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为保障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得到完善。这需要深入了解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明确现阶段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对财务系统进行不断完善,从经济层面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篇1:

浅谈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摘 要】进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公众对公共资源进行监督的需要,是审计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国家科学、正确制定各项宏观政策的依据,更是现代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财政资金数量众多,项目类型复杂,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整体把握难度较大,该文将对我国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重点、方式方法、评价体系、风险及防范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探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审计机关也逐渐认识到了绩效审计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缓慢,且不均衡。实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实行有效监督的需要,是国家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体制、正确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需要,也是促进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现代政府审计发展的趋势。但如何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尝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特别是如何掌握其审计重点,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作一下初步探讨。

一、绩效审计的发展背景

绩效审计,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其政府审计就开始进入了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许多政府国家审计将绩效审计放在突出的位置,有的国家审计机关甚至拿出三分之二力量进行政府绩效审计,印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式,开展绩效审计活动。目前,我国只在审计署和一些发达地区的审计机关针对财政专项资金和大型公共投资项目开展了绩效审计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资金绩效性高度关注的要求。

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任何审计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审计目标,这是确保每项审计工作有的放矢的前提条件。根据《规划》关于绩效审计“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绩效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的总体要求,财政绩效审计的目标应该是绩效审计总体目标在财政审计中的具体化和个性化体现。具体讲,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目标通常大致情况下包括5个方面:一是一检查内控制度有效性和健全性为基础,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二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线,规范财政管理;三是以揭露财政管理体制缺陷、损失浪费、决策失误等问题为重点,堵塞漏洞;四是以评价财政资金绩效为核心,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五是以服务为目的,提供科学详细的决策依据。

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目标体现在评价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实现程度,即通俗的将就是坚持政府投入资金是否有效利用,支出效率是否高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也是考核政府的重要依据。经济性评估反映政府树立成本的意识,节约开支,用有限的资金多办实事、好事;效率性评估反映政府的投入产出比;效果性评估反映工作最终结果,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成,人民和社会是否满意。因此,审计机关应当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全面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

从我国实施情况看,财政绩效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公共资源支出经济性审计阶段,即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应立足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掌握影响公共资源支出绩效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财政绩效审计,围绕“经济性”,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的节约上。二是全面财政绩效审计阶段,即提高阶段。该阶段要在“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审计国情的财政绩效审计制度,将初级阶段的无体系财政绩效审计发展成为适应中国审计体制的全新绩效审计模式。三是升华阶段即基于提高阶段的全面的效果性财政绩效审计。中心内容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绩效,最终体现财政支出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吻合性或接近度。

三、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及重点

财政审计是考核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估一个政府的绩效,不是看它投入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核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企业、公众的需求。在目前的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管理的重点在于财政支出,那么,财政审计就必须研究财政公共支出,针对公共支出的内容和特点有重点地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我国财政公共支出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调节领域支出,重点解决各地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问题;二是公共投资领域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高技术产业,农业这种弱质和有风险的产业等;三是事业发展领域支出,包括公共预算保证的全额或差额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领域支出;四是政权建设领域支出 ,包括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管理、国防等部门和机构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在上述财政绩效审计内容中应该确定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以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为审计重点。实施行政运行成本审计要关注与运行成本相关的事项进行审查,科学系统的评价绩效性,并拓展到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将绩效审计的成本转化为管理的成果,抑制行政运行成本的超计划增长。二是以财政支出管理为审计重点。要始终坚持“管理出绩效”的思想,实现由最初规范财政部门自身行为到促进财政转变以支出管理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配套财政管理制度的目标。三是以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为审计重点。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概算及决算全过程跟踪进行审计,促进科学决策,降低工程成本,减少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审计重点。促进财政及有关部门配套和细化管理制度,发挥有限资金的社会经济效果。

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我国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审计方法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而必须根据审计对象和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适合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目的是为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立项和计划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一是选择审计项目,编制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是开展审前调查,其结果一方面作为是否立项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是编制审计方案的依据;三是编制审计方案。在国外的绩效审计中,这一阶段一般要占整个审计项目的三分之一时间。

2.确定项目的效果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支出效果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项目进行管理和实施的内部效果;二是指项目对象所产生影响的外部效果;三是指项目对社会产生的宏观效果,即社会效果。在项目存在多个目标的情况下,可尽量选择权威性、主流性目标作为评价依据。为了规避风险,将目标和指标体系与被审计单位高层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实施过程中,总目标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分步评价实施。

3.收集数据,分析信息,测算指标,评价结果

审计实施开始后,对所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根据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效果目标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信息数据的分析和测算来反映的。但应注意指标数据所反映的现象与项目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容易导致错误的评价结论,误导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

4.审计结果的形成

审计完成后,审计机关应该依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报告,并将报告提供给决策者。根据政府绩效审计所形成的审计成果,审计结果应上报各级人大机构以及其他决策机构,送同级政府机关或被审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发挥审计促进发展的作用,推动依法治国。

五、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原则及标准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在审计实践中,针对绩效形式总结出了两种分析模型,一是关于直接经济模型的“投入产出”评价模型;二是关于社会经济绩效的“投入效果”或“投入产出效果”的评价模型。

对于经济建设类等经济支出,测算直接投入和产出较为直观,使用“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较为普遍,应用较为广泛。财务评价指标在通用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法基本可以实现。但业务评价指标需要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如项目生态考核,生态指标应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等。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性支出,由于财政公共性的特点,公益性支出的社会绩效远远大于经济价值。在评价价指标的选择上,不能通过单一的、微观的指标进行反应,而需要较为大型的综合指标才能科学的、合理的完成绩效评价,即坚持“宏观绩效指标为主,微观绩效指标为辅”原则进行评价。同时,还有考虑不同部门、不同任务的目标差异较大,所运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

2.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原则及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坚持3个原则:一是简易合理原则,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的特点,选择简易、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指标要简洁明显,易于操作、容易判断;二是科学完整原则,确定的评价指标要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兼顾差别,全面准确的反映支出规模、使用重点及综合绩效;三是客观公正原则,使用的数据基础必须是真实可靠,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基础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可分为两类。一是强制性标准,包含法律法规或行业正式公布的部分标准,这部分标准是使用最多也是风险最小的标准。二是参考性标准,包含专业机构研究或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等公认的实践标准或实务标准、部分国家的经验总结、可行性报告等,参考标准对被审计单位来说不具有强制性,但有着指导或借鉴意义,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由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审计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产生审计结论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使审计的主、客体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会产生审计风险。绩效审计风险存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被审计机构和项目的预期法定目标难以确定。二是依据的信息和资料缺乏可靠性。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所依据的资料包括机构和项目的会计资料,也包括通过财务会计以外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的信息和资料。三是存在越权审计的风险。四是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不统一而导致的风险。五是审计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导致的风险。

七、结语

我国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制还不够完善,审计的意识和观念不足,审计的范围小,重点不突出,审计的质量相对不高。我们要做的是转变观念,增强意识,扩大审计范围,完善方法和体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胜,《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

[2]审计署外事司,《国外绩效审计简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邢俊芳,《绩效审计中国模式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鲍国明、孙亚男,《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与确定》,《审计研究》2006第2期.

[5]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震,《经济绩效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作者:尹亚涛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篇2:

关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探讨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为保障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得到完善。这需要深入了解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明确现阶段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对财务系统进行不断完善,从经济层面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概念、目的、依据以及特性等进行介绍,随后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内容及评价原则进行探讨,并简要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现状,最后从两个方面对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条件进行分析,以此供有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财政税收

事业单位作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其财政管理系统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事业单位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对事业单位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也逐渐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基于此,为实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同时保证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能够真正用于实处,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及财政税收进行探讨十分重要。

一、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概述

(一)概念

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指在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利用财政预算等方式,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审计的过程,同时还包括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审计。通过相关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并且能够根据资金的盈余做出科学的发展计划,能够实现对事业单位运行方式的调整。

目前我国大部分经济收入都来自于财政税收。自建国以来,国家政府不断完善财政税收的相关法律体系,对偷税漏税行为处以严厉的行政处罚,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阻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财政作为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对国家与社会各方面产品之间的合理的分配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税收则依据个人或单位的收入为基础,对纳税人进行收税,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各行业贡献国家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是事业单位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目的及依据

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运行资金都来自于政府的财务拨款,也就是主要来源于国民。因此,有关监督部门会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进行管理,相关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特点也较为鲜明。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维持净收入最大化与绩效最大化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实现对财务危机的有效避免,是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平衡的根本保障。

社会生活中事业单位的存在,能够弥补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居民的入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这也是政府为事业单位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原因。事业单位的存在,能够有效减轻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为广大人们群众提供更给优质的公共服务。同时,事业单位在各项财务活动的开展中,会受到资金绩效与政府范畴两方面的影响,体现财务活动的分配关系。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以各种经济关系为主要依据,在经济活动的开展中,需要严格遵守政府、国家所颁布的相关财务政策与财务管理方针。

(三)特性

首先,国家的财政税收直接决定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相关绩效审计标准相对于企业等其他单位的升级标准也较为严格。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将直接决定事业单位能够继续发展。因此,在相关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工作人员的谨慎度需要不断提高。在财政税收方面,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开展中,实际支出的可变性较小,而预算产生变动的可能性却十分高,这也导致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相关审计工作的解决存在一定的不明确性。

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内容及原则

(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

现阶段世界各国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并没有确切的框架,不同国际组织的绩效审计也存在不同。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是否真实、合法进行评审,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净收入的最大化以及绩效的最大化。相关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核心具有经济型、效果型以及效率性等特点。同时,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具有一定的监督职能,能够实现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的监督,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原则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部门绩效的审计,另一方面是对好用绩效的审计,能够有效预估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相关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守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必须坚持绩效审计在长期与短期两个层面的目标一致,方面事业单位统筹财政资金,更高效地利用财政资金,使财政资金能够真正发挥价值。同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从全局出发,全面审计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境况,避免产生缺漏。

其次,必须坚持同时兼顾数量和质量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进行审计时,往往只注重数量,这也导致了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同时兼顾数量和质量,以确保所得结果的全面和准确。

再之,对财政资金绩效进行审计时,不仅要从宏观层面进行,还应该重视微观层面的效益审计。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事业单位的阶段性工作成效外,还应该从多方面了解事业单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评价其社会价值。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进行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三、事業单位财政税收发展现状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已有了初步成效,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投资力度也不断增大,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得到完善,事业单位取得重大发展指日可待。一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治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乱象,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外一方面,国家法律的颁布,对经济市场基本格局的规范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审计人才储备

基于事业单位发展中相关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的人才愿意投身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单中,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员保障。另外一方面,人才的加入也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相关工作开展逐渐如鱼得水。

(三)管理力度需不断加强

监管机制的监督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审计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同时,为保障事业单位能够依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收,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确保财政税收的真实性。此外,国家执法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偷税漏税等的严厉打击,使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四)现有工作人员素质亟须加强

即使当前事业单位的审计人才储备得以加强,但现有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相对较低,为确保绩效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只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工作纰漏的出现,保障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开展条件

(一)绩效审计工作开展条件

针对事业单位的特点,为确保相关审计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前期地宣传引导,改变高层领导对审计工作开展的固有思想,通过与高层领导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网络,为审计工作的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应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绩效审计队伍配置。审计人员作为绩效审计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开展质量。为实现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完善审计队伍建设,定时面向审计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以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确保审计人员能完全掌握正确的审计方法,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另外一方面,績效审计方法同样会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基于此,完善绩效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方法的科学性,是事业单位谋求发展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在相关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可以通过借鉴绩效审计理论以及以往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

(二)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条件

为保证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对税收财政的重视程度十分重要。首先,领导对单位的财政税收的真实性起着决定作用,若单位高层领导能够给予财政税收实施足够的重视,财政税收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有所保障,大大降低了单位规避特定财政税收活动的概率。

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制订相关管理规范,将审计绩效与责任联系起来。作为绩效预算制度的关键,单位能否对绩效目标、任务进行明确,会直接决定绩效评价活动能都顺利开展,只有将责任与绩效联系在一起,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才能够保障财政税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最后,完善相关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够为单位有效留住人才,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基础的人才储备。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同时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中,可以将工作人员的薪资与工作的正确率、效率等联系起来,以工作效率评定薪资水平,为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良好的人才管理方案。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也应该制订约束机制,对工作的容错率进行明确规范,保障财政税收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由于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基本上都来自政府,为确保资金能够真正花在需要的工作中,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十分重要,这需要事业单位正视相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条件,不断对审计方法进行完善,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菊媚.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相关性分析[J].大科技,2019,000(047):217-218.

[2]林梅清.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No.630(04):18-19.

[3]于庆红.关于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税收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8,000(047):200-201.

[4]孙正红.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000(013):786.

[5]兰莹.浅谈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J].消费导刊,2018,000(011):205,207.

[6]柳新英.针对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8,000(047):206.

作者:王永宝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论文 篇3:

全面推进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方法对策

政府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措施相配套,否则绩效审计难以实现预期目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理想模式是审计机关完全独立,应审必审并确保审计质量,建立完善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审计结果得到重视、提出的建议被采纳,监督作用能充分发挥。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开展状况,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增强财政审计的独立性

国际最高审计机关组织颁布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指出:“最高审计机关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并不受外来影响,才能客观地完成该其工作任务。” 我国现行的还是行政型审计体制,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改革国家审计体制,使其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及审计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是必然趋势。

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由行政模式向立法模式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应重点进行调整,一是提高中央审计机关的法律地位。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审计署的地位,使审计长具有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的地位。二是改革地方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省级审计机关接受最高审计监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省级以下审计机关实行垂直管理,最高审计监督委员会与地方审计机构可分别专门负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资金的监督,各司其职,不断强化监督力度。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实行立法型审计体制,即人大常委会领导下设立最高审计机构,设立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平行的国家审计院,实行“一府三院制”。审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不再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审计长由国家主席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国家主席任免审计机关受人民委托在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进行,对政府管理使用财政资金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二、加大财政资金审计人员的培养,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监督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为适应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要求,审计机关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才战略性作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努力构筑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一)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培训工作覆盖审计干部职业生涯,不断更新其理论知识,拓展视野。要通过专题集训、系统培训、实践积累等方式,及时更新和充实审计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绩效审计的经验。要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绩效审计发展趋势的需要。审计人员应不断更新审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工程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审计技术,以适应新时期绩效审计工作的需要。在成员构成上必须是高层次、高素质、多门类的专业人才的集合,要涵盖经济学、金融、审计、社会科学、法律等学科,要通过公开招聘、聘请专家等方式积极吸收各种专业人才,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战斗力,来促进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有效整合审计人力资源

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分析审计队伍现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审计队伍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外部人力资源为审计服务,发挥他们在真实合法性审计方面的优势。此外,审计机关还应积极探索建立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制,通过完善考核、竞争、激励、奖惩等机制,积极创造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内在环境。同时要改变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人员录用与工资制度,建立政府审计机关自己负责招聘和管理的用人机制。由审计机关自行聘用、制定工资标准和决定提升程序,从而真正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以保障审计工作能客观、独立、公正的进行。

(三)提高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

1.完善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法律体系

从国内外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开展情况可以看出,明确的法律授权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也必须从法制、法规的高度上加以重新定位。一是要及时做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立法工作,明确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二是加快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制建设。三是加快修改完善《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等法律及相关法规,增强财政法规的可操作性。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支出决策失误责任的追究制度,明确法律责任,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具有严肃性和权威化,从而真正实现“谁决策,谁负责”的审计监督目的。

2.探索建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标准是用来评价审计对象财政资金绩效高低的标尺与准绳,审计人员要按照绩效评价标准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但是由于财政资金服务的目标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财政支出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性,资金使用效益存在多样性,导致财政资金的绩效很难从某个单一的角度进行评价,因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立科学、完整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库,这是做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关键。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既要有经济、效率与效果方面的内容,也要有公平方面的内容;既要注重政府部门产出和结果方面的指标,也要注重政府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方面的指标。切忌单纯以经济为主导、片面追求GDP,把评估变成新的“数字游戏”。

3.逐步推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成果公开化

审计公告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社会公众了解审计结果,同时又能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绩效审计成果能否得到充分运用,是体现绩效审计的效果和价值所在。因此,为了让公众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和效果,可以逐步建立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结论向社会公众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从而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在我国建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必须要在公告内容、公告范围和形式等方面,进行认真和审慎地把握,应该坚持客观性、及时性、明晰性和谨慎性等原则,让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者:鲁逸梅

上一篇: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证券市场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