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外贸长期发展毕业论文

2022-04-24

优势外贸长期发展毕业论文 篇1:

眼视光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摘 要:眼视光专业是眼科学和视光学双重科学的知识集合。眼视光专业主要是用来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行业的社会需求才是行业最终能够长期发展的基础。眼视光专业的学生占专业整体结构的比例较少,眼视光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就是与眼视光有关的企业。

关键词:眼视光专业;就业问题;课程特点;发展方向;趋势;对策

1 概述

眼视光专业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专业种类,眼视光专业需要学习多种知识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眼视光专业得到社会各行业的大量的人才需求。人们对与眼科相关产业专家的需要比过去有了重大的发展。眼视光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该专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基础动力。它的主要课程设置为视光学基础、验光学、眼科临床、眼科光学、隐形眼镜基础、眼视光器械学、医学基础、眼镜定配技术、斜视矫正等,同时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设了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等基础学科。由这些专业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眼视光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有很多途径。从医学临床诊疗到眼镜专业服务,再到市场营销,眼视光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范围上比较广阔。眼视光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的眼镜方面的从业水平,同时,在贸易交流和管理上,对眼视光专业学生来说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新专业分配的体制下,眼视光专业毕业生可以实现专业知识和个人职业理想的合理规划。我们研究眼视光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为眼视光专业探求发展方向,并从中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技术要求。

2 眼视光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掌握的主要技能

2.1 眼视光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①眼视光专业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的学科。设置眼视光专业课程就是为了从专业化的角度培养眼视光学的人才。我国目前的眼视光专业的学科建设处于初期的发展时期。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了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价值。②通过市场运行,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科目设置。眼视光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学生知識体系掌握最完备的途径。眼视光专业课程设置包括眼视光基础、机械制图、眼镜手绘效果图、眼镜平面设计、AUTOCAD、眼镜三维设计、眼镜结构分析、眼镜外贸、眼镜营销学、眼镜材料与配件、金属眼镜框加工工艺、塑胶眼镜架加工工艺、专业英语、眼镜生产管理、眼镜配色等。③眼镜专业课程设置是从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专业课程当成学生最终占领市场角色的法宝。

2.2 眼视光专业学生掌握的主要技能

眼视光专业的学生掌握的技能是非常实际的。①眼视光专业的学生掌握了眼镜生产技术、眼镜设计技术、眼镜生产管理技术、眼镜生产的外贸营销技术、眼镜行业行政管理。②同时,掌握眼科知识体系中的若干内容。眼视光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进行知识体系的全面学习。在学习中,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知识的丰富内涵,同时,在实践课程中,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课程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独立完成相关的知识。③眼视光专业的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很丰富的,因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就是要求人才具有多种技能水平。多种技能可以应对就业后的诸多变化,让学生在选择专业为职业的时候,具有良好的技能水平。

3 眼视光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岗位分析。

3.1 医院眼科诊疗工作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的管理机制较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越。医院成为提供公共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大型综合性医院诊疗科设置中,眼科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多城市,眼科医院成为综合性医院中,独立的一个分支。我国给予眼科医学大力的支持。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给新兴的医学科目很多优先的政策。建立专业的眼科医院就是为了给患者提供专业的眼病服务。在眼科医院中,眼视光专业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眼视光专业学生可以进行配镜技术服务、验光、检查。在临床应用上,眼视光专业的学生可以成为优秀的眼科医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在学术研究上,眼视光专业的学生可以实现眼视光专业的技术突破,达到眼视光专业与医学的有机结合,实现眼视光专业的医疗诊治目标。

3.2 在眼镜公司的从事验光配镜工作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三十多年。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我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调整成为发展中重要的历史事件。眼镜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期都中期的发展过程。在初期行业发展中,眼镜公司只提供配镜服务,除此没有其他的业务种类。但是,随着眼镜公司的职能转变,眼镜公司实现了一条龙服务。从客户进入到公司内部,公司就要提供必要的解答和咨询。验光工作是配镜时候必要的专业指导,验光的技术性很高,要求从业人员充分掌握眼睛生理结构和发展过程,专业人员要完整进行预测与规划。在为客户提供准确的验光结果外,还要对客户提供眼镜佩戴的常识,同时,要对客户进行眼睛保健的教育。

3.3 眼镜的设计和检测

随着眼镜行业的发展,眼镜的设计成为眼镜公司的重要工作。随着时尚元素的介入。眼镜设计已经不是传统的观念。很多人佩戴眼镜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矫正视力,而是为了美观。眼镜的美观作用在近几年有了重要的市场份额。佩戴眼镜的人要求眼镜具有多重功能,矫正视力、防晒、防尘、时尚配件,眼镜已经从传统意义的作用升华到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产业结构。眼视光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眼镜设计和检测上,实现专业的应用。在设计水平上,可以提供自己独特的见解,把眼镜设计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实现眼镜设计的多样化、便捷化。随着眼镜种类的增多,眼镜设计逐年成为眼镜公司的重要砝码,良好的设计可以为健康服务,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眼镜的魅力。眼镜检测同样重要,通过对眼镜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眼镜的生产水平。

3.4 与眼镜业务相关贸易活动的管理

我国经济发展中,不断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眼镜行业已经上升到贸易活动的领域。在眼镜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眼镜公司的贸易活动空前加大。眼视光专业的学生的优势就是掌握眼镜相关的所有知识,可以应对眼镜公司的各种岗位需求。在眼视光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就把贸易管理作为一项专门的课程来学习,学习的目标就是为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专业技术的支持。

3.5 眼镜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岗位

眼视光专业的学生掌握眼镜机械化的专业知识。我国眼镜加工行业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眼镜属于精密仪器的行业,因此,眼镜行业对机械化的要求是非常细致的。眼镜机械水平,影响着眼镜行业的发展速度。机械化水平越高,发展速度越快,对眼镜公司的利润提升越有利。眼视光专业的学生符合机械化需要的各个方面。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实现了突破。

4 对眼视光专业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 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完善就业指导

眼视光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明确就业的种类。毕业生本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知识范围。在就业方面,要积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应对市场挑剔时,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同时,进行必要的市场分析。例如什么公司具有哪些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否能够适应自己的发展,自己在该公司能否达到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业过程中,要保持对自己的正确的审视态度。要保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在遇到就业难题时,要遵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让个人融入社会的潮流中。学校在这方面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做好各种思想的准备。

4.2 搞好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目前高校教育体制的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技能指导。职业规划是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全面把握。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着重从多方面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从知识水平、个人素养、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认定。注重个人修养和职业素养的双重发展。职业规划中的素质拓展是实现毕业生真正与社会结合的重点。我们倡导职业规划就是要从根本上,突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从而消除步入社会初期的恐惧。

4.3 强化职业技能教育,提升教育教学环境,做好毕业生和社会的衔接

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眼视光专业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地方不健全不完善。对于这个新兴学科来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教学环境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法的应用等。对于眼视光专业的学生,我们要进行全程的跟踪调查,从入校学习到就业分配,都要进行考察,以实际考察的结果,随时调整教学结构,实现教学与就业的良好衔接,实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原则。

5 结论

经济越是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就会越来越快,从而产生了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对专业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在这样的发展要求下,眼视光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有很广阔的发展领域。专业性是当前社会各个行业的口号,只有专业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社会实践可以推动专业的更快更好的发展,专业性也会为社会实践提供智力支持。眼视光这门新兴的行业,会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需要中产生价值,眼视光学生的就业前景也会随着经济的发达而有每个人独特的专业发挥之地。让眼视光专业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提供最优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林,刘钰.对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2]夏菁.高職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J].教师,2012(08).

作者:张大斌

优势外贸长期发展毕业论文 篇2:

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与中高端发展

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关键期、经济发展转型期,我们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不断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才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在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保持中高速增长

中高速增长是一个相对于高速增长而言的概念。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至2011年。长达32年年均9.87%的经济增长率,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资源供给约束趋紧、经济总量基数增大,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已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5%左右,就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选择。

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我国现阶段,既有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又有致使经济进一步下行的较大压力。比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制约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但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正在释放越来越多的红利。又如,我国传统人口红利大幅度下降并接近消失,但新人口红利正在大量形成。虽然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还会进一步显现,但总体上看,劳动力供给仍然相对充裕,劳动生产效率仍然较高,特别是每年7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和数以千万计的高中专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可以形成新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形态和人口红利,并成为支撑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要素。再如,虽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对于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一个挑战,但这同时又提供了重要增长空间。因为低收入者和低收入地区赶上中高收入者和中高收入地区的热情与行动,仍然是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还如,城镇化进程加快,不仅会创造更大和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还会带来更全面和更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需求结构升级,从而会成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特别是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因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困扰而出现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疲弱,既给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带来了较大压力,但也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和把更多更好的资源、设备和技术购进来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其他因素包括正在孕育的科技和产业新突破、国际经济贸易格局新变化、市场范围和竞争格局新发展等,也是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短期政策与中长期举措相结合。从现实经济增长来看,随着全球经济持续衰退,随着我国传统人口红利和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随着我国经济资源短缺程度逐步加深,随着我国投资的边际收益率开始下降,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已降至7.5%左右;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的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持续在较低水平徘徊;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的外贸出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同样处于历史低点。在这种情况下,启用需求管理,创新和实施区间定向调控等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抑制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是必要的。在短期内,可继续实施定向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鼓励外向型企业持有更多外汇和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进一步强化向中小微企业倾斜的银行信贷政策,进一步支持和扩大前瞻高效的基础设施类、技术装备类和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类投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健康消费等。从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实际看,还必须启用和实施供给管理,特别是要通过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使我国经济在中长期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增长。

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我国国情所使然。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有200多种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仍然排在全球第八十位以后,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及其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这就是说,中短期内我国经济还不可能迈向全球发展水平的最高端。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从现实出发,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全面理解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内涵。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率,关键是提升产业和产品技术含量,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国民产出的附加价值,目的是持续改善和大幅提升我国国民福祉。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过程,既是我国经济三次产业发展的数量比重及其结构、技术含量及其结构、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结构以及各产业附加价值水平及其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各产业自身发展及其组织方式、组合方式、管理和运营方式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过程,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型、粗放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向内涵型、集约式、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迈进的过程。其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形态改善、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不仅需要大力推动和努力实现生产方式的大转型大升级、产业组织体制机制的大更新大改进,而且需要大力推动和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产业技术的大升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

努力克服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困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长期以来多数企业和个人已习惯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面临思维和行为惯性及体制机制障碍。克服困难和障碍,根本上要靠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比如,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及选拔任用机制,打破行政性垄断,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等。只有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惠民生要动力,才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努力实现中高端水平的中高速增长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短期需求管理政策的支持和审慎有效的宏观政策调节,同时需要中长期供给管理和发展政策的配合。这是由短期宏观经济运行及其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在我国现阶段,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根本技术支撑。毫无疑问,通过短期需求管理和审慎政策调节,是有可能在短期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近年来,存在一种低估经济下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与后果的思想倾向。应当看到,对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及其后果的任何低估或忽视,都不仅与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相脱节,而且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矛盾,更与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相冲突。当然,如果因此就认为可以不顾宏观经济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启用短期大放松、大刺激政策,就可以防止经济持续下滑、保持中高速增长,也是不符合实际和不可取的。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选择是,在积极搞好短期宏观调控的同时,着力推动我国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尤其是着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技术水平提升。这是我国经济在中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根本技术支撑。

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在更高起点上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制约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因素不仅与短期市场需求有关,更与资源、结构、技术和体制机制等供给因素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有关。在这种条件下,要使我国经济在中长期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增长,就必须在正确实施积极有效、科学审慎宏观调控的同时,努力破解供给约束和国际经济环境制约,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包括开发和运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等国际经济贸易新布 局等。

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拓展,随着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进一步趋紧,要使我国经济在中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不仅需要更多更好的物质材料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投入,而且需要更多更好的经济技术资源和创新能力的投入,并由此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运用等的大幅提升。我国经济越是向前发展,就越是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技术运用等方面实现改进提升。只有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才能长期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经济增长。

总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与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两种形态、两种方式,二者内在联系、辩证统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要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就必须通过经济中高速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要使经济在中长期保持持续健康的中高速增长,就必须以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为支撑和动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作者:刘迎秋

优势外贸长期发展毕业论文 篇3:

对广东省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及企业的调研与思考

摘 要:本文基于对广东省毕业生、在校生以及相关企业的调研,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现行的教育模式、内容、效果以及国际化建设程度进行了调查。基于调研结果总结分析出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务 毕业生 在校生 企业 调研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开展了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的调研工作。项目组经过2015年7月~2016年3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在校生调研、毕业生调研、企业调研。在取得大量原始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汇总与分析,形成本调研报告。

1 调研对象和方法

1.1 调研概况

此次调查课题组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式。调查分为三个部分,即学校走访、企业调研、在校生于毕业生调研。其中,院校调研包括广东省内开设国际商务专业10余所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以及相关专业进行调研。企业调研包括企业162家,均为国际商务相关对口企业,行业涉及外贸企业、内贸企业、制造企业、电商企业、金融企业、货代企业、船代企业等。学生调研分为在校生调研与毕业生调研。

1.2 调研对象及方法

1.2.1 院校调研

院校调研包括广东省内开设国际商务专业十余所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以及相关专业进行调研,主要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校、南华工商学院、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等,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办学现状、课程机构体系、相关课程介绍、国际化建设情况等。

1.2.2 企业调研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共调研企业162家,均为国际商务相关对口企业,行业涉及外贸企业、内贸企业、制造企业、电商企业、金融企业、货代企业、船代企业等。企业类型涵盖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其中,具体企业调研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1.2.3 学生调研

本文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校、南华工商学院等十余所高职院校进行在在校生与毕业生进行问卷调研。共计收回在校生问卷437份、毕业生问卷352份,如表2所示。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企业调研结果

2.1.1 企业岗位需求分析

国际商务类企业主要提供岗位列表包括:外贸类、营销类、物流货代类、财务类、电子商务类。其中,外贸类(包括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所占比例最大,营销类(包括销售员、运营专员、推广专员、海外推广等)、物流货代类(包括货代员、订舱员、物流操作员、海运跟单员等)次之。其中,外贸类与物流货代类均涉及对外贸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国际化水准。其中,岗位分布图如图1所示。

2.1.2 企业用人能力需求分析

国际商务类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着重关注几项能力,其中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占第一位(87.65%),这与相关行业的性质主要通过与人沟通促成交易相关。其次,团队合作能力(75.93%)与英语听说能力(62.35%)也是用人单位特别关注的能力需求。具体能力需求列表,如图2所示。

2.1.3 企业用人学历、专业需求分析

国际商务相关企业在用人方面,倾向于选择高职(79,63%)、本科(79.63%)的人才,其他学历的人才如中职、硕士、博士则较少选择。说明高职的学生在应聘相关岗位的时候,具有一定优势。

国际商务类企业在选择求职者时,最愿意招聘专业对口的学生,即国际商务专业(64.2%)、外贸专业(63.58%),其他专业中优先考虑的是外语(51.85%)、物流(35.19%)与管理(32.1%)。

2.1.4 企业建议分析

当企业被询问高职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大部分的企业都回答一般(87.04%),只有少部分的企业认为完全可以(7.41%)。

对此,课题组进一步追问,如果高职毕业生尚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那么,对需要加强的是什么能力。对此,大部分企业认为实操教育、沟通能力、团队教育、以及外语能力是相对欠缺,因而需要加强的能力,如图3所示。

2.2 在校生調研结果

2.2.1 招生渠道与专业选择分析

课题组对于当前国际商务在校生的招生渠道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78.87%)来自于普高统一招生,其余有些来自五专生、中职招生、自主招生等。

调研组对于学生选择专业的原因也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在校生(57.49%)表示,这是他们自己的爱好与选择。也有不少学生是因为亲朋好友推荐或者认为这个专业容易就业而选择的。

2.2.2 学生未来规划分析

通过学生对自己未来规划的分析可见,学生毕业后进入国际化公司的意愿非常强烈(45.45%),充分说明国际商务课程国际化的必要性,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也有不少学生选择进入本土公司(18.67%)与自主创业(14.74%)。

2.2.3 在校生对于专业国际化的评价

调研组首先对在校生对于专业是否国际化询问了总体感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际商务冠以“国际”之名,但是大部分学生(75.18%)对于专业国际化建设程度较为一般,仅有16.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非常的国际计划,证明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那么在校生对于专业是否国际化是怎么看待的呢?认为国际化对自己很重要的在校生占46.93%。认为是否国际化与自己没关系的在校生占3.69%。说明大部分在校生都认同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专业的国际化程度与自己有一定关系,也证明了课题组建设国际化专业标准的必要性。

既然国际化与学生息息相关,那么什么因素在学生看来最能影响专业国际化程度呢?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依次是: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教师的国外留学经历以及国外的教材。这些对于国际化专业标准的指定起着重要作用。

2.3 毕业生调研结果

2.3.1 毕业生工作岗位分析

在参加调查的347名学生中,大部分的学生现在工作岗位为普通工作人员(83.57%),公司骨干和中层管理者所占的比例次之,公司高层管理者所占比例最低,为3.17%。

这与学生的毕业年限较短有所关联,另有可能原因是高职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偏重实际,缺乏对事物的抽象、理解能力,在职业生涯上升通道中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甚至研究生会存在瓶颈。

毕业生岗位类别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大部分毕业生从事跟专业相关行业,例如外贸类岗位,如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26.8%),营销类岗位,如销售员、推广专员、海外推广等次之(17.87%),也有不少学生从事物流货代、电子商务、银行等方面岗位,具体分布如图4所示。

2.3.2 工作能力要求分析

毕业生对于当前岗位的能力要求总结如下:最突出的三种能力分别为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84.15%),团队合作能力(71.47),信息搜集、整理能力(57.06%)。其中,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与上文中提到企业的要求是一致的。说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必须着重该项能力的培养,如图5所示。

2.3.3 薪资水平分析

参与调查的毕业生现有工资水平统计,大部分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在2000~3000之间(39.19%),也有部分毕业生的薪资达到了8000以上(3.75%),同时不可忽略的是部分学生的薪资水平处于较低的1000~2000水平,学生毕业生之间薪资差距较大。

2.3.4 就业能力分析

在问卷中,调研组调查了毕业生心目中认为对就业最关键的因素。其中他们认为综合素质最为重要,专业技能紧次之。这项发现说明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技能固然重要,综合素质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校不光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调研组还调查了毕业生认为对他们的就业影响最大的活动,其中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实践以及实训实习。专业理论知识排名较后。相关院校应该对此有所反思。是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不合理?抑或上课内容陈旧、老套、不能跟上时代?还是学生在上课中的表现欠佳,导致教学成果欠佳?总之,我们的理论專业知识教育需要有所改善。

2.3.5 毕业生对母校国际化水平评价

调研组紧扣国际化主题,对于毕业生关于母校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尽管毕业生都毕业于国际商务专业,但是对于母校的国际化水平认可度并不是很高。仅有4.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母校非常国际化,大部分(68.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母校有点国际化。与不尽如人意的英语学习效果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的学生(54.18%)认为英语学习对于自己很有用,只有11.24%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用。这说明很多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英语教育还不是很成功,不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也对国际化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

3 调研结论

3.1 专业国际化成为趋势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相关对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类人才、营销类人才与物流货代类人才。这些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中外合作往来,从而对于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国际化程度,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3.2 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

虽然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对高职毕业生与相关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通过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查,本文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中开办国际商务专业的部门国际化程度尚不理想。离学生满意、企业满意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如何提升专业的国际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可以从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国外教材等方面切入。

3.3 国际商务高职学生就业前景看好

在当今货物贸易总体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出口额有了飞速的增长,国家对于跨境电商大力扶持,众多利好因素都意味着国际商务相关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调研发现,此类企业最倾向于聘用高职、本科的学生,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内接触大量实际、应用知识,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有着良好的前景。

3.4 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外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国际商务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相关企业普遍反应,现在的毕业生外语能力很多尚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毕业生也反映,现在高职院校的外语教育仍然不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而且他们也提出,外语水平得提高对于他们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因此,高职院校对于现有的外语教育需要进行改进,让学生学有所用。

3.5 国际商务毕业生进入国际化公司的意愿强烈

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由于接受较多外语方面教育,同时也掌握大量商务专业知识,对于进入国际化企业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很强烈的意愿。鉴于学生需求强烈,相关高职院校应该更加大力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以顺应学生需求。

3.6 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因而课程设计需要以实践为导向,而通过对国际商务学生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学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企业也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朱玉赢.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9).

[2] 王慧.国际商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14).

[3] 王佳.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4(12).

[4] 张开旺,曾宪忠.高职院校实践教育培养和管理模式调研报告——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

作者:楼洁 刘红燕

上一篇:装饰画中柱础装饰艺术论文下一篇:高职高专药物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