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运行过程的责任和结果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进行鉴证和评价的审计活动。广西在借鉴国内外绩效审计理论成果和审计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的相关专题研究,进行了具有广西特点的绩效审计实践探索。由于缺乏完善的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且投入不足,因而需要加大学习宣传引导力度,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优化环境和资源配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环境绩效审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篇1:

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环境绩效审计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并且重点分析健全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对策,希望能够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同时给有关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环境保护工作;运用

引言:

近几年,在經济全球化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世界各国政府而言,其任务和责任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活动,联合审计机构实行环境绩效审计操作,将效果性、经济性、效率性和环境性放在同样重要位置,对履行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定,基于原有绩效审计之上,将非经济因素环境性增加出来。由此可知,环境审计与绩效审计共同发展趋势就是环境绩效审计。从各国审计实践及实际层面出发,审计延伸方向为绩效审计,与此同时,环境绩效审计也成为环境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环境绩效审计相关内容

(一)审计环境保护项目成本效益

现实情况是很多单位已经严重污染和破坏了环境,为改善这种局面,就必须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投入环保资金,开展环境保护项目,购买环境保护设施。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其职责就是审计企业环境治理项目,不仅要评价环保资金使用情况,还要评价投资的合理性、效益性和真实性,借助分析成本效益方式,评估环境项目成本效益,为单位应用较少资金投入取得较大效益的环境保护项目提供帮助和支持[1]。

(二)审计环境责任绩效性

针对企业各级管理者环境责任执行情况及结果开展的审计工作就是环保责任绩效审计。企业普遍具有的环保责任包括:清洁产品的生产、噪音污染的减少、安全舒适工作环境的创造、废弃物产品排放量的减少、补偿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披露产品的环境风险等。但是,企业执行环保责任过程中,经常会对其进行层层拆解。由此看来,为了能够全面执行环境责任,环境审计部门加强监督各个责任人及责任单位履行情况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要向高层管理者送报结果,为考核、评定相关责任人业绩提供便利。

(三)审计环境政策合理性

企业环境政策的目标是防止环境风险产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以企业经营目标、经营状态、国家法律设定情况为根据制定而成。然而,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犯两个错误:第一,对法律和市场因素的估量不准确,受到低估或高估影响,造成环境风险的产生。第二,在低估或高估情况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而将商业机会带来。对于公司的盈利和竞争,这两种错误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若对环境风险或威胁过高估计,就导致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企业造成一定限制,使其无法开展某些盈利经营活动,若对环境风险或威胁过低估计,没有开展必要的环境治理工作,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是由于后期会产生罚款、成本支出的追加、损害企业形象,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然而,借助环境政策审计,可以向企业高管提出解决环境政策中失误或偏差的建议,从而不断改进,避免发生隐患[2]。

(四)审计企业环境管理系统

环境管理系统包括很多内容,具体是促进环境目标及环境战略实现所进行的组织、规划、监管、控制等活动,并且对组织提出明确要求,将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全因素、全过程控制建立起来,目的是减轻在生产及服务过程中危害环境的程度,同时降低企业环境成本。环境审计的重点与核心是环境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高效、经济与否。环境审计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环境管理体系,借助环境管理审查与评估体系,能够将环境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查找出来,同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当前环境审计实例为依据,通常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价,通常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测试,例如,是否具有健全的会计账簿和财产物质管理制度等,却很少评价内部环境管理制度。但是,环境管理控制具有广阔范围,除了包括分工内部、设置管理机构、作出管理决策之外,还包括质量管理、实施工程、筹集环境基础设施资金等。由此看来,想要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不断开阔环境审计视野,使审计范围持续扩大,只有这样,才能将更深层次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3]。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健全策略

(一)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健全

绩效审计包括环境绩效审计,因此,环境绩效审计同样可以应用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以相关文献为根据,可以将绩效审计方法分成两个类别,分别是收集数据信息方法、分析数据信息方法。考虑到环境绩效审计具有特殊性特点,因此,其应用同样具有特殊性。

(二)环境审计报告的健全

环境审计报告实际是书面文件的一种,这是在结束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以后,审计人员将审计意见发表出来,同时做出审计评价,并且将审计建议提出来的文件,在开展环境审计工作过程中,此文件至关重要。环境审计报告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并且综合性十分强,在效用上具有较低强制性质的审计结论,更注重建设性,由此看来,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管理绩效情况、环境管理职责的评价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还需要将必要的改进建议提出来,为被审计单位开展快速有效改善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在未出具或提交正式报告之前,需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增加审计报告的实用性和信息量,使审计报告内容更加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进而提高环境管理绩效,为公众提供更好服务[4]。

(三)环境绩效审计准则的健全

以环境绩效审计原则为根据,将具体规范制定出来就是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一方面它具体化了环境绩效审计原则,另一方面它提高和总结环境绩效审计实务,理论化实践经验。环境绩效审计准则是环境审计实务公告的组成内容,它针对环境绩效审计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在审计实行及审计报告过程中体现了环境绩效审计特点,由此看来,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主要目的是规范环境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和报告过程。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主要包括五个因素,分别是审计计划、内控评价、环境审计证据和获得、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审计意见和表达。并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从而促进绩效审计模式框架标准的形成,同时使其具备高度可行性[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与企业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就要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将良好舒适的环境为人们创造出来,全面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蓉. 资源配置的视角下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基准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7,20(4):118-120.

[2]陈志芳,李晴. 基于PSR模型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研究——以滇池治理项目为例[J]. 科技与经济,2019,32(1):106-110.

[3]于连超,张卫国,毕茜,等. 政府环境审计会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吗?[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1):41-50.

[4]黄贝. 我国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经营者,2020,34(2):223.

作者:田晓策

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篇2:

关于推进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探讨

[摘要]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运行过程的责任和结果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进行鉴证和评价的审计活动。广西在借鉴国内外绩效审计理论成果和审计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的相关专题研究,进行了具有广西特点的绩效审计实践探索。由于缺乏完善的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且投入不足,因而需要加大学习宣传引导力度,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优化环境和资源配置。

[关键词]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

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组织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的鉴证和评价,以确定其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和责任性,从而促进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自1983年我国建立审计制度以来,始终把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审计内容,列为《审计条例》、《审计法》规范的内容。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审计署和自治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广西把绩效审计作为审计理论和实践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诸多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了具有广西特色的绩效审计实践。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立足于广西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推进广西绩效审计的应用发展作一有益探讨。

一、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现状

广西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国家审计署和自治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借鉴国内外绩效审计理论成果和审计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广西实际,组织审计专家、研究人员和审计人员开展了绩效审计的理论课题研究,取得了一批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成果。2006年12月以来,广西审计工作以绩效审计为中心,向现代审计过渡,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重。查处问题、揭露问题、促进整改并重;同时,有计划地选择了南宁市、崇左市和武鸣县等部分市县,探索开展以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重大项目审计、(离任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等为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的绩效审计,为开展绩效审计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有效推动了绩效审计在广西的应用发展。

(二)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特点

1.审计机构和审计职能得到加强,绩效审计的保障条件良好

在2002年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大、精简机构和压缩编制多的情况下,全区市县审计机构和审计职能得到加强,审计人员编制不减并得到适当增加。例如崇左市本级及所属的5个县级审计局调整内设科室时,专门设立了经济责任审计科(股),并配备了专门审计人员,成立了县建设项目决算审核中心,建立了建设项目投资审计制度。为建设资金审核打下良好基础。

2.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得到重视,绩效审计的制度初步建立

崇左市本级及所属县(市、区)均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武鸣县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组织、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采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方式,研究年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讨论和审议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等,形成合力开展绩效审计。

3.关键领域和重点内容把握准确,绩效审计的领域及重点突出

崇左市、南宁市及武鸣县都选择财政预算、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和经济责任等三大重点领域,以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内容,有选择有重点地有效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关键领域把握准确,重点内容突出。

4.审计方式和方法得到拓展创新,绩效审计的现实途径清晰

武鸣县审计局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中,在财政资金、专项资金审计方面,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经济效益审计,以真实性审计为基础。着重检查分析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的绩效情况。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在搞好离任审计的基础上,拓宽审计路子,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崇左市审计局将经济责任审计从过去的事后审计。逐渐延伸到事中、事后审计并重的局面。经济责任审计从过去的事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逐渐延伸到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中、事后审计并重的离任经济责任,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切入点,逐步推动绩效审计开展。

5.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发挥,绩效审计的效能作用明显

武鸣县审计局重点加强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以真实性审计为基础,着重检查分析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的绩效情况,揭露资金安排、使用和管理上的漏洞,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崇左市审计局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为切入点,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从过去的事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逐渐延伸到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事中、事后审计并重。2008年,崇左市本级共安排了10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任中审计有8个),共查出了违纪违规金额623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6302.18万元。审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处理、处罚,有效发挥了审计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绩效审计的效能作用明显。

二、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离“三E”绩效审计有差距,绩效审计应用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广西开展的绩效审计还是主要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基础的初级阶段的绩效审计,与真正意义的“三E”绩效审计有一定的差距。从审计的项目来看,真正意义的“三E绩效审计项目并不存在,多为延伸性审计。即从财政财务审计和公共投资项目审计延伸到绩效审计。从审计对象来看,多为离任审计、项目审计,单独地以项目为审计对象的绩效审计项目很少。从审计过程来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评价投入资金的“效果性”上,对“效率性”和“经济性”关注不多,还处于财务财政收支审计、投资审计的传统审计阶段,没有真正体现“三E”的绩效审计。

(二)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不够完善,推进绩效审计存在技术要件的缺陷

目前广西开展绩效审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但是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开展绩效审计步履维艰。虽然广西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的文件中强调“绩效审计”,对开展绩效审计作了相应部署和要求,各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提出开展绩效审计的工作规划、年度计划或者工作设想,但是,对于开展绩效审计必不可少的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的技术要件,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相应制定。绩效审计工作的执行依据和具体要求不明确。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时缺乏必要的评价依据、方法和规范,影响绩效审计的开展。

(三)工作环境和资源配置欠优化,开展绩效审计面临环境与资源的制约

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过程中,存在部分地方及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问题,也普遍存在社会认知度不高、不理解、不接受等现象,开展绩效审计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许多不

利因素。同时,推进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资源配置不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配置有限,人员不足与审计项目过多的矛盾比较突出,造成只忙于一般审计监督工作,没有力量去研究和开展高层次、高效率的绩效审计。二是各级地方财政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审计监督工作需要,一般财政预算经费安排,基本上仅能维持审计机构开展常规的审计监督项目,没有足够的财政经费保障推进绩效审计工作。三是各级审计机构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必备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不适应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需要,形成客观上的制约因素。

(四)学习研究和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开展绩效审计受到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从调查情况分析,当前广西绩效审计的学习培训、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审计机构对绩效审计的学习培训不够,审计人员缺乏学习培训的机会。二是各级审计机关、研究机构、审计理论人员对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项课题研究。例如:绩效审计与一般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三E”本质特征研究,绩效审计的工作规范、审计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缺乏较为成熟、有价值、可以指导绩效审计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三是各级审计机构的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与绩效审计工作不相适应,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效率等绩效审计实务方面有待创新和提高。

三、推进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对策措施

在审计署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战略目标指导下,广西绩效审计应当借鉴国内外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绩效审计的模式,具体对策措施如下:

(一)加大学习宣传引导力度,营造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推进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一是加大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社会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对绩效审计的认知程度,形成绩效审计“三E”特性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共同认识,形成推进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合力。二是加强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审计业务人员、审计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对绩效审计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培训掌握绩效审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务。增强推进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三是引导新闻舆论媒体加强宣传,广泛宣传绩效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良好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推进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提供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规范保障

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规范建设具有规范化和操作性,抓好制度和规范建设,为绩效审计应用发展提供制度规范保障。一是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制度保障体系。适当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比较系统、操作性较强的绩效审计制度和规范。例如制定本地区绩效审计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绩效审计的机制体制、工作规范、质量控制、公告办法等内容。确保绩效审计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二是制定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关键是应力求与审计对象保持相关性和适当性。考虑到广西绩效审计发展应用较为落后,可以参考有关的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环境保护、资金使用、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结台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作为制订广西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绩效审计项目的特殊性,进一步补充和细化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三是建立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对“绩”的评价指标和对“效”的评价指标。其中,“绩”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参考被审单位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而定;而对“效”的评价指标包括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应当建立起不同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难以量化的评价因素,可以先给出一些定性规定。通过总结经验再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三)优化环境和资源配置。创造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良好条件

在营造良好环境条件方面。关键是要加大对绩效审计的财政预算投入经费投入,加强以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根据广西财政状况和开展绩效审计需要,每年开展绩效审计所需的资金应当单独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按照绩效审计工作需要,确定每年绩效审计的财政预算投入资金,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工作业务经费和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营造绩效审计的良好环境。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要对各种审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力推动绩效审计有序高效开展。一是优化审计组织资源。重点要优化整合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的职能作用,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用来审计政府的公共决策部门,有效地发挥绩效审计的职能,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资金的审计。二是优化审计人力资源。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对审计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根据审计领域、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范围的不同,合理配置审计专业人才,统一调配审计力量,组建高绩效的审计团队,促进审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优配置,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能。三是优化审计信息资源。完善审计信息公布机制,提高审计信息公开度。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查询部门,逐步将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库与相关政府机关、金融监管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审计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四是优化审计技术资源。重点是集中有限资源拓展计算机审计领域,实现审计技术乃至审计思维方式的“革命性”转变,不断改进审计技术,积极探索简洁实用的审计新技术、新方法,并加以整合和推广,形成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四)找准重点领域和内容,探索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创新模式

找准绩效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内容。探索绩效审计的创新模式,是有效推进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目前广西绩效审计实践很少、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应当选择涉及国计民生、公众关注度高的公共财政投资等领域及部门,作为绩效审计的重点领域。选择资金投入大、占用时间长、政策敏感性强及社会焦点集中等重点项目,作为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积极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有效办法和现实途径——在理念上,要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编制审计计划;在实务中,要向绩效审计的目标过渡;在工作方法上,每年安排审计任务时,应科学谋划审计项目,适当逐年增加绩效审计立项,不断扩大绩效审计范围。逐步转变为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审计工作;在方式上,要在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并重,要查处问题、揭露问题、促进整改并重。

(五)加强研究和实务创新,提供绩效审计应用发展的理论指导

广西区审计厅应当专门组织有关绩效审计方面的课题研究,探讨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探讨适合广西开展绩效审计的途径,解决绩效审计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绩效审计的发展应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务基础。在推进绩效审计过程中,应当不断学习、应用、创新绩效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在审计方式上,把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把定期审计转变为不定期审计,把重点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在审计方法上,将制度基础审计转变为风险导向审计,将简单运用财务审计的核对法、审阅法、盘点法、调节法等转向更多地采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同时,加强审计队伍、审计人才的培养,为推进绩效审计提供高素质队伍和人才支撑。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人为本,实行人事制度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审计人才使用、储备、竞争、激励、绩效考评和进退机制,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提高现有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素质为切入点,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思想意识、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审计手段等全方位培训。培养适应绩效审计需要的新型审计队伍。以启动绩效审计专家计划和人才储备计划为重点,积极引进和培养绩效审计高层次人才,为推进绩效审计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可尝试建立绩效审计专家库和人才储备信息库,在专业性较强的绩效审计项目上,及时听取专家意见,必要时聘请专家参加审计,发挥专家智囊、智库的作用,加快推进广西绩效审计应用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侯晓靖我国政府绩放审计现状及发展前景——基于深圳市2003-2007年项目分析[J]财会通讯,2009(22)

[2]周海花,郭长水论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与推进策略[J],企业经济,2007(12)

[3]王如燕,陈希晖,谈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J]财会月刊,2006(23)

[4]齐兴利,尹平,徐中华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策略研究[J]财贸经济,2006(11)

作者:罗文洁

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篇3:

近年来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与进展

摘 要:环境管理活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重要保障,因此系统研究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内容与方法及评价体系构建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我国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总结与评述,认为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当前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阶段。最后对未来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环境绩效 审计 进展

环境审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发达国家,最初是私营公司为了规避环境管理风险,改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升公司公众形象,自发进行的一种环境检查和评价活动。90年代,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化,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环境绩效审计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对环境经济活动检查和监督的管理工具。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西方国家环境管理监督模式的借鉴,开始了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截止目前,环境绩效审计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布局,新增加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同时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的监督经济体的环境活动,如何准确评价受托责任方环境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我国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总结与评述,期望对未来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近年来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很多,国内学术界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各持己见,至今仍没有被广泛认可的统一标准定义。陈正兴(2001)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经济活动,依照一定标准,评价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循环状况和发展潜力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并对其效果与效率发表意见的行为。吴立群等人(2005)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促进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及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一般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照一定标准来进行系统的审查和分析,并对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发表审计意见。穆继平(2007)认为在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环境绩效审计时,不但要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并重,而且在原有的绩效审计基础上,要增加环境性这个非经济因素,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监督、鉴定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责任履行情况。李静(2008)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以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为审计主体、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审计行为活动。首先由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监督和鉴定,之后参照一定的标准评价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并以独立的第三方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发表客观意见,同时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代表提出改善环境管理的建议,从而促进其环境管理的持续改进。

虽然研究者对环境管理绩效审计给出了很多的定义,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但通过对比这些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绩效审计要在审计主体、客体、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等方面相对明确,通过在上述方面对环境绩效审计做出限定,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将会非常的明确。对环境绩效审计包含的内容归纳总结如表1所示。

2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2.1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环境绩效审计的目的是监督政府或企业单位的管理者更好的履行其受托环境责任,为评价审计对象的环境绩效提供方法,以及通过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审计对象的环境绩效,最终实现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目标。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是由环境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决定的,首先对整个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之后确认环境绩效审计能够起到作用的各个环节,最后再确定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2001年初,WGEA(Working Group on Environmental Audit)在向各成员印发的《指南》中重点阐述了环境绩效审计的五项内容:(1)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执行环境法律法规情况的审计;(2)对政府环境项目或政府审批的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审计;(3)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其他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4)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5)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

2.2 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

环境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应用,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近年来很多研究者进行了研究。西南科技大学课题组(2001)认为以财务为导向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有审阅法、验证法、复算法、观察法、分析法等。除此之外,在以项目为导向的环境绩效审计中还必须运用一些专业性的技术方法如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包括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环境决策分析法、风险分析法等。辛金国等人(2002)指出,常规的审计方法如观察、函证、检查等也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除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外,在必要时也可采用环境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以及经济评价法。王冠英(2003)在环境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中提出了一些环境绩效审计中用到的特有的审计方法,比如除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决策分析法、经济计量法、整理分析法、趋势预测法等。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04)认为常规的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此外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还应引入相关学科的方法,如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经济评价法等。宋尉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常规的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方法同样适用,只是这些方法应与环境问题的产生治理紧密联系起来。王春萍(2006)认为环境绩效审计特有的审计方法,是指在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基础上,与审计学相融合而形成的独有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如目标导向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风险分析法、决策分析法等方法。陈思维(1998)在《环境审计》专著中提出,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在没有相应的环境绩效会计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评估环境效益:(1)市场价值法;(2)机会成本法;(3)恢复和防护费用法;(4)替代工程法;(5)调查评价法。

研究者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方法虽然各式各样,但综合国内近年来对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认识,又有着高度的统一。首先鉴于环境绩效审计的一般性,它仍然是审计的一种,因此常规的一些审计方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仍然适用。其次又由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还应当引入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比如效益分析等方法。表2出示了近年来研究者认为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的一些主要方法。

3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环境绩效审计中的核心部分,评价指标构建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环境绩效审计结果的公平与公正。近年来研究者对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杨婷(2005)认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应当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个方面,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时可以合理采用这两方面的指标。如单位管理者的环境意识、有没有及时制定本单位的环境政策以及企业环境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等方面均属于定性指标的部分;环境管理总体指标、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以及效果性指标均属于定量指标的范畴。林逢春等人(2006)通过研究建立了企业环境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该体系由环境法律法规方面的指标、环境管理方面的指标、是否先进方面的指标以及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方面的指标等主要方面的指标所构成,同时制定了模糊综合指数评价环境绩效审计评估模型。汤亚莉等人(2006)认为,企业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环境管理的具体环节,比如环境政策、管理系统、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回收等方面来制定环境绩效审计的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依据各个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合成得到环境绩效审计的量化结果。丁艳秀(2009)认为企业内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主要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及各类环境管理政策和目标三个方面进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的外部性理论、成本效益理论、系统论等理论基础出发,着眼于评价组织有关环境方面的项目及管理和使用环境资源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通过对近年来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的研究,认为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此方法根据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逐层分解;并通过对各层指标的权重分配,最终达到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

通过近年来研究者对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的认识,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对被审计单位的客观全面评价原则;(2)成本效益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4)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原则;(5)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原则;(6)与其它指标体系相结合原则。

4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进展与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绩效审计方面的研究蓬勃发展,包含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动因、定义、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各个方面。当前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已经经过了从无到有,从起步转入到了发展期,但距离成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环境绩效审计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虽然取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在如下几个方面,我们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实践:(1)加强环境绩效审计立法建设;(2)加强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建立环境绩效审计准则;(3)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4)加强财务审计与合规性审计;(5)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改善人员结构;(6)对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理念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正兴.环境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47-113.

[2] 吴立群,王恩山.环境绩效审计有关问题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5):47.

[3] 穆继平.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上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201-203.

[4] 李静.环境绩效审计动因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5] 西南大学课题组.我国环境审计运行的模式[J].上海会计,2001(7).

[6] 辛金国,邢小玲.试论环境报告的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7).

[7] 王冠英.环境审计的内容与方法[J].湖北审计,2003(2).

[8] 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构想[C]//审计论文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

[9] 王春萍.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D].青岛:青岛海洋大学,2006.

[10] 陈思维.环境审计[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3).

[11] 杨婷.内部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5.

[12] 汤亚莉,邓丽.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99-101.

[13] 林逢春,陈静.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4] 丁艳秀.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9.

作者:邢水英

上一篇:美国法制教育论文下一篇:证券监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