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2024-04-17

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精选6篇)

篇1: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七年级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复习资料03

班级 姓名

一、复习重点

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第十三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体(人物传记)。

2、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掌握肖像描写。

4、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5、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体(记叙文)。

2.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

3、掌握不同人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的写法。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二、重点阅读:

(一)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④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⑥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二)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4.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5.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单元

1、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2、芒毕露;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3、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4、比 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起稿政治宣传单 进行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队

3、视死如归

4、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5、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6、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7、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篇2: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跟着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划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划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画儿说:“这画的是我一生中的三个理想,下面的‘○’是我一生的成绩。第四个理想还没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

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要捉住它!”

“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2.三叔画的三幅画代表了三叔一生中哪三个理想?(2分)

3.文中把太阳比作“一个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2分)

4.请你写出对三叔说的“是呵,„„所以才这么亮”一段话的理解。(3分)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联系选段中三叔说的话,写出你的感悟。(不超过100字)(3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

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二)《柳叶儿》

(1)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2)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3)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4)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5)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6)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7)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8)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鞋子()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过来,()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9)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10)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11)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山来-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12)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1.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仔细研读第2小节,你认为该小节中哪些词语应重读?并简要阐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小节中连用3个“吃光”,文中多次出现“抢”这个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8小节,把表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后面的括号中()(3分)A. 甩 飞 摆 溜 抱 弹 B.抱 弹 甩 飞 摆 溜 C. 摆 溜 抱 弹 甩 飞 D.甩 飞 抱 弹 摆 溜

4.第10小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此处描写在起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研读下面一首诗及赏析文字,结合12小节内容,写出从中你得到的结论。(3分)咏柳(贺知章)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 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 不知细叶谁裁出,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巍巍中山陵》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 ]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

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 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4分)

近义词:()—()()—()反义词:()—()()—()2.在文中[ ]内填上适当的标点(2分)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4分)

4.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2分)

5.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2分)(1)(2)

6.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7.结合你自己的登山经验,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如何理解?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四)《我们家的男子汉》

没有男人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写谁呢?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家里的一条男子汉。那是姐姐的孩子。他们夫妻两人本不愿要孩子,他的出生完全出乎不得已。因此,生下他后,他年轻的父母便像逃跑似的跑回了安徽,把他留在家里。从此,我的业余时间就几乎全用来抱他。他日益地沉重,日益地不安于在怀里,而要下地走一走,于是便牵着他走。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不愿多走,时常要抱。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

1、假如把“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改为“他却偷懒起来”好不好?为什么?

2、小男孩由抱到牵着走,再到“要抱”的过程,你有没有经历过?自己“能走”,为什么却“时常要”抱?

3、“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这句话富有哲理吗?想想它给你有什么启迪,简要把体会写下来。

4、说一说第三段中“男子汉”和“男人”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

(五)《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阅读2-5自然段,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语。再归纳一下,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总体上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给我们读者的?

2.到了“平台”仔细瞻仰,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的?

3.十块汉白玉大浮雕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4.本文在说明十块汉白玉大浮雕时,除过运用到了说明,还运用到了哪些主要的表达方式呢?

5.在下面两句话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各句分别运用到的主要说明方法名称,并说说其作用。⑴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⑵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六)《凡尔赛宫》

①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接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笼的园林中。

②凡尔赛宫内部装修的突出特点是富丽奇巧,糜费考究。宫中最为富丽堂皇的殿堂要算著名的镜廊了。镜廊长73米,宽10.5米,高12.3米。左边与和平厅相连,右边与战争厅相接。拱顶上布满了描绘路易十四最初18年征战功绩的彩色绘画。吊灯、烛台与彩色大理石壁柱及镀金盔甲交相辉映;排列两旁的8座罗马皇帝半耳雕像、8座古代天神整耳雕像及24支光芒闪烁的火炬,令人眼花缭乱。最为吸引人的,还是与长廊左侧面对花园而开的17扇巨大拱形窗门相对应的17面巨型镜子,这17面大镜子,每面均由483块镜片组成。白天,人们在室内便可通过镜子观赏园中美景。夜宴时,400支蜡烛的火焰一起跃入镜中,镜内镜外,烛光辉映,如梦如幻。

1.这两段文字都介绍了凡尔赛宫的镜廊,但在不同作者的笔下,所表现的镜廊特点也并不完全相同。想想看,这两段文字在介绍镜廊时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2.相比较而言,你更喜欢这两段文字中的哪段文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写三叔对我诉说自己一生的教训、悔恨和对我的期望。(2分)。

2.分别代表三叔的三个理想是:做一个建筑师;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当一名生物学家。(2分)。

3.把太阳比喻为“红色的车轮”,含有时间总是在不断流逝的意思。(2分)。

4.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想要真正做到捉住时间、捉住生命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但只要捉住了时间、生命,他的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他就能为社会作出辉煌的业绩,使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意思对即可)(3分)。5.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即可。(3分)。

(二)1、不设统一答案,如“每当看到、总忍不住、嚼着、慢慢品尝”这些词语能表达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词语至少两个,1分,理由2分

2、写出了当时饥荒的严重,更可以看出柳叶儿确实是起到了救命的作用。(3分)3.D

4、特点:十分的安静。作用:突出了时间的早,说明当时生活的艰难。特点2分,作用2分。

5、结论: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看法并不一样,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3分

(三)1.近义词:眺—望,犹—若;反义词:晨—夕,远—近。2.; ——。3.无论 都 作用:与上文呼应,总结上文的景色描写。4.石阶、平台、祭殿。5.„„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6.C。7.“垂直”意味着从入口处的石坊到平台之间的纯高度差是70米,但因为在实际游览中,中山陵是依山势而建,逐渐攀升的,所以游客可能不一定能感受到如此之大的高度差,这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精巧构思,所以“垂直”一词不能删去,否则会产生歧义。

(四)1、意思相同,但原文用语好,因为它幽默风趣。这种明褒实贬的话耐人寻味,令人忍俊不禁,比直说他“偷懒”要含蓄有趣。

2、自己虽“能走”,但因脚力不大,让人抱着既不用自己费力,又舒服。

3、作者从小男孩由抱到要走再要抱的经历中,感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向前的,而是曲折的,这就像小男孩能走后并不就从此永远自己走,还“时常要抱”一样。人类前行的历史也是曲折的,但向前的趋势是永恒的,就像小男孩最终还是要自己走一样。

4、“男孩子”侧重的是“孩子”,“男人”侧重的是“男子汉”的刚强性格。

(五)1.是按照作者活动顺序来介绍的:先“进入广场”,再“越过广场”,进而“踏着石道”,然后“走到碑前”,接着“踏上台阶”,而后“到了平台”。

2.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如“台阶——平台(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是由下而上说明的;碑身是从正面到背面说明的;“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是从四周到中间说明的。

3.是按照方位顺序加以说明的:从碑身的东面起,依次到南、西、北,这个顺序正好与浮雕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吻合。

4.还运用到了叙述和描写等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5、⑴打比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⑵列数字、作对比。通过列数字、作对比,具体、清楚地写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

篇3: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

一般来说, 所有健康的报刊杂志、世界名著, 初中生都可以涉猎。但是初中生受时间、阅历、环境和方法等因素的限制, 在阅读范围上要么过窄, 要么过乱, 在阅读量和质上有的过少, 有的过滥, 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时为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一上学期, 学生必需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翻过那座山》,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繁星》、《春水》、《居里夫人传》、《伊索寓言》, 类似《读者》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 要做读书笔记。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浏览《论语》、《一只猎雕的遭遇》、《聊斋志异》。初一下学期, 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大海的召唤》,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狂人日记》、《鲁滨逊飘流记》、《繁星》, 类似《读写天地》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 要做详细的批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浏览《城南旧事》、《上尉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时速度稍慢, 小到词义的把握, 大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思想意义和影响启示等, 都要认真地咀嚼体会。同时, 要学会做批注, 还要做读书笔记, 写心得体会。“人生有涯知无涯”, 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 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 他嗜书如命, 什么书都读。结果, 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 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在看书的过程中, 若有所悟、怀疑、疑问, 可以在其相应位置, 及时地些记载, 这就是批注。批注可以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 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率。把精彩的词句语段记下来, 以便将来查阅;还可以把一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和内容简介记下来, 以此来加强记忆。还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强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略读时就要有意加快速度, 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 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要一段一段地看书, 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 使字变成句子, 意思比较完整, 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 加快了阅读速度。在阅读不太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 不必逐句逐字地读, 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 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和公式等, 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先读头尾。在读一般文章时, 可先读文章的头尾, 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 使阅读思路清晰, 便于理解文章内容, 为了提高速度, 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注意力集中、头手不动眼珠动;根据文体的特点来快速整理文意, 如记叙文可从六要素入手, 说明文可从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 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和环境入手。

对于一篇好的文章, 特别是一本好书, 阅读批注完后, 再写一写读后感, 概述其内容, 理清其思路, 鉴赏其韵味, 探讨其思想,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以此来进行解读、吸收, 提高阅读效率。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写读后感受, 不愿写读后感受。这时老师应该加以指导示范。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个基本的写作模式, 然后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以巩固。写读后感一般采用“引、议、联、结”的模式, “引”就是有针对性地引述原文的内容, “议”就是找一个切入口, 对文本进行分析论证, 谈自己的感想, “联”就是联系现实社会, 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 “结”就是对全文进行一个总评。例如, 当我们看完《伟大的悲剧》之后, 可以写这样层次水平的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的故事情节, 写的是英国和挪威两国的南极探险队, 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南极极点秘密的荣誉, 当英国南极探险队——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地赶到南极点时, 阿蒙森探险队已经捷足先登, 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了归程。但归程比来时的危险增加了十倍, 天气愈来愈恶劣, 而抵御严寒的唯一武器——燃料, 却越来越少, 直到“弹尽粮绝”, 他们在暴风雪中用冻僵的手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后一个个长眠于茫茫冰雪之中。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剧情中的人物, 他们是多么坚毅、执著、团结和无私。威尔逊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 仍坚持科学观察, 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款矿石样品, 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 选择了自我牺牲, 独自走向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表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斯科特冷静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表现了其坚毅、执著和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考虑的不是一己之私, 而是朋友、同伴、亲人和祖国。

斯科特他们探险失败了, 虽然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 但是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诚信、坚毅、执著、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对人无私的爱为后人所敬仰, 肉体虽倒下, 但精神永存——这就是伟大的悲剧。

联系现实, 正因为有了“斯科特式”的精神, 人类才能不断地发展, 文明才能不断地进步。

总之,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量要加大, 内容要加深, 但也要处理好广与博的关系, 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速度与效率的关系。做到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读, 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加强课外阅读, 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 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语文教学中, 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文学空间里遨游, 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 精力充沛, 求知欲望强,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巨大。但由于经验和方法的欠缺,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往往有些盲目被动, 效率不高。在阅读范围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把握上, 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必要。

篇4: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进行课内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真正让学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量呢?我始终坚信:小学生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传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巧妙拓展,必然会让课堂充满无限生机。

(一)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

首先,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单元的单元主题,围绕主题,鼓励学生搜寻更过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和整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这样一来,文本内容厚重起来,扫清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知识障碍,为学生的汉语学习搭好平台。

比如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主题是:生命在于运动。课文讲的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及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的故事。如果学生对这些人物感到陌生,那学习起来就会很被动。于是,我在这个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对文本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进行了解,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上,学生们的热情异常高昂,有的学生甚至制作了ppt资料来向全班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同学们听完还会提出一些疑问、建议、自己的收获。我趁热打铁,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让学生们去了解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整个单元学完,学生不仅了解了文本中介绍的人物,还认识了更多的运动员及他们的故事。真所谓是一举两得。

(二)课后延伸信息,课内带到课外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第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课文中的闰土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很完美、很值得向往的形象。学完课文了,学生们非常羡慕闰土的聪明、见多识广。我看着他们意犹未尽的样子说:“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的样子吗?”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我便将《故乡》推荐给了学生。学生读完后,有的学生讲闰土变了,变傻了,变呆了,对中年的闰土的变化以及造成他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虽然学生理解的还很初浅,但最起码学生已经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

(三)拓展阅读要避免“喧宾夺主”

拓展阅读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所以,我在选择材料时非常注意目的要明确。根据教学需要,配合相对应的材料。而不是为了课堂拓展这一形式,不管课文的实际或学生学习的实际,课文还没读熟,却进行补充材料的阅读。当然,文本拓展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汉语课堂上的拓展阅读都应立足于文本,服务于教学目标,不可信马由缰,或是成为教师才艺展示的舞台。

篇5: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一)阅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下列各题。1.“生活欺骗了你”指什么?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段),完成下列各题。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括号里的词语按顺序应该是:、、、、2.写出本段的中心句。

3.文段写景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而且扣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请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并作分析。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桑葚()斑蝥()攒成()5.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6.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

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8.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9.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

10.文中的总写句是哪一句?(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将本文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①②③④⑤

2、概括本段大意:

3、第④句用了那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答:

4、这一段写捕鸟一事生动简洁。请按照下面所列内容要求,用课文里的话把它整理出来。(1)时间(2)地点(3)捕鸟条件(4)捕鸟过程

5、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成语? 答:

6、请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再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时候。不超过个20字)

7.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8.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_______

_,“张飞鸟”引号的作用是______

__。

9.本段首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10..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1.捕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12.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四)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11段),完成下列各题。1.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中加点的“也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3.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

4.“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

5.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五)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18-29),完成下列各题

1“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2.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对我怎样的态度和情感?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六)、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29-54段),完成下列各题

1.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2.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3.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4.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5.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7.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七)、阅读《最后一课》(20-21段),完成下列各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___ 的心情。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4.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

5.划线句③是______(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氛。(2分)

6、划线句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A.集体主义教育

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八)阅读《最后一课》(24-29段),完成下列各题 1.第1段中的“钟声”意味什么?

2.韩麦尔老师“脸色惨白”“哽住了”“说不下去”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3.结尾韩麦尔老师不说话只做手势,说明了什么?

4.这几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韩麦尔老师形象的哪两方面?

5.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为什么对韩麦尔和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的同义语? 6.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生“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一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7.“法兰西万岁”这个句子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8.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

(九)阅读《最后一课》(21段),完成下列各题

1.这段文字是对教室什么的描写?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是交室里在座的人的学习态度的描写。B.是对教室气氛的描写。C.是对先生讲课情况的描写。D.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介绍。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那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肖像描写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一句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情?

(十)阅读《邓稼先》(81页3-11段),完成下列各题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性格和为人。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十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8-20段),完成下列各题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

4.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5.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十二)阅读《社戏》,完成下列各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得,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亮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1.第一段主要是

描写,第二段主要是

描写。2.“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3.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4.划出文段中“以动写静”的句子,说说其表达作用。

5.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这种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

6.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十三)阅读《安塞腰鼓》14段-22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④好一个安塞腰鼓!

⑤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着你,()着你,()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⑥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⑦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⑧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⑨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将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A.威逼

B.烧灼

C.震撼 2.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下列词语。⑴元气淋漓: ⑵惊心动魄:

3.选文第①、②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4.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赞美农民的衣着

B.赞美生命的强盛

C.赞美红豆角老南瓜的功用

D.赞美能量的奇伟磅礴

5.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十四)阅读《伟大的悲剧》(2-3段),完成下列各题

1、“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这一日记表达了他怎样的内心感受?

2、“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这句话表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怎样的品质和风度?

3、“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斯科特这句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表现了他的怎样的心情?

4、“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画横线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句中的“堡垒”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5、“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十五)阅读《伟大的悲剧》(11、16段),完成下列各题

1请给上面语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描写他们的身体状况是_____________。他们的物质供应状况是_____________。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___

。这种情况表明_____________。面对这一切,他们做出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

。3.对于死的态度,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李清照说“生_____________,死_____________ ”,王维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说“人生_____________,留取_____________ ”„„ 你认为本文段的主旨与谁的诗意比较吻合?说明理由。

4.你是如何理解上面语段(16段)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的?

(十六)阅读《在沙漠中心》(1-2段),完成下列各题 1.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概括,请你写出这个成语。

4.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5.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十七)阅读《猫》(29-34段),完成下列各题 1.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

2.“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为什么?

4.“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一感叹句独立成段有何表达作用?

5.选文主要是什么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七)阅读《斑羚飞渡》(10-16段),完成下列各题 1.“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曲线画出选文中与老斑羚的“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3.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再次写到彩虹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结尾“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的?

(一)1、生活让你陷入困境甚至遭遇不幸

2、当你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段经历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人生的体验是丰富多样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助于

(二)1碧绿、光滑、高大、紫红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3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写出了叫天子轻捷善飞的特点,也表现出儿童对叫天子这种本事很是羡慕的心理。4.qí;shèn;máo;cuán。5.(1)描写;(2)叙述;(3)抒情。6.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7.B

8.C 9.幼稚天真美丽的大自然

10.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心,画龙点睛。

(三)1.①||②∽⑤;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

2.雪后的百草园也充满乐趣。

3.扫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住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和捕鸟的方法,从而反映出捕鸟的有趣及作者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喜爱留恋之情。4.(1)冬天。(2)百草园。(3)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4)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原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5.积雪。

6、欲扬先抑7.解释说明特定称谓8.无雪而言 9.这是荒园,人迹罕至,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11.人迹罕至

12、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四)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表达了“我”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3.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或依恋百草园的感情,“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4.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5.和蔼、高而瘦的老人,头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五)1.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在课堂上,“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2.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在他表面的严厉中有着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六)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2.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下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3、表示话还没说完。

4、“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

5、.侧面烘托我的懂事、我的长大。6.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7.“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很大一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大了”。

(七)1.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法国语言;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2.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3.C 4.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5.细节爱国 6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7.C

(八)1.最后一课的结束。2.内心极度悲痛的感情。3.韩麦尔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4.语言、动作。5因为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了阿尔萨斯人民学习自己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爱法国。

6、崇敬

7、对祖国的热爱和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心

8、语言、行动

(九)1.B

2.B

3.痛恨侵略者,嘲笑他们的愚蠢。

(十)1、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2、芒毕露;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3、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4、比较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十一)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起稿政治宣传单进行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队

3、视死如归

4、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5、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6、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7、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十二)1.景物心理

2.想看社戏心情之急切3.写船行之快及“我”看戏前心情之急切,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4.“淡黑的„„跑去了”,以动写静,衬托出船行之快,比喻充满神奇的想像和幻想,形象而新鲜,反衬出“我”看戏前心情之急切。5.听得出神,忘了自我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6.表达了对农村秀丽风光的热爱,衬托出看戏愉快和急切的心情

(十三)1.C

B

A2.⑴充分显示黄土蕴藏的原始生命力。

⑵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3.第①段:写安塞腰鼓在山崖上的回音。第②段:写安塞腰鼓在人心灵上引起的共鸣。4.D5.因为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十四)1、表达他角逐失败后极度失望、痛苦和无奈等内心感受。

2、坚毅、执着,绝不半途而废的高尚人格和坦然面对失败的绅士风度。

3、表现他极度难过,非常沮丧的心情。

4、拟人。反衬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失败后万分痛苦的心情。“堡垒”指南极。为了突出南极的难以征服,反衬斯科特的伟大。

5、环境描写。衬托斯科特沮丧、失望的心情。

(十五)2疲倦已极燃料已经告罄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任何希望都破灭了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3.泰山轻于鸿毛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自古谁无死丹心照汗青几首诗均可,可自选角度

4.文中指斯科特一行虽然在南极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集体合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却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英雄形象将永驻世人心间。

(十六)1.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2.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3.无处可逃4..“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5.(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十七)1.这是一座必死的斑羚用生命组成的新生的桥。

2.“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3.通过“我”的感受来揭示和升华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4.为了渲染烘托斑羚飞渡的感人的精神。

篇6:七年级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

(十一)班级姓名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完美的礼物(14分)

去年母亲节,8岁的儿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亲自给妈妈买了一套连衣裙。妈妈深受感动,轻轻地拥抱着儿子问:“洋洋,你为什么给妈妈买衣服啊?”

“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儿子自豪地说。“这套裙子多少钱?”妈妈又问。“售货员阿姨说198元,见我没有跟大人一起来,又听说这是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便要了我158元。这不,还有发票呢。”儿子从兜里掏出一张发票交给妈妈,又说:“妈妈,你快试试裙子吧。”

妈妈在儿子的催促中试起了裙子。由于妈妈个子不高,裙子明显大了;妈妈肤色不白,裙子又是深色,一下子把人衬得更黑了„„爸爸和妈妈对裙子尽管有一百个不满意,但是当着儿子的面又不能表露出不满的情绪,以免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毕竟是儿子对母爱真挚的回报啊!爸妈直夸儿子:“好孩子,真懂事!”下午,爸爸和妈妈根据发票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家服装店要求退货。当出示发票说明情况后,服装店老板边办理退货边讲起儿子买裙子的经过:儿子一个人来到服装店,要给妈妈买裙子。老板问:“你妈妈有多高?”儿子说:“妈妈不高不矮。”老板又问:“你妈妈有多胖?”儿子说:“妈妈不胖不瘦。”老板问:“你妈妈是什么肤色?”儿子说:“妈妈不黑!”老板又问:“裙子要哪个价位的?”儿子说:“要最贵的!”说着从书包中掏出一堆零钱,老板和他数了数共213元。于是便推荐了198元这个价位„„老板又说:“服装店自开业到现在已5年多了,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给母亲送礼物的孩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按进价卖给他一套。同时怕大人不放心,我还给他出了一张发票„„”

妈妈打断了服装店老板的话说:“这裙子我们不退了,谢谢你!”并紧抱儿子给她买的不合体的裙子,红着眼圈走出了服装店,她把它当做礼物永远珍藏起来。

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最贵的——这是孩子心中神圣的母爱!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语言概括。(不超过25个字)(3分)

2、爸爸妈妈退货的原因是什么?试找出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完美”二字的理解?(3分)

4、找出一处文中侧面衬托儿子孝心的句子,抄在答题卡上。(2分)

5、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呢?说说自己的做法。(3分)

(二)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②他们 1

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避风雪。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饿死。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进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地[ A损失B损害 C损坏 D损耗] ⑥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⑦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A消失B消释C消逝]。⑧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 ——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⑨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伟大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携带()裸露()..

2、解释下边短语中加点的字。(2分)

①准备就绪绪:②气温陡降陡:

3、快速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整体感知全文,从两个方面来考虑)。(4分)

4、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5、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4分)

6、第⑥段方框处应填入的一个词是()(2分)

A、损害 B、损失 C、损耗 D、损坏

7、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文章中心上的作用)(3分)

8、8、结合上文,谈谈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5分)

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写在下面。(3分)

(二)阅读《爬上窗台的绿色》,完成15--20小题

①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

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②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④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

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而我只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若是在晌午呢,秋天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

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⑦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15.根据文意的理解,第②段和第⑦段划线的两句中“惟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指什么?(2分)

16.细读第⑤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仿造横线前面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2分)

例: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2)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2分)

17.文章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在最后一段有写到“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8.绿色给人以愉悦,绿色给人以想象,绿色给人以启迪。请联系本文回答问题。(4分)

(1)从全文看,“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具有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

(2)“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爬上窗台的“绿色”给人以惊喜,然后交代“绿色”的由来,随后以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相结合的手法来热情礼赞“绿色”。

B.本文以爬上窗台的瓜藤豆蔓为素材,讴歌了蓬勃向上的绿色生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蕴

深长。

C.作者在文末说,“绿色”要“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这样的结尾升华了

文章的主题。

D.文章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然后转入顺叙,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显得灵活而严谨。

20.这篇散文的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多处运用拟人、比喻来丰富“绿色”的内涵,来揭示“绿色”的精神。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上面题目涉及的语句除外),作一点具体分析。(3分)

二、写作练习

21.题目:《有一种_________叫_________》

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等等。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中心要明确,主要内容要写详细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用上一些好词好句和恰当的修辞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阅读与作文训练

(十一)阅读答案:

(一)1.在母亲节里,一个懂事的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套连衣裙,并且在买的时候把他妈妈描绘得非常的美丽,以此来报答母亲的爱。

由于妈妈个子不高,裙子明显大了;妈妈肤色不白,裙子又是深色,一下子把人衬得更黑了„„

第一,妈妈在儿子心目中是完美的。第二,儿子对妈妈的理解与回报的爱是完美圣洁的。

老板又说:“服装店自开业到现在已5年多了,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给母亲送礼物的孩子,很受感动”。妈妈深受感动,轻轻地拥抱着儿子问:“洋洋,你为什么给妈妈买衣服啊?”

5、略

(二)1、xié luǒ

2、①指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端 ②突然,陡然

3、①母亲的生命 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儿子的生命

4、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

5、细致描写小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得来不易,这是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子的行为。

6、C

7、既点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母亲的生命在一点一点消逝。

8、抒情,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9、一个平凡的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三)(17分)15. “唯一心愿”是指“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概括起来说就是:“(绿色)用自己积极蓬勃的生命,让人心情爽快。”第(2)小题答案就是前半句的“(绿色)爬上窗台。”16.(1)示例: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草原纵横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人类拦江筑坝,展现的是自己豪迈的气魄。(2)以此说明自然不是冷漠无情的。或说明“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17.反衬(衬托)了(来自黄瓜和莓豆的)绿的积极向上的精神。18.(1)①积极蓬勃(的生命力)②坚强向上(的意志)③奉献(爱)④执着追求(向往自由、追逐光明)⑤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2)示例:“绿色营销”中的“绿色”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没有不择手段的行为;“绿色盐城”中的“绿色”指的是打造生态型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让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绿色食品”中的“绿色”指不受污染、体现自然本性。19.D

上一篇:北师版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下一篇:【凤凰视频】旅游难忘安徽--20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