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财务会计报表论文

2022-04-19

【摘要】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事业单位就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本文主要阐述财务分析的含义、事业单位中财务分析的现状、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性的方法,以及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的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单位财务会计报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单位财务会计报表论文 篇1:

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有效性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本单位制定政策、指导预算执行的基础和依据。当前妨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由对事业单位对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的财务分析工作“边缘化”,由对事业单位对财务分析科学性研究不够造成的财务分析工作“经验化”两个方面。必须增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推进财务分析工作规范化,构建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内容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分析 有效性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运用财务信息(财务报告、可行性报告等),对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分析比较的一种方法,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性成果。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也是对单位财务报告(主要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的进一步加工、比较、分析、评价和解释。因此,财务分析报告也成为了本单位制定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会计信息资料,以及单位编制下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其财务负责人应该重视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不断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有效性。

一、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有效性的因素

1、由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的财务分析工作“边缘化”

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开展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由于事业单位所需经费一般由国家财政全部或部分拨款,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不足就向财政部门申请,造成了事业单位重视会计核算,忽视财务分析,狭隘地认为只要把账做好不出差错,把财务报表在规定时间报出,把财务数据简单分析一下,就算完成了会计工作任务,这样,相关人员做出的财务分析势必因脱离实际业务情况而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着财务人员参与财务分析的主动性。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是被动的报账、做报表,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对单位业务的现状、问题和今后的发展缺乏全面了解,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被动地进行财务收支的判断,难以找准问题的关键,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从而使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质量被大大地削弱。并且,有些事业单位领导只关心财务审核规范,只关心账面上有多少钱,资金不够就吩咐财务人员打报告向上级部门申请,而很少关心资金是如何使用的,使用效果如何,是否完成了事业目标,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单位财务分析工作长期被忽视,并被逐步边缘化。

2、由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科学性研究不够造成的财务分析工作“经验化”

由于事业单位缺少财务经营意识和成本管理意识,这一方面使得有些管理者的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使得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做好一般会计报表、提供常规数据等方面,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

首先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善。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目前事业单位运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这些分析指标体系对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能泛泛地使用相同的指标进行分析,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出这种差别性。

其次是财务分析模式单一、方法不够科学。不少事业单位在年度财务分析中,缺少角度、多侧面的财务分析报告,不考虑财务分析报告的不同阅读对象,也不了解不同阅读对象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只提供一种模式的财务分析报告,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单位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加以分析和说明,也不能科学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及改进措施。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有效性。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1、增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推进财务分析工作规范化

首先要走出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代替财务分析的误区。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信息,以帮助与事业单位有利害关系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一种历史性数据,是一种关于资金、数据的客观表述,这些信息对于决策有重要价值,但绝不可以直接用于决策。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的数字本身并不完全具有比较明确的含义。在许多情况下,如果孤立地去看报表上所列的各类项目的金额,可能对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没有多大意义。对于报表使用者而言,比较重要的、有意义的资料是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数字所体现的一些指标的变动趋势和金额。所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还必须对财务报告(主要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做进一步加工,做出比较、分析、评价和解释,这也正是财务分析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其次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的财务分析能力。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学习,提高经济理论、管理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要积极参与管理,从全局的高度分析和研究财务,及时同各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将自身的财务会计工作同部门、行业、单位的整体和其他工作联系起来,扎实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还必须提高领到的财务分析能力,既要提高领到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也要帮助领到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提高财务分析的能力,让各级财务领导重视财务分析,参与财务分析,指导财务分析。

2、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推进财务分析工作科学化

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事业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对财务状况的分析,对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等。

(1)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对事业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考查事业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和解决,进一步挖掘单位内部潜力,并且为编制下期计划提供资料。

(2)对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分析。一是对于事业单位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的分析,主要应对单位应缴预算收入是否符合政策和及时、定额地收纳缴库,以及有无拖欠挪用的现象进行分析。二是对单位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时,应先根据单位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编制单位预算支出情况分析表,然后再逐项进行分析。

(3)资产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首先是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固定资产的增加及其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固定资产的减少是否合理和经过正常的批准,固定资产使用是否充分有效,有无长期闲置和保养不善等情况。其次是对于材料的增减情况进行分析。要分析各种材料的结构和定额执行情况,有无长期积压和浪费损失的现象。第三是对资金流转情况的分析。主要分析事业单位有无保障其业务活动的资金(主要是货币资金),资金的流转情况如何。第四是对往来款项的余额进行分析。应分析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分布及未结算原因,有无长期挂账、呆账等问题,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五是对拨入经费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考查拨入经费的期末数比年初数增加或减少的原因。最后是对预算内、外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考查有无铺张浪费、请客送礼等违纪行为。

其次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力求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符合单位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自给率。经费自给率是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收入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重要的分析评价指标之一。它既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指标,也是财政部门确定财政补助数额的依据,同时,也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确定事业单位收支结余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比例的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计算经费自给率。其计算公式是: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它是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的指标。分析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可以了解事业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从总体上看,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不宜过高。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努力,逐步调整支出结构,尽可能提高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否则,事业单位有限的资金大部分被用于人员开支,也就是通常说的被“人头”吃掉,可用于开展业务的资金就难以保证,最终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资产负债率。它是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是新增加的一个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它是适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整体要求而设置的。其计算公式是: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是反映贷给事业单位款项的安全程度的;从债务人的角度来说,资产负债率说明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业务活动的能力。从事业单位的性质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比例较为合适。

自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有了较大的区别。以上几项指标体系从总体上对各类事业单位都具有可操作性,也是各类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基本指标。为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的指标体系。建议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指标如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重、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等,引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评价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将一些类似于企业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收入利税率、收入利润率、投资收益率等引入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作者:傅秀丽

单位财务会计报表论文 篇2: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的探讨

【摘 要】 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事业单位就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本文主要阐述财务分析的含义、事业单位中财务分析的现状、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性的方法,以及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分析 效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分析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的过程是复杂的,因为其中的细节很关键,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出财务分析在事业单位中的变化规律。加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用。

1. 事业单位中财务分析的现状

在近几年来,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管理部门编写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过程越来越多,但是从具体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上看,这种方法并不科学。主要是因为财务分析没有被利用起来,利用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我们知道事业单位是相对独立的,是按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样,事业单位就会忽略财务分析的过程,而重视财务管理的核算,对财务分析没有明确的目的,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部门只是一味的编写财务分析,并没有把财务分析的效用和功能体现出来。其中,事业单位中具体的财务分析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只重视经营,而忽略管理,这样就是他们对财务分析的认识程度低,就不能利用财务分析的效用来指导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些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很低,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主要就是对财务进行核算和管理,但是却没有对财务工作进行分析,他们错误的认为财务分析只是日产生活中的工作,偶尔注意一下就可以,然而他们在编写财务分析的时候只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完成工作任务而已。财务分析的报告制作的很详细,其中也有一些非常可取的建议和有效的措施,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只是停留在书面中,而不能把这些建议和措施真正的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这样就导致财务分析的效用无法体现出来。

1.2有些事业单位没有做好财务分析的准备工作,在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知道财务分析要编写,要通过会计报表然而会计报表上面只是数字,归纳的太过于简单,这样就会导致财务分析的过程非常枯燥,同时他们抓不到影响财务状况的原因,有时候很难把财务分析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这样就会降低财务分析的质量。有的财务人员在编写财务分析的时候,主要是从财务资金的运用方面进行的,但是却体现不出重点的内容,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利润进行分析,只是通过与上一年的利润情况进行对比。这样的财务分析并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性的方法

2.1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

为了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管理工作,就要在事业单位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有负责人,专门带头做好财务分析工作,财务负责人主要是做好组织和准备活动。事业单位中财务的主管部门要组织财务分析体系,同时还要制定工作流程,要保证财务分析的时间,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要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且保管好这些资料,同时还要对财务分析进行评价。

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发展的状况,找出适合财务分析的方法,然后对财务分析进行评价。要合理选择财务分析和管理的指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要进行衡量和评判。如果是对总的资产的利润进行评价,那么就要利用事业单位本来的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作为标准值,同时还要查阅一些国外的数据,并且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更充分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了使工作过程更加方便,那么就要把评价的体系归纳到电算化的内容中,然后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读取,然后得出评价的结果。

2.2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分析收集的资料是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分析资料的时候要把握好其中的矛盾关系,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同,其中采取的策略也是不同的,财务分析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分析其重点部分,并且能够抓住其主要的矛盾,要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财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要杜绝出现偏概和略概的情况。要将事业单位的发展作为财务分析的目标。

2.3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力求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符合单位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经费自给率。经费自给率是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收入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重要的分析评价指标之一。它既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指标,也是财政部门确定财政补助数额的依据,同时,也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确定事业单位收支结余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比例的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计算经费自给率。其计算公式是: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2.3.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它是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的指标。分析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可以了解事业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从总体上看,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例不宜过高。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努力,逐步调整支出结构,尽可能提高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否则,事业单位有限的资金大部分被用于人员开支,也就是通常说的被“人头”吃掉,可用于开展业务的资金就难以保证,最终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2.3.3资产负债率。它是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是新增加的一个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它是适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整体要求而设置的。其计算公式是: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是反映贷给事业单位款项的安全程度的;从债务人的角度来说,资产负债率说明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业务活动的能力。从事业单位的性质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比例较为合适。

自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有了较大的区别。

以上几项指标体系从总体上对各类事业单位都具有可操作性,也是各类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基本指标。为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的指标体系。建议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指标如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重、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等,引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评价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将一些类似于企业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收入利税率、收入利润率、投资收益率等引入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过程需要体现出分析的准确性,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需要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相互联系在一起,应该从事业单位的财务实际状况出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不利因素。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收集一些有关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相关资料,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分析必须从事业单位发展的背景和环境中进行,保证资金能够合理的运行。进而做到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效用。

参考文献:

[1] 潘皓明.纠正忽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倾向[J].冶金财会,2006(12).

[2] 陆浩.试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作者单位: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作者:曾华丽

单位财务会计报表论文 篇3:

浅议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财务管理是地勘单位管理的核心,是地勘单位蓬勃发展的命脉,是地勘单位长远发展的前提。只有认清地勘单位的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在经营发挥出关键作用。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的事业经费逐年减少,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相继成立了许多多种经营实体,形成了地勘单位靠财政拨款和对外创收维持生存的两种局面。这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又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事业单位经营模式的多样化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现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监督功能弱化,其主要存在以下五点问题:

1、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环境不配套。

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经过了四个阶段:计划经济阶段,这个阶段财务管理很单一,只从事国家下达的地勘任务;市场经济初期,财务管理分地勘主业和二行,二行是从事多种经营工作的,地勘单位分别设地勘主业财务和二行财务;市场经济运行几年后,取消二行财务,后地勘单位又相继成立了许多多种经营实体,各多经实体分别独立核算,各自管理,由地勘主业财务汇总报表上报;现阶段地勘单位统一一个财务机构,不管地勘主业还是多种经营业务统一由队财务进行核算和管理,事业经费和注册登记的企业各自单独设置会计账套进行会计核算。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不到位,束缚了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和管理,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地勘事业单位拥有资质,却没有工商税务注册,给财务核算带来很大的麻烦。

2、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到目前为至,我国尚未正式提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切概念。1996年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4条中,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虽然《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财务任务与财务管理目标有一定联系,但并非完整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于地勘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相应的财务管理框架體系,也就无法搭建,相关的财务指标缺乏客观标准,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也谈不上指导地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

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整。

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42条规定: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情况等,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有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体现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但从随着现行地勘事业单位经营多元化,这些简单的分析指标不能满足现阶段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缺少一些必要的分析指标,如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内部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等。缺少综合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事业单位的绩效、风险及综合实力缺乏分析。

4.财务责任体系尚不健全。

地勘单位的性质决定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财务责任。明确财务责任,是顺利开展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各项财务关系的前提。目前,随着地勘单位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责任控制也在逐步建立。但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形成不久,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划分原则不够明确,导致一些“权利真空“的出现,削弱了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监控作用,事业单位的职务犯罪、腐败现象和消费现象有加强的趋势。

5、实物资产核算和管理薄弱,加大了地勘单位的运营风险。

现实中,地勘单位存在着对存货和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够规范,从账面上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实物资产的存、耗情况。原因三点:一是地勘事业单位一直不太重视实物资产核算,习惯于按收付实现制简单经收支结算办法核算了事;二是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和不高,加强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三是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二、提高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应区别建立有组织收入条件的地勘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和政策,如对地勘单位进行工商、税务注册,充分利用地勘事业单位原有的主业资质,把新注册的公司或企业纳入其中,做成企业集团,理顺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管理。这样便于上级部门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从而能更科学地反映地勘单位的运营情况,

2、明确地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开展一切财务活动的归宿,在地勘单位逐步走向市场化的环境下,地勘事业单位要生存和发展,只有采取以事业绩效为导向的改革,形成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提高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地勘服务。因此,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地勘事业绩效的最大化。

3、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目前地勘单位的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模式已不适应。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评价体系,应包括基本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标体系两大部分。基本指标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一些指标处,还应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分析指标。如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反映地勘单位内部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反映资金使用情况的指标。综合指标是以绩效和风险分析为核心,以财务综合实力辅助的分析系统,包括反映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风险及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4、健全财务责任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地勘单位长期以来只满足于对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需要,财务责任的分工不够明确,根据目前地勘单位的实际,可分两步骤完善其财务责任体系:

根据地勘单位的队长或院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财务部门的分工,在财务部门下,分设结算、财务、管理三个部门。其中结算部负责单位和职工以及对外报账业务及资金往来结算,制定往来业务的清算制度,清理拖欠款项,加速资金回笼的速度;财务部负责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负责预算的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管理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全面管理、资金的筹集和运作,负责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住房公积金管理等业务工作。

5、树立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

对现行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对薄弱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进一步提高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不断提升地勘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现在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是只会算账而不会看账的会计,或许有人会说财务工作本来就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之分,而偏重于核算的会计是没有必要具有财务管理分析能力的。其实不然,即使是生产会计信息的核算工作,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分析能力,否则是不可能了解管理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的,而不了解需求的生产只能是盲目的生产,其产品也就注定了会没有价值。因此要想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才是重要保证。一方面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教育培训机制,重视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鼓励财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不断“充电”,自学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光远《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年

[2]财政部经济建司《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考证理论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作者:潘玲勤

上一篇:义务教材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版画创作民间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