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市场营销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探讨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策略:大力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才培养市场营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培养市场营销论文 篇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研究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案例教学的角度对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本文分析了传统案例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案例针对性不强、案例分析不深入、学生参与不积极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

【基金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学改革招标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湘外经院教字[2017]64号)的科研成果。

应用型人才是我国众多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术型人才不同,应用型人才更加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动手操作,要求学生能把所学专业知识熟练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能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这种应用能力主要体现为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特定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良好的竞争与合作能力等。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离不开平时的自我锻炼,另一方面也与大学课堂培养密切相关,案例教学即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不是为完成课时而教学,而是为培养人才而教学,因此教师每次教学都应该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内容,并通过教学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还应设计某种环节检验学生应用的熟练程度或者应用效果,这才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及应该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來说,某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训练或应用,也就是要落实在教师的每次教学中,通过一次次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所以,教师每次教学应该有具体的目标。比如,以市场细分这一知识点为例,市场细分的含义、背景、标准、方法等是具体的知识目标,但教师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应告诉学生如何应用具体方法对特定市场进行细分,如何检验细分标准的合理性以及细分市场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还应该设计具体的环节来验证学生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自身科研上,并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这是学生课外自己锻炼的事情,所以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学到的也只是一些抽象理论,根本谈不上知识的应用及能力转化。

2.案例选取不严谨

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及教学效果的保障,也是应用能力转化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案例的选取上不甚严谨,甚至于比较随意,对于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程度、案例是否典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以及案例本身的分析价值等方面考虑不多,更多考虑自己以前是否熟悉这个案例或者教材上是否有现成的案例材料。所以,有些教师的讲授案例若干年没有变化,缺乏更新,尽管市场背景、企业主体、竞争环境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案例依然照旧,学生听起来也没有任何新意,了无兴趣。比如“媒体传播”这个内容,随着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媒体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传播方式与媒体组合等不同以往,但教师仍然在重复教材上的陈旧案例或照搬之前的熟悉案例来进行分析,显然有些张冠李戴或牵强附会,学生也会感到疑惑,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3.案例分析不深入

浅尝辄止的案例分析是目前很多课堂案例教学的现实反映,这也大大制约了学生知识的应用与能力转化。案例分析不深入,往往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案例的分析价值本身不大,案例很浅显,案例中各条件或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直白,由此及彼的逻辑关系很明显。或者案例太空乏,涉及的范围太宽,方方面面似是而非。第二是案例分析题的设计缺乏深度,无需学生通过材料的挖掘、综合、研判等获得观点或启示,对知识的转化应用帮助不大。第三是作为学生应用能力典型体现的解决方案或对策措施缺乏操作性,流于空泛,难以实行。这本应该是案例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恰恰也是问题最大的一个环节。

4.学生参与不积极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教师了解其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基础,但很多大学课堂并不活跃,甚至比较沉默。即使是案例教学中也有这种尴尬。首先是案例分析往往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发言,踊跃参与,大部分学生成为看客或听众,习惯性认为与自己无关。第二是学生讨论或发言不主动,总是在教师的强力推动下被动进行,如果教师不个别点名,学生就不主动发言,教师不提出问题,学生就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反而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师生互动陷入尴尬的沉闷。当然,这种状况也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比如讲授不清楚,方法无示范,导致学生没有领会所学内容,难以进行分析应用。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案例教学改进与优化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并切实执行

大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某种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转化应用,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分层次,包括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最基本的目标是知识目标,也就是把重要概念讲准确,把知识结构介绍全面,把方法步骤分析清楚,但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这显然不够,教学还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即能力目标,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检验。无疑这一目标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挑战更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能力目标的达成上,从教学时间上分配,知识目标只需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力目标应该占三分之二的时间。目标明确后,教师必须严格执行,绝不因其他因素的干扰而敷衍、打折扣或者放弃。其最终的执行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另一方面离不开教务部门的检查与督导,另外也需要学生的终端反馈。

2.用心选取案例,提高案例的针对性

一个好的案例,应该符合这样几个条件:首先是针对性强,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是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典型反映,不能似是而非,也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指鹿为马。其次应该有一定的信息量与深度,不能太浅显,不能一看便知,那就失去了分析的价值,案例应该需要学生完成从表面材料到相关观点或问题的总结、归纳、提炼,这才是知识的转化与能力体现。第三,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部分教师出于便利查找或案头现有的原因,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最新案例,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分析兴趣。第四,最好选用中小企业成长的案例。相比可口可乐、宝洁、海尔、华为等这些大企业的案例,中小企业的案例或许更具代表性,这些企业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更典型,对学生的锻炼也更大,从学生以后的求职单位来说,这些中小企业也更贴近实际。

3.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案例的分析价值

有了好的案例,还需要结合知识内容对案例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问题是学生分析的对象,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总体把握,基于不同教材编写的质量、特点及偏向,完全选用教材现成的案例也许并不符合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很多通用的案例往往较古老,年代久远,不能与时俱进。因此,这一工作需要教师倾注较多的心血来完成。首先,问题的设计不能太浅显,学生思考的线索来源于案例素材,但素材中不能有现成的结论或者统一性、偏向性观点,而需要学生基于素材进行汇总,归纳、演绎,甚至计算,并最终得出各自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知识转化与应用。第二,案例分析的各个问题之间应该由浅入深,并存在逻辑联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找到分析的乐趣,并愿意不断去探究更高目标。第三,问题应该能够体现学生的主见、观点与创新。学生应用能力的较高体现当然是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能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或对策,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检验学生的最终应用水平。

4.加强教学组织,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相比理论讲授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应该更受学生欢迎,参与积极性也更高。但如果缺乏科学组织,课堂也会陷入尴尬的沉默或沦为少数几个学生的独角戏,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所以有效的教学组织是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首先,案例及相关问题的材料应该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充分熟悉案例,并围绕相关问题搜集资料,思考问题与对策。其次,为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小组成员充分协商讨论,形成统一的观点或对策。第三,为强化思想交流与能力锻炼,小组的观点或解决方案应该做成PPT,并派出1-2名代表在课堂上公开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及同学的意见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这种方式纳入课程考核,把学生的参与及最终展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通过考核制度的改变尽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司新云.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探析[J].对外经贸,2012(2):142-143.

[2]石青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5):130-131.

[3]周筱莲.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西安邮電学院学报,2006(6):131-133.

作者简介:

李晓亮(1976—),男,湖南益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及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李晓亮

人才培养市场营销论文 篇2:

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探讨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策略:大力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 课堂教学 应用创新型人才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理论。市场营销学课程以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对象,该课程的内容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征。显然,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要求其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应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现状和问题分析

虽然近年来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在教材、师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_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市场营销学是面向企业和顾客的课程,但在观念上一些老师不重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必要的,学生到社会上自己会接触实践。这是导致很多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困难较多的原因,表现为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课时不安排或者安排比较少。

(二)教学方法陈旧。当前高校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中,虽然基本上使用了多媒体课教学手段和方法,但依然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理论为主,不注意启发学生,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师资实践经验不足。当前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从事营销工作的实践经历,讲授的内容有时与营销实践有一定差距,对学生而言也缺乏吸引力。

(四)缺乏实习基地。现在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很多,也安排了一些实习环节,但学生在实习时学校并不能全部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只能自己在社会上做“短期工”进行实习,具有应付性。

(五)案例教学分量不足。案例教学是学生接触营销世界的一个途径,但是一些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对案例讲授不足,案例陈旧,借鉴意义不强,导致学生没有兴趣进行学习。
二、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的存在问题,作者结合多年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实践,并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对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以下探讨。

(一)大力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20世纪初就在哈佛大学诞生并进行了推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这一方法得到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视,许多学校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精心选择案例,甚至开发本土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课堂讨论等,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案例教学中,要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增加教学计划中的案例教学的课时安排。学校既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也要为教师创造进入企业兼职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营销实战能力。在制订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时,要把案例教学的课时进行硬性规定,占20%以上的学时,在时间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案例教学要选择合适的案例。选取案例要满足以下方面:一是案例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市場营销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假如缺乏了针对性和现实性,再华丽的案例也起不到实际作用。二是案例必须科学规范。案例的内容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不应当有单一的形式要求。但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学习,我们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案例应包括案例标题、案例正文和案例结尾,案例表述应该简洁准确,使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案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三是鼓励教师开发本土化的案例。中国本土化的营销案例能很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环境和制度特点,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对以后进行营销工作很有帮助。四是教学方法要优化。这些方法包括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分组;对案例思考题的科学设计;掌握好课堂的讨论方向与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等。

(二)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许多一线的市场营销教师有一个感受,就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课堂“抬头率”不高,许多学生在课堂玩自己的,这是课堂缺乏吸引力造成的,根源在于学生缺乏兴趣。如何从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几个建议。

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我们有一个学生,之前对营销专业不感兴趣,以为自己选错了专业。后来专业老师通过专业实践让他了解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发展之后,他有了学习的动力,深入理论和案例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很好,毕业后发展也比较好。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积极参与教师专门准备的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就能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对学习重点进行深入解疑。在课题教学中,专业老师要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告知学生,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学习点上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鼓励其向老师提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和辩论。

第三,积极引入课堂讨论教学法。由于专业的特点,市场营销学要求学生性格尽量外向一些,口才较好,而作为专业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一些理论知识点和案例纳入课堂讨论的范畴。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要通过合适的引导和点拨,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辩论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信心的目标,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三)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市场营销实业界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出现了“互联网营销”“微信营销”“共享营销”等新名词和新知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介绍新知识,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发展的前沿。新知识主要包括新理论、新观念、新的市场营销实践成果、新的营销手段等。在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融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综合进行讲授,突出内容的发展变化。比如在促销这一章中,教材中关于促销方式的内容相对落后,教师可以通过当前的互联网营销和共享单车的一些案例进行新的理论知识介绍和讲授,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传播、共享唤起了社会对隐性知识资源的关注。市场营销专业需要有效发掘和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潜能,以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转化和应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中,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营造合适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朋友。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保障,学生潜力,比如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得到比较好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将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质疑,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将两者进行对应配套,交替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营销职业技能。要推进“一体两翼”教学模式的普及,“一体”是以营销实操能力培养为主体,“两翼”是案例教学和参与体验教学法。

第三,优化小组教学。人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协助精神不可少。小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设计的学习小组应是不固定的小组,而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以不同的划分方法分成的小组。比如可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学习成绩和基础、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等进行合理的小组搭配,使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部成员的充分交流,又可以培养学生与各种类型成员的合作能力。

第四,引进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以及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甚至手机等媒体将理论知识形成声音、图像和动画等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建立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网站,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使不同区域的学生能共享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知识,实现共享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红.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

[2]刘淑迎.略谈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与策略[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8)

[3]张鹏.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2(8)

[4]王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

[5]何博.市场营销学教学现状及创新改革[J].新西部,2015(5)

【基金項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2015JGB244)

【作者简介】韦家华(1976一),男,广西荔浦人,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编 苏洋)

作者:韦家华

人才培养市场营销论文 篇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

摘 要:本文以《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做了简要概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门课程建设的意义,并结合实际需求指出我校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針对性的给出解决对策,希望为相关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市场营销学 课程建设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概述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大批量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各高等院校发展的中心任务。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整个社会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都以理论型为主,这显然与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不相匹配的,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被提上建设日程。在应用型人才建设的方面,德国最早开始进行探索,提出高校的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非传统意义的学术型人才。德国最终在实践中证明,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开始密切关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理论和实践环节并没有实现较大的突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应用型课程的建设,只有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对相关课程进行建设,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许多非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逐渐意识到学生学习营销知识的重要性,《市场营销学》课程覆盖的专业也越来越宽泛。在国家不断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提高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我们该专业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在我校已开设多年,但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1.专业定位不清晰,师资构成结构单一,缺乏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首先,营销专业自开设以来就存在专业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在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者之间左右摇摆,一直没有准确的定位。其次,营销专业的师资构成过于单一,目前,营销教研室讲授《市场营销学》的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学岗位的,且有80%的教师是讲师,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只有两位。师资结构的单一性和具有行业经验教师的稀缺性使得我们的课程建设很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部分比较欠缺。《市场营销学》自课程开设以来,教学讲授基本以理论为主,主要用到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虽然加入了实践部分,但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很低,且实践的内容与实际联系不是很紧密,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3.不同专业对该课程需求的差异界定不清晰,授课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市场营销学》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和广告等专业都有开设,由于不同的专业对该课程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其侧重点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但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专业需求进行认真分析,这直接导致了教师授课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在讲课过程中对非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求不高,教学环节中很少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使得该门课程缺乏足够的教学材料支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该门课程的建设。

4.缺乏科学的实训教材,实训各环节联系不紧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特别强,但在长期教学中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至今仍没有一本科学系统的实训教材。虽然目前营销专业购入了营销综合实训软件,试图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在实训环节中缺乏科学全面的指导,加上在软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操作上的难题,都直接导致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实训环节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5.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存在认知偏见,导致其对《市场营销学》课程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有种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就是搞推销的,《市场营销学》这门课就是教我们如何卖东西。现代课程资源建设中非常重视来自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但学生对该门课程存在的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建设的进度,这也构成了我们在积累教学资源方面面临较大的障碍。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的对策

鉴于上述《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主要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希望为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为了适应目前提出的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初步确立了金融营销的专业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聘请专家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修订,同时《市场营销学》的课程建设将围绕这一定位展开。除此之外,我们有必要引进具有金融行业背景的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注重校企合作,确保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工作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效果。

2.加大投入实践课,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应加强实践环节建设,一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实践环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二是引入营销实训软件,通过集中实训的方式模拟企业的营销活动,并更深入地理解各岗位的具体职责,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授课教师的管理,改变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目前对课程的评价主要是由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学督导打分等构成。虽然上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但这也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注重形式而忽略其生动趣味性。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建立灵活的课程评价体系,结合该门课程艺术性的特征,把课堂是否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的高低与否等标准加入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的切实需求,以求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变学生对营销专业及《市场营销学》的认知偏差,我们应开设专业教育及课程教育,可以成立该门课程的兴趣小组,在大一期间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营销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讨论,提升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为课程建设工作打下基础。

5.加快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更新,从多渠道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营销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应该在已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微信公众号等学习平台,采用每日一案例的方法,帮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程建设中切实有效地成长受益。

四、结语

目前,我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系统完整的、科学的教案、课件、视频、案例库、习题库和试题库等,这为我们后续的建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证。但与此同时,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最为突出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问题,所以如何有效的引进或培养具有行业经验的师资队伍,是我们后续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谢清先(1982.09—)女。陕西西安。讲师。管理学硕士。市场营销专业。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2016年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ZY201604).

作者:谢清先

上一篇:电力营销对策分析论文下一篇:经济合同效力确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