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互动教学论文

2024-04-15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共6篇)

篇1:双主互动教学论文

关于“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中要体现“启”、“放”、“收”的导学策略

此次课改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到课改中,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一个思想,“不抛弃每一位学生”,坚持“先学后导、互动生成”的原则,知识、情感在互动中生成,要体现一个“启”、“放”、“收”的导学策略。

启:启发到位是前提。①教师应提供一个以思考问题的自学题纲,为学生开展学习;②教师在合理分组的前提下,在开展学习前,提供合作指导,为开展作学习作铺垫,在合作中学习,“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③教师提出交流见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放:放得真心是关键。学生能动手的,要让他们去操作,学生能发现的,要让他们去探究;学生能体验的,要让他们去经历;学生能实践的,要让他们去践行。

收:收得适时是保障。①收在思维卡壳时;②收在提练、概括时;③收在反思、总结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二、“巧、妙、善”是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与实际教学中不相符的策略

巧用学生的答,随机应变,相继推进; 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推进; 善用学生的问,抓住疑惑,顺势推进。

三、课堂教学要到“五先五后”与“十到位”

五先五后:

(1)先备课后上课;

(2)先学后导(学生先学,教师后导,是判断达标的主要因素)(3)先帮后培(先帮助学困生,后辅导优生)(4)先做后布置(教师先做作业,再来布置作业)(5)先批后评(学生的作业要先批改后,再来评价)十到位:

(1)课堂两到位:①计划安排要到位;②校本研究要到位

(2)课中三到位:①习惯培养到位;②方法指导到位;③课堂管理到位

(3)课后五到位:①督查、反馈到位;②培优帮辅到位;③单元训练到位;④教学反思到位;⑤交心谈心到位

四、“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达标的一些要求:

教学中坚持“学为主体,教为辅,疑为主轴”,具体为:先学后教,互动生成。达标的依据(达标是否入格的标准):①教学中要体现“三步到位(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学习)”;②教学中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③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困生提出问题、中等生 补充、优等生评价,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均得到发展。④课中教师讲课超过20分钟的,一票否决;下课后拖堂1分钟内的视为正常,1分钟以外视为不合格。⑤不管是否上得如何漂亮、上得多么精彩,不用这个模式(“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也同样视为不合格。

五、关于“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各环节的评价要点:(1)“自主学习”评价要点(10-12分钟)

①起立、问好,到创设情景(是否切题,是否自然),是每节课最关键的一步;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指导学习,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主要解决学什么);③解决学生是否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④培养学生是否敢“说”、敢“讲”,大胆的讲,这是自主学习中最关键的一步;⑤考察教师是否学习教材,是否将预先预置的问题与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当学生的表述与教师预先的表述不一致时,最好采用学生的表述方式。(2)“互动学习”评价要点(18-20分钟)

①分步提出学习要求;

②师生、生生、组组(互动学习),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互动必须要考虑与教学内容是否需要;③学生积极主动、敢发言、敢评评价,学习效果明显,是小组汇报,还是个人。同时教师要多到学困生面前,多察看,要洞察整个过程,“是否坚持学困生提出问题、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

(3)“延展学习”评价要点(12-13分钟)

①主要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再到拓展性的;②基础性的延展、思维性的延展;③编拟习题,学生编、教师编,若学生编的可以就用学生的,否则用教师的。所编的主要是用于展示,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一一的解决,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是否具有编拟题目的能力;④主要让学生充分的说话,明确所学生内容,教师主要是指出重点;⑤课结束后,一般不留作业(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4)学习效果

①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无“闲人”,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都能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快乐。②学习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基础性练习题和拓展题。(5)教师素质

①教师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能正确使用普通话,语言富有感染力。②板书板画简洁明了,合理规范,重点突出,有科学性。③教具选用合理,操作规范,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④教师能有效驾驭课堂教学,能有效安排教学时间,能准时上下课。

翠峰中学 2009年11月

篇2:双主互动教学论文

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是废物,没有审美价值的东西不能称其为艺术。互动课堂给予教师充分自由创造的余地,教师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艺术创造,培育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有效互动教学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花,教育性、交互性与连系性、组织化与非组织化相结合和非一一对称性是它的明显特点。因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其一,课堂上的有效师生互动不是简单以活动的频繁程度为标志,也不是简单的以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为尺度,而是以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核心参数;其二,课堂上的有效师生互动,关键在教师的设计和铺排,可以断言师生双方在互动教学中同等重要,一为主体,一为主导,而对教师的“导”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极为明确的实用性,而且要有艺术性。

教师钻研教材时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突出的重难点设计,又要充分考虑有足够的拓展空间。一篇文章可解读出的信息很多,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文章意境等,我们要传递多少信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要以什么样的信息传递为主?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了然于心。例如,引导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散文时,学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探究文中“父亲”的形象、亲情表达的方式,而散文的的特点便不必过多侧重。

高质量的问题设置既如同渡船,又如同击发灵感的闪电,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思考问题系统深入。高质量的问题设置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能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参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快速形成对所学新内容的认知结构,应多设置一些关于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问题,如“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你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你从几个角度思考了这个问题?”等。

在互动中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灵感变成课堂上跳动的完美音符。如,有位教 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说:“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在许多史料和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是赞扬和歌颂的,同学们认同这种态度吗?”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看法,各抒己见。期中一位同学说:“第一,信陵君的行为是恶劣的,这种行径的本质意味着为了个人的亲情,所谓的‘信义’可以置对国家、国君的忠诚不顾;第二,信陵君盗取绝密级的国君兵符,杀害国家军事统帅,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实乃千古罪人。对这样的人还要肯定和歌颂,其导向的负面影响真是不可思议;第三,应该讲,司马迁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而他对信陵君的态度似乎与他的‘忠君爱民’思想相矛盾„„”由案例可得教师一个简单而巧妙的提问,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并且,学生这种见解和思考又激发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这样的互动教学怎能还不是艺术的有效教学?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没有讨论的课堂不能称之为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安排好讨论的时机、设计好巧妙的问题、激发出学生那种“愤而欲启,悱而欲发”的讨论愿望,从而使目标得以实现、思想受到启发、感情得到交流和知识的到深化。例如我校骨干教师杨忠明老师在讲完《关雎》时,提出两个问题:淑女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君子去热烈的追求?君子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淑女托付终身?学生听了问题后,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展开热烈的讨论。杨老师巡视一周后,就有学生陆续举手发表看法:A、根据文中的信息和我们小组的讨论认为淑女不仅天生丽质、聪明动人、心细如尘和才智过人,而且勤劳、善良、孝顺、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和深明大义,是生活中女性完美的化身,值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和琴瑟友之”。B、君子不仅勤劳、勇敢和孝顺,而且仪表堂堂、才华出众和彬彬有礼,是真正的男子汉,值得托付终身。听到这里,杨老师认为应当对学生关于淑女和君子的“外表与道德”做适当的引导,于是说道:同学们刚才的讨论非常有价值,说的也很有道理,但是文中的淑女和君子之所以相互吸引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内在美像夜明珠一样熠熠生辉。

实践证明,讨论教学法在“双主互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将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更为重要。

让角色扮演成为语文“双主互动”教学中的一支轻骑兵,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转换和模仿中达到与文本的体知、共鸣、融通和思维的发展。其一,真实的角色转换可以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的角色变换、互调,进而达成本角色对他角色的体认,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反省。例如,我在本班班级文化实施过程中开展的“一天班长制”“今天我当家”等活动,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通过场景、事件、人物和身份等的转换,淡化权威,使你变成我,把我变成你,使你我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心平气和的认识对方、理解对方,去经历和体验对方的经历和体验。这种转换不仅达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共识,而且达成了学生与家人、学生与社会的共识,从而更加准确的为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其二,通过虚拟角色的扮演,让学生通过对文学、对社会和对历史的融入及洞观,从而加深对所学文章的作者、社会背景、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甚至人物的仪态品德都能在角色扮演中获得学习的达成。例如,在我教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晏子使楚》时,在了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理清了文意之后,学生分角色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一)在全班内选角色;

(二)学生熟悉情境与台词;

(三)进行精彩表演;

(四)说说自己对所表演角色的理解:晏子:机智、勇敢、誓死捍卫齐国的尊严和使者的尊严;楚王:骄傲自大、恃强凌弱,却大气、有自知明;左右:卑下、谄媚、狡诈,但忠于职责。

(五)旁观的学生:从刚才他们的表演中我发现古代的一些类似森严的等级观念这些陈规陋习不值得学习,但是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身上那种忠于职守、敢于捍卫国家和自己的尊严和有自知之明的思想品格。

总而言之,恰当的掌握和运用“双主互动”教学中的互动艺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意义深远。

云南省江川县大街中学

篇3:高中历史“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

一、内涵阐述

“双主互动”中的“双主”, 分别指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两者相互协调, 最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认真备课和科学引导两个环节, 教师成了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课程实施的调控者。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要体现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而“双主互动”, 就是承认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独立和能动的个体, 尊重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并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为学生能动性的激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最终为学生顺利和高效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提供充分的保障。“双主互动”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和研究的一般方法对所学的知识从表象到内因、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实质进行探索追查, 从而获得新知新体验的一种学习活动或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 “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 作为一种探究型课堂, 它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经过,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要经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些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阶段。而在这些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探索, 在主动的探索发现中去解决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或主题;另一方面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 以保障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影响学生, 最终有效地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二、基本流程

图1是“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的基本结构与框架。从图1中不难看出, 无论是从教的角度, 还是从学的角度, “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都包含三个相连的教学环节, 即“设境—生疑”“导拨—探疑”“调控—评价”。

所谓“设境—生疑”, 就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选择利用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角度一定要准确, 以有效地对接课堂教学的中心和重点。这就好像是钢琴的定调, 调子定准了, 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章。在实践中, 寻找基于历史课程内容的细节创设历史情境,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设境生疑方式和途径。

所谓“导拨—探疑”, 是指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 必须充分依托教材这一学习资源。但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 仅靠教材这一课程资源, 显得力量不足, 很难保证探究活动的深入。因此, 在学生探疑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补充各类相关历史课程资源, 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历史阅读和视野, 更好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在这一环节, 教师的导拨作用, 重点体现在对学习课程资源的搜索与补充;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分解, 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和思维性的小问题, 引导学生的探究不断走向深入。

所谓“调控—评价”, 是指对探究结果的反馈与评价。对这一环节, 很多教师不够重视, 往往蜻蜓点水、轻描淡写了事。然而, 探究型课堂的评价和反馈环节是实现“双主互动”的重头戏, 最为精彩, 不可忽视。如同观看一部悬疑片, 经过警员深入细致的侦察, 真像即将浮出水面, 这时, 观众想知道事件真相的心情是最为迫切的, 个个都会瞪大了眼。同样, 探究型课堂进行到评价和反馈环节, 探究活动就进入了高潮, 每位参与者都在等待结果的出现。具体而言, 一是生生互动, 让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各自探究的成果, 正如文豪萧伯纳所言, 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交换一下, 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我们交换一下, 一人就有两个思想。交流的好处自不待言。二是师生互动, 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思考与灵动的思想, 用智慧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还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向更远, 变课堂有限的学习为课外无限的探究。

“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所追求的是教学中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引导学生走进课堂, 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师生互动中主动学习与成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中, 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服务的。

三、实际运用

现以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 谈谈笔者是如何具体运用“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的。

第一环节:设境—生疑

【设境】

情境创设:播放《邓小平不走回头路》的图片故事。

【生疑】

师:同学们, 要探究“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人在前进路上留下了哪些坚实的足迹?”“‘不走回头路’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这些问题, 先来分析一段学生的话:“改革开放就是资本主义的胜利, 因为改革开放只不过是用资本主义的药治中国落后的病。”此话对吗?改革开放真的是用资本主义的药治中国落后的病?

第二环节:导拨—探疑

【导拨】

导拨1:教师补充史料, 丰富学生研读。

导拨2:设置层次性问题, 引导学生思维。

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补充的材料要有针对性, 兼顾趣味性;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由易到难, 由感性到理性, 由现象到本质,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

【探疑】

■病症———中国社会发展之状况

材料一:

“国家这么大, 这么穷, 不努力发展生产, 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 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 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引自1978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回答问题:

(1) 用两个词来概括文革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

(2) 为了改变落后现状, 十一届三中会作出了什么决策?

■用药一———改革

材料二:

人民公社, 高度行政化, 经营管理过于集中, 排斥市场机制, 农民缺少自主权……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材料三:

在中国, 很长时期内, 农民是人口的主体,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四:

大包干, 小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

材料五:

由于国有企业还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要……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 职责不清……干好干坏一个样。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问题:

(1) 改革为何从农村开始?

(2) 农村改革采用了什么形式?这一形式为什么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 国有企业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用药二———开放

材料六: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引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七:

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 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外开放, 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问题:

(1) 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2) 根据材料七指出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并说明对外开放的原因。

第三环节:调控—评价

【调控】

调控一: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 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历史知识结构或知识链, 以便学生理解与掌握。

调控二:历史知识系统化以后, 再引导学生把视角转移到课前的历史假设上, 对历史假设的论据与论证进行新的剖析与归纳, 以诠释或验证课前的历史假设。

调控三:教师从本课学习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假设, 引导学生把历史学习与历史思维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学习与探究中去。

【评价】

(学生汇报与交流, 略。)

师:说中国改革开放是用资本主义的药救中国落后的病, 既对又不对。对的是我们的确在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某些合理的东西;不对的是这些合理的东西本身不存在阶级性, 资本主义可以利用, 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即使是利用资本主义救中国落后的病, 也不能得出“是资本主义的胜利”的结论, 因为它忽视改革开放的前提: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那么, 正确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师:同学的观点各有道理, 归结一点:改革开放是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堂的最后, 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几本关于改革开放方面的文献, 如杨继绳的《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 柳建辉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史》, 巴金的《随想录》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探讨话题:有人说改革开放如同晚清的中体西用, 对此你认为如何?从而有效地把历史学习与探究的空间向课后延伸, 变有限的课堂学习为无限的课外探究。

四、注意抓手

“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从本质意义上讲是一种探究性的课型, 它是通过对历史材料与课程内容的巧妙结合和运用, 为学生设立各种贯通学习全过程的情景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 从而引领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去实现历史学习的“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 最终实现使“历史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为此, 以下抓手不可或缺。

1.历史细节

细节是历史最丰富的表情。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和繁杂的细节构成的, 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往往都抽去这些细节, 就只剩一个苍白的框架和一些乏味的概念、生硬的说教, 失去了它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要取得高效, 离不开相关的历史细节材料, 从而既丰富了内容, 又突出了中心, 让学生身临其中、感受历史, 进而强化、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 讲解人民版选修一《戊戌变法》一课前, 笔者先讲述了一个历史细节:1922年的某一天, 有一位老者 (康有为, 笔者注) 在杭州见剧场上演《光绪皇帝痛史》, 急购票入观。当他见舞台上有演员在演自己, 唏嘘良久, 赋诗一首:“老夫入座倚阑观, 化身冠带正登场。喁喁万首咸倾动, 共指鲰生叹息看。电灯楼阁闹梨园, 笳鼓喧天万众繁。谁识当年场上客, 今宵在座痛无言。”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 我们深切地体会了这位老者当时的痛苦心境。那么, 作诗的这位老者是谁?他又因何故“唏嘘”呢?今天这节课,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 去触摸这位老者“痛无言”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

由于引入的历史细节生动、有效,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为本课内容的讲解作了坚实的铺垫。

2.探究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在“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中让学生有疑可思、思而可解、解而心悦, 探究活动不可忽缺。

例如, 在人民版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教学中, 笔者围绕“从古代建筑观看中外古代的政治制度”这一主题, 设置了四个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从四合院的结构设计看宗法制的影响;探究活动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探活动究三:从中西方建筑看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探究活动四:从古今建筑看近现代文明的优越性。以探究活动一为例, 笔者首先告诉学生, 四合院是我国古代北方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 它的结构设计与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 要求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四合院) 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 所谓“北屋为尊, 两厢次之”, 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 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 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 东侧为尊, 由正室居住, 西侧为卑, 有偏房居住, 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 都比东厢房略矮小……对大门的规定, 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以至于外人只要看一眼大门、门钉等, 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 寓意“福寿双全”, 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 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 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 更是采古今之名句, 或颂山川之美, 或咏鸿鹄之志。

———引自《中国古代民居文化》

问题: (1) 材料中, 四合院“居住的分配”和“大门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思想内涵?简要阐述这一政治制度在古代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2) 你认为古代居民文化中有哪些值得传承的思想观念?

最后让学生围绕情境问题进行探究。 (过程略) 由于情境问题材料充实、问题得当, 成功地再现了历史, 有效地达成了学生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及创新思维等能力培养的要求。

篇4:高中历史“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

一、内涵阐述

“双主互动”中的“双主”,分别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者相互协调,最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认真备课和科学引导两个环节,教师成了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课程实施的调控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而“双主互动”,就是承认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独立和能动的个体,尊重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学生能动性的激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终为学生顺利和高效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提供充分的保障。“双主互动”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和研究的一般方法对所学的知识从表象到内因、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实质进行探索追查,从而获得新知新体验的一种学习活动或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探究型课堂,它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经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要经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些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阶段。而在这些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探索,在主动的探索发现中去解决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或主题;另一方面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以保障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影响学生,最终有效地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二、基本流程

图1是 “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的基本结构与框架。从图1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都包含三个相连的教学环节,即“设境—生疑”“导拨—探疑”“调控—评价”。

所谓“设境—生疑”,就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选择利用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角度一定要准确,以有效地对接课堂教学的中心和重点。这就好像是钢琴的定调,调子定准了,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章。在实践中,寻找基于历史课程内容的细节创设历史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设境生疑方式和途径。

所谓“导拨—探疑”,是指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必须充分依托教材这一学习资源。但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仅靠教材这一课程资源,显得力量不足,很难保证探究活动的深入。因此,在学生探疑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补充各类相关历史课程资源,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历史阅读和视野,更好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导拨作用,重点体现在对学习课程资源的搜索与补充;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分解,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和思维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不断走向深入。

所谓“调控—评价”,是指对探究结果的反馈与评价。对这一环节,很多教师不够重视,往往蜻蜓点水、轻描淡写了事。然而,探究型课堂的评价和反馈环节是实现“双主互动”的重头戏,最为精彩,不可忽视。如同观看一部悬疑片,经过警员深入细致的侦察,真像即将浮出水面,这时,观众想知道事件真相的心情是最为迫切的,个个都会瞪大了眼。同样,探究型课堂进行到评价和反馈环节,探究活动就进入了高潮,每位参与者都在等待结果的出现。具体而言,一是生生互动,让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各自探究的成果,正如文豪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交流的好处自不待言。二是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思考与灵动的思想,用智慧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向更远,变课堂有限的学习为课外无限的探究。

“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所追求的是教学中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师生互动中主动学习与成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中,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服务的。

三、实际运用

现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具体运用“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的。

第一环节:设境—生疑

【设境】

情境创设:播放《邓小平不走回头路》的图片故事。

【生疑】

师:同学们,要探究“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人在前进路上留下了哪些坚实的足迹?”“‘不走回头路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这些问题,先来分析一段学生的话:“改革开放就是资本主义的胜利,因为改革开放只不过是用资本主义的药治中国落后的病。”此话对吗?改革开放真的是用资本主义的药治中国落后的病?

第二环节:导拨—探疑

【导拨】

导拨1:教师补充史料,丰富学生研读。

导拨2:设置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补充的材料要有针对性,兼顾趣味性;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

【探疑】

■病症——中国社会发展之状况

材料一: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引自1978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回答问题:

(1)用两个词来概括文革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

(2)为了改变落后现状,十一届三中会作出了什么决策?

■用药一——改革

材料二:

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材料三:

在中国,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四:

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 年安徽凤阳县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

材料五:

由于国有企业还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要……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职责不清……干好干坏一个样。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问题:

(1)改革为何从农村开始?

(2)农村改革采用了什么形式?这一形式为什么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国有企业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用药二——开放

材料六: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引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七: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 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问题:

(1)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2)根据材料七指出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并说明对外开放的原因。

第三环节:调控—评价

【调控】

调控一: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历史知识结构或知识链,以便学生理解与掌握。

调控二:历史知识系统化以后,再引导学生把视角转移到课前的历史假设上,对历史假设的论据与论证进行新的剖析与归纳,以诠释或验证课前的历史假设。

调控三:教师从本课学习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假设,引导学生把历史学习与历史思维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学习与探究中去。

【评价】

(学生汇报与交流,略。)

师:说中国改革开放是用资本主义的药救中国落后的病,既对又不对。对的是我们的确在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某些合理的东西;不对的是这些合理的东西本身不存在阶级性,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即使是利用资本主义救中国落后的病,也不能得出“是资本主义的胜利”的结论,因为它忽视改革开放的前提: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那么,正确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的观点各有道理,归结一点:改革开放是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堂的最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几本关于改革开放方面的文献,如杨继绳的《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柳建辉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史》,巴金的《随想录》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探讨话题:有人说改革开放如同晚清的中体西用,对此你认为如何?从而有效地把历史学习与探究的空间向课后延伸,变有限的课堂学习为无限的课外探究。

四、注意抓手

“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从本质意义上讲是一种探究性的课型,它是通过对历史材料与课程内容的巧妙结合和运用,为学生设立各种贯通学习全过程的情景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从而引领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实现历史学习的“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最终实现使“历史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为此,以下抓手不可或缺。

1.历史细节

细节是历史最丰富的表情。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和繁杂的细节构成的,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往往都抽去这些细节,就只剩一个苍白的框架和一些乏味的概念、生硬的说教,失去了它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要取得高效,离不开相关的历史细节材料,从而既丰富了内容,又突出了中心,让学生身临其中、感受历史,进而强化、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讲解人民版选修一《戊戌变法》一课前,笔者先讲述了一个历史细节:1922年的某一天,有一位老者(康有为,笔者注)在杭州见剧场上演《光绪皇帝痛史》,急购票入观。当他见舞台上有演员在演自己,唏嘘良久,赋诗一首:“老夫入座倚阑观,化身冠带正登场。喁喁万首咸倾动,共指鲰生叹息看。电灯楼阁闹梨园,笳鼓喧天万众繁。谁识当年场上客,今宵在座痛无言。”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我们深切地体会了这位老者当时的痛苦心境。那么,作诗的这位老者是谁?他又因何故“唏嘘”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触摸这位老者“痛无言”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

由于引入的历史细节生动、有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课内容的讲解作了坚实的铺垫。

2.探究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在“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中让学生有疑可思、思而可解、解而心悦,探究活动不可忽缺。

例如,在人民版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教学中,笔者围绕“从古代建筑观看中外古代的政治制度”这一主题,设置了四个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从四合院的结构设计看宗法制的影响;探究活动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探活动究三:从中西方建筑看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探究活动四:从古今建筑看近现代文明的优越性。以探究活动一为例,笔者首先告诉学生,四合院是我国古代北方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它的结构设计与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要求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有偏房居住,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对大门的规定,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以至于外人只要看一眼大门、门钉等,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更是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咏鸿鹄之志。

——引自《中国古代民居文化》

问题:(1)材料中,四合院“居住的分配”和“大门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思想内涵?简要阐述这一政治制度在古代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2)你认为古代居民文化中有哪些值得传承的思想观念?

最后让学生围绕情境问题进行探究。(过程略)由于情境问题材料充实、问题得当,成功地再现了历史,有效地达成了学生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及创新思维等能力培养的要求。

篇5:双主互动教学论文

动”教学的结合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

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

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即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是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创设一种“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情境或途径,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导学型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主动认知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目的上,强调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智力与能力发展的统一;教学活动形式上,重视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法,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关系上,平等、和谐、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学双边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民主氛围,从而完善主体人格,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它集中体现了“独立、自主、互动、创造、合作”这些基本要素。

三、分层教学与“双主互动”课堂教学的结合

(一)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与学习小组的建立

分层教学的实施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笔者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

在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接下来要做好学习小组的建立。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

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

3、方法化原则,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

4、层次化、递进行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与导学案的使用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教师依据导学案可以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再由教师精讲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本环节要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主探究情况”和共同解决自主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设疑自主探究中所设立的问题或任务,也包括自主探究中派生出的新疑问。“互动学习”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1)提问与评价。操作办法是对前一环节提出的问题或任务,待优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在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培养。在上机课上,这一环节教师可安排学生示范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评价解决。

(2)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待优生答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让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有明确的分工要,要确定发言顺序。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易混易错或细微处导致不通结果的问题,比如flash 8.0画图中的多颜色填充,学生在使用颜料桶工具和填充面板进行多颜色填充时,会因为鼠标拉动的方向不同导致不同的填充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操作,讨论并小结。

篇6:双主互动

教学模式

一、基本内涵

“双主”就是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凡是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教师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就是不能代替学生去完成;同时要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知识水平,所教知识总体的掌握和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的掌握,以及教师的问题设置与牵引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业务能力,课堂的组织能力,情境的创设能力,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掌控能力,问题牵引,调动学生,点拨提升,有效评价是其主要内容。“互动”是这种双主式课堂的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即每一节课都充满着情感互动,思维互动,生命(思想灵魂)互动(未来社会的价值需求),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与学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律动。

“情智”就是情感与智慧,是教学的成效,师生情感相融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相互信任是成功的关键,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智慧。智慧包括:情感、知识、能力、思想与方法,智慧发于情,凝于知,至于志。“内化”就是把“情智”融化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沉淀成一种基本素质,形成促使一个人健康发展的情感、智慧与思想。二、五个基本原则

1、以学定教,不落一生的原则。

2、双主互动,尊重信任的原则。

3、问题牵引,情感激励的原则。

4、有效评价,规范行为的原则。

5、一型一模,一模多式的原则。三、五部九环一评价

把教学过程化成五个基本部分,再具化成九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有效的创新的评价。

1、五部:导、点、学、启、清。导: 组织教学,检查自学。点:.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学:讲授新课,互动点拨。启:巩固新课,总结检测。清:讲解作业,明确预习。

2、九个环节

(导)环节一:组织课堂,规范行为

注意:

1、课前一分钟检查学生候课(如书本准备)情况,了解一下简单情况。

2、上课铃响后,起立,教师环视学生五秒钟,待师生站姿端正后,师生问好,学生整齐坐下,开始讲课。(教师给与评价)

环节二: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书写课题

注意:

1、形式简单。

2、内容承上启下。

3、作用激发兴趣。

4、字迹工整清晰。

5、板书内容居中心或突出位置。

(点)环节三:出示目标,略作强调

注意: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准确。

2、重点、难点、盲点清晰。

3、朗读目标,教师略作强调。

环节四:出示提纲,提出问题

注意:

1、预习提纲用提问式出示,问题不超过四个。

2、问题体现重要知识点,及其中关系与关键环节,同时考虑到每个问题所需的智能领域,班级内哪一个类型,哪一个层次,哪一个同学回答。

3、预习提纲所设置问题的顺序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究与掌握知识的过程。问题探究完毕本节课的内容也基本结束,然后引出新的思考问题或更大的思考空间。

(学)环节五:小组汇报、讨论补充 注意:

1、点到小组学生起立按问题顺序汇报预习提纲的完成情况。

2、要求其它小组注意听讲,随时回答问题。

3、汇报者接受同伴质疑。

4、教师在听汇报中点击提问其它小组和个人,单兵较量,不拖泥带水,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情况,引导学生用其强项智能与所提问题的联系进行类比,分析,解题。教师并对学生的阐述加以精典(关键、准确、适当、形象、生动、精彩)的引导与点评,但每次不超过三句。

5、教师接受学生质疑,直到在教师的掌控下师生共同扫清学生的所有“尖端”问题为止。

6、根据需要随时记录学生阐述的要点。(师生评价)环节六:教师质疑,小组讨论

注意:

1、教师如何预设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所预设的问题不能超过三个。

2、问题要有四度:1)要关键(必须讨论的问题即力度)。2)有价值(值得讨论的问题即有信度)。3)有层次(适合讨论的问题即梯度)。4)有兴趣(愿意讨论的问题即美意度)。

3、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检查、指导、倾听,掌握第一手资料,监控全局。(师生评价)

(启)环节七: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注意:

1、教师根据巡视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点击式提问。

2、教师点拨要“浅、简、精、近、普”。(教师评价)

(清)环节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注意:

1、看板书小组回顾、总结。教师多媒体跟进。

2、回顾框架、环节、知识点。

3、总结学习方法。

4、检测当堂知识点。(师生评价)

(导)环节九:布置作业,出示箴言

注意:

1、作业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业。

2、要有“四度”。

3、要有复习作业、探索作业、预习作业。

4、箴言要有针对性和教育意义,解说语言精当,赋予感情。

5、师生全体起立,齐声朗读,余味无穷。“五部九环一评价”也是一个教师授课时的参考框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条件,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师生,不同时空,进行增减整合,灵活运用。教无定法,但有章可循,可循之章,切记不能死板,不能生搬硬套。

四、两条主线

1、“双主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特点。

2、“情智内化”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结果。

五、基本要求

讲好一节好课还应特别注意:

1、课堂容量与节奏掌控

2、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

3、语言评价与仪表服饰

4、板书设计与基本功夫

5、四个学会与四个养成

上一篇:童乐幼儿园家长接送制度下一篇:观雨小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