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外贸发展战略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运用1978—2011年间我国GDP、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对我国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进出口贸易额和GDP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对数据数量化分析基础上,就增强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增长外贸发展战略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经济增长外贸发展战略论文 篇1:

多重困境下天津外贸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

摘要:由于面临国际国内多重困境,天津近年来外贸增速持续放缓并已经成为制约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天津外贸面临的主要困境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探讨天津外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对外贸下行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进行实证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天津新的“比较优势”和走出外贸困局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政策选择

一、天津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伴随天津经济的发展,天津对外贸易也快速增长,外贸增长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天津外贸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思考。在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上,大体有三种观点:其一是罗伯特逊和纳克斯的R-N理论,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外贸易除带来直接的外贸收益外,还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其二是劳尔•普雷维什和辛格的观点,他们认为对于初级产品出□国而言,对外贸易可能导致“贫困化增长”;第三种则是一种折衷的观点,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中性的。

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天津外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从长期看,天津的GDP和进出□贸易总额、进□额、出□额都存在稳定关系,并且每增加一美元进□所对应产生的GDP为13.06元,而每增加一美元出□所对应产生的GDP为11.55元,即进□对GDP的拉动要略大于出□对GDP的拉动。

二是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成立,从检验结果看,除滞后3期之外,因果关系都成立,表明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拉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因果关系在滞后4期时才出现,表明经济增长并不能立即导致对外贸易的增长,而是存在一个4期的滞后。

从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看,只有在滞后1阶时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超过1阶滞后这种因果关系都不存在,这一结论表明虽然进□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只在当期或滞后一期发挥作用,其溢出效应不明显。

从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看,二者之间在滞后4期存在因果关系,即本月的出□对4个月后的经济增长拉动效应开始显现,即溢出效应较强。

从上述分析看,天津外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明显,虽然外贸出□产生的增加值低于外贸进□,但外贸出□的溢出效应高于外贸进□。由此可见,天津外贸发展对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当前天津外贸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外贸增速持续低迷,外贸增长面临多重困境

1.在国内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天津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受到冲击。天津加工贸易占整个贸易方式的48%-51%之间,其中加工贸易出□占全市出□的比重更是达到了60%以上。加工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它的问题:一是加工贸易“大进大出”带来贸易额虚高、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贸易摩擦增加;二是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贸易利益低下,势必加大“贫困化增长”的风险。

为此,商务部于2005年出台了《出□加工区加工贸易暂行管理办法》,鼓励东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从实际效果看,全国对外贸易增长已经出现了西部增速高于中部,中部增速高于东部的态势。而受此影响,包括天津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都出现了外贸增速放缓的迹象。

2.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外资企业比例偏高,进出□严重依赖于少数大企业,导致外贸波动风险加大。天津市外贸进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比重均在70%以上,而全国平均水平仅为50%左右。由于外资企业多为跨国企业在华子公司,其经营往往服从于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外资企业比重过大导致整个天津市进出□贸易随外资企业进出□波动而波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部分实体行业已经受到冲击,外商投资企业将资金撤回国内“救急”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加大,而天津市外贸出□过分依赖少数大型企业,必然加大外贸运行的风险,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外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对欧美市场贸易比重较大,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欧美消费需求减弱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天津出□形成冲击。从地区分布看,亚洲、欧美是天津的主要贸易伙伴地区,占到天津进出□总额的95%以上。其中欧美两个地区的贸易占天津进出□总额的39.14%,出□总额的48.79%。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并波及到欧洲,引起欧美经济放缓甚至衰退,导致天津对美国和欧洲出□增势趋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天津出□欧美市场主要以手机、家电等机电产品为主,相对纺织、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此类产品收入弹性较大,当社会消费能力普遍下降时首先削减的正是此类产品的消费。

4.政策和成本优势丧失与不足导致天津外贸发展速度下降。1984年天津被批准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地方审批权限和给予外商投资优惠方面享受到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些政策上的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而与此同时土地、劳动力成本又不断上升,这导致部分企业将订单向中西部和印度、越南等土地和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地区转移。同时由于政策和发展观念差异,天津市企业经营成本相对南方企业较高,比如天津市社会保险缴存比例就明显高于南方省份。例如整个社会保险比例天津企业综合负担35.05%,而浙江企业综合负担29.8%,这无形中增加了天津企业负担,使得部分出□企业订单转移到南方。

(二)外贸增长趋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外贸下行对GDP本身的增长影响有限。虽然天津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在100%以上,但基于以下几点因素,实际贸易依存度比表面数据要低:(1)加工贸易占比较高使得大进大出模式下部分进□和出□零部件和原材料被重复计算从而扩大了贸易依存度;(2)由于进出□额都用美元表示,因此在计算贸易依存度时通常要依据市场汇率换算成人民币,而相对购买力平价而言,市场汇率并不能真正反应人民币的购买力。因此,外贸增速放缓对经济增长本身影响有限。

2.外贸增速放缓对经济的间接冲击不能忽视。

一是外贸出□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会受到外贸下行的影响。虽然天津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原材料主要以进□为主,但一些非关键原材料仍然要依靠国内采购,产品出□的下降必然导致对原材料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出□企业上下游企业受到影响。其波及范围取决于产业链的长短和国内采购比例。

二是外贸增速放缓必然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截止到2007年,天津市社会就业人员在三资和外资企业中的比重分别占到整个社会就业人员的8.2%和2.3%,而三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大部分从事进出□行业,外贸增速放缓必然对这部分人员的就业产生影响。虽然天津目前还没有出现因企业倒闭而导致工人大量失业的事例,但天津外商投资企业中就业人员增长率也出现减缓趋势。

此外,外贸下行的风险还包括由于企业减员或降薪所引起的消费、政府收入的下降和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除直接影响经济外,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放缓还可能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并进一步影响消费支出。

3.外贸发展对经济冲击的定量分析。分别建立GDP和进出□总额、出□额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考察进出□、出□、进□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持续时间。检验结果表明:一是对外贸易波动对GDP的影响将显著持续一年左右,一年之后影响将逐渐变小;而GDP的波动对外贸的影响大约持续8-10个月。而且从影响的程度看,进出□对GDP的影响要大大高于GDP对进出□的影响;二是对外贸易的各项指标进出□总额、出□总额、进□总额的波动都会和GDP产生相互的冲击效应,而且这种冲击效应持续的时间从7个月到1年不等,但共同的特点是对外贸易各项指标对GDP的冲击要远远大于GDP对对外贸易各项指标的冲击程度。

三、正确认识外贸困局,选准方向迎接挑战

(一)辨证看待当前外贸下行局面

1.出□增速下降在减少外需的同时也减少了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出□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过多依赖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一是过分依赖出□外需不免对内需的发展产生影响;其二是过渡依赖外需使得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贸易出□增速下降不全是负面影响,对外需的下降降低了经济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也可以此为契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当前正是改变外贸“重数量、轻质量”的良机。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过多地遵循重数量轻质量,以追求出□规模、出□创汇为主要目标,出□在实现总量增长的同时,质量和效益没有同步提高。虽然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加工贸易不失为一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但如果长期对低端加工贸易形成依赖不仅会大大延缓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很难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必然在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出□增速的下降同时也为出□企业改变贸易方式、促进外贸结构调整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二)走出外贸困局的战略选择

1.天津新的“比较优势”分析。

优势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优势。

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使得滨海新区新的政策优势不断显现,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则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之一,必将在未来几年引领天津发展。

优势二:天津独特的区位优势。

天津位于欧亚大陆桥最东部,具备以港□为主导的交通优势,在海运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运输方式的背景下,天津的地理位置优势必将进一步发挥作用,这一优势也是中西部内陆地区所不具备的。

优势三:京津城市互补优势。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有高等院校300多所,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科研机构1000多所,其中绝大多数集中于北京,同时北京作为首都,拥有不可替代的行政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吸引技术、人才、资金,只要区域一体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北京的资源和要素完全可被天津所用,这一优势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无法比拟的。

2.外贸持续增长的政策措施。

一是培育技术优势,改变加工贸易比重过大局面。虽然加工贸易在天津的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其中最重要的是附加值十分低下,贸易溢出效应不明显,而借用加工贸易实现产业升级的意图也没有实现。对天津来讲,利用京津地区的人才优势推动技术创新,获得技术优势,才能将当前外贸的“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二是培育品牌优势,获得“制造之外”的收益。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诸如海尔、联想等国际著名品牌,但这些国际品牌无一是来自于天津。培育天津本地企业的品牌优势,创造高价值品牌是提升外贸内涵的重要途径。

三是培育产业优势,发挥“后发优势”。产业是贸易的基础,而当前国际贸易中越来越表现出贸易结构的变化,即呈现出初级产品比重下降,高科技产品比重上升,服务产品迅速发展的趋势。在国内制造领域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天津如果再从中分一杯羹可能会难上加难,因此不妨利用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资本向银行、保险、会计、咨询、审计等新开放的第三产业领域发展,这些领域正是中国外贸发展的“软肋”和未来高附加值贸易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HamiltonJD.TimeSeriesAnalysis.[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einceton,NewJersey.1994.

[2]JohnThornton.Cointegration,causalityandexport-ledgrowthinmexico,1895-1992[J].Economicsletter,1996.

[3]宁冬莉,《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J].《经济问题》,2004,8。

[4]李莹、商悦,《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思路》.[J]《济南大学学报》,2008.2。

[5]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刘伯酉)

作者:程卫红 王贵鹏

经济增长外贸发展战略论文 篇2: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1978—2011年间我国GDP、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对我国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进出口贸易额和GDP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对数据数量化分析基础上,就增强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字: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36420.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进口总额17434.6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702.5倍、782.2倍和631.2倍。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74%上升到2011年的52.9%。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出口总额(EX)、进口总额(IM)、进出口总额(Total)等指标反应我国对外贸易概况;通过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反应经济增长。样本数据选取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2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实证分析

2.1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GDP、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取对数,用ln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lnTotal 表示进出口总额,lnEX 表示出口额,lnIM 表示进口额,a为常数项,b为系数,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a+bX),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估计。

(1)我国出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为:lnGDP=4.198+0.732lnEX,其中 t=62.259,R2=0.9918,F=3876.233,DW=0.5134。

拟合优度R2=0.9918,表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好;检验统计量F=3877.634,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回归系数检验t=62.259>t0.025=2.060,表明自变量lnEX对于因变量lnGDP有显著影响。GDP对EX的回归系数为0.732,说明出口额每增加一个百分比,就使GDP平均增加0.732个百分比,表明出口额对我国GDP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

(2)我国进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为:lnGDP=3.913+0.768lnIM,其中t=52.381,R2=0.9885 ,F=2743.781,DW=0.381。

在我国GDP与进口总额的线性回归模型中,自变量和常数项的回归系数t均超过了临界值,具有显著性,说明进口对于GDP具有显著影响。方程拟合优度较高,达到了0.9885,表明上述模型解释力强。GDP对IM的回归系数为0.756,说明进口额每增加一个百分比,GDP平均增加0.768个百分比,表明进口额对我国GDP的促进作用较明显。

(3)我国进出口总额与GDP的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为:lnGDP=3.530+0.750lnEX,其中t=59.669,R2=0.991,F=3560.410,DW=0.387。

检验统计量F=3560.410,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F检验;回归系数检验t远远超过临界值,拟合优度R2=0.991,表明方程拟合优度较高,证明自变量lnTotal对于因变量LnGDP具有显著影响。GDP对Total的回归系数为0.750,说明进出口总额每增加一个百分比,使GDP平均增加0.750个百分比。

2.2检验结果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之间均存在线性正相关。进出口额既是判断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又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传统观点中,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而进口的作用被低估。实证分析从1978年到2011年,进口额每增加1个百分比,引起GDP平均增加0.768个百分比,说明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向作用。从长远来看,要素供给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产品包括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促使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对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GDP的增长。现阶段我国制成品出口主要集中于低層次产品,并不存在比较优势,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3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3.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我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停留在粗放型的增长上。短期来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能获得静态贸易利益。长期来看,这一贸易利益必将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出口部门相对生产率优势的消失而逐渐丧失。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提高资金、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重,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获得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动态贸易利益。

3.2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的出口主体和出口市场

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私人资本等参与外资企业重组,加快国有外贸企业改制步伐,实施贸易主体多元化战略。外贸出口企业应开拓不同的国际市场,培育新的国际市场,重点开拓有潜力的新兴市场。

3.3 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依靠改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鼓励外商转让先进技术;同时,引导和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增强谈判、学习和转化能力,进一步强化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并逐步实现从模仿创新向合作创新、自主创新的转变。

作者:王茜

经济增长外贸发展战略论文 篇3:

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思考及对策分析

摘要:当前,国际贸易发展面临新形势,具有新特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发挥外贸在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机制;对策分析

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特点

过去一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经受了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为应对这场危机而采取的重大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措施,发挥了明显作用。体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信心得到提升,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功能开始恢复,工业生产出现积极迹象;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回升,内需继续扩张,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国际资本出现回流;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开始活跃。但是,在看到这些积极变化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外部形势依然极其复杂。

1.世界经济复苏存在变数。当下,多数国家经济出现回升是强力政策刺激的结果,而居民消费意愿依然疲弱,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产能利用率仍处低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增长不足的矛盾,加上高失业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复苏动力尚未全面形成。因此,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加大了全球需求市场复苏的难度。

2.金融危机阴影仍未完全消除。这场危机造成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资产损失严重,去杠杆化和清理坏账过程远未结束。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新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还在积聚,一些国家出现债务危机,不排除再度冲击实体经济的可能,也不排除再度出现局部性金融动荡的可能。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经济指标走势出现分化,各国政府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方式和节奏方面发生分歧,协调难度上升,这可能导致主要货币利率走势分化、汇率大幅波动,加大我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

3.全球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12%,全面恢复绝非易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各国都把扩大出口作为摆脱危机的出路之一,但事实上,受经济增长乏力的制约,全球消费市场增长严重滞后。在需求严重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这将使我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中低端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挑战。因此,外贸出口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对外贸易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巨大优势,同时面临的调整转型压力也日益突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大的调整与变革将不可避免。因此,我国外贸既面临全球产业重新分化组合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外部市场竞争、内部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挑战。

1.外需不足,出口增速不稳。当前,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同时,其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如全球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国高额赤字和债务危机、新的经济泡沫风险、全球通胀预期上升以及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等,这些都将导致外需回复进程存在很大变数,维持出口高增长的持续性无法确定。有专家预测,世界经济可能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全球供需结构深刻变化,外需不足,从而造成我产品出口面临更大困难。

2.出口成本上升,价格优势减弱。从总体趋势看,资源产品价格的上涨将成为必然,这将对出口企业形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也是客观和必然的。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即显示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和成本压力。与此同时,土地紧缺、地价上升、环境治理投入增加等,这一切都预示着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的负担将日益加重。

3.汇率调整面临巨大外部压力。今年以来,受美国打压产生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心理预期,企业不敢接大单、长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急于摆脱国内危机的经济需求和对我进行战略打压的政治图谋,从大环境上给我国及外贸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

4.出口结构调整滞后,短期难以改变。出口结构矛盾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产能过剩,出口比例过高,结构不合理。涉及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和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例较小。高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发展滞后。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外资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出口为主,国有企业以部分高端制造业和大型机电产品出口为主,民营企业则多数以轻纺和日用品出口为主。虽出口规模庞大,但出口质量和效益一直是困扰外贸企业的主要矛盾。

5.外贸发展政策、理论和认识有待提升。一是从政策层面讲,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与扶持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不协调、不统一,导致出口结构偏离产业结构的发展,即出口产品结构不能完全反映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现状;二是外贸理论指导的缺失造成同业竞争问题突出,形成严重的低价竞销,损失了出口效益;三是对我国外贸的后续发展定位的模糊认识。这主要源于有人认为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过高、顺差过大带来对外贸易摩擦增多,同时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因此应适当限制出口。这种观点将严重影响外贸政策的制定等一系列问题,将严重制约我们解决当前外贸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也与世界其他国家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相左。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我们在对形势和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进行分析、思考和争辩的同时,必须下决心抢抓后金融危机时代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发挥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作用,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这既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推动外贸科学、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是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我国外贸发展战略。历史经验表明,外贸发展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一环,必须明确把促进出口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地位的高度。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出口多了,而是如何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借鉴国际上最新的贸易理论,明确我国新形势下外贸发展思路和主导思想,指导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二是要从政策层面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政策是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要实现加快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目标,就要调整外贸的支持政策。首先是要保持当前外贸出口金融税收政策不变,保持贸易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使企业对政策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其次是要注意贸易政策同产业发展政策相协调,在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和开展产业发展研究过程中,与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统筹考虑,形成产业政策同贸易政策的有效衔接,以推动战略性产业和相关产品出口,提升我国在部分领域的竞争力,推动产品出口结构升级。

三是要从操作层面研究落实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2009年,我国出口居世界第一,进口居世界第二,已是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是我国外贸当前形势下必须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回顾、总结以往三十多年我国外贸发展历程和经验,结合目前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的变化趋势,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因此,实现我国贸易强国的目标需要努力做到“四个转变”:一是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二是注重从数量价格竞争向质量品牌竞争转变,;三是注重从价格接受者向价格制定者转变;四是注重从接受既定规则向主动参与国际规则转变。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正处在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外贸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难以为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向上游是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主要开展研发活动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向下游是信息与管理密集环节,主要开展总部经济活动和生产型服务活动,包括创立国际品牌。

2.培养跨国企业促进转变。要想提升对全球资源和经济的控制力,必须靠跨国公司去实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只有拥有一批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一个国家才能拥有对全球资源配置的较大主导权,才能拥有大国地位。正因缺乏这样一批公司,才使中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言权有限,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区别之一,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3.调整外贸进出口结构。包括优化主体结构,即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化商品结构,即在稳定传统优势产品贸易的同时,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优化市场结构,即要巩固传统市场,又要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做好培育周边市场;优化贸易结构,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

4.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已经从商品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而我国货物贸易强、服务贸易弱的格局已经严重制约对外贸易持续有效地发展。对此,政府决策层已形成共识,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持保护;二要完善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三要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吸引外商投资;四要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培养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5.健全外贸工作创新机制。工作机制是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要加快构建有利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机制:一是工作服务机制,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的协调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贸易促进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贸易促进体系;三是贸易摩擦应对协调机制,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总之,要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需要加大研究形成政策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两方面的发展优势,实现外贸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外贸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四大措施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经济周刊,2006,(8).

[2] 崔大沪.互利共赢中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EB/OL].中国社科院:探索社会科学网,2008-03-31.

[3] 隆国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从何入手[EB/OL].人民网,2007-01-24.

[4] 王敏娟.论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途径[J].现代商业,2008,(17).

作者:杨 洁

上一篇:供电企业服务地方经济论文下一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