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切中了当今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师困惑的一个难题。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以希望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改进有所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既要重视课内范文教学,更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化整合手段探究

摘  要:本文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手段的利弊两方面分析二者的“相融点”,探究阅读教学与信息化手段的整合手段,促使阅读教学与信息化手段达到融合“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手段;整合手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早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应近几年来中考、高考阅读量提升的大流影响,可谓达到“得阅读者,得语文天下”的境界。然而,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凸显,尤其是农村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可谓“捉襟见肘”,步履维艰。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阐述

(一)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阅读悬殊巨大

1.“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初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本,主动接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农村初中阅读现状阐释

农村初中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1)自主阅读意识不强;

(2)阅读文本的选择范围窄,主要局限于教材要求内;

(3)对文本的具体解读缺乏创造性和全面性。

(二)阅读教学的主体参与者对阅读重视度不高

阅读教学的主体者,主要是参与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师和学生,部分学者的界定中还包含学生家长。教师与学生在阅读重视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生对阅读的主观认识存在偏差

农村中学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硬性影响,部分学生对阅读的认识还停留在认识字词、学习句子美感等肤浅层面,缺乏对文本背景、特定环境的结合化理解,不能做到对文本的内涵化、质量化剖析,不能从作者精神品质、人生价值观等深层角度解读文本内涵。这样的现象,在对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2.教师阅读教学手段、方式单一固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农村学校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观念上存在守旧、古板、滞化的现象,导致在阅读教学手段、方式上缺少对学生灵活性、趣味性的引导。这就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本就缺少阅读主动意识的农村初中学生对阅读的反感和排斥。

二、信息化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形式,信息化手段正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下走入农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给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福音。每一项技术手段的应用,都有其特定的优势与不足。信息化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利弊也表现得极明显。

(一)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点

1.丰富课堂表现力;

2.拓宽阅读文本资源的分享范围;

3.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增加阅读延展度;

4.增加图片、视频、音频、动态阅读材料等阅读教学组织形式;

(二)阅读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不足

1.庞大的信息量,让学生在阅读上缺乏选择目标的明确度;

2.缺乏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师无法掌控信息化阅读教学的突发性情况,譬如不良网页、购物信息、广告等的即时植入;

3.易导致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形式多样、丰富炫目的资源,易引起教学主体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主次颠倒;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整合手段分析

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整合,要充分调动阅读教学主体的认知,从不同侧面来是信息化阅读的课堂教学达到效益最大化。

(一)语文教师应成为信息化阅读教学的“引领者”

1.教师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转变阅读教学认知结构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南宋朱蔓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可见,教师在作好上一堂真正的语文阅读课时,要以“兴趣”的激发来贯穿全堂,而不能再以传统单一的口头讲授为主要方式教学。应借助信息化媒体的直观性特点,再现文本情境,激趣引导。

2.教师做好、做足课前准备,做到阅读文本与信息手段材料并驾齐驱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阅读课前的备课准备工作,繁多又琐碎。阅读文本材料的准备,可以是原文展示,可以是文本内容中的物品事物展示,可以是与文本主体相关的课外材料链接;信息手段材料,与阅读文本材料相对应,数字化白板、课堂教学实物展台、师生平板及软件的通达性测试等。两种材料的齐备,才能为真正的信息化阅读教学保驾护航。

(二)学生应成为信息化阅读教学的“创造者”

1.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作引领,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作引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音视频为介质,朗读引领:(1)教师适时激趣范读,在语气、情感上可略夸张,示范引领;(2)学生间相互竞读,可以分性别、分组别相互比赛朗读速度、情感表达等;(3)允许学生课堂走读,自由活动化地表演性朗读。

2.摒除固化的问答式课堂教学,将课堂主动性交还给学生

阅读教学应将文本的解读过程交给学生,教师辅助评价和间接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教学平板和学科教学助手APP对学生阅读课堂的当堂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实时监督和监测,在尊重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主动思考的基础上,适时地对略有偏移的个别学生进行主题性引导。

(三)信息化技術与语文阅读教学应成为“共生者”

要想让信息化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共生,任重而道远。多媒体远程课堂、智慧课堂的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都能促进二者的共融、共生,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化解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容量、宽度、深度等方面的不足。

解决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整合问题,根本点在师生观念意识的改变上,其次是教师阅读素养的提升,再次是师生信息化技能的培养,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助力。只有做到意识、素养和技能的同时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整合好阅读教学与信息化之间的共融、共生问题,真正让现代信息化技术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恩芝.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91.

[2]  李艳红.浅议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老区建设,2014(20):59-60.

作者:吴晓艳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切中了当今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师困惑的一个难题。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以希望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改进有所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既要重视课内范文教学,更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

关键词:农村;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大多停留在浅层,阅读教学长期呈高投入低效益的状态。而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并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能够初步的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借助阅读工具独立理解浅易文言文.我们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重新认真审视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造成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少研究,没有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以至于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②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教师迫于压力将阅读训练的重心放在了考纲的考点上,形成了考纲考什么,阅读就练什么;③阅读教学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只将阅读作为了一种形式而敷衍了事;④受教师自身的文化程度和语言阅读能力的影响。

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的阅读困惑主要是因为缺乏阅读兴趣而造成的,而缺乏阅读兴趣主要原因是:①因为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即使有部分学生读书类型比较广泛,但休闲占的比较大。这些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择对象,不讲质量,随便翻翻,以此打发时光,部分学生只是应付考试,很少阅读名著等书。②是在平时遇到相关的语文阅读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语文的阅读量少,造成读不懂或害怕阅读,造成对语文阅读束手束脚;③因为对语文阅读缺乏信心,阅读成绩低,从而体会不到阅读的喜悦而失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提高阅读有效教学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的观念能否转变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①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对话的中心,因此,必须要突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但不可以用自己的分析比较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一定要学会放手,也要敢于放手,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去品味、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②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树立未来意识。因为阅读教学既要沟通字词句章的关系,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间渗透与联系,还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让教学真正为育人服务。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该怎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①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节阅读课的开始,教师就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进而强化其学习的意志。因此,教师设计一个优美、精彩又引人入胜的导语,是个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很快的调动学生求知和思维的积极性。②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多数学校的教学装备都比较先进。我们语文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③还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演课本剧等形式。当然,这些形式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组合运用,决不可以只为了形式的出新而不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胡乱运用。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说明了方法和技能的重要,而教授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也远比让他们读懂一篇文章显得重要,因为只有将语文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实践阅读中逐渐形成阅读理解能力。而语文阅读的“渔”有一般阅读法、精读法和略读法。

1、一般阅读法。一般阅读法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理解和阅读,首先是从文章的文体特征入手,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进行分析,从而抓住阅读的重点。如在进行《故乡》的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此来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其次是从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入手,逐步培养学生从文中细微处入手,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在讲述文章时,引导学生留意文章中的细节或者某个动作、心理的用词,从而理解文章表达得思想或情感。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留意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于勒时的神情、动作、语言,从而由此分析两人的性格和心理的差异,以更深入的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情关系;最后是从文章的创作背景入手,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

2、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阅读方法。①精读。精读就是通过对文章的进行粗读、细读、反复的读,直到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所表达得含义,并能从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精读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一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二是指导学生借助参考工具,充分把握文章背景,以便能够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理解;三是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阅读步骤和方法;四是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圈点、标注、读书笔记等。②略读。略读可以说是精读的一种简要化的阅读方法,它是略去了文章中次要内容,从而迅速的掌握文章的大意,从而抓住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对学生多做粗读、泛读的训练。③浏览。浏览是比较快速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分为了解式浏览和涉猎式浏览。了解式浏览是只需要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即可;涉猎式浏览则是在翻看一份杂志、一张报纸时,只通过浏览览目录或标题去关注感兴趣的内容。

四、教师的悉心指导

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确实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书香味”的语文教师。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一定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J].语文建设,2007.09.

作者:零春鹏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摘要】批判性思维属于新时期教育界极为关注的内容,研究其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同时感悟其中的语文知识,将其内化为自己灵活运用的知识储备,批判性思维则有利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可以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加以培养,因此两者有着相互成就的关系。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出发,总结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教育的改革,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界研究的重点。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取决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其侧重于后天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必须从各项学科教学工作入手,通过改善教学模式来达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标。阅读是提升阅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其侧重于对课本基础内容的学习,语言素材的积累,很少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尤其是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初中。基于此,探索初中语文阅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落后。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讲解文本内容,关于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没有过多的阐述。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仅仅掌握了阅读文本中的新词汇、新句型,积累了语文素材,如此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让学生丧失了整体意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堂提问形式化。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前已经将问题的标准答案设定好,这种课堂提问方式的问题展示意味更强,课堂提问没有达到引人思考和评判的目的,学生更倾向于去接受教师给出的观点和论证过程,丧失了积极主动的思考,语文阅读也就成为一种形式。

第三,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于去单方面讲述知识给学生听,学生也乐意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完全成为语文知识的接收器,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相较于主动去思考,學生更倾向于等待初中语文教师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出来,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会逐渐吞噬掉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阻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第一,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积极鼓励学生,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大胆思考,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将所有学生在教学课堂上都拥有发言机会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关注很少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激励,刺激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此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热情迸发出来,有利于其他教学任务的实施。通过对比教材课文和课外阅读内容,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进而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例如,学习蒲松龄的《狼》时,部分学生会对狼产生同情心,认为狼只是太过饥饿,并未认识到狼残忍狡猾的一面。同时,要让学生通过辩证分析认识到蒲松龄写狼的深层次含义:揭露当时贪官污吏的爪牙的作为,讽刺他们就像狼一样肆意欺侮善良的百姓,虽然文中狼的行为确实显示了它们善于合作的智慧,但本文的重点并不在此。这样的辩证分析可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用质疑的态度分析问题,培养其有理有据的质疑精神。

第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局限于标准答案里,鼓励学生结合课内外的阅读资料做出假想,大胆提出独特的观点,甚至质疑那些看似科学合理的评价。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提问方式,又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易被学生忽略的细节进行提问。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文中提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这句话富有深意。一般来说,“不相见”应表达为“没有相见”,但作者用“不”表达,能体现出其强烈的主观意愿,反复推敲即可得知,作者在两年时间内和父亲不相见,实是有意为之,然后再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在这两年时间中和父亲存在极深的隔阂。这一点对学生理解课文为何在表达方式上较为含蓄很是关键。教师若能在阅读教学中利用疑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再由课文内容挖掘思考深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大胆质疑学习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提问学生:“文中进行中国石拱桥介绍的过程中,列举了赵州桥以及卢沟桥,能否调换两者的顺序?或者是否能够删除其中一个,能否新增其他一个?”这种创新式的提问方式,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也让学生尝试去感受文章作者的严谨思路,如此,学生开始具备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方法,有利于后续相关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行。

第三,转变教学思想,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思考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况,并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识偏差及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错误”的价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与体验,全面对学生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价,正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以及情感体验,避免以不变的眼光审视学生。不同的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分析、质疑的深度必然不一样。对此,教师要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善意的微笑、肯定的眼神以及认同的手势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帮助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对于初中阶段教学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阵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到以上问题,以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目标,主动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且自信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曹芬. 浅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19(21):190-191.

[2]苏芬.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解析[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8(10):206.

作者:吴伟文

上一篇: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学校教育中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