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有效资源,而课本插图即是其中一种。实际上,课本插图中蕴含着许多隐性知识,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发挥想象力,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提高其对课文的阅读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开发课本插图资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有效阅读,从而让学生阅读、悦读,提升阅读能力。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热潮的影响下,初中各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德素养为目标,教师也相应地转变了一系列教学方式,初中语文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依旧被应试教育所影响,教师注重的仍然是快速提高学生在语文试卷上的得分,以此带来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遵循一些所谓的答题规律,甚至还汇总了一些固定搭配式的答案来保证学生的阅读得分。这十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因此,学生在这样固定又枯燥的阅读教学环境下,学到的不是阅读技巧,而是得分技巧,学生没有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而是对阅读充满了厌倦和恐惧,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语文阅读。不仅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转变教学方式,教师习惯于根据课本或是文章进行讲解,单一的文字和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课堂,往往让学生被动接受阅读学习,无法真正地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其形成完整人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当学生在进行阅读书目选择时,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可能会受到商家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书目选择过程中出现随意性以及盲目性。不良的书目可能会导致学生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跑偏,而不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书目,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容易打击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自信。除此之外,现阶段有的初中生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初中生以不成熟的思想,对一些具有性描述的小说进行鉴赏是无法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的。

二、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1、营造良好氛围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受环境影响。当我们身处一个环境之中,很容易跟随环境而改变。九年级学生虽然以学习为重,不愿在阅读上花太多的时间,但是身处阅读环境之中,也会静下心来进行阅读。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去阅读,并做好标记。当大家都在阅读时,又强化了阅读氛围,再次作用到学生身上,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时,由于篇幅较大,讲解时间会长,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认知,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跳读,了解本文中的警官为什么一直在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像是变色龙。估计很多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进行阅读,这时便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阅读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比如,教师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许发出声音,并在五分钟之内阅读完。同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适合阅读的背景音乐,烘托出温馨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静下心去阅读。此外,教师在让学生开展分段阅读训练时,由于具有随机性,很多学生需要在别人阅读时认真倾听,防止自己阅读时出现不知道该读哪里的情况。通过环境渲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便于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并在阅读中获取营养。

2、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来制作教学课件,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当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寻找一些视频、素材等,让初中生获取一些拓展知识,最终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了解较多的拓展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出师表》这一内容时,可以首先为初中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初中生通过视频来了解《出师表》的背景知识,从而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此内容;然后,初中語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制作的课件来向学生讲解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让初中生对此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最后,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教材当中比较突出的内容,让初中生根据教师所展示的内容来进行思考并回答。此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

又如,在讲授《三顾茅庐》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的其他内容,比如《六出祁山》,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经历。《六出祁山》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可以看出司马懿等魏国将才的才能,所以在历史上《六出祁山》是一则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这则故事,对《六出祁山》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全面分析蜀国的诸葛亮,以及魏国的司马懿和邓艾等将领,基于事实去领会和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客观真实地去评价故事,从而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3、强化阅读实践

强化语文阅读的实践性,结合语文阅读实践规律,将阅读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首先,教师通过分类整理相关阅读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课堂上学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类型阅读内容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提高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实践性的内容,可以将实际生活的场景引入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建立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阅读场景,对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掌握阅读中的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有促进作用。

例如,执教《孤独之旅》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对父母的抱怨,父母有什么反应,当学生回想起自己对父母抱怨的原因时都沉默了。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比我们更小的孩子身上,他们又会怎样?”阅读文本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所学内容与亲身感受相联系,学生对文章感同身受,与其产生共鸣,从而与主人公杜小康共同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关注培养如何勤思考、勇探究的良好阅读习惯以及长久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自发性,逐渐养成独特的阅读趣味,形成敏锐的阅读眼光,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并最终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三观,使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 赵雅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微探[J]. 魅力中国,2019(48):228.

[2] 张灵芝. 浅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 新智慧,2019(14):117.

作者:陈福辉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

【摘要】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有效资源,而课本插图即是其中一种。实际上,课本插图中蕴含着许多隐性知识,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发挥想象力,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提高其对课文的阅读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开发课本插图资源。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插图资源,提高课内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本插图;人教版教材

插图实际上是文本的不同表现形式,教材编写者使用插图来直接表达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再创造,旨在通过直观又形象的方法来提高文本内容的魅力,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感性的认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来表示、传递其中蕴含的知识与信息,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和文本、插图进行深入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功能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实际上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迎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典的美文,汲取丰富又实用的语文知识。而插图是教材中的重要资源,是促进学生读懂文本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教学资源。具体而言,课本插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插图的文字注释与补充功能。这主要是因为课本插图既形象又直观,同时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并且让学生感到一定的趣味性。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文字教学具有较强的枯燥乏味性,在长久以来的课堂教学中,都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本插图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它能够满足新课改对学生的培育要求,比如想象力、观察力、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课本插图是文本内容的一种注解,也是一种文字的补充,是可以提高文本内容内在品质的重要教学工具,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文字表达不足的问题可以由课本插图来弥补,学生利用插图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就充分体现了插图在文字注解与补充方面的功能。

其次,是课本插图的互动功能。课本插图除了可以服务于文本内容,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传达文本内容以外的信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等。在教材中的诗词教学中,蕴含的意境类插图就体现了这一功能,能够让学生将插图、诗词内容、诗词意境等进行交汇,让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来提高自身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本插图的有效运用策略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展开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依托人教版教材,探寻直观影响学生视觉的教学方法,将课本插图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一)把插图的分析纳入语文阅读教学备课环节

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立足于三个教学维度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在课本插图的挖掘与利用这方面,则要求教师能够在备课阶段就针对课文内容,对其插图进行深入分析,为教学环节课本插图的使用做好准备。就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的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对课本的插图进行分析。

文中总共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就放在课文的右上角,是作者海伦·凯勒本人的肖像图。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解读插图,搜索与海伦·凯勒相关的资料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者,甚至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海伦·凯勒是一个聋、哑、盲集于一身的人,当学生了解到她充满苦难却又励志的一生,都不由得对作者产生敬佩之情。此时,学生会愿意走进文本中,了解一个残疾人的一部分人生经历,感悟她人生中的重大变化。第二幅插图则是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从图中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在凝望着海伦,喻示着莎莉文老师在海伦生命中充当的重要角色。正如“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些感叹,海伦能够感到生命的力量,是莎莉文老师带给她的启示,也点燃了海伦求知的热情,世界万物的一个名称都能够启发她的新思想。简而言之,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对插图进行解读与分析,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指导。

(二)利用课本插图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否可以亲近文本,并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这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课本插图资源,包括情境类、人物形象类、意境类等多种插图资源。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从插图中获取知识与信息,在独特的情感体验之下,将阅读的目光落在文本内容上,然后走进文本世界。这是学生亲近文本和走进文本必不可缺的一个过程。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浏览课本插图。在这一插图中,描绘了作者史铁生本人的肖像图。在插图中,史铁生含着笑脸,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插图洋溢出来的惬意与爽朗。

当学生在浏览插图之后,再深入到文本之中,从整体上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中传达的情感。当阅读到“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这些句子时,学生感觉到文中的“我”性格暴躁,與插图上的他截然不同,迅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的性格变化了?”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看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些句子时,学生就能够在脑海中浮现一个温柔关怀着儿子的母亲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悄悄”和“偷偷”等词语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暴躁情绪的体贴与照顾。当“我”自暴自弃的时候,“母亲”又忍住哭声劝诫“我”和她一起好好地活。“母亲”为了“我”,付出了太多的关怀,再加上“母亲”身上的病越来越重,她变得憔悴,却依旧央求“我”能够去北海看花,缓解“我”的暴躁、自卑情绪。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母亲”对踩、跑等字眼比“我”还敏感。但是最终“母亲”病重过世,她承诺的一起去北海看花这件事再也实现不了。文本内容中所描述的“母亲”对儿子的爱已经溢出了文字之外,辅以课本插图,更是让人能够深刻体会到浓浓的母子亲情,领悟到“我”的变化和温柔的母亲脱不开关系,也遂了母亲的心愿,好好地活下去。

(三)利用课本插图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气氛

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气氛,是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世界,提高其阅读主动性的重要方法。课本插图是可以营造这一气氛的重要教学资源,主要是因为课本插图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渲染力,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初步体悟到其中的特定含义时,不由自主地就走进文本世界之中。尤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一些课本插图的颜色各不相同,而色彩本身就是影响氛围的关键要素。教师要懂得色彩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甚至是代表某种象征,具有特殊的内涵,甚至比语言文字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内阅读教学时,要重视挖掘课本插图的色彩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内蕴。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这个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述作者的写作背景:在普法战争之后,法国战败,在普鲁士占领的地方,禁止传授法语,一律要教授德语。在这样的背景下,韩麦尔先生为其学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这篇文章的情感主线就是法国人的爱国情怀,而其中最深刻的语言内涵就是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有好好保存自己的语言,才能掌握打开监狱的关键钥匙。这一课的插图以黑白两种颜色为主,在插图中的白色背景下,韩麦尔先生神情肃穆,凝望着前方。除了白色的肌肤与头发,他的样貌和着装都是使用了黑色来描绘,黑色西装特别显眼。这幅插图充分使用了黑白色彩,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可以让学生有效识别其中的人物形象,同时体会到插图中深刻表达的一种沉重恐怖的悲痛之感。黑色并不能让人的视觉产生愉悦感,却可以唤醒人的其他感觉。在插图中,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文本内容的主题是相互契合的,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来营造沉重悲痛的课堂气氛,利用插图传达的情绪,带动学生走进这一氛围,充分感知祖国被占领的肃穆和悲怆情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本插图在教材的使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能够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依托人教版教材,充分开发课本插图资源,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在阅读教学中,丰富阅读教学的课内资源,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内容、汲取文本知识、提高阅读技能。为此,语文教师可积极探索更多的插图与文本结合的教学策略,为课内阅读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服务,切实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孔祥烈.借助课文插图   优化阅读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8(8).

[2]曹紅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资源的二次开发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7.

[3]王晶.期待视野下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7.

[4]庞然.插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编辑:龙贤东)

作者:黄秋燕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浅议

初中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分析,轻视文本阅读与分析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几乎走的是同一条路,介绍背景、注音、解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程序,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思路,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对字、词、句、段的分析,而忽略了对整篇文章的整体分析,结果把一篇完整的课文,分析得零零乱乱,抓不住文章的上下联系和整体脉络。有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个阅读一问到底。而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却缺乏理解和思考,不注重学生的自读理解,缺乏对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为了改变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究和尝试。

一、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特别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材内在的德育功能。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优化育人环境和育人手段。

二、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必须端正思想,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模式,教中有人,必须要发现人的价值和潜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思考、多锻炼。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发展智能,应从学生本身着眼,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个性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三、改进方法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学生的阅读本身出发,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这是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根据课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四、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归根结底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阅读教学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我们要有计划地采取集中训练与自练,进行常规教学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并要贯彻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五、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我们评论一堂语文课要从整体着眼,我们评估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从整体上进行,语文教学更应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因此,语文课的阅读教学,要减少过细的分析,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

六、重视诵读训练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如今语文教学中的诵读训练不见了,使学生对课文缺少感性认识,相当多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连一遍都没阅读,这怎能学好语文呢?要学好语文,对课文的理解首先来自于对课文的感性认识,获得感性认识的最佳方法就是诵读。

七、重个性阅读

所谓个性是指语文教师上课要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应是个人知识水平,对教材的研究程度、教学方法的使用,驾驭课堂的能力及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

八、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

我们在授课前要认真地研究教材体系,确定好阶段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做到学得主动积极。与此同时,精心安排好教学内容,尽量挤干水分,努力把内容落到实处,读练结合,重点突出,真正做到一课一得,使学生学得具体、学得实在。

我们在教学中要結合学生实际,授之以渔。传授方法,慢慢地学会用“渔”捕到“鱼”,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语文教学要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学

作者:程文军

上一篇: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