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研院所信息安全论文

2022-04-25

山东是一个拥有近400万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大省。近年来,我省以实施知识更新“653工程”为龙头,以提升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积极破解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工作的难题,推动了新形势下全省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水利科研院所信息安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利科研院所信息安全论文 篇1:

筑牢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以長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影视出版为重点的文化创意基地、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使其成为支撑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战略判断为湖南“五大基地”建设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转换观念,调整思路,拿出新举措,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夯牢基石。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指导“五大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必须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紧紧围绕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来进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五大基地”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进人民福祉。既要高度重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也要全力推进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创意基地和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基地的项目选择、技术应用及产品创新,应瞄准和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五大基地”建设中,要鼓励创新创造,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五大基地”建设必须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实现“五大基地”建设的发展动能转换、发展结构平衡、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空间拓展和发展成果共享。努力实现三个转变。通过“五大基地”建设,高效推进湖南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增长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五大基地”建设。“五大基地”建设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和重要抓手,围绕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抓落实,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需求动态平衡。加速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把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作为标志性工程,把创新引领作为发展根本,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把推动装备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以长株潭衡城市群为重点,加快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新材料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信息安全和智能制造高地,实现“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和“湖南创造”的历史性跨越。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瞄准国际水准提高水平,培育卫星应用、移动互联网、软件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环境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补齐信息、科创、商务、人力资源、工业设计、网络安全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抢先布局,加大食品、石化、有色、建材、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和电子信息、新材料,以及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使其能够有效满足“五大基地”建设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供给质量;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整合重组,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认真落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6个方面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培育高质量发展的供给动能;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供给,为企业、人才、社会资本在“五大基地”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创新驱动引领“五大基地”建设。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五大基地”建设的第一动力,强化科技创新,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协同创新为方式、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为“五大基地”建设培育原生动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五大基地”建设深度融合。重视源头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调动科研人员的创造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增加创新的源头供给。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要素的作用,促使要素向创新型企业流动和集聚,释放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动能。把握科技创新主攻方向。通过实施经济建设引领行动、前沿科技引领行动、重点产业聚焦行动、关键技术推进行动等重要举措,使科技创新始终面向全省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围绕先进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瓶颈突破,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供给。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创建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核心,构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湘江西岸创新带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湘江东岸创意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锻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实施高精尖人才集聚行动,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百人计划”“湖南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等,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合理用好本土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并通过制度创新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配套政策体系保障“五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良好环境、正确导向,为实现“五大基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打好基础、保驾护航。按照“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要求,加快形成有利于推动“五大基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通过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提高经济社会治理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改善消费市场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打破要素市场的行政垄断和区域行业部门的市场分割格局,提高要素质量,促使要素向“五大基地”流动和聚集。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作者:阎友兵

水利科研院所信息安全论文 篇2:

统筹规划,注重实效,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山东是一个拥有近400万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大省。近年来,我省以实施知识更新“653工程”为龙头,以提升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积极破解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工作的难题,推动了新形势下全省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协调机制,依法推动,统筹抓好组织实施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涉及多个部门、各主要行业领域,面向全省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依法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2005年我省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印发了《山东省“十一五”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培训内容、主要措施和制度保障。为统一协调实施工作: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

2006年8月,建立了省“653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领域的牵头部门、职责分工等制度。各成员单位、牵头部门依据职责分工,普遍健全了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了人员责任,并建立了专家委员会,加强了工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市、县(市、区)和企事业单位,也建立了相应制度,加强了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二)制定实施方案,落实任务

按照联席会议分工,会同省经信委、农业厅、水利厅、公安厅、煤炭局等牵头部门,制订印发了全省农业、水利、信息、信息安全、煤炭、林业、海洋与渔业、现代管理、现代制造等9个领域专业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领域实施知识更新工程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各市、各相关部门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更加具体明确、周密详实的实施办法,使工程目标任务得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更加贴近基层工作和实际需求,更有利于操作落实。

(三)及时调度情况,加强督促指导

省里先后召开4次联席会议协调会,传达上级精神,调度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工作,着力调动联席会议成员部门、单位和各领域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整合了培训资源,为知识更新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突出继续教育重点

(一)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五大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努力从二者的结合上优选内容、选择课题,组织开展各类知识更新工程的培训活动。围绕现代制造、现代物流、现代管理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理论培训。省经信委等组织开展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专题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落实,得到了各方面好评和省领导肯定。

(二)认真开展公需科目培训,着力提升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根据原人事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印发了《关于开展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的通知》,积极发动,认真组织落实,全面完成了知识产权公需科目培训任务。各市结合当地中心任务,开展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公需科目培训活动。2009年6月,又印发了《关于开展创新案例公需科目继续教育的通知》,部署启动新一轮培训。据初步统计,全省累计参加知识更新工程培训活动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75万余人次,参加公需科目培训的156.5万人次。积极组织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全省共执行出国(境)培训项目45项,派员839人。

(三)组织举办高研班,抓好骨干培养和示范引导

在抓好全国高级研修班计划实施的同时,每年编制实施以五大领域知识更新工程为主体的《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项目计划》,以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循环经济、服务业发展、安全生产、水资源利用等为主题,组织3050人次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骨干参加研修。为保证高研班目标任务的落实,我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课题,科学安排教学,增强高研班的吸引力,努力把高研班办成扣紧前沿、贴近实际、符合需求、确实有效的培训品牌。各地各主要部门也编制实施了年度高研班计划和培训班计划,加强了示范引导,强化了骨干培养。

三、创新培训方式,完善激励监督机制,着力提高继续教育成效

(一)积极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坚持述学、评学、考学和评教制度,加强培训跟踪,努力探索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引导、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业余学习,灵活采用学分制、学时制、在线学习等方式,化解了工学矛盾,扩大了知识更新工程的覆盖面、受益面,提高了培训质量。

(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把实施知识更新工程与贯彻落实《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证书登记管理制度,把继续教育情况与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执业从业资格登记管理挂起钩来,作为职称评审、执(职)业资格认定和注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和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自觉性。

(三)建立继续教育目标责任制

加强年度考核,把企业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作为考核单位业绩的重要条件,强化了对单位的监督管理。

(四)实施“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积极推进服务业高级人才培训

为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2009年省政府转发了《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1000名领导人才、服务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专门培训,其中选派500人赴香港新加坡等地学习培训。目前计划项目全部落实,全省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紧缺局面逐步得到改观。

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积极打造继续教育平台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继续教育基地网络。我省按照统一公布、定期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集团中择优筛选50家,建立了首批“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二)建设教育培训网

淄博市为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建成了“淄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培训网”,开辟“653工程”专栏,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任何一台连入互联网的微机上,登陆本系统,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申报、教育培训项目申报、网上报名、网上培训、学分查询、人员管理等操作,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各培训基地、行业系统协会学会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

(三)构建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平台

青岛市充分利用青岛海洋科研机构多,海洋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搭建了国际化和跨区域的高端人才培训平台,先后成功举办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等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论坛21期,使本市海洋技术人才与海外高级专家“零距离”研讨海洋前沿科技成果。举办了第二届APEC中小企业对话世界500强财富论坛、第五届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论坛、APEC青年经济领袖峰会、国际消费电子行业发展论坛、青岛后奥运旅游营销研讨会、中国-东盟蔬菜产业化开发研讨与技术培训班等现代服务领域、信息技术领域世界性、地区性高端论坛30余期,吸引了数千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研讨,帮助全市中高级人才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今后,我省将以这些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意见,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效。

水利科研院所信息安全论文 篇3:

福建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推进我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根据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国人部发[2005]73号)、《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从2006年至2010年,在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旅游产业、海洋经济和文化事业产业等领域,开展大规模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3万人左右,5年内共培训上述领域各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5万人左右。通过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政治素质、科技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与制度体系建设,丰富并充实教学资源,推动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面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快我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

(二)以重点行业领域的中高级人才培训为重点,带动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紧密结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分行业、分地区协调推进,努力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我省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三、培训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活动

根据人事部确定的“工程”公共科目课程及其培训大纲、科目指南和培训标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重点行业领域的实际需要,围绕“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开设相关的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在每年推出一门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需要有重点地推出几门公共必修课,供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拓展学识,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继续教育的科技效益、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

根据我省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旅游产业、海洋经济和文化事业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紧跟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

1、现代农业领域

适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闽东南高优农业、沿海蓝色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的需要,以畜牧、园艺、林产和水产四大产业人才发展为重点,抓好农业中高级科技和推广人才、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科技和管理人才以及相关教育培训师资力量的培训,围绕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动植物重大疫情防控和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现代畜牧技术、现代林木培育、森林资源检测与林火监测、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节水抗旱、现代水利、农村工作机制体制创新等重点课题,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选派专家学者到山区、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完善由各级农业、林业、水利学会、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等构成的培训实施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每年培训3500—4500名左右的现代农业领域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现代制造领域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按照振兴装备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汽车、修造船、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环保设备等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每年培训9000—11000名左右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在现代制造领域广泛开展以提高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及环保技术等运用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为主的知识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的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提升我省现代制造业水平。在福、厦、漳、泉等制造业、装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依托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型企业,建立一批现代制造技术继续教育基地,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3、信息技术领域

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紧跟信息技术新发展,以中高级信息技术人才为重点,在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软件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开设相关培训项目,逐步建立起适应我省信息行业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国家级福厦沿海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实现我省从信息产业大省向信息产业强省的转变。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分门别类地培训不同行业领域的信息化人才。举办系列信息化技术高研班和学术、技术论坛,加强信息产业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开发现代化的培训教材、远程多媒体培训课件。每年培训2500—3500名左右信息技术领域各类中高级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4、能源技术领域

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重点在石油石化、电力、煤炭等领域开展继续教育,每年培训3000~4000名左右能源技术领域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依托国有石油石化企业现有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对专业技术业务和管理骨干进行培训。在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建立若干能源技术培训基地。结合炼化一体化、厦门PX、石狮PTA等骨干项目建设,开展技术和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培养一批适应我省石化工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推动省内高校与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开展共建学习型企业活动。

根据电力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开发高压输电技术、超临界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重点培训项目。利用电力行业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和教育资源,搭建教育培训机构与电力企业之间的供需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电力企业,系统开展电网、发电、施工等领域的现代电力技术知识培训。

推进煤炭企业建立正常的培训制度,根据煤炭行业人才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安全生产、采煤、

煤田地质、煤矿机电、煤炭洁净利用及环境保护等专业知识的更新培训。合理整合煤炭行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培训,使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相关专业在生产和安全岗位上的技术人员,普遍得到一次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培训机会。

5、现代管理领域

以急需紧缺的管理专业门类为主,开展包括投融资管理、企业资产重组和上市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以及企业制度、结构调整、国际化经营、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的课程培训,每年培训1700-2300名左右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引进和开发各类现代管理课程,不断丰富完善管理知识体系。依托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面向企事业单位进行各类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注重管理知识培训与管理实务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提高实际管理能力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知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旅游产业领域

以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为契机,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旅游饭店管理、导游员管理、旅游区域协作及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课程培训,每年培训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200-1800名左右,推动旅游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加强旅游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壮大旅游产业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7、海洋经济领域

适应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在海洋药品和保健食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海洋科技推广与信息服务等产业领域,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重点对海洋生物育种、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海水利用、风能及潮汐能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每年培训海洋产业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200—2800名左右。

8、文化事业产业领域

适应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在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文化事业领域,以及印刷、出版、影视、娱乐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每年培训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000-4000名左右,着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级人事部门、相关部门、行业和单位应根据各自工作实际,探索符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简便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可结合实际,采取以下一些培训方式:

1、进行集中培训

有条件的部门、行业和单位可以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可以借助闽港等人才培训合作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会同人事部门组织选送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赴港培训,学习借鉴香港等地区先进技术与经验,或根据需求邀请海外和香港等地专家、教授来闽为专题培训班授课。

2、举办高级研修班

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和单位,结合各领域的重大专业技术课题,每年举办20期左右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性高级研修班,培训1000名左右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培训班需求情况,有计划地邀请省外、国(境)外专家、学者来闽为高研班授课,推动省际、国际间教育培训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各地各部门(单位)应认真做好全省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的计划申报及计划核准后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人事部门可结合本地区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面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性高研班。相关行业领域和单位也要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举办高研班。

3、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培训

各地区、部门、行业和有关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业务进修、特殊培养、学术交流、实践锻炼、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4、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教育施教机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向全省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多种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课程,构建终身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扩大继续教育的受益面。依托省继续教育中心、福建师大网络教育学院等现有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资源,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5、自学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福建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具体工作由省人事厅和省继续教育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省人事厅负责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要事项决策、领导和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审定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指南、培训大纲等;统筹规划和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并进行监督检查;举办具有示范性的继续教育活动。省继续教育协会受省人事厅委托,并在省人事厅指导下,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公需科目培训大纲,组织编写制定培训教材和课件,做好与相关行业协会、施教机构的沟通联络工作,负责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和统计工作,协助做好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工作,以及承担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等。

专家指导委员会由8个重点领域的牵头部门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受省人事厅委托,负责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进行指导和评估,对开展的主要项目和课程体系进行论证等。

省直相关部门(单位)、行业协会负责做好本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中:现代农业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由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省林业厅、省水利厅按职能分工负责,省农学会、林学会和水利学会发挥行业学会作用,参与相关专业培训大纲的制定和实施.现代制造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由省国资委、省经贸委负责,有关行业协会参加;信息技术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由省信息产业厅负责;能源技术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暂由省继续教育协会牵头,有关国有大型石化、煤炭、电力等企业(单位)按职责分工、业务范围分别组织实施;现代管理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由省人事厅、省经贸委负责,省行政管理学会参加;旅游产业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由省旅游局负责;海洋产业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由省海洋渔业局负责;文化事业产业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由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广电局共同组织实施。

各设区市人事局负责做好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制度建设

1、实行证书登记、验证制度和统计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工程的学习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记录相应学时。同时,各地各部门应于每年年终及时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教育的情况,报省人事厅备案,以便统一管理和统计。

2、建立项目论证发布制度

组织专家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重大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及时汇总、发布工程培训科目、课程及相关信息,通报工程实施情况和重要活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工程的继续教育活动。

3、建立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制度

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三)服务体系建设

1、搭建服务平台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继续教育机构要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继续教育供需双方搭建服务平台,研究制定8个行业专业领域专业科目培训大纲,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教材库,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享。

2、加强施教机构建设

建立完善工程施教机构评估标准与管理办法,重点扶持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信誉程度高的施教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社会化的继续教育基地。加强继续教育基地日常管理,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和年审工作,提高基地办学质量。

3、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

依托福建人事人才网、省继续教育中心网站,开展参训人员网上备案、登记和统计工作试点,建立全省继续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社会信息技术资源,建立全省继续教育网络体系,运用各种网上手段开展网上远程学习、登记、交流和查询服务等活动。

(四)经费保障

1、各级人事部门和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负责、参加单位要积极筹措经费,现有继续教育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并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投入。省人事厅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对工程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每年.在重点领域选择部分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级研修班,纳入全省高研示范班计划,提供一定经费支持。

2、列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范围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按有关规定,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并重点向工程项目倾斜。

3、有关施教机构开展面向社会、学员自愿参加的培训活动,可根据培训项目和类型,按照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标准向学员收取一定的费用。要尽量降低培训成本,不给学员增加负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其他

1、各部门行业和相关单位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包括知识更新工程在内的各类继续教育,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72学时)。

2、鼓励各部门行业和相关单位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的内容,并和人员的岗位聘用结合起来。

3、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宣传工作。对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2006年1—10月)

广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调研工作,制定下发实施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制定出台重点行业领域的具体实施办法;部署开展公需科目培训,全面启动重点行业领域的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工程的宣传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10年上半年)

每年开展一定规模的公需科目培训,大规模开展重点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活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一批适合继续教育社会化普及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重点扶持一批优质的施教机构和继续教育基地。认真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 O年下半年)

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责任编辑:张彦庆]

上一篇: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研讨论文下一篇:期刊项目进度计划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