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才市场会计教育论文

2022-04-25

[摘要]由于对就业导向教育的理解偏差、对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的匮乏等原因,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取向与人才市场要求相比,目前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一偏差主要体现在过分追求技能,忽视了在技能之间及技能与其他关键能力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人才市场会计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人才市场会计教育论文 篇1:

论我国职业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

[摘要]文章对我国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我国职业技术经纪人教育培养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技术经纪 职业技术经纪人 继续教育 非学历教育

[作者简介]吴启运(1964-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产业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科技管理;张效东(1974- ),男,江苏徐州人,南通大学人事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南通 226019)

职业技术经纪人是指专门从事为技术交易提供中介服务的个人,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必须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需要以及社会分工深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职业①。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职业技术经纪人的参与,大大降低了技术商品的交易成本,直接推动了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技术经纪人在我国出现时间还不长,对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还刚刚起步,国内对这方面的论述还不多。

一、我国职业技术经纪人教育培养的历程

经纪即代理,经纪业务和经纪人是市场的一分子,是伴随着市场的产生发展而逐步产生和成长壮大起来的。根据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我国职业技术经纪人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职业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广的进程,总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队伍初步形成——教育培养空白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探索性转变,技术市场开始现出雏形,一些离退休的科技人员、政府机关科技管理人员或下海的科技人员,他们熟悉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技知识,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他们活跃在技术交易的各个领域,起着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作用,为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改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些人成为我国早期的技术经纪人,并且有了一定的数量,我国技术经纪人队伍初步形成。但是,当时社会对技术经纪和技术经纪人还十分陌生,这些人的工作大多还是抱着尽义务、做好事的心态,处于半公开或私下进行的状态,政府部门对技术经纪行为的合法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段时间还认为是“投机倒把”而给予禁止。在这段时期,我国对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还是空白。

2.队伍发展——教育培养初步形成期。这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到1997年。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各界对技术经纪和技术经纪人的合法性的争议渐渐平息,政府对其合法性也给予了肯定,技术经纪工作得到鼓励,并且开始成为技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政府主导的科技中介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开始出现,一些专职的人员开始从事技术经纪工作,还有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已开始从事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社会对技术经纪人的需要很大,从事技术中介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一度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在专家对技术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呼吁下,国家开始了对技术市场和技术经纪人队伍的管理,要求对从事专职技术市场活动的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分期分批地对正在从事技术经纪业务的人员开展了短期的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分别颁布国家和省级《技术市场经营与管理人员资格证书》。这段时间,政府出于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工作受到重视,此为我国技术经纪人教育培养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初步形成期。

3.队伍壮大——教育培养全面启动、积极探索期。从1997年到现在,技术经纪人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社会上出现,开始被公众接受和欢迎,并逐步发展壮大。据统计,至2003年我国各大中城市共有各类技术经纪机构6万多个,技术经纪人员约110余万人②,这些技术经纪人活跃在生产力促进中心、各类科技咨询机构、技术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所、科技条件市场、人才市场、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等多种科技研发和中介机构,他们通过信息咨询、信息交流、中介服务等形式,在转移、扩散科技成果、推动技术交易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97年,原国家科委颁布了《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全国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纪人的资格认定作了明确的规定。至此,我国对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进入了全面启动时期。主要表现为:(1)覆盖面广。在中央和各省的科技、教育以及工商部门的共同组织下,广泛开展了技术经纪人短期培训。根据《大纲》《办法》的要求,所有技术经纪从业人员都进行了培训和资格考试,覆盖了国内县以上的城市,涵盖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估计累计培训人次达200万以上③。(2)形式多样。除了短期培训,我国对职业经纪人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也进行了探索。2002年和2003年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城市学院分别开设了三年制高职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专业④,北京大学也开设了“科技传播”专业的研究生班⑤。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技术经纪人高级研讨班,云南省对技术经纪人也举行了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我国职业技术经纪人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总体上还是表现出“四多、四少”,即统计显示的人数多、实际从业的人数少,半路出家的多、专业性的少,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低水平的多、高水平的少,距离国家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参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先进经验,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职业经纪人队伍成为关键,在职业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方面,我们应该更进一步的积极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技术经纪人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需要关心的问题。

二、加快我国职业技术经纪人教育培养的措施

职业技术经纪人既不同于一般的经纪人,又不同于单纯的科技工作者,他所经纪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技术商品,这就对职业技术经纪人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欧盟委员会1995年发表的欧、美、日技术经纪调研报告显示,欧盟对技术经纪人的技能要求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知识水平,善于鉴别、了解多种多样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工业素养;具有企业经济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具有商业头脑;具备有关保护知识产权以及起草许可协议和工业合作协议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⑥。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对技术经纪人的教育培养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验和模式,他们采取的是由政府制订职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计划,将技术转移的基础知识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中,要求每个在校的理科、工科和商科大学生都必须修完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原理这两门课程⑦,着力于培养大批的职业技术经纪人后备人才,然后由各技术中介机构从中选拔,这样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以广泛培养为主,坚持广泛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我国技术市场庞大,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发达,当前急需大量的职业技术经纪人充实到队伍中来,在现阶段,广泛地开展职业技术经纪人培训是必需的。首先应当尽快将技术经纪人纳入职业目录,以吸引更多求职者的注意,一方面由政府主导,定期组织更加广泛的技术经纪人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更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教育机构参与,广泛地开展职业技术经纪人业务培训。同时,对培训教材和培训时间要给予规范的管理,目前采用的10年前颁布的《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应该组织力量及时修订完善。重点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纪领域的带头人,鼓励国内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更高层次的技术经纪人教育,高校、政府合作开设技术经纪人高级研讨班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2.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开设“科技传播”“技术转移”或“技术经纪”等的专业,直接培养职业技术经纪人,包括高职和本科层次。在北京的两所高校进行技术经纪人学历教育的尝试后,我们注意到,由于三年或四年的学制限制,而根据技术经纪人的业务要求,需要在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都有很全面深厚的知识积淀,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学到基础知识,各方面没有精通,难以适应职业技术经纪人的要求。根据笔者的了解,这两所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技术经纪工作的很少,且各自都只招收了一届学生,目前已经停办。采用这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方式培养职业技术经纪人看来难以奏效。

参照国外技术经纪人培养的经验以及技术经纪的工作特点,设想单纯依靠高校通过设置一个专业就能培养大量的技术经纪人是不可取的。我国对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应当立足非学历教育,可以借助我国成熟的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宽口径、广种薄收”的策略,由政府各相关部门牵头,制订我国职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计划,选择国内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将技术转移的基础知识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中,要求每个在校的理科、工科大学生都要选修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原理等相关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大批职业技术经纪人后备人才。职业技术经纪人的学历教育应当立足于高层次,完善和推广北京大学“科技传播”专业研究生班的办学经验,在国内有条件的高校开展硕士、博士等高层次的技术经纪人培养工作。

3.以继续教育为主,坚持资格认证与继续教育相结合。资格认证是进入职业技术经纪人队伍的第一道门槛。当前,技术经纪人的资格认证还存在一些缺陷,技术经纪人在工作内容上归属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而资格认证、年检却归属于工商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脱节,各地区的资格认证的标准不细化也不统一,考试、认证往往流于形式。技术市场真正需要的职业技术经纪人“贵在精,而不在多”,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技术经纪人队伍,提高进入门槛,严把质量关成为关键,国家应当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确保职业技术经纪人的合法地位和保证他们的合理、合法收入以后,应当参照律师、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证制度,采取更加严格的全国统一考试认证制度。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技术经纪工作对技术经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技术经纪人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国对律师、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政府每年都会要求他们参与一定课时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与年检注册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保证队伍的素质和人员的知识更新,值得充分借鉴。在继续教育的形式上,可以通过举办高级职业技术经纪人研讨班、短期培训班、辅导讲座、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同时,还应当将职称认定、晋升引入到职业技术经纪人的管理中来,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

[注释]

①陈宏愚.关于技术经纪人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1995(3):46-48.

②晓藏.中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概况[EB/OL].http://www.hnk.cn/open.asp?id=1815&sorts=82,2007-12-02.

③魏新高.中关村呼唤技术经纪人[J].中关村,2004(7):34.

④胡明花.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应努力培养大批高级技术经纪人[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1):82-84.

⑤傅正华.培养有中国特色技术经纪人的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6):68-71.

⑥李晓娣.我国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30):286-287.

⑦王本东.对我国技术经纪人才发展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151-153.

作者:吴启运 张效东

我国人才市场会计教育论文 篇2:

论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取向

[摘要]由于对就业导向教育的理解偏差、对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的匮乏等原因,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取向与人才市场要求相比,目前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一偏差主要体现在过分追求技能,忽视了在技能之间及技能与其他关键能力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要纠正这一偏差,就必须在深入理解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会计工作的特点,确定合理的目标取向,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人才市场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会计教育 教育目标 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付永生(1966- ),男,辽宁铁岭人,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与质量评价处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职业教育。(辽宁 辽阳 111000)

会计专业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普遍设置的专业之一,在会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其毕业生的规格能否满足人才市场对高等会计人才的需求,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高低。从目前来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取向主要有三种:一是普通本科教育的低一级层次,在本科会计教育体系下将目标展开,实质是本科的压缩型;二是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在目标下展开,形成初级和中级两个教学层次目标;三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体,将会计工作中的簿记技能在手工和商品化会计软件两个平台上按岗位展开。相对来说,第三种目标更接近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本文从会计技能和职业能力两个概念的内涵出发,对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高职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技能为出发点,并将职业技能与其他关键能力进行较为完整的综合,最终形成职业能力的一种教育类型。

所谓职业技能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区分为如文字和数字书写、凭证装订等活动的动作技能以及算术、编写分录、报告分析之类的智力技能两种,其中智力技能在会计职业中占绝对比重。所谓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能力从组成的元素上讲,可以分为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讲,可以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部分。专业能力是在特定的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方法能力是个人对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做出解释、思考和评判并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与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愿望,是基本生存能力和基本发展能力。以上这些能力都是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职业技能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职业能力的一部分,是职业能力的基础;职业能力是技能的高水平综合。从技能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有的侧重动作技能培养,有的侧重智力技能培养,这是由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从职业能力的角度看,虽然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基础,但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会计职业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可以说,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会计职业完成工作任务不可或缺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对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一味追求零散的、动作的技能。

二、会计职业的特点对高职会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与其他职业相比,会计职业有以下特点:第一,广泛的社会性。会计工作担负着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的任务,而单位经济活动是置身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大环境之中的,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只要这个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就必然要求会计人员与之发生经济关系。因此,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就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有极强的社会能力。第二,宽阔的专业视野。会计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又有着极其宽阔的专业视野。如会计凭证如何填写、各类账簿如何登记、会计报告如何编制等,既需要会计人员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济理论、统计理论等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而会计的职业判断实质上是会计职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要做好会计工作,一方面要求经过专业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地学习理解经济、统计等理论,并能将其恰当地与专业技能融合,形成独有的职业能力。第三,严格的政策性。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依照有关国家规定进行。如办理现金收付要按照国家现金管理规定进行,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要根据国家银行结算办法进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公司法》《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会计人员不掌握这些政策法规,就做不好会计工作;不按这些政策法规办事,就违反了财经纪律。第四,严格的时间性。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比如,会计业务要及时处理,会计报告要及时报出,数据分析要及时提供等,这些都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会计处理技术,又要有宽阔的系统思维能力。第五,多样的职能定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会计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对外及时提供财务报告以外,还包括成本管理、业务规划、业务分析与决策、管理控制、理财及现金管理、税收管理、组织变革与发展、行政管理等。要完成这些不同角色的工作任务,手工记账和商品化会计软件记账两个平台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同时,会计岗位在内部控制系统下参与决策要求的加强,使仅仅实施会计操作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会计工作职能的快速变化的要求。因此,可以明显看出,现代会计是伦理、经济、法律、税收、管理、数学等多个知识领域的完美综合,这一特点需要高职会计教育由专业技能目标向职业能力目标转化。

三、人才市场需求对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定位的决定作用

作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人才市场需求决定着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当前,一提到会计专业,多数人都会说人满为患,不好就业,我们认为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理解。2006年,前程无忧人事管理顾问总监、《人力资本》主编杨勤女士对目前国内的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做出分析,“从全国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在中国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非常短缺,从现在的数据看,缺口达到60%。而从地域上来看,目前大陆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自己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这里所谓的高级会计人员,就是指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参与决策能力的人才。这里的“高级”不仅体现在就业岗位的层次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每一会计工作过程中收集、存储的信息,根据决策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能力上。可见,对于会计职业来说,人才市场出现了结构上的供给矛盾,一方面,普通的以技能见长的会计人员供大于求;而另一方面,以职业判断能力见长的高级会计人员则供不应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将会计教育目标确定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并使其达到人才市场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与逐渐完善,会计工作标准与国际标准越来越接近,准则更加强调标准与实际情况的紧密结合。因此,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把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作为衡量会计人员是否能够满足管理要求的一个重要尺度,这也正说明了职业能力目标取向的正确性。

四、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向职业能力转化的途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使得现代企业的劳动组织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职业人才特别是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人才的职业能力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原来界限明显的分工变得越来越模糊,灵活的、整体性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职业工作已经成为管理类职业的明显特征。适应这一特征,高职院校必须彻底摒弃功利色彩浓厚的升本教育、单一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教育和以传统的工作岗位划分教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彻底向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转化。

1.充分认识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在职业分工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行为进行识别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甚至很难再对职业人才的能力和要求做出具体的定义和预测。因此,职业关键能力的开发越来越成为职业教育的重心。这里的关键能力是指那些与具体工作任务和专门技能或知识无关的,但对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和社会顺利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总和。这些能力包括职业道德、组织和完成工作任务、信息交流与合作、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方法、独立性与责任心和承受力等。职业关键能力必须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按照工作任务重新构建专业能力结构。我国一直把核算和监督作为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贯穿了会计工作的始终,而且作用越来越显著。会计的核算、监督、预测、决策职能已经成为会计的四大基本职能。这一职能的演化结果表明,以单纯的会计知识与技能为目标的会计教育专业能力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向综合的专业能力转变。这些综合专业能力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预测决策与内部控制、税收法规与运用、经济法规与商务法规运用、内部审计与鉴证、金融及其工具的使用、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资产与负债的估价等。这些能力在不同的会计岗位上都有体现,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专业能力体系必须构成职业教育课程的主线。

3.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传统的教学一般以班级为载体,实施三段(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式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中间穿插一定量的实习。实际上,这种教学组织是在一定的理论课程基础上,对专业课程平行展开(有的是以行业展开,有的是以岗位展开,更多的是按照学科课程顺序展开),其对应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很难形成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对于会计专业,正确的教学组织方式应该是对会计工作过程进行适当分段,形成针对某一过程阶段的任务集合,按照分小组由教师团队进行现场指导,以此将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迅速形成。

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变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多年来,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一直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际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只有教师的团队式与学生的小组式密切结合,高职教育才算真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点对会计教育至关重要。

5.改变现有的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教学团队是指围绕一个类型的实际工作任务组织起来的,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实际工作人员组成的,用以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的教学组织。高职会计教育的一个重要难题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很难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地训练。为弥补这一不足,“请进来”应是一个良策。把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师)请进学校,和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起开发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教学,引入“导师”制度,才能高效实施课程的运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汤湘希.中美会计教育改革的比较[J].四川会计,2002(11).

[3]张艳秋.英国会计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4(1).

[4]肖凌.会计职业准入制度与会计高职教育[J].职教论坛,2003(4).

[5]中國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Z].2007-10-11.

作者:付永生

我国人才市场会计教育论文 篇3: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摘 要:在分析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会计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阐明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指导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我国高级技能型会计人才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方向”。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上手快,素质全面”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在研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有关人才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对现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提出了改革设想。

一、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对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上述因素都要求会计人才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必要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帮助高职院校建立正确的会计人才教育模式。

1.会计人才需求单位的分析

会计人员需求单位的分布领域非常广泛,覆盖了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社会中介机构等。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工商企业,大部分学生从事的是一般性的会计实务工作;少部分学生就职于银行、行政机关等单位,或自己独立开设企业实体。

2.会计人才供需关系的分析

从目前国内会计人才供求关系来看,存在“高级会计人才供不应求”与“初级会计人才供过于求”的矛盾,而介于高、初级之间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则相对短缺。所以,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以弥补当前我国会计人才的缺口。

3.会计人才工作岗位的分析

从国内会计人才就业岗位的现状来看,会计人才的就业岗位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岗位:财务会计和出纳工作、统计工作、市场营销工作、企业管理工作、行政文秘工作、会计教育与研究工作。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前五类工作岗位上就业。

二、会计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分析

从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工作技能,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1.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求其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但并不需要在专业知识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在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能够满足岗位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为基准,适当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据调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最有实用意义的理论知识依次是:基础会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税法知识、成本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审计知识。

2.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工作技能

(1)基本素质和能力

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政治素质、法制观念、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再学习能力、沟通及表现能力、创业能力等。

(2)基本应职能力

基本应职能力具体包括阅读、撰写财经报告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点钞、开票、真假币鉴别能力等。

(3)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出纳技能;记账、报账、建账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单位内审和社会审计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系统维护及管理;纳税申报能力等。

三、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设想

1.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通过学校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适应会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身心健康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但在会计实践技能方面存在欠缺。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在教师培养与引进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内培外聘”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生产一线,通过自修、顶岗培训等方式,学习会计实践技能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掌握新的知识、观点和理念;增强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引导会计专业的教师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财税、法律等政策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提高会计理论水平。

引进“外智”,聘请高等院校知名的专家、教授作为教学顾问;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者企业里会计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等,到学校从事会计教育工作。

3.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素质。

(1)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通过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文化素质、法制观念、道德观念、职业道德以及身心素质,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主要通过财经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实训进行培养。

(3)培养会计职业能力

主要通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审计与资产评估、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进行培养。在设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时,重点加强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保证会计实训课程的学时数达到总学时数的40%~50%。

4.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的改革

(1)改革课堂教学

以往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这使学生养成了学习的依赖性。因此,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应提倡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模拟会计工作式等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丰富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

以往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主要依赖于教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可向学生提供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会计实务和理论方法方面的知识。

(3)改革考试模式

以往会计专业的考试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会计实务知识的考核。针对这一问题,会计专业的考试模式应由只重视通过笔试考核理论知识转变为通过笔试考核理论知识与通过实际操作考核会计实务技能相结合,例如,增加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实际操作的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桑向荣.中国科技信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2005.

[2]龚云峰.科技信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2008(4).

[3]魏立寰,孟坤.投资与理财、从就业形势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2008(6).

注: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为: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建设研究(2010.4-2011.9),课题批准号为:NGJJGH201000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学院财经分院)

作者:李杰

上一篇:职工安全意识煤矿安全论文下一篇:暖通空调软件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