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论文

2022-04-2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是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需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一般是政府职能部门,其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论文 篇1: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弊端与对策探究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一直都遵循传统的会计体系规定运行。随着信息知识时代来临和市场经济地位快速提升,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有着诸多的联系,如何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适应时代发展,是每一位财会人员需要探究的研究课题。文章剖析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弊端,阐述了解决弊端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报表 弊端 对策 现金流量表

2012年12月9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简称“新制度”。新制度规范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并对财务报表提出了“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的更高要求。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经营支出明细表。会计报表按编制的时间可分为月报表、季报表、半年报表和年报表。同时要求财务报表要科学合理、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简明适用。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通过财务报表可以系统、全面总括地反映出单位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情况。同时,上级领导与主管部门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结余、现金流的情况。有利于单位领导修改和制定战略目标,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财务报表还是传输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编制完毕,单位领导、上级主管部门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事业单位在经济运行中的利弊得失,从而为提升财务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制作财务报表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做一个总结,又是为今后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伴随着改革、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精确制作财务报表,准确评价、分析财务报表,能改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挖掘潜力、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实力。

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财政部门相继实施了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与政府采购等措施,同时又进行了预算收支科目和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积极响应、执行国家财政部的政策、方针,并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使财务管理工作有了突破性发展。但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始终难以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营。

一、剖析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弊端

1.资产负债表格式不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是一种事业单位内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情况予以反映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根据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和顺序,把单位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后编制的,在财务报表中占有主要地位。笔者作为业内人士,曾走访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查阅了这些单位制作的财务报表,发现有些单位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与财务报表中的收入支出表的基本格式“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不相符,这样的情况与财务报表中所规定的明确性原则相违背。假如在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表中再进行收入与支出类会计科目的编制,就会出现与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类重合的现象。

2.固定资产总价值不准确。还有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完全反映出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是由政府拨款购置的,单位在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是不计入成本、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随着多年的使用会逐渐破损,价值也会贬值。在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不设置“累计”科目,固定资产始终以原值列示,这样就会虚增单位的总资产而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3.未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变动表,它能动态地反映出单位特定会计期间有关现金流入、流出及现金流量等信息,清楚地揭示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管理情况。还可以让现金流量表的使用者全面了解单位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评价事业单位经济运行中的支付能力、周转能力和偿债能力。在财务报表中不设置现金流量表,就无法满足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了解、管理本单位的经济运行、业务及其他活动情况,也不能满足有关方面分析和评价单位财务管理、资源管理状况,更不能满足上级领导预测事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等信息。

4.没有健全财务报表体系。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只设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收入支出表和附表,对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现金流量表等一些比较重要的附表并没有明确作出规定必须要进行编制;而且对“基本数字表”也没有作出规定进行编制,这就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比较单一。这种现象的存在难以揭示事业单位受托责任中的财务信息,不利于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对其进行监督,同时也使上级财政部门缺少宏观决策所需要的详细信息。

二、探究事业单位消除财务报表存在弊端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逐步确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会计核算模式,所涉及的财务报表也越来越科学、规范、合理。特别是在新制度下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之后,能够清晰、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使财务报表的发展、创新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在财务报表中增设现金流量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主要反映出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反映出单位的收支情况,二是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管理情(下转第103页)(上接第101页)况。国家财政部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后,政府管理部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都需要针对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事业单位年度资金流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以便调整战略目标而作出新的决策。这样,会计财务报表中反映出的这两种情况就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了。所以在财务报表中必须增加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出事业单位现金流入、流出和结余情况。

通常,编制完现金流量表以后,还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让信息使用者和上级领导了解事业单位本期和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从而正确评价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科学规范的编制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的会计在编制现金流量表过程中应按造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来进行,并将权责制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信息。这样,信息使用者就会清楚地了解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经济运行情况。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内容是: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三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的活动又细化为若干个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从各个角度反映出事业单位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还可以弥补资产负债表与总表提供的信息不足等缺陷。

(2)科学合理地使用现金流量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地使用现金流量表,一般来说:当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融资活动发展壮大单位的经济运营;当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可以确定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逐渐上升。这时,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能无法满足所需投资,需要补充必要的外部资金以达到平衡;当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时,表明事业单位外部资金需要偿还,应按时偿还债务,以保持事业单位的信誉度。

编制现金流量表虽然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但也给编制者留下改革创新的空间,只要认真探究编制方法,一定能为单位编制出质量优秀的现金流量表。

2.精确、简明地编制财务报表。业内同行都知道: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单位领导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等信息,以利于单位决策人正确地进行经济运行决策。财务报表编制好以后,任何人不能篡改或授意篡改财务报表中的数字。

(1)数字真实。财务报表要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相一致。财务报表中的内容必须反映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会计记录要依据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的计量、记录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处理,绝不允许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出现。

(2)计算准确。编制者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会计财务报表说明来编制财务报表,努力做到表内各项目之间、报表与报表之间、本期报表与前期报表之间相互衔接,决不允许篡改报表中的数字。

(3)内容完整。编制财务报表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进行,不能任意改变报表的内容和项目,更不能增列或并报、漏报或谎报报表项目。

(4)说明清楚。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所附的财务状况说明书内容必须要准确、清晰、言简意明,通过说明书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了解掌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情况。

3.有步骤地引入权责发生制。笔者认为:首先对可以确认并可计量的资产负债项目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对没有确认或虽然可以确认但又不能充分计量的负债项目,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进行详细披露有关信息。其次,对借入债务应负担的利息费用,要根据约定利率和借款期限,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将提取利息费用列入报表支出栏目中,并转到负债项下做“暂存”。如果债务回收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大,而形成的坏账损失较多,就要按照权责发生制,按借出资金金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坏账准备金,以便分期、分摊坏账损失和财务风险。

4.规范资产负债表格式,明确固定资产总价值。编制财务报表时,编制者首先应按照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表格列示,将收入支出表从资产负债表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杜绝对资产负债表的干扰。平衡公式应改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并且取消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这样就能真正全面反映特定时间内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其次,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应逐步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对固定资产进行资本化处理。同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按期摊销、收入与支出按权责发生制确认。这样可以保障固定资产、负债、净资产报表数据的真实性,还可以明确固定资产价值,为分析事业单位现阶段的经营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信息。

总之,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可以让报表的使用者精确了解单位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结余构成等会计信息,为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希望:业内同行要以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为导向,对现行会计财务报表不断进行改进、修补和完善,为单位领导、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准确、真实、可靠、全面、有用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靳利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初探.事业财会,2004(3)

[2] 张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科技信息,2010(21)

[3] 夏平,曾烨.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现代商业,2011(30)

[4] 侯莉彬.深度解读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新浪博客,2012.8.1

(作者单位:太原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 山西太原 030012)

(责编:若佳)

作者:范蕊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论文 篇2:

谈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是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需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一般是政府职能部门,其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中,笔者就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财务报表问题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报表;编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含义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状况的报表,是反映日常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工作总结,可以全面、系统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满足相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内容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的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的财务报表,按照相关准则,资产部类等于负债部类,即“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需先编制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审核所属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并且汇总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

2.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情况的报表。收入支出表是动态报表,反映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的报表。附表主要有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收入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

三、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要求

为了保证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格式规范

财务报表的格式要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要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任何个人和單位不得擅自修改、变动。表首清晰明了,按照规定标明报表的名称、编制单位、会计期间、计价单位等等内容。项目分类要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不得随意调整报表上的项目顺序。

2.内容完整

财务报表必须做到报表数据真实,内容完整,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账务处理,账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调整。如果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可根据实际调整,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财政预算制度规定须事前报经批准的。应当报经批准后方可变动。事业单位对于一切有关单位经济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信息,都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体现说明。

3.期间准确

按照最新制度规定,月度财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3日报出;季报应于季度终了后5日报出;年报应按财政部决算通知规定及主管部门要求的格式和期限报出。

四、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问题

1.报表内容不完整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内容的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表样式;二是信息含量上。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重视中长期报表,忽视月报、季报。由于事业单位的账务较为简单,财务人员重视程度低,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问题。在对财务信息内容进行核算时,财务人员主要关注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而对报表的实用性却缺少分析,对于财务报告附注及其说明,比如收支情况说明书等相关报告的编制不够重视。这样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财务报表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难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工作需要,根据财务报告的信息,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2.会计核算不准确

由于事业单位其不以盈利为目的,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的核算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一般都是按历史成本计价,有些事业单位忽视对固定资产折旧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所造成的资产贬值,而对于有些固定资产实际已经废弃,账面上却还有价值,缺少及时的核算记录,没有固定资产卡片账,会计核算不准确,引起会计报表失真,使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虚增于实际资产,从而引发各种决策的失误。

3.编制项目不全面

由于事业单位不需要考虑盈利的问题,所以在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编制。没有对资金做出规划使用,很容易造成货币资金的滥用,产生贪污腐败现象。长此以往,将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4.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我国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年龄较大,他们停留在过去的专业水平上,专业技术和业务素质较低。对财务报表的编制重视程度低,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无法达到财务报表编制能力的实际要求。导致财务报表编制存在诸多问题。

五、解决财务报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1.提高重视加强分析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短期财务报表的重视,定期进行会计信息的月度、季度核算。在充分了解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对财务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应该注意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总结,以加强对财务报表的详细说明和解释,促进财务报表内容的不断完善。除会计基本报表外,会计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财务报表的附注所应列出的信息进行详尽的描述和说明。以保证使用者可以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决策。

2.强化管理改进编制

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对自身内部资产的管理水平。相关负责人应督促会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查,及时对废弃的无用的资产重新计算价值或者进行清理。如此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能在重新计算时使财务报表的真实度和可利用度得到提升。在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时,可以将资产类科目进行细化分类,把“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等科目列入其中。此外,事业单位应对无形资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财务报表中设置专门的科目对其进行单独的核算,以助于报表的使用者充分认识和了解,为未来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做好准备。

3.增设项目创新方法

虽然在事业单位中的现金流动不若企业一般频繁,但能够准确的掌握现金的流动情况对事业单位也是十分重要的。编制现金流量表,不仅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地控制现金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也可以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全面的掌握事业单位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货币支付能力以及货币现金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的物质基础,对制定未来经济和发展计划至关重要。对于资产负债表,可以通过删除、合并重复科目等创新方法进行完善,以消除科目余额平衡表给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将“拨出专款”“拨入转款”和“专款支出”等专项资金结余记录在“净资产类”项目下的“专项结余”中,可以方便的看出三者的差额。

4.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客观上需要财务人员或者单位内控人员对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因此,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或者内控人员应加强对业务场景的学习,熟悉业务流程,不断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提高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变化。另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及内控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整体上提高财务及内控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素养、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

六、结束语

不管是出于事业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亦或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角度来说,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改革都是当前各单位迫在眉睫的任务。尤其对事业单位而言,只有广泛接受各方的意见、采取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才能促进财务报表的作用真正得以充分的发挥;只有不断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才能更好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只有提高财务报表的严谨度,才能严加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才能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望映红.我国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2).

[2]王立书.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2).

作者:杨华荣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论文 篇3: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由于我国各企业对借款费用准则的理解都不一样,导致在许多会计实务中可以有很多的处理方法,不能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的借款费用准则以及一些固定资产投资监管制度,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在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借款费用;资本化;操作;问题;完善措施

一、引言

由于企业中人员参差不齐,内部业务繁杂,对借款费用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理解,没有一个相同的标准,导致会计实务常常被随意的处理了;为了让企业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更准确的理解,本文结合国外借款费用准则及一些固定资产投资监管制度对会计实务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二、什么叫做借款费用资本化

所谓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所借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其借款利息等财务费用在项目投产前要记入该投资项目的建设费用,该费用是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这个借款费用就是资本化了,它是资产的组成部分。 但项目正式投产开始,其尚未归还的贷款所发生的利息等费用,则要记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中,也就是要在利润表上反映。为了使符合条件的资产达到预期的准备活动,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认为此时应该终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借款费用的费用化不但操作简单,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借款费用的计入损益,但如果全都是费用化的话会影响收益反映使用者的盈利预测,这不是企业想要得到的。所以在我国的国情下,同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主要实行资本化。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操作中的问题探讨

(一)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

根据CAS17第六条规定,一般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是要能够核实一般借款资金与资本支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两者之间建立相应的直接明确的对应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一般借款费用与资本支出之间的关系?这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个的主观性十分的强,也极其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这是现有监管机构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另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费用也不明确。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提到将原先的资本化范围由专门的借款扩大到一般借款;这对于那些先进制造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对于借款金额巨大的,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得到的利润越多,且有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但该规定并没有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区分一般借款和其他资金,这可能导致人为的操纵资本化金额。因此,区分一般借款和其他资金需要一个标准,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

(二)流动资金借款费用资本化

根据《流动资金贷款暂行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不得挪用流动资金贷款,贷款人应该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因此,从上诉文件可知,流动资金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不符合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的。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尽可能的多样化和创新,通过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信用证议付融等多种方法规避障碍。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占用流动资金,对其实行资本化,但这一切都需要得到公司董事会审议的批准。在金融监管上,主要是加强企业风险控制的能力,而不是阻碍企业对资金的正常需要。在经济实务上,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和项目发展,以及其他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面,这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规定之下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对流动资金借款费用资本化,这样更加的符合借贷费用准则。

(三)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相对于之前的准则来说,《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对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来说更加的简单易实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在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中的金额应该是借款期间实际的利息费减去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而这里所说的暂时性投资所取得投资回报应该是正数的,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企业是失败的投资行为,投资回报是负数,按照规定即使短期投资亏损也应该对其进行资本化处理,显然这样是错误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第六条规定,为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的投资金额都超过了预算数,借款的费用应该以实际投资额扣除资本金项目比例后的基数后作为资本化的基数。

(四)资本金要求项目的借款利息资本化

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固投资金一般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项目本金来自于企业本身。为了保证投资项目符合规定,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国家对固投有最低的资本金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比例》规定,各行业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40%。金融机构在提供借贷服务时,需要根据借贷主体以及实际的项目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自主的决定贷款数量。资本金投资应该用企业本身的财产进行投资,而不能够用借款。

(五)资本化后的利息以及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能否认定为资产支出

已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可以认定为资产支出;可以解释为:1.因为已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占用了借款的份额,而这些份额的利息仍然可以继续资本化;这样就可以使资金更有效的得到利用,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2.因为已资本化的利息支出是整个工程支出的资金成本,是必须的支出。对于这样的认定,已经被大部分所认同,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默认的规则。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的18条规定,会计期内资产的平均账面金额,包括先前已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在内,通常等于资产支出的合计近似值。在大型企业的内部,对于一些购买厂房、办公电脑等管理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于折旧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有不同的观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9条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所以,作为一个日常操作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能被认为是资产支出,因为他不能直接改变固定资产在建项目的状态。所以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应当全部计入管理费处理。

四、解决措施

1.规范决策审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根据相关的现有规定,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前提是要得到公司董事会的准许的;另外还可以增加公司董事会的决策的准确度,在评定一般借款费用时有相应的标准,而不是一味地借用别人的规则,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公司本身的情况,来构建相应的标准。在监督方面,不能疏忽,对于一切可能出现的盈利操纵都要尽量的避免;公司应当制定规范的制度,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在出现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去做一些违反公司规定的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

2.规范会计处理说明和信息披露,加强对信息的交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除了披露企业的借款费用外,还应该披露资本化利率的计算过程,因为不同的项目资本化差异不同,应该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公司内部的决策程序应该公之于众,让公司众人知道做了某些事后为什么会受到相应的对待。对于信息的传递应该加强,这样更加有利于公司内部外部之间的沟通,及时的完善自己的公司,使借款费用资本化更加的简单方便。

3.建立合理的符合分析制度以及管理支出台账管理的在建工程;在有大额的在建工程支出时,而又没有专门的借款或固定资产借款,经营资金为正数的话,则可以判断该企业一定存在一般借款资本化的情况。另外应该以工程项目为基础建立一个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建立一一对应的资金关系,因为这样可以准确的反映在建工程实际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工程的进度,一步步的记录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借款费用资本化总的来说还是好的,虽然目前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人为的解决的;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必须要坚持合理性、一致性的规则,加强对借款费用准则的理解,结合公司本身合理规范的运用借款费用准则。

参考文献:

[1]钟德红.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若干实务问题的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2).

[2]江佩佩.刍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两个问题[J].财会月刊,2011(13).

[3]于辉.借款费用资本化若干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6).

作者:张红利

上一篇:外包模式网络营销论文下一篇:艺术设计灵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