结经验、方法的起步阶段。自1999年以来,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颁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等准则,为规范企业效绩评价行为、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于高等学校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对绩效审计实施的程序、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取证、审计结论的质量要求和控制、审计成果的运用等方面的工作缺乏规范和指导,导致绩效审计难以深入开展。

(三)缺乏必要的绩效审计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是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内部审计侧重于“事后审计”。“事后审计”的监督程序,令绩效审计“只开花不结果”,同时由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行政问责制度缺失,监管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制度做保障,也使得绩效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审计队伍力量薄弱

绩效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审计工作,它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审计的内容包括各行各业,审计程序复杂,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多数出身于财会职业,起点较低、结构单一,专业水平有限。另外就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而言,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高校最精简的部门,数量有限的审计人员常因纪监审合署办公,很多精力还要投入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去,分散了大部分精力。审计队伍的力量薄弱,也成了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加强高校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树立绩效审计观念

绩效审计已成为行政事业审计的主流,尽管在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不能让这些困难束缚人们的思想,羁绊人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破除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破除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绩效审计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领导在重要会议上提出、开展专题讲座或培训班,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方式宣传,让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提高对高校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只有在观念上提高重视,绩效审计工作才会更具成效性。

(二)建立高校绩效审计的标准评价体系

根据高校绩效审计的目标,结合高校绩效审计标准的特点和我国高校的事业特点和资金运行状况,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绩效审计的标准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指标

预算完成率=当年预算完成数/当年预算计划数×100%

2.收支状况指标

(1)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2)事业结余率=(事业收入-事业支出)/事业支出

×100%

(3)人员支出比率=(基本工资+其他工资+补助工资

+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支出)/事业支出×100%

(4)公用支出比率=(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费用)/事业支出×100%

(5)事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事业收入/总收入×100%

(6)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经营收入/总收入×100%

(7)事业收入增长率=(当年事业收入/上年事业收入-1)×100%

(8)经营收入增长率=(当年经营收入/上年经营收入-1)×100%

3.资产管理情况指标

(1)流动资产周转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年平均流动资产×100%

(2)总资产周转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

(3)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100%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经营能力情况指标

经营毛利率=(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收入×100%

5.高校的社会效益指标

高校作为社会单元中的一部分,自身也必须不停地发展、完善壮大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在进行投资、培养人才、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其自身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变化,评价其自身的社会效益的指标为:

高校社会效益=高校新增加的价值/高校投入资金

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可从资源利用的经济性、行政管理的效率性、行政活动的效果性和社会效益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遵循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相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审计工作水平,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建立绩效问责制

无论是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变化等,还是自身质与量的变化以及高校内部审计自身在新环境下角色与功能的调适,都要求我国高校绩效审计引入绩效问责制度,以从制度上保障绩效审计的效果性。笔者以为,建立审计绩效问责制度应坚持问责结果与奖优罚劣、行政问责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建立问责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及预算执行中的应用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财务部门将问责情况作为今后年度编制部门预算和安排部门经费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问责结果反馈整改与奖惩机制。问责工作结束后,问责小组将被问责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绩效情况、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反馈给被问责单位和责任人,并督促落实整改,在问责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将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三是建立问责信息共享制机制。问责小组除将年度问责情况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由学校对绩效工作做得好或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外,还将问责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作为学校组织部门任用干部的一个参考和对单位进行绩效作风与考评的内容之一。绩效问责办法的施行,将形成强有力的问责机制,从制度层面为高校绩效审计保驾护航,从而促使高校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综合性强,设计的知识面广,需要较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因此,一方面,应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绩效审计能力;要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将具有绩效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或具有绩效审计相关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从而推进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坚强.教育经济学发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3-94.

[2] 吴俊,高二华.高校绩效审计探析[J].科技信息,2008(32):191-192.

[3] 罗洪霞.浅议影响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客观因素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3):60-61.

作者:张学平 孙红梅

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研究论文 篇3:

高等学校开展绩效审计的探析

摘要:高等学校开展绩效审计能够加快内部审计的转型、推动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促进高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高校各项资源铺张浪费,实现高校的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文章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 绩效审计 思路 对策

文献标识码:A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也是高等学校审计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根本手段。对高校而言,绩效审计的重点是对学校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审计过程中从提升管理水平、避免损失浪费等方面入手,抓住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环节,找出管理、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不断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通过近几年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实践和总结,笔者在对高校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梳理了高校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路,并提出了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高等学校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路

1.绩效审计项目选择的原则。高校绩效审计项目选择的准确、恰当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选择绩效审计项目时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1)重要性原则。绩效审计项目要尽量选择对学校发展有较大影响、资金规模较大的项目,并且是学校和师生员工比较关注的。只有这样选择的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和管理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目的。

(2)可行性原则。在审计项目选择时,要对所选项目预计的审计效果、资金规模和可操作性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选定的审计项目一定要在现有审计条件下能够组织实施。

(3)增值性原则。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所选审计项目要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能够通过审计解决存在的问题,能够进一步促进项目的后续建设,也能对其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具有帮促作用。

2.績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1)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定性标准)。该依据主要是指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有很严格的强制性。如果被审计项目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基本都会出现管理不善,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最终也不可能达到资金的预期目标。

(2)以资金预算为依据(定量标准)。高校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会编制预算,预算一经确定就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从目前高校预算编制的情况看,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对资金使用后所应达到的目标和使用效果还是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3)以计划标准为依据。计划标准就是以事先制定的目标、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支出绩效的标准。这类标准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3.绩效审计工作的安排。高校开展绩效审计要因地制宜并循序渐进。在目前绩效审计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开展绩效审计的经验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开展这项工作首先要找准切入点,从易到难逐步推进。首先,高校可在传统审计项目中增加绩效审计的内容,注意关注和揭露资金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闲置、浪费、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问题,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应该是高校初期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采用的形式。其次,在通过结合型绩效审计的尝试,不断积累审计经验,锻炼审计队伍后,可在每年的审计项目安排上增加绩效审计项目的比重,逐步使独立型绩效审计项目达到一定的比例。

4.绩效审计的工作流程。绩效审计的工作流程就是关注4个要素,即标准、结果、原因、建议。标准:就是应该是什么,指的是被审计单位应该遵循的标准和依据。结果:就是实际是什么,指的是被审计单位实际结果与计划标准对比的差异。原因:就是出现这种差异的因素,指的是被审计单位未遵守标准的差异现象。建议:就是应该怎么办,为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效益的措施。因此,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要在每一个审计阶段都要善于识别、捕捉和分析这四大要素。

5.绩效审计的关注点。高校绩效审计主要是解决资金使用效果和政策、决策的合理性、有效性等问题,从资金支出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绩效审计中主要关注四个方面:

(1)总体情况。包括专项资金的设立目的、总体目标、管理体制、资金安排等方面,主要评价专项资金设立是否可行和必要,最终目标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经济高效等。

(2)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预算编制和支出管理等环节,主要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经济性和效率性。

(3)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主要评价项目的立项是否科学化,规范化。项目实施是否依照计划标准进行,是否达到建设目标,建设成果是否具有效率性。

(4)资金效果。主要评价专项资金使用后的目标实现情况。是否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效果。有无因立项不准、资金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二、高等学校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1.重视审前调查。与传统的审计项目不同,绩效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多,特别是非财务的数据和资料较多,这些都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在审计前期,不经过充分的审计调查很难确定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2.沟通协调,达成共识。绩效审计是需要由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共同配合来完成的。审计部门在制定用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绩效审计标准时,要广泛地收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被审计单位的项目申报书等,在研究和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同时,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要与被审计单位意见达成一致。如果使用未经被审计单位认可的评价标准,容易使绩效审计的评价结果遭到质疑,引发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3.审计队伍的培训工作。高校要解决绩效审计人才短缺的瓶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通过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审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绩效审计案例分析、外出考察研讨等不同方式,提高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提升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审计人员胜任绩效审计工作的能力。

4.循序渐进地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绩效审计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开展绩效审计的经验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开展绩效审计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稳步推进。因此,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资金规模较小的项目,或者资金用途比较明确、相关数据和评价标准比较容易判断的项目,为绩效审计的全面开展摸索方法、积累经验。

5.注重绩效审计成果的提炼和运用。绩效审计中要重点查找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审计建议,形成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审计成果,这样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明芳.对高等院校开展教育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0)

2.石勉.高校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3.徐琳娜.高校绩效审计研究分析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1,(6)

4.安杰.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现状、意义与建议[J].会计之友,2010(10)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重庆 400000)

(责编:吕尚)

作者:彭晓东 梁文军

上一篇:校企合作发展成人教育论文下一篇:风险投资法律环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