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往教学模式生物化学论文

2022-05-01

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但是补考率居高,可见其学习难度高,对其教学模式核心——课堂文化的建设是迫切和必需的。我们通过构建情感型、对话型、批判型和探究型课堂文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互动交往教学模式生物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互动交往教学模式生物化学论文 篇1:

化工类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摘要:为适应新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生物化学”课程已成为化工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课程。笔者结合多年课堂教学经验,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做好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一个关键”的设计理念,即准确定位、凝练教学目标(一个目标);系统和缜密地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两个重点);构建适宜的教学平台(一个关键),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设计;目标;过程;方法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本质的科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本质、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该课程是生命科学院开设的重要基础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开设的一门拓展课程[1-4]。早在1993年全国化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福州会议上就决定化学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生物化学基础课,教育部“面向21世纪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研究课题组也将生物化学内容列入化工类专业必修课内容之一[5]。如何使“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既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又能突出化工类特色,是目前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而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关键作用。教师必须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系统中的诸多要素进行设计,才能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本文结合化工类学生特点,在对生物化学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构建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教材和学情进行深入分析。

1.深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是构成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因此分析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教科书有两种功能,一是教学资源的功能,二是教学工具的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材料式”的教材观,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而存在,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教材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与此同时教材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作为教学工具,教材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或可以再造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其多重价值,以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关键。所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多重价值,就是指认真的钻研,深刻理解教材所承载的内容、重点难点及文化内涵和知识体系,认真分析理解其设计意图和活动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工科院校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材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知识”向“素质”转变。比如,在讲到“核酸变性、复性、杂交和核酸研究技术”这一章节时,不仅仅局限于概念、原理上的信息价值,还要挖掘它更深层的探究价值、应用价值及情感价值等。比如与之相关的社会研究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油、小球藻的开发应用、DNA指纹技术以及高科技成果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所产生的情感价值等,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2.深入了解学生,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思想状况,才能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本课程授课的对象是化工类本科三年级学生,这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和思维发散性较强,已系统学过有机化学,但生物学知识薄弱。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上好这门课,我们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80%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科研内容和科研动态,85%的学生要求增加与职业发展相关联的内容。这说明他们关注职业发展,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结合这些学情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强调用科研带动教学,用实例来延伸课本知识,并以此为契机,准确抓住师生情感交流的切入点,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凝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安排和组织学生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及相互统一的。比如,DNA复制这一章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复制的特点、过程以及DNA损伤和修复,它是达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平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又让它成为学生探究科学、联系社会实际、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它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突显工科特色,教学中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重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它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发挥着调控的作用。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微观抽象,概念多而繁杂且学时有限,加上工科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薄弱,增加了理解难度。如何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突破难点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地创设情境,环环相扣,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启发式、科研反哺、案例式及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归纳并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科研反哺,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思路巧妙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步骤。近几十年来,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技术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跟基因工程紧密相关,通过介绍克隆羊、转基因大豆、亲子鉴定等这些同学们熟悉的技术以及结合教师团队研究的课题,比如转基因富油海藻的培养,这也是目前有关生物质能源比较热的一个研究课题,通过结合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出课堂内容。

2.营造氛围,授业解惑。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比如DNA变性,教师通过现场展示的DNA双螺旋模型进行阐述,把原本较抽象复杂的概念形象化,同时抛出思考题,变性后DNA会引起哪些理化性质变化?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思考过程中,再抛出第二个问题变性后OD260为什么会增高?通过巧设悬疑,层层递进,引发学生去思考和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在一旁点拨,让学生从有关DNA双螺旋的结构和组成上考虑,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答案。通过师生互动,授业解惑。复性是变性的逆过程,这跟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概念相类似,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出复性和减色效应的概念,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导入联想,拓展应用。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加强基础、面向应用。教学中多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比如核酸研究技术,通过列举DNA指纹技术将书本知识得以拓展,DNA指纹技术这个在刑事案件中用得非常多的技术手段,常用于罪犯的指认,而Southern印迹的杂交技术就是其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另外,还可以跟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发散思维;通过知识延伸,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师生的双向互动,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

4.总结反馈,深入探究。生物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学生难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用精练的语句把教学内容总结出来,再给这些语句赋予特别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一些暂时难以理解或易混淆、易遗忘的知识的印象,方便其记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习方式,但是这种转变,更多强调从被动到主动,从一元到多元[6]。通过“DNA分子杂交能否用来基因诊断”、“食用玉米油氢化制造的黄油还是乳化制造的黄油有益于身体健康”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5.多元化训练,提升综合能力。课堂学习始于课外,结于课外,课后的温习与拓展,迁移与巩固,是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由于生物化学对于化工类学生来说属于考察课,平时成绩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因此以自主研究题为载体,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可以拓展课堂知识;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开展小组课外讨论,并进行课堂PPT展示,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成果的形成与共享。同时教师加以点评,通过课后的多元化训练,不仅可以实现课前课后的教学互动,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三、构建教学平台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完整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借助教学平台,让学生去亲历、去体验、去感悟,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为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构建了四个教学平台。

1.学生活动平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地构建学生活动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堂课通过教师巧设悬疑,引发学生去讨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实例,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课后多元化作业,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师生互动平台。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如何将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关键。课堂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归纳;通过案例呈现,学生分析,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师生互动,授业解惑。同时教师在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活动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虽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把自己课堂教学设计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平台去实施,这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要科学、充实、突出其实用性,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教学方法要适宜,教学过程设计要合理,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难点之一是分子杂交技术,通过Flash动画演示分子杂交的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的画面,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难点之二是重组DNA技术,通过科研成果分析、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4.情感交流平台。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构建情感交流平台。结合大三学生关注职业发展的特点,课堂上注重科研带动教学,通过知识拓展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通过课后多元化训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调研,经常反思教学,及时整改,师生情感得以交流,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教学设计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作,教师应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学生,凝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平台的构建,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其友,张云波,王永强.化工专业本科“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2,(6):49-51.

[2]赵越.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08-109.

[3]高健.工科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7):113-114.

[4]刘宝亮.非生物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2009,37(7):218-219.

[5]李再资,黄肖容,谢逢春.生物化学工程基础[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40-46.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2012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JG1204)。

作者简介:卢美贞(1980-),女,浙江台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的相关教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杨振平(1962-),女,辽宁阜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卢美贞,杨振平

互动交往教学模式生物化学论文 篇2:

新时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堂文化的构建

摘 要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但是补考率居高,可见其学习难度高,对其教学模式核心——课堂文化的建设是迫切和必需的。我们通过构建情感型、对话型、批判型和探究型课堂文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堂文化 教学改革

Construct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Classroom Culture in the New Era

LIU Yongjun[1], LIANG Ailing[2], LIN Bihua[1]

([1]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4023;

[2] College of Medical Laboratory,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Key word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classroom culture; teaching reform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支柱,对文化的发展和推动有着重要作用。本校党委在多次会议上更提出“育人”是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比较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紧密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其发展经历了由整体生物层次研究至细胞层次研究又至分子层次研究两次飞跃,①随着信息高速发达时代的到来,用停滞的思维去传授静态的知识,缺乏师生间知识和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时宜。课堂文化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核心因素,对课堂文化的科学认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②因此,我们进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进行课堂文化的构建。

1 构建“情感型”课堂文化,建立有情感交流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

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我校近年招收了少数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尊重彼此差异,对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采取平等对待的态度,消除师生双方的文化偏见,引领不同民族的学生将在共同的文化熏陶下,形成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③“亲其师,信其道”,想让学生相信你,必须和学生亲近。在信息时代,师生的交流已不在局限于电话和面谈,师生联谊会、Q群、飞信、短信、彩信、微信、社交网络等方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重要渠道。好的教学有一种感染力,一种对个体情感、价值观与态度的触动,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整合。

2 构建“对话型”课堂文化

传统的课堂有太多的纪律规范,却缺少兴趣激发和情感互动。因此,人在心不在的课堂并不少见。根据吴康宁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作为启动者的言语交往行为占总比重的93.8%,而由学生启动的提问与异议行为分别仅占1.7%和2.7%。学生会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④新时期的课堂强调的是“你今天学到了什么?”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特点,我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以问题型、讨论型、辩论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构建“对话型”课堂文化。⑤如在肝胆生化的教学中,设立一系列问题,如“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出现皮肤黄染,该如何进行生化解释?“肝炎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巩膜黄染?”“白陶土样的粪便意味着什么?”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生化解释,从而区分常见的三种黄疸类型。又如用“机体是如何“珍惜”胆汁酸的?”让学生了解胆汁酸的来源去路和用途。学生们通过解释常见的医学现象有趣地学习和理解了枯燥的生化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构建“批判型”课堂文化

学生与教师之间观点的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师生的互动构成了课堂的存在与发展。尤其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高速发展中,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动态的思维去教学。对于教材、学术界或教师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引导学生去多看书,多思考,并加强理性思考鼓励学生敢于理性质疑。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琢磨多了才会真正有所领悟,并认识到它的正确性和价值。我们通过设置课堂讨论专题,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辩论,给学生留下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比如在基因工程技术的教学中,针对“转基因”专题让同学们搜集资料、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借着活跃的气氛,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加深了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 构建“探究型”课堂文化

结合生活现象,以“探究型”课堂取代“教授型”课堂,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较为强烈的问题探究意识。在生物化学课堂上,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结合生物化学发展历史中各重大事件提出待研究性问题,鼓励学生课后在教科书以外大量阅读学术专著,利用信息网络网罗相关的观点和数据,研究与生活现象依存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术问题,通常能引起学生巨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在如糖代谢和脂代谢两章书的教学中,针对复杂又相互交叉的代谢通路教学中,我们以“饥饿三天后人体糖、脂代谢发生的变化”为题,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书、搜索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论据,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个体的学习,而且引发全体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的热情,更增进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这种和谐而民主的课堂文化必然使学生达到知识共享,学以致用,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重视课堂文化,上一堂有生命力、理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就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擦出思维的火花,获得学习、情感方面的体验。创建以学生为本位、动态的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课堂文化,促进课堂文化的有效建立和和谐发展,⑥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和广东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注释

① 汤勇铮.从诺贝尔化学奖看生物化学的研究方向[J].安徽师大学报,1998.21(4):395-398.

② 杨虹,丘名实.生态哲学视域下的课堂文化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23-126.

③ 孙杰远,刘德怀.信息对称条件下课堂文化关系的困境与对策[J].基础教育,2010.7(1):54-57.

④ 王乐.教育不平等:课堂文化霸权性和反抗性[J].学园,2008(2):48-52.

⑤ 梁爱玲,刘勇军,侯敢等.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课程问题式实验教学方法的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41-242.

⑥ 石志群.“主体参与” 数学课堂文化及其建构[J].中学数学月刊,2013(4):50-52.

作者:刘勇军 梁爱玲 林碧华

互动交往教学模式生物化学论文 篇3:

TBL教学法在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之机能评定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为适应体育学相关学科教学的发展需求,尝试教学模式的转变,探索TBL教学法在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在2015级和2017级运动人体科学与健康系学生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机能评定内容中,分别开展了TBL和LBL教学法,探讨学生在两种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实验组对TBL教学方法的认可情况,并通过自评、他评和教师点评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期分析T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1)两组学生的教学评价表明TBL教学法能很好促进掌握知识点和激发学习兴趣,能够结合实践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并且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2)T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团结互助,可以提高合作能力。(3)自评和他评及教师点评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理论知识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对照组好。结论:T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机能评定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互动。

关键词:

TBL教学法;运动生物化学;机能评定

文献标识码:A

Objectiv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lated disciplines, try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sports biochemistry course. Methods: TBL and LBL teaching methods were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in the evaluation content of exercise biochemistry teaching function of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sports human science and health of grade 2015 and 2017.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and recogni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iscussed. The learn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self-evaluation, other evaluation and teacher-evaluation, so a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effect. Results: (1)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shows that TBL teaching method can promote the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an evaluate athletes’ fun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2) TBL teaching method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among students, helping each other and improving their cooperation ability. (3) The results of self-evaluation, other evaluation and teacher-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BL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flexible use of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TBL teaching method;Sports biochemistry; Function evaluation

隨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体育学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应该怎样有针对性进行教改以适应新要求,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运动生物化学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是体育院校、一些综合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体育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1]。它既是某些后继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指导体育实践的应用科学,在体育学中地位非常重要。由于运动生物化学的实践性特别强,理论基础内容又深奥,因此,在教学中存在很大的挑战[2]。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实践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提高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培养体育人才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期能够更好地为体育运动实践做好科研服务。LBL 教学法( Lecture-Based Learning)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和讲课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的灌输式教学,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法。其优点是节省资源,并且知识的传授准确且系统连贯,可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3]。为了更好地加强体育人才培养进程,本研究对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团队是由3~7人组成的小组,可由若干这样的小组组成几十人至上百人的大团队。它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可查找、发现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以期能为下一轮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修订提供依据。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和分组

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系2015级(1、2班)和2017级(1、2班)的学生105人,随机分为两大组,即实验组(2015级1班和2017级2班,共52人)和对照组(2015级2班和2017级1班,共53人)。实验组下设小组,每小组设立组长一位,负责进行小组任务的管理和协调。

1.2 实验方法和教学实施

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方法,对照组和实验组为同一教师授课。TBL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为课前发放自学要点(明确各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正常范围和意义)—学生自学—课堂测验一(个人)—课堂测验二(小组内讨论完成)—教师精讲—案例分析(小组内讨论完成,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代表发言)—教师精讲。

实验组教学实施步骤:课前将学生按照5~6人一组,分配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按照案例分析内容进行组内分配并互相沟通讨论。课程开始,教师首先发放一份试题进行个人测试,然后是小组讨论。每组各得到一份小组练习题。各个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完成了所有的小组练习题。由教师逐一提问并由各小组举手示意自己的选项,并陈述依据,持有异议的其它小组以相互辩论的形式说服对方。最后由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进行知识点的小结。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同学们仍然存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参考所查资料,可以表达个人的意见,教师及时进行记录和评分。课后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对照组教学实施步骤:课前、课后同观察组;课中主要是由教师讲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1.3 运动员机能评定案例分析内容

案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付某(女,19岁)和韩某(男,23岁)在一次训练周期前的BU结果分别为5.5mmol/L、6.5mmol/L,训练周期中为8.5mmol/L、7.8mmol/L,训练周期结束后为6.5mmol/L、6.8mmol/L。思考以下问题:根据测试结果,运动员整个训练周期的负荷如何?可以结合哪些指标能更好地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不同项目之间,机能评定有哪些异同?结合实际,谈谈对机能评定的认识。

1.4 对于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和评价

自行设计学生对机能评定部分的教学评价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包含针对两种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效果及兴趣的问题,每个问题均以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非常不喜欢回答。设计TBL教学方法的认可情况问卷了解实验组学生对TBL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每个问题均以非常认同,认同,一般,不认同,很不认同回答。所有问卷均已无记名方式调查,问卷回收率为 100%。每小组学生进行自评和组间成员之间的评价,教师从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5颗星进行等级评价,每颗星2分,评分量化满分10分)。

1.5 数理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進行显著性差异的比较。

2 实验结果

2.1 学生对机能评定部分的教学评价

两组学生在教学结束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如表 1 数据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更喜欢TBL教学方式,认为其能够促进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能够结合实践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增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

2.2 实验组学生对TBL教学方法的认可情况

如表 2 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在TBL 教学结束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 10 个指标所反映的教学效果60%以上都是非常认同的。可见,TBL 教学法在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团结互助、可以提高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思考意识、有利于学以致用等方面非常认同,且74.1%以上学生对本内容学习感到满意,77.8%的学生希望多采用这种学习方法。

2.3 两组学生案例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自评和教师评价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学生之间他评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有差异趋势(见表3)。在TBL 教学结束后,每小组学生进行自评和组间评价,教师从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得分较高,说明该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3 分析与讨论

传统的教学形式及LBL教学法主要是“教师讲”和“学生记”,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对知识的讲授上,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学生之间的探讨更是少得可怜。而TBL教学法由教师提前确定教学内容和要点,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课前阅读和准备;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进行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和应用性练习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发生转变,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紧密配合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小组长承上启下,锻炼了个人组织能力。

李亚玲等为了探索更为有效解决临床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护理学本科病理学教学实践中运用TBL教学法,依据总成绩、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教育环境的评价及对TBL教学反馈进行结果评价和分析,TBL组学生总成绩、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对教育环境的认知均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 TBL方法提高了护理本科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自主性[4]。于述伟等对医学生的研究认为,TBL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既注重了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又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真正做到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培养并重[5]。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都有帮助[6]。

在体育学方面,虽然TBL教学法的应用尚未全面开展,但在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发现,体育专业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TBL法,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采用3Dbody解剖软件结合TBL教学法,可以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课上课下参与感[7]。李志敢等在体育保健学课程中推行TBL教学法,并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发现T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换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8]。总之,TBL 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9]。

朱荣等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使用了TBL 教学,并结合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设置于问题情境中。在集体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能力,考核成绩显著提高,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因此推荐这两种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使用[10]。在术科教学中也有教师尝试了该种组合教学方法,且这种教学组合方式在羽毛球选修教学模式中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平、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11]。李文靖等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啦啦操教学中运用TBL教学法,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利于激发学生之间合作意识,有利于在集体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创造性、实践性,为这项教学模式的推广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12]。在“强化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团队为基础、激发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与实践性的TBL教学模式,在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运动生物化学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传统的LBL教学法为主。李梦博等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使用了TBL 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试及问卷调查,探讨学生对 TBL 教学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测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认为 TBL 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3]。为了查找提高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教学改革措施,本研究对运动员机能评定内容进行了TBL教学实践研究。通过研究,认为TBL教学法能够很好的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提高知识与信息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实现了对学习意愿较低学生的提挈和帮助。TBL教学法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集合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改进,从而找到最适合各学科的自身教学模式,为未来培养更多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体育学人才提供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总而言之,TBL教学法在部分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上的应用效果是顯著的也是是可行的,该方法对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协同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将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4 结 论

通过在运动生物化学课堂上引进TBL教学法,教学效果好,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TBL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研究问题的思考和团队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该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受到同学们的认可。建议今后可以在更多的章节教学内容中尝试使用TBL 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在其他适合的学科教学中进行TBL教学法的尝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体育人才打牢知识基础,并且培养协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慧敏,李晖.运动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3):83-85.

[2] 刘永敬.体育院校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83.

[3] 谢兰.LBL教学法与CBS联合PBL教学法在感染科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1):38-40.

[4] 李亚玲,刘永琦,骆亚莉,等.采用“基于团队的学习”探索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8):79-82.

[5] 于述伟, 王玉孝. 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5):100-102.

[6] 刘洋,刘耀阳,郑勇军,等.翻转课堂联合TBL教学法在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7):1-5.

[7] 李志鹏,胡亮红.3Dbody解剖软件结合TBL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3):141-144.

[8] 李志敢,王金龙.TBL教学法在体育院校体育保健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6):158-161.

[9] 李志敢,张未贞.TBL教学模式在高等体育院校理论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143-146.

[10] 朱荣.PBL+TBL教学法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7(10):115-116.

[11] 王娇,孔辰,金梁.TBL+PBL教学模式在羽毛球选修课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7):646-650.

[12] 李文靖,韩帮勇.TBL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58,60.

[13] 李梦博,刘丽,于瑞雪,等.T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5):43-45.

作者:于滢 徐海心 吕克宁 赵文艳 王宏坤

上一篇:政治制度创设参与政治生活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情绪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