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发展规模和速度较快,但在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处理和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严峻性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1:

政 策

我国确定4大举措促进制造业稳增长

据报道,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通过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扩大制造业开放、深挖内需潜力四大举措,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促进制造业稳增长,减轻企业负担是关键。会议提出要推进改革创新。其中特别明确要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措施,推动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和企业电信资费,全部放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2019年制造业及其相关环节在增值税减税规模中占比近70%,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约25 0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认为,会议再次释放了减轻企业负担的信号。2020年,工信部将健全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防止拖欠中小企业款项制度,推动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制造业投资。

促进制造业稳增长,先进制造是核心。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工信部将引导制造业投资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聚焦重点领域,再培育遴选4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先进制造发展。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针对制造业开放和深挖内需潜力,会议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工信部表示,将清除影响制造业开放政策落地的各种障碍,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引导外资投向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同时,完善促进汽车产业改革发展的措施,推动适应国内需求的工业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信息报)

2019版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公布

据报道,2019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

根据目录,大型石油、石化及煤化工成套装备有48项。包括:百万吨级乙烯装置1项,聚烯烃装置1项,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装置(PTA)3项,油气长输管道装备4项,大型天然气集输装备4项,陆地油气钻采装备17项,煤化工成套设备9项,千万吨级炼油设备4项,大型石油、石化及煤化工成套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控制系统5项。

2015年起,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保监会组织实施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破解初期市场信任不足导致的研发应用瓶颈,促进重大技术装备创新。

据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由工信部牵头制订,根据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情况每2~3年动态调整一次。《目录》中所列装备的选择,一是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当前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急需的装备;二是节能、节材、环保效果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三是首次进入市场推广阶段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中化新网)

4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

据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突破20项以上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基本实现行业绿色生产技术替代,建立原料药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管理标准评价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

据介绍,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上游,是保障药品供应、满足人民用药需求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原料药产业快速发展,对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原料药产业还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环境成本较高等问题,《意见》提出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提升质量、保障供应的基本原则,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技术创新、推行绿色标准、严格行业监管,不断促进产业集聚,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实现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據主要目标,《意见》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生产技术改造,提高大宗原料药绿色产品比重,加快发展特色原料药和高端定制原料药,逐步提高原料药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优化产业布局,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合理规划产业区域布局,逐步提升原料药主产区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聚焦产业绿色发展需求,加快推进绿色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培育一批高质量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战略联盟、示范基地;推行绿色生产标准,以提高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为着力点,制定推行原料药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管理标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绿色生产体系,推动提升原料药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意见》还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行业监管标准、推动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4个方面提出了组织实施的举措措施,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同配合,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中国质量报)

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团标发布

据报道,2019年12月30日,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发布公告称,批准发布《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T/CCSAS 005-2019)团体标准。该标准将于2020年2月1日开始实施,是国内首个关于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团体标准。

该标准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等单位共同编制,内容包括化学化工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化学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设施管理、环境管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应急管理等;适用于涉及化学化工实验的实验室(不含中试规模的实验室或工厂),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实验室(含化验室)和公共实验平台等。其他涉及化学品的实验室也可参照执行。该标准主要起草人表示,编制目的是引导化学化工实验室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指导化学化工实验室正确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通过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进行事前预防和控制,提升化学化工实验室本质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

据介绍,在现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的基础上,该标准还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以及相关的管理体系,对实验室化学品进行量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中国化工报)

山东危化品整治聚焦15项问题

据报道,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决定自2019年12月中旬到2020年5月底,在山东省开展为期半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针对危化品企业1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实施方案确定,在企业层面重点整治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问题,预案管理不到位问题,应急演练不到位问题,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不规范问题,开停车、试生产和变更管理不严格问题,“三违”现象突出问题,事故隐患源头治理不到位问题,本质安全水平低下问题,重点装置、关键设施管理不到位问题,工艺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格问题,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承包商管理不到位问题,安全标准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走过场问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不落实问题,承包商管理不到位问题。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集中整治,要治理一批重大安全隐患,严惩一批违法违规行为,惩戒一批严重失信企业,问责曝光一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自查自纠长效机制,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中国化工报)

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处理方法及安全管理措施

摘 要: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发展规模和速度较快,但在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处理和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严峻性问题。为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安全及管理,系统归纳了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分类及处理措施,并提出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包括加强实验室本身建筑结构的优化和危险品的合理配置,加强安全制度常态化管理,培养实验人员面对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提升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安全档案制度,建立公共安全信息档案共享机制和奖惩机制。

关键词:实验室; 有毒有害危险品; 安全档案制度; 安全管理

Key words: Laboratory; Toxic and hazardous goods; System of safety archives; Safety management

近年来,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在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处理和安全管理上明显跟不上实验室发展的速度。国内学者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危险因素评估及安全准入探索以及安全心理学在实验室安全中发挥的作用也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1-4]。由于实验产生的大多数有毒有害危险品处理未遵循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再加上实验人员组成复杂、交流频繁、层次多样、实验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风险急剧加大。因此,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安全及管理迫在眉睫。笔者在从事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处理与安全管理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有毒有害废气、废渣、废液处理方法以及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补充,旨在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危险品无害化、综合化处理和科学化、安全高效化管理提供参考。

1 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分类

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一般可分为:①重金属类物质。实验室用到的主要有汞、锰、铅、镍、铬、砷;②毒害性、易燃易爆气体和放射性物质。常见的有含氯、氮类气体、乙烯、温室效应类气体、氢气、氰化氢、硫化物、酸雾、铀等。③各类农药。包括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BT类农药,特别是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毒性较强,在使用、管理、运输、储存中易发生中毒风险。④有机溶液。有含苯类物质、甲醛、甲醇、丙酮、含氯类物质等。⑤塑料制品。特别是某些热固定塑料受热会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对实验员身体造成危害。⑥实验仪器和电器。各种仪器和电器的使用,不仅会增加空气中的臭氧量,同时还会产生电磁辐射污染。⑦化学合成的一些植物源物质。对于一些开展农业化学研究的实验室,害虫的拒避剂或诱集剂均需要特定的植物源物质进行组合来防控害虫,虽然植物源物质可以从植物体内提取,但其提取量小,远不能满足研究需求,大多数仍需要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因此,也存在一定的毒性风险。⑧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携带有易感染病原菌、病毒的实验物品和一次性制品。

2 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处理措施

叶 彦等: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处理方法及安全管理措施2019年第5期

2019年第5期叶 彦等:实验室有毒有害危险品的处理方法及安全管理措施

2.1 有毒有害废气的处理方法

溶液吸附法常用的溶剂有:水溶液,酸、碱性溶液,氧化剂溶液以及有机溶液。固体吸收法包括活性炭和硅藻土,前者可以吸附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后者可以吸收硫化物气体及汞蒸汽等[5]。

2.2 有毒有害生物废渣的处理方法

可燃性的固体生物废渣务必进行烧毁;而对非可燃性的固体,则可先用消毒液进行处理,妥善放置,具备达到处理的要求和条件后集中统一处置,对于处置过程中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具必须连同生物废渣一并焚烧。对非一次性制品包括盛放标本的容器,应在有效氯溶液中浸泡2~3 h或蒸煮20 min后,经洗涤后才可循环利用。微生物培养试验所使用过的器皿及培养基须进行高压灭菌,琼脂平板可直接废弃处理。

2.3 放射性废渣的处理方法

被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常用仪器器材以及各种设备和金属制品,经特定的清洁剂清洗后可正常使用。可燃性固体废弃物,在特定的容器中焚烧成灰烬用特定容器封存。不可燃的固体废弃物则要经过压缩后在特定的容器中封存。处理封存放射性废渣的容器深度掩埋并做好时间、地点记录。

2.4 有毒有害废液的处理方法

2.4.1 无机类有毒有害废液 根据理化性质的差异,严格按照实验室危险品分类管理、存放、处理、回收利用的原则,能回收则予以回收,不易回收的将其转化成无害化合物或使其产生沉淀,滤去沉淀再排放废水,废水也应达到安全排放的指标。采用废渣方式处理沉淀,综合回收利用或无毒化处理后安全填埋[6]。

2.4.2 有机类有毒有害废液 依据废液中有机物自身理化特性,可选择焚烧、蒸馏以及精馏回收等不同处理方法。可燃性有机类废水可倒入焚烧炉或者铁质容器中直接燃烧,不易燃的有机类实验废液,可放到带有阻燃器的焚烧炉中进行处理。若含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废液在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则必须由专门的带有处理气体的焚烧装置中处理[7]。对于像氯仿、石油醚、丙酮等用量较大的萃取剂,视其萃取性差异性程度,进行分类集中收集处理,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蒸馏以及精馏处理,再经纯化处理加以回收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对有毒、有害废液的有效无害化处理以及利用最大化[8]。

2.4.3 含铬或铅、镉有毒有害废水 Cr(VI)是铬废水毒性最强、含量较高的一种物质。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将Cr(VI)转化成Cr(OH)3。处理后产生的清水可以直接排放,而沉淀物则可以综合利用,与煤进行焚烧后形成铬渣直接掩埋。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将废水中的铬离子和铁氧体结合镶嵌其中,可以避免第2次处理[9]。铅、镉废液处理通常将介质控制在pH 8~10范围内,添加一定量消石灰,废弃物反生反应后则以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存在,在沉淀完全后焚烧处理,产生的清水达标后可以直接排放。

2.4.4 含汞或砷有毒有害废水 常在含汞的废水中加入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汞沉淀[10]。砷化物的毒性较强,处理方式与铅、镉相似,可以在含砷废水中加入氯化铁,并逐渐加入消石灰,将废水的pH值控制在7~10以内,经过充分搅拌,静置24 h后,废水中的砷生成为砷酸钙、亚砷酸钙和氯化铁共同沉淀[11];也可选择pH 9~10溶液中添加一定量镁盐、亚铁盐或钙盐等,将废液中的砷化物逐渐生成相应砷酸盐或者是亚砷酸盐沉淀[12]。

2.4.5 含氰有毒有害废液 含氰化物废液毒性较强。废液在碱性环境下较为安全,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反应产生H2S,造成中毒,因此为防止因误操作导致的中毒事件,处理过程中要带上面罩。常用的碱性处理方法有碱性氯化法、Na2S2O3氧化法以及KMnO4氧化法,最终可将氰化物转变成为氰酸盐或硫氰酸盐,从而实现对废液氰化物的去毒或低毒无害化处理[13-14]。

3 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实验室本身建筑结构的优化和危险品的合理配置

随着国家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种实验仪器的不断增多,实验室无法满足当前需要,要充分考虑到化学药剂的通风透气系统、仪器的摆放、污染废弃物的存储等,有的实验室仪器多,其摆放空间达不到安全性能要求,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空间狭小的实验室,必须设有规范的通风柜(毒气柜),将有毒气体过滤后排放,并且末尾排气口要高于周围同类高度楼顶的3 m以上。有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室,须禁止明火,专门加装防爆预警装置,定期、及时进行安全检查,采取措施,降低易燃易爆气体浓度。

3.2 加强安全制度常态化管理

安全思想教育是重中之重,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将安全思想培训纳入常规化教育管理中,做到安全无小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纳入实验参与人员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加强实验参与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切实有效地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

3.3 培养实验人员面对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实验人员从课堂上或书本上学到的安全知识毕竟有限,还需要实践中不断训练,通过参加消防实训、实验室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加强实验人员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让实验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学会规避危险。实验人员之间、实验人员与管理者之间也要做到相互配合,加強团队救援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系数。

3.4 提升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无论是高校还是科研院所,只有让实验参与者和管理者把安全思想植入骨髓,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安全,虽然实验人员是实验室的主人和主要执行者,但是实验室安全责任却是所有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的责任,应将实验室的安全责任进行逐级有效地分解,落实到每个实验室成员的头上,实行全员负责制,做到安全责任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5 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

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可以从实验室事故案例警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实验室安全细则、实验室安全预防措施、掌握实验室安全设备设施、防护用品的维护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建立健全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机制,各类实验人员甚至是指导教师或项目负责人都要把安全知识作为一门必备课,定期考核,不断检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逐步建立高效、安全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3.6 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安全档案制度,建立公共安全信息档案共享机制和奖惩机制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作为科技成果发源地对我国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安全则是保障整个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加强,势必会影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试验成果,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实验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时刻谨记安全教育,及时排查实验室安全隐患,严格遵守实验室准则和管理制度。同时要不断加大社会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快个人、单位、社会、政府机构等安全信息登记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建立公共安全信息档案共享机制和奖惩机制。从事实验人员的公共安全信息档案包括实验者身份认证或登记、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信息、监督检查信息、奖励信息;由专人负责安全档案信息归集、录入和整理等管理工作,建立完整的主体安全档案;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管理者在安全信息采集、核实、跟踪等方面的作用,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现安全档案的动态管理。

4 小结

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发展规模和速度较快,但是对实验室危险品的处理和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当前我国高校在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管理上与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完善已逐渐具备了一定的经验。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最根本的是人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对人的管理,没有严格统一的安全管理模式,没有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而是延续传统、老旧的放纵管理,则必酿成大错;安全无小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对安全责任逐级分解,各司其职,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切实做到提高有毒有害危险品防范意识,增强责任观念,强化制度准则,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安全合作,从源头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严薇,唐金晶,廖琪,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5-7.

[2]路贵斌,石磊,李勤华,等.化学实验室安全檢查指标的构建与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0):284-290.

[3]关旸,王林燕,陈亮,等.实验室危险因素评估及安全准入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5):263-265.

[4]谭洪卓,张涛,李福君,等.安全心理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7,20(2):208-211,215.

[5]张凯,储艳兰.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有毒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J].许昌学院学报,2013,32(5):103-105.

[6]李蓉,乔海莲,蒿彩菊.动物医学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2):88-89,93.

[7]边晓明.采用焚烧法处理高校化学实验废液[J].科技创业月刊,2003(7):78-79.

[8]岳丽.环境监测实验室有毒有害废液的处理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5):1-2,6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0-4.

[10]金宏,刘艳霞,沈兴.无机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22):88-89.

[11]卢少然,罗学柳,蔡晓辉.实验室废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279-281.

[12]王迟.浅谈化学实验室的废液处理[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5):77-80.

[13]周芳,刘浩,陈雪冰,等.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有机废液的管理与处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11):20-22.

[14]胡春芳,李瑞杰,王新华.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及其处理[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28(11):43-44.

(责任编辑:柯文辉)

作者:叶彦 林硕 游泳

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3:

科研院所试验室安全管理

【摘  要】本文分析了科研院所试验室的特殊性、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建设现状、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策:建立科研院所试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建立试验室安全体系、构造科研院所试验室安全管理的联动运行机制、筑建试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力求科研院所试验室在科研生产活动中安全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试验室;安全;管理

引言

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需要在试验室中反复试验、验证,才能取得科研成果。而在试验室中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电气设施、易燃易爆品、剧毒品、危险气体、同位素、高压气体等物质,多数试验要在高温、高压、强磁、微波、放射线、高空作业等环境条件中进行试验,这样科研院所试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就因上述试验设施和环境条件而上升。为此,要从机制、措施、制度上来保障试验室的人员和产品安全。毕竟科研生产与试验工作,是以安全为基础的,因此,科研院所要积极完善管理措施,提高试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1.科研院所试验室安全管理难点

1.1科研院所试验室的特殊性

(1)试验人员特殊。科研院所试验室与生产单位生产不同,生产单位是样件定型后按照一定的安全工艺生产产品。科学试验本身就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加之人员对试验过程中要发生的安全事件无法全面识别。因此安全事件时有发生。(2)试验涉及面广。科研院所的试验涉及面广、试验过程不可控因素较多,给安全防护带来一定困难。(3)试验室项目复杂。试验种类多,试验项目多、试验条件复杂,分散而又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4)试验使用频率高。(5)试验室使用大量危险物品。

1.2试验室安全事故及原因

(1)电气设备、电气线路、高压、高温、高能装置、放射性电磁及微波辐射、高空坠落引起的安全事故。(2)科研院所试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究其原因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老旧仪器设备、老化的线路更换不及时,试验室改、扩、建设计布局不合理。乱设防盗门窗、逃生安全通道不畅通。试验室的安全操作距离、防护距离达不到标准要求。用于安全防护、应急设备设施损坏无法使用。试验人员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不强,在科研院所的研发生产中,各级领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科研、轻试验安全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安全观念的加强和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安全检查不到位。科研院所试验室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制度不执行,存在着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给科研院所试验室留下了安全隐患。

2.科研院所试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在国家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对科研工作的发展非常重视,作为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的试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是备受关注。综合国内外试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及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试验室安全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科研院所试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机制

科研院所试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包含了较多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试验室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健全科研院所试验室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试验室安全生产的基础保证。制度是试验室安全工作的保障,因此管理要实现制度化,不能依靠行政的指令来完成,应制度先行,首先要建章立制。制度不仅能确保试验高效有序的完成,并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试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完善,每类安全管理项目都应有详尽的规章制度,都应能找到执行和操作的依据。另一方面,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保证制度能落到实处。管理制度,对试验人员要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可以使试验室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为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科室级领导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试验室违章人员和违章行为纠正或处罚,对试验室安全隐患进行上报并落实整改。

建立试验室准入制度,这是避免人为引发安全事件的有效手段。准入制度对进入试验室的所有人员适用,包括进入试验室的领导、设计师、设施设备维修人员以及其他辅助人员。准入制度可以通过试验室准入教育来实现,内容包括:院所试验室安全告知、安全管理办法、试验室基本情况、试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危险废弃物处理、试验楼安全通道、突发事件处置方法、危险化学品使用程序等。

2.2建立试验室安全组织体系

为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健全完善科研院所试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安全工作小组。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建立以所长负责制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参与试验室正常管理工作。

(2)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进行日常安全检查与考核,将安全考核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3)做到安全管理要以人為本,预防为主,依法整治。

(4)严格执行试验室主任负责制,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所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平台、系统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试验室安全管理要全面考虑、全所协调,从环保、健康、安全出发,由所领导任所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所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所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监督所内各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职责。各研究室成立科室级安全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试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所内的各级试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和培训等工作。各试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课题组负责,设置安全员,根据试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试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另外,由所级安全生产处共同参与的安全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全面督察、指导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工作纳入试验室正规化建设与年终安全生产考核结合起来,奖优罚劣。

(5)建立起有担当、留得住的试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具备高度责任心的试验室专职管理人员是试验室安全运行的保证。为此科研院所应设置相应的高级试验师岗位,能够让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上升通道,让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有保障,也保证了这支队伍的稳定,切实做好试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

(6)做好试验室的新、改、扩、建规划,切实做好试验室水电气等辅助设施管理工作。科研院所的试验室改造、大型仪器采购、供电、供水、供气线路改造等工作实施前应报相关部门审批,经工艺布局调整、试验室改造、仪器购买、供电、供水、供气线路改造方案实施,建立试验室应急队伍,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建立安全生产群,通报安全事件、交流安全管理经验、召集应急队伍、处置突发事件、整改安全隐患。

3.结束语

科研院所试验室作为国家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单位在试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效果。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常抓严管的观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教育、警示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早发现、及时整改,为员工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和试验环境。总之,试验室安全,任重而道远,要做的工作很多,仅借此文与同行分享我的一些一家之见。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卡文迪什实验室看实验室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3,5.

[2]李承花.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心得体会[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5,13(6):229-231.

[3]张洪清,台红祥,陈彦军,等.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调查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234-236.

[4]周健,朱育红,蓝闽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281-284.

[5]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19-422.

作者:孙明山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论文下一篇:企业管理中信誉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