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解析资产负债观定义及其历史演变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应用资产负债观的情况,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篇1:

基于财务报表视角的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摘 要】 文章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从财务报表出发,分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设计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借以构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框架,使会计信息披露者向着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方向努力。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相关会计数据通过记录、计算、分类、汇总等程序处理后产生的,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各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产生之后最终是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向外界发布。由于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而财务报表又是会计报告的主要形式。本文从财务报表出发,透过财务指标来分析它们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比较科学的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

本文从财务报表出发,从中选出若干指标,分析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变量的具体含义及简单描述如表1(见后)所示。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1年12月31日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至2009年12月31日仍然挂牌交易的、不是单独发行B股的河南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时间范围为2007年至2009年三年。本文在对样本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时,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3.0。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

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分析的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不同类间变量的相关性较低。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必须有相关性,否则各变量间没有共享信息或相关性较弱,提取出来的公因子对指标的综合能力就偏低。除了根据专业知识来分析外,还可以使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加以判定。

表2给出了KMO检验和球形检验结果。其中KMO值为0.626,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大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在表3主成分列表中,按照特征根从大到小的次序列出了排在前八位的主成分。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0%的原则,结合主成分负荷及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结果,本文选取第一至第八主成分代表原变量的所有信息量,总贡献率为83.859%。使用的8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变动因子、利润因子、股本结构因子、现金保障因子、控制因子、董事会规模因子、现金收益因子和债保因子,提取的8个因子对原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

进行因子分析之后,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8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每个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F。

三、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2009年和2007年排在最后的是*ST安彩,2008年排在最后的是东方银星。结合表4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我们发现,这两家上市公司在当年的大部分因子都处于全体样本一般水平以下,仅有个别因子得分为正:2009年*ST安彩只有债保因子为正,2008年东方银星也只有债保因子为正,2007年*ST安彩为正的三个因子都只与公司治理有关。

综合观测样本公司的总因子得分情况,建立起一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信誉等级标准评价体系(如表5)。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计算出因子得分的所有河南省上市公司,都可以对照表5得到该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信誉等级。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建立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分级标准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以及样本数据的不断扩充,该评分标准可以进行相应调整。

四、比较分析

深圳证券交易所自2002年开始,每年都会对深交所上市公司当年度的信息披露工作进行综合性考评,旨在强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披露责任,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意识,并按照优秀(A)、良好(B)、及格(C)和不及格(D)四类形成最终考评结果。考评结果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通报,并记入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

结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所公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2009年、2008年和2007年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考核的考核结果,将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数据如表6所示。

通过两个有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考核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对于信息质量优秀和信息质量中等的上市公司来说,本文分析与深交所考核结果基本一致,2009年信息质量优秀的上市公司均为2家,深交所考核优秀的是同力水泥和神火股份,本文分析为优秀的是同力水泥和双汇发展;2008年深交所考核信息质量优秀的上市公司有2家(同力水泥和神火股份),本文分析结果有3家(同力水泥、双汇发展和神火股份);2007年深交所考核信息质量优秀的上市公司有1家(新乡化纤),本文分析结果有2家(双汇发展和焦作万方)。三年期间信息质量考核为中等的上市公司数量完全一致,在信息质量良好和信息质量较差的上市公司数量方面,二者的考核结果差异较大。

笔者认为,造成二者分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分析考核的侧重点不同。深交所的考核是对深交所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进行的综合性考评,对于每一份公告均从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六个方面进行评分,综合考虑上市公司与证券监管机构工作配合情况、信息披露事务管理情况以及被采取监管措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上市公司当年的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进行多角度评价,形成最终考评结果。本文的分析主要是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发,分析相关财务指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没有考虑财务报表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因此两者的分析结果会有一定的出入。●

【参考文献】

[1] 沈颖玲.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的编报管理[J].财经论丛,2005(2).

[2] 乔旭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一种框架分析[J].会计研究,2003(5).

[3] 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J].会计研究,2004(1).

[4] 师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模式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 部莉王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会计之友,2010(2).

[6] 岳上植,汤洪亮.论会计诚信治理体系建设[J].会计研究,2006(6).

作者:周心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篇2:

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及其问题研究

【摘要】 在解析资产负债观定义及其历史演变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应用资产负债观的情况,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

一、资产负债观定义及其演变

资产负债观是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相对的一种会计理念,无论是在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还是实务方面,均与后者均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假定没有所有者投入,也没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观认为资产负债表是第一报表。

在资产负债观理念下,资产和收益概念均符合经济学上的资产和收益概念,其从会计要素的核心概念资产出发的演绎思路具有非常强的逻辑一致性,因而被美国FASB在成立之初就将其选择作为其首创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核心指导理念(Zeff,2004)。历史上,资产负债观并不是一直都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首选。500年前复式簿记法应用早期,资产负债观的雏形已经出现。由于当时经济活动形式比较简单,而且缺乏持续性,业主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只需要根据类似于资产负债表的财产目录,进行盘点然后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确定其所拥有的财产价值,并据以进行分配即可,现代意义上的利润表在当时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只需要将期初和期末财产价值的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收益,显然这是资产负债观早期的简单应用。后来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为了解释企业利润形成过程以及说明企业资产数量增减的原因,利润表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应运而生。由于当时美国两位会计大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大力倡导,收益决定被认为是整个复式簿记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利润表则被推崇为最重要的报表。

20世纪50年代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和金融创新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基于收益重心下的财务会计模式使得一些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降低了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历史成本的单一计量属性被打破之后,一些采用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计价的项目产生的价值变动,由于传统收益实现原则的限制,不得不绕过利润表而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报告。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强烈的改革传统财务报表的呼声下,英美等国率先打破传统会计中基于交易和实现原则的限制,先后颁布了与全面收益报告相关的准则,以全面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资产负债观逐渐又称为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首选的准则制定基础。目前,资产负债观已经成为IASB、FASB、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重要准则制定机构的首选会计准则制定理论基础。

二、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

新会计准则包括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1项基本会计准则,其中,体现资产负债观的思想非常多,根据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思路,本文从“要素-计量属性-具体准则”的逻辑路线分析资产负债观的具体体现。

(一)会计要素定义的变化

资产的定义立足于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即深刻的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理念。对收入与费用的定义可以发现,资产要素是最重要的要素,直接决定了其他要素的定义,这也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基本理念。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被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被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从这两种要素的定义中明确地体现出新准则中资产费用观思想。在这一定义中,强调的是与资产、负债的关系,阐明了所有者权益的本质,所有者权益正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在这种思想下,收入和费用只有在导致资产、负债变化且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能够可靠计量时才予以确认。与之相比,旧会计准则只强调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

(二)引入相匹配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资产负债观认为,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变动引起收入或费用的产生,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实现原则”。实现原则认为交易只有实现了才能确认收入,在现实生活中,股票等资产的交易价格波动也会引起企业持有投资的价值变动,采用公允价值及时确认相应资产和负债由于价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是会计信息及时性和相关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资产负债观的必然要求。在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资产负债观的特点是注重资产的真正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所确认的未实现损益,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期末净资产高于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对于企业持有的金融性质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未实现的损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 确认为当期损益或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

(三)具体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观的执行

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体现资产负债观的准则非常多,兹列举如下。

1.存货核算取消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下,期末存货按最早发生的成本计价,销货成本按最近发生的成本计价,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是企业之前购进的存货,不是企业现实拥有的资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報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后进先出法与准则的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严重背离。在资产负债观下,取消后进先出法,更加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

2.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改变了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有助于企业加大对科技和研发活动的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企业业绩的大幅度波动,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提升信用评级。资本化在实质上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现金流量,而是将开发成本进行递延,在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减少了未来的收益亦增加近期有业绩,方便了企业的报表分析。

3.所得税核算中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确认和计量过程是以首先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然后确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为前提,确定暂时性差异,然后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近而计算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表示: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新所得税准则将着眼点从利润表转移到了资产负债表上,这恰恰是资产负债观的体现。

三、资产负债观的执行问题

(一)公允价值可靠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充分应用要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活跃的市场;二是熟悉情况的独立交易双方进行的公平交易。我国现在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利率、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衍生金融工具品种也较少,不完备的资本市场很可能导致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这使得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缺乏可信的市场参考标准。中国暂不具备完全推广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只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事项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但使用了一些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等字眼,公允就是FASB要求的“最大限度地依据活跃市场信息最小限度地参照企业自己的判断”。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公允价值本身要求会计人员进行大量的职业判断,在一些资产没有相关市场价格可以比较的情况下,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又因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是,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货币时间价值等等都难以确定,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加上如果遇到需要将资产分摊到其他资产组中,更是需要职业判断为此,我们发现,财政部对应用公允价值的态度也是谨慎的。

(二)上市公司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应用脱节

既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采用资产负债观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理论基础,新会计准则也出处体现了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表作为第一报表,在逻辑上已经非常合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利润表仍然是最重要的报表。理论与应用相互脱节,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大多偏好利润指标。从监管方面看,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的上市、配股、停市和退市等监管条件主要是看利润这个指标。从投资方看,投资者很关心资本的回收,短期行为严重,也很在意企业利润这一指标;从对管理层激励考核机制上看,也是很重视利润指标。

四、结论和建议

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必将进一步得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推广。为了更好应用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本文建议:第一,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第二,加强对上市公司评价机制的改革研究,包括监管机构的监督重点、评价依据、薪酬考核评价指标的建设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

[3]毕茜.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基于次贷危机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9(26):7~8

[4]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6~13

[5]FASB. SFAS No.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M].2006.

[6]张踩峰.资产负债观的演进及未来[J].财会通讯.2009(9):113~115

作者:张朝代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篇3:

财务报表如何提高准确性

摘要:依照决策有用的相关理论,会计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应用信息的人员提供符合准确性要求的会计相关信息。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以及表示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给信息应用人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由财务报表是否准确来决定。一般组成会计信息两大主要特点是可靠性相关性,本文主要从财务报表准确性现状及影响财务报表准确性因素两方面来讨论研究怎样提高现在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关键词:财务报表;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提高

一、环境因素制约财务报表准确性

(一)造成现在财务报表准确性较低的有多种原因,分析企业内部主要发现以下几点:

1、行业间的压力。企业的行业间压力主要来自自身以及外部。外部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由于股东以及证券分析师都比较注重的是短期的营业收入的提高以及获利水平,管理阶层因此不得不先投其所好,保全自己。另外,管理阶级还需要对股东以及董事会负责,董事会经常向管理阶层施压,要求他们完成他们要求的目标以及财务金额,为鼓励管理阶层,企业通常还是用一些鼓励方法,例如把个人的薪金与成绩和财务目的联系在一起。在样的条件下财务报表准确性不高是必然会发生的。

2、繁杂的商品交换活动。金融产品的逐步研制以及创新,产生了一些体系制度复杂的交易活动以及繁杂的财务工具,一些企业还会适当地采用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商业行为,例如通过购买合并等方法来扩大发展自己企业的规模大小,不过相关的资料表明众多的购买合并并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的想法,相反,还会降低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加大企业的财务危机。

3、市场相互竞争的压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的不平等性以及市场相互竞争的逐渐加剧,其结果通常会使得一些企业的筹资实力降低、资本体系市场发展缓慢、利润降低、企业被迫进行奖金销售或者是减产、成长缓慢等负面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上都会有相应的体现。有关的会计操作假如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一定会降低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二)从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有:

1、监管体系的监督水平较弱。从一部分已经发生的案例来看,一些在招股说明书中弄虚作假的不法动作,监督部门并不能及时的发现。除此之外,交易所对已经上市的财务报表披露的管理基本上是表现在持续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保持连续的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临时报表以及定期报表的审阅在相当一定期间内采用事前审阅的方法。

2、中介部门功能的错位,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一部分中介部门在财务报表检查以及上市企业共同和监管机构僵持,让监督人员在专业技术等方面不占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监督管理部门管制的难度。

3、法制不健全。现在中国的“证券法”中没有对于民事责任处分的规章制度,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采取行政处分的手段来解决一些违规犯罪的行为,但是对遭到迫害的投资方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赔偿,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违规人员的犯罪行为。

二、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一)加强财务报表准确性监管制度的建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应建设全面的上市企业内部制约的管理监督体系,从根本上防止企业的管理人员的 “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具体表现如下:

(1)上市企业董事会应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并担任负责人的审计委员会,全面负责与企业有关的审计事宜,通过审计委员会持续检查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和内部财务控制,保证企业财务报表过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促进信息披露准确性的提高;

(2)防止职务相互兼容相互体系,降低高层管理人员与董事会职位交叉;

(3)增加监理会成员的监督水平,监理会成员应有着会计、法律、财务各个方面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监理会成员自己应该可以运用监督权;

(4)要建立完整、合理、有效的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充分有效地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及内部审计机构的功能作用。

2、适当的改善内部的管制机构,建设多重的股权机制约束机制股权过于集中通常会让大股东有着上市企业的绝对制约权,不过这样的制约权又被董事会直接的控制上。当企业的目标以及董事会的目标相互间发生冲突的时候,被短期化的行为经常会在企业间发生,更有甚者发生歪曲的行为方式,极易地打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需要建立多元股权结构约束机制。

(二)加大对违规披露财务报表信息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上市的企业经常有越轨运行的行为,社会的中介部门也总是帮着一些作假,基本的原因是相较于企业普通的成本利润作假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对此。我还是觉得应该对作假上市的企业不但要依法追究他们的经济行为,像交取高额的处罚金、禁止他们进入市场、非法所得物的上交等,情况严重的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追究刑事行为;对参加作假的社会中介部门应该吊销他们的营业执照或者罚取高额的处罚金,并限制有关的从业职员在要求的时间内或者永远都不可以从事相关的职业或者是追究他们的刑事行为等。与此同时,还应该对由于上市的企业供应修改过的财务报表,给股东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赔偿,从本质上减少相关事情的发生,从而能够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三)加大中介机构对上市企业监督审查的内容和范围

为了做到可以按时的向投资人提供透明、有用、公正的财务报表以及会计信息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财务报表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注册会计师应给予相应的评论,以此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1、持续经营的能力。会计理论中其中的一个假设就包括持续经营,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条件的改变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改变企业生产运行的体系。伴随着风险事情的不断发生,投资者应该了解的信息需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企业现在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机构能否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产生的问题:(2)对于企业遇到的财务问题应该怎样更好地解决,该怎样具体的操作;(3)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经营,注册会计师应该相应的进行客观评判:(4)企业流动负债以及流动资产构成是否已了然于心。

2、关联方交易。关联方的交易基本上只有交易的表面形式不具备什么经济的本质,它基本上是管理机构为取得一些利益而经常使用的一个交易手段。在关联方的交易中付款条件还有成交的金额有时也相当的特别,对于有可能发生的关联方的交易事项,会计师应提前注意,主要审查:(1)企业的管理机构对于关联方的还有关联方的立场;(2)关联方关于交易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明白关联方交易的经过是怎样的;(3)能否根据企业的会计准则进行信息的核算以及报表的登记;(4)关联方的交易的内容、性质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整清楚与否。

3、异常的交易事情的产生。上市企业一定时间对外公布企业运行状况,假如企业利润没有达到董事会所期望的,一些企业在年中或者是年末进行相应的整改,有的利用异常的交易来整理企业的财务报表。异常的交易事项基本上包含异常和重大的期末利润、非经常性的营业资产、拓展新的期末运营手段和“处置”企业的一些废旧的资产。异常交易有利于调整正常的企业经营的内容,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的制约作用不容易得到发挥。所以,应该主要考察异常的交易的风险。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异常的交易产生的利润、义务以及完成的目标是不是合理的、必要的;(2)异常的交易尤其是在完成资产负债表日或附近是否能否合理有效的制约;(3)异常的交易对企业年中以及年末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异常的交易在财务报表能否适当的进行披露;(4)合理的预计异常的交易发生的意外事项。

4、重要性的运用。企业的管理机构对会计人员核查经过中发现的不同时向以信息的不重要作为理由,提出不整改有关的财务报表。由此课件,财务报表的重要性相当的主要,但是还有着相当大的主观判断力,因此对重要性的审查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单个价格和总工的价格还有其对财务报表上基本的项目是否对比率以及价格产生有关的影响进行评估;(2)对于价格能否制约着企业完成债务合同的财务价格的比率需要进行评估;(3)对于金额的走势能否改变利润盈亏还有其他的标准进行评估;(4)对价格是否及时的进行整改,能否影响企业的运行以及财报报表的编制进行评估。

总结

综上所述,增加财务报表的管理监督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性的提升,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增加,两者可联系使用,因此充分地提升了财务报表的精准性。当前的工作中众多的问题不能光靠当前的财务报表就能够解决,相应的还需要采用一些相关的手段:第一,要增加会计行政法规的建立,企业构建一个规范的、统一的会计信息规范的监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应增加审计的监管,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以及业务水平,完成和电算化会计相匹配的电算化审计;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构建起适合当代企业管理的内部需求、会计信息可靠性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体系,对季度以及供应会计信息的所有环节都应该严格控制,从内审人员、法人代表到所有的会计职员都需要担负保障会计信息财务报表准确性的责任。提升现在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的事情依旧非常的严峻,不过这些事情不是仅仅一天就能够解决的。利用对现在财务报表的整改,会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齐艳华.现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2] 刘松颖.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其防范对策[J]. 科学大众. 2008(03)

[3] 张俊芳.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探讨[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7(04)

[4] 沈荔.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及其改进初探[J]. 中国农业会计. 2011(08)

[5] 夏菱. 改进财务报表分析的建议[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2)

作者:王晟帆

上一篇: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论文下一篇:汽车电子程序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