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后勤长期发展规划

2022-12-01

第一篇:公司后勤长期发展规划

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着眼于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着眼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后勤科学发展,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特制订本规划。

序 言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必要支撑;高校后勤具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关系到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必须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建成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后勤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转变了传统观念,创新了管理体制,引入了竞争机制,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改善了校园环境,破除了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障碍,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得到发挥,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未来改革趋势还不相适应。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后勤市场不够规范,行业组织不够健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整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与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广大师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必然对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加速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化方向,坚持服务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处理好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

(二)工作方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要坚持巩固、推进、创新、规范、优化、提高的工作方针。即:切实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规范市场体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二、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

(二)战略部署。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政府主导,高校主责,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到2015年,重点在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发挥协会作用、健全行业标准、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有较大突破,逐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主体多元的格局。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能上事企分开、管办分离,高校后勤整体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市场开放。稳步开放服务性市场,积极开放经营性市场。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强化竞争机制,逐步减少高校自办后勤的市场份额,实现从以自办后勤为主向选后勤、管后勤为主的转变。

(二)加快主体培育。

1.推进高校后勤实体转制创新。后勤实体建立企业化运行机制,实行独立核算与全成本核算,理顺与学校之间的权益关系。支持条件成熟的后勤实体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鼓励社会优质服务企业进入高校后勤市场。社会企业是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社会优秀企业进校服务,形成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格局。

3.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校后勤市场体系。高校要对校内后勤市场实行统一管理,提高后勤资源配置水平。鼓励后勤行业组织搭建多层次市场平台,推广校际联合招标,扩大资源共享范围,促进分散

(三)加强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推行高校后勤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合同约束、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高校后勤市场监管体系。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监管机制。重视监管队伍建设,细化监督环节,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质量,降低监管成本。

2.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支持高校后勤行业协会统一部署,制订高校后勤职业道德标准、管理服务规范、安全操作规程、质量技术标准;制订高校后勤标准化服务的硬件配备标准、制度建设标准、服务质量标准,逐步提高后勤服务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

3.建立健全效益评价体系。支持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制订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价格形成、效益评价办法;界定公益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制定公益性评价指标;规范经营性服务管理,加强质量与价格监管。支持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后勤协会定期发布后勤服务指导价格。支持农校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4.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要加强后勤服务市场调研,进行风险评估,明确责任界限,制定防范措施、责任追究制度和常规警戒制度。积极探索高校后勤意外事故社会化处理途径,完善合同协议内容,分散和降低后勤服务风险,保证高校后勤服务的安全性及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确保高校后勤安全。建立、完善高校后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和快速反应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供应急服务,保证高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完善体制机制。

1.完善后勤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行政主导向政策引导转变。改进高校后勤管理方式,淡化后勤机关行政色彩,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强化服务保障功能,提高运行效率效益。 2.促进行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全国性及地区性高校后勤行业协会,搭建市场平台,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资源整合,反映行业诉求,规范行业管理,协调利益关系,促进和谐稳定。

3.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厘清政府、学校、服务实体在承担公益性服务中的责任,建立健全公益性服务的成本补偿机制和经营性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政府在公益性服务项目中的主体作用。对公益性服务项目,由政府明确税收优惠和经济补偿政策。

4.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健全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完善后勤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政府与行业组织、高校之间的协调机制,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健全高校后勤与校内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创造有利改革的校内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补充建议和制度草案,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营造有利于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制度环境。

(二)加大后勤投入。充足稳定的经费投入是增强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政府与高校承担学生食堂、学生宿舍以及大型设施设备的建设维修,高校按照办学经费的一定比例拨付后勤运行经费。

(三)加强队伍建设。高校要建设一只精干、高效的后勤队伍。配备必要的专业人才,保持关键岗位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积极探索高校后勤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逐步实现后勤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五、重大工程

(一)实施主体培育工程。要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高校后勤实体或社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作为后勤服务的主体力量,解决高校后勤市场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到2015年,在全国形成100多家主要从事高校学生餐饮、学生公寓、校园物业服务的后勤规模企业;到2020年,在全国形成数十家有知名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校后勤龙头企业。

(二)实施质量后勤工程。未来十年,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后勤协会要制定高校后勤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开展后勤服务质量评价,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适应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各高校要制定内部后勤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和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三)实施文化后勤工程。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结合所在地和本校后勤社会化实际,顺应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构建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后勤先进组织文化,不断丰富后勤文化的内涵,提升后勤文化的品位,促进社会企业与校园文化衔接与融合,强化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四)实施节约后勤工程。加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重视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执行层面实施节约后勤工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后勤运行成本。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广泛采用先进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大学、低碳校园建设。

(五)实施科技后勤工程。在后勤管理与服务中,深入研究并大力推进先进管理、先进设备与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使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高校总体发展战略提供高水平的后勤保障技术平台。

(六)实施平安后勤工程。必须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注重细节,构建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要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执行层面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要依法用工,加强思想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要重视行风建设,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监管环节,杜绝经济违法案件。

六、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难度大、责任大,必须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是责任主体,应当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地和各高校要建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信息公开机制,定期与服务对象及媒体进行沟通互动,实事求是地及时反映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困难,正确应对和及时引导舆论,为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三)加强调研和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后勤行业协会要加强检查督导,确保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矛盾障碍,切实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

第二篇: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发展战略理念

展望未来,丰太公司将继续秉承“服务、敬业、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高、严、细”的管理方法,以向高科技战略转型为重心,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不变的诚信和品质,致力于新科技、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以更优质的服务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服务农业、造福一方、以人为本,建立和谐丰太花园,让每个员工以我是丰太人而自豪,敬业、乐业,让丰太成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员工及家人的快乐家庭。

二、项目实施计划

1、年加工1500万只肉鸭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750万元,流动资金750万元,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该项目正于2012年5月开始动工,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设备订购已全部结束,预计10月份开始设备安装,2013年3月份试车投产。

2、年产6000吨玉米精炼油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2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200万元,实现利税1950万元,项目计划于2014年3月份开工,10月底竣工。

3、年出栏10000头优质肥牛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620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2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800万元,实现利税2100万元,预计项目于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4月建成。

4、20万吨粮食仓储及配套日产1000吨面粉加工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4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预计项目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7年10月竣工。

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整体销售收入将达到20亿元左右,税收贡献2亿元,安臵就业岗位3000名,带动相关农业、养殖业、物流业、包装业、餐饮娱乐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睢县县城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未来五年公司支出计划

公司发展规划依据现有产品酒精、DDGS饲料和液体二氧化碳,将产品链条延伸至玉米油、面粉,由半养殖的肉鸭加工,形成上下游产品有效搭配,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公司发展规划预计总投资607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21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9550万元,其中:

1.2012年5月-2013年3月,投资7500万元建设年加工1500万只肉鸭生产线项目;

2、2014年3月-2014年10月,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6000吨玉米精油项目;

3、2015年10月-2016年4月,投资6200万元建设年出栏

10000头优质肥牛建设项目;

4、2016年8月-2017年10月,投资42000万元建设20万吨粮食仓储及配套月产1000吨面粉加工项目。

四、融资渠道

1、以丰太公司现有平台、资源、及区域优势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融资。

2、在股权融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银行融资渠道。

第三篇:XX公司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 公司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区、镇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今年来安全生产死亡事故为“0”。

1、“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各车间(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则,公司领导按照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分管的业务方位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2、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建立起了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做到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大力表彰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责令突破安全生产指标的向公司写出检查,对责任部门及其负责人在评先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从而增强了各级负责人的责任感,走出了一条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路子。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

展,以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伤亡事故为重点,倡导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保持稳定。

2、总体目标

到201X年继续保持安全生产伤亡事故为“0”的目标。

三、 主要任务

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继续健全和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 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创新

研究和制定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安全投入、培训教育、安全文化等着手,认真解决制约、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

3、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按照东肖镇公共突发事件总体预案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公司已将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或明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4、 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逐级建立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

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

5、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止反复,提高整治效果。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使公司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四、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 加大安全投入

确保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公司发展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事故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投入。

2、 广泛开展与周边企业和同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周边企业和同行业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展新的合作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安全生产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宽与先进企业的交流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

XX公司201X年月

第四篇: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

南方电网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

——集中精力做强做优主业。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实施经营型管控。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合理延伸产业链。

中长期发展战略

公司战略体系由发展战略体系、战略支持体系和战略执行体系三大板块构成。发展战略体系明确了公司的使命、核心价值观以及战略目标;战略支持体系由管控、组织、制度流程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构成;战略执行体系由职能战略、子战略和实施规划构成。

(一)使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

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公司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中央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承担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和电力普遍服务的义务,在重大灾害面前,责任在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表率。

全力做好电力供应——公司作为电网企业,要协调好发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环保的电力供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核心价值观: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持久和根本的信仰。

“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是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表述,是公司形象宣传的标志语。

“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聚焦于“情”,其内涵是:

——服务客户之情,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根本; ——关爱员工之情,以员工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建设幸福南网; ——回报社会之情,承担社会责任,打造绿色电网;

——以南网人的真情,点亮万家灯火,给社会带来光明和幸福。

(三)战略目标: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

服务好——在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让客户满意、利益相关方满意、社会满意。

管理好——公司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基础管理过硬,制度完备有效,流程清晰流畅,机制科学配套,现代化手段先进适用,价值创造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经营合法合规,管控高效。

形象好——建立与政府、社会和公众长久和谐的公共关系,树立安全、可靠、诚信、负责的企业形象,持续提升“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品牌。

国际先进电网企业——在安全、可靠、客户满意和绿色环保等方面成为国际先进的电网企业。

(四)战略路径:推进“两型两化”,实施“两个转变”

两型两化——服务型定位、经营型管控、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管理。 服务型定位:公司业务具有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特性,公司本质上是服务型企业。

经营型管控:公司采用经营型的管控模式,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实行统一管理,对影响公司经营的关键要素实施集中控制,对下属单位的经营结果实施考核评估。 集团化运作:在总部统筹下,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集约化管理,实现公司整体效率和效益最优。

一体化管理:着力建设一个战略、一个品牌、一套模式、一套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组织体系、流程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

一、规范管理。

两个转变——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

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以“四提高、一促进”为目标(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系统和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用户侧的能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促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

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以提高公司综合效益为目标,对核心业务的全过程实行精细控制,更加注重细节管理,将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提高管理的成本意识,讲求管理效益,靠管理控成本,向管理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综合最优。

(五)战略实施载体: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

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简称“创先”)是以国际先进企业为目标,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体系,通过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全面推广的过程,实现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最终实现管理精益化,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综合效率和效益。创先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超越的长期过程和系统工程,是公司在几年实践中探索出的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有效方法,是推进公司战略实施和落地的主要载体。 继续强化创先的载体作用,以推进一体化管理为创先工作的主线,在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管理范本,在全系统推广应用,形成总部主导、各单位共同参与、自上而下的公司整体创先。继续发挥创先试点单位先导作用,先行先试,继续探索和引领管理创新。在典型探路—总结提炼—范本操作—持续改进的进程中,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素质和能力。实施战略管理,注重规划、计划、预算与战略的衔接,及时监控和调整,加强业绩考核,实现战略落地。

(六)核心能力

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全方位服务、资源集约化管理的经营理念,着力构建公司核心能力。

1、客户服务能力

掌握客户需求的能力,把握电力市场宏观趋势,采集客户市场信息和数据,对客户动态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按不同客户的需求和预期,分类提供电力产品与服务,提供可靠用电保障,提供满意的客户体验。

引导客户需求的能力,发挥电网企业的引导作用,促进全社会节约使用、合理高效利用能源,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转变和升级,在提供优质的电力产品和服务基础上,逐步为客户提供最优的综合能源利用方案。

2、电网运营能力

能源高效利用能力,科学合理调配网内各类发电资源,实现经济、高效、节能、环保运行。

安全风险控制能力,超前、科学地分析电力系统安全风险,采取有关调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交直流复杂电网的运行能力。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导致的电力中断快速、科学有序恢复。 高效管理设备能力,通过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地监测、诊断和故障分析评估,及时掌握设备状态,实施有效、经济的设备维护,实现设备可靠、高效运行。

3、电网发展能力

规划能力,正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发展趋势,准确预测电力需求发展和能源结构变化,使电网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并对电源规划发挥引导作用。

投资能力,根据电网规划,筹措足够资金投资电网建设。在满足电力需求发展、电网安全运行、保证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建设能力,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基建管理制度,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完成电网建设任务;推动基建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电网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电网建设管理综合效益。

4、价值创造能力

盈利能力,在保障供电的前提下,充分挖潜增效,提高经济效益和股东回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公司资本运作空间和运营经验,加快融入资本市场步伐,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方式多元化的新型投融资模式。清理整合存量资本,优化配置增量资本,深挖金融平台发展潜力,提升集团整体效益。

资产管理能力,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对电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维护、检修和更新、退役这一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可靠性、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的综合最优,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经营风险管控能力,对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特别是购售电合同的法律风险实施有效管控,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5、发展支持能力

人才支持能力,通过人才工作创新,造就一支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为支撑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技术支撑能力,通过对电力技术及相关前沿科技的研究,解决电网发展和运行中的技术难题,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储备,推动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财务支撑能力,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增强企业经营实力,为电网持续发展和可靠运营提供财务和资金保障。

政策影响能力,通过对政策、经济、行业趋势等问题的研究,把握行业发展先机,与政府及监管机构保持有效沟通,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支持企业长远发展。

公共关系能力,与国家有关部委、五省区党委政府、国内外同行、媒体、学术界等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提高公司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品牌及文化影响能力,进一步扩大“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企业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美誉度,形成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硬实力相匹配、世界500强企业地位相符合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公司凝聚力。

第五篇:xxx公司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

xxx公司

安全生产中长期(五年)规划

一、编制目的

为避免重生产、轻安全、只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短期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必须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的长远规划、计划中的安全内容,确保本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1.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水平,我公司在未来五年内要做到,使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特别是在主体合法,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投入、隐患治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2.具休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健全管理机构

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想做深做实,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因此,在未来五年的生经营中,首先要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于每位员

工和车辆经营者及驾驶员,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为构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工作是全员参与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根在基层。因此,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对车辆经营者和驾驶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和经营者、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踏实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根扎基层、深入人心,使安全文化真正成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3)重视安全权益,保障职工安全

职工是企业的财富,是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企业有责任依法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为职工创造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及防护条件及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教育职工对本岗位危险有害因素的防范措施是企业负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4)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措施

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它规定了公司各部门安全工作的程序,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阐述了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是安全生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5)加强隐患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隐患排查治理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不可替代的核心措施。要以隐患排查、整改为主线,以岗位标准化作业为契机,完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隐患整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使各种事故隐患真正被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

(6)强化应急管理,提升应急机制

应急救援工作的目地是为了在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时,使事故的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损失降低到可控制的最低程度,使事故的报告更加及时有效,使事故对相关方的不良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对提高员工的应急救援意识,应急防护能力,有效救援能力,应急避险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在今后的五年里,安全生产工作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扎实工作,以对国家、对社会、对旅客、对职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化主体,全员参与、规范管理、整章建制、真抓实干,为集团公司的事业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的安全文化,为不断增强华昊的凝聚力,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高速绿化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国税和地税的各种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