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会计思考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文章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价值链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研究探讨了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中主体、对象、要素、目标和职能等问题,并比较分析了价值链会计和传统会计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价值链会计思考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价值链会计思考分析论文 篇1:

价值链会计问题探析

【摘要】 价值链会计在运用中存在管理模式选择、价值最终分配、安全性、联盟管理手段、人员素质等问题,必须从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和分配机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内外兼修等方面进行解决;价值链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与企业战略管理密切相关。

【关键词】 价值链;价值链会计;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机制、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审视现行的会计模式,改革其中旧的不符合实际的部分,为会计研究增加新鲜内容,价值链会计正是适应这一变革趋势的最佳选择。

一、价值链会计的内涵

价值链是指每一种产品或服务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无数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载体称为作业,每一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形成一定的价值添加,转移到下一作业,直至最后通过顾客的认知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所有活动的集合体。由于企业的每项活动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大小不同,对企业降低成本的贡献也不同。

(一)价值链会计的含义

价值链会计是价值链理论发展和会计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具体表述为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的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价值链会计管理的目的就是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客户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战斗力的战略联盟,通过价值链的创建,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低成本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二)价值链会计的特征

1.价值链会计管理实施的范围是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企业。价值链是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之间建立起的一个业务相关的动态企业联盟,实现联盟中各企业的资源共享,产品及时生产、及时配送和及时交付,最快地完成资本循环,并获得最多的价值链增值。

2.价值链各方必须有机地协同合作。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或任一个活动的决策都会影响其他企业,任一企业的任意一项活动,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和控制活动等,都必须从价值链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控制,实现协同合作。

3.价值链会计必须保证实现价值链价值的保值和增值。客户购买的是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价值,企业各种物料从采购到制造到分销,也是一个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或附加价值的过程。要增加价值链的竞争力,就要求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在价值链上每一环节做到价值增值,由以前的单赢转变为现在的多方共赢。

4.价值链会计管理具有电子信息化的特点。价值链不仅要传递物流、资金流,同时也要传递信息流。现代社会经济中的竞争已转型为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为使价值链上的各方能及时根据最终客户的需求合理安排物流,必须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同时,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换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信息储存和传递成本。因此,电子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价值链会计管理的工具,更是价值链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价值链会计的原则

1.集合协作原则。价值链会计是站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角度,以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增值为目标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将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并重,以实现两者的协调和融合。因为价值链上任何一个节点的决策的变动都会影响整条价值链的决策。企业作出任何环节活动的改善,都不能仅仅考虑其内部的业务流程和资源,更要从价值链的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控制。

2.信息共享原则。价值链会计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技术基础的,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传递成为了可能。价值链上的各方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关键点是分销商、服务商与核心企业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真正做到价值链上的各环节都以顾客的需求为组织生产和安排库存的基础,确保价值链的整体增值并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3.保证速度原则。价值链会计要充分重视时间因素,通过持续优化价值链流程来提高面向顾客的及时性和适应性。时间是价值链所有环节的关键因素,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创造速度价值,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企业的价值。

二、价值链会计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链管理模式的选择

无论垂直价值链管理,还是水平价值链管理,价值链可以反映出企业与企业间“竞合”的发展趋势。从价值链——价值流——价值群——价值网,许多学者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其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但企业在实务操作中,针对其所处特定环境与发展阶段,如何选择适应其业务性质的价值链管理模式已成为价值链竞争中的首要问题。

(二)价值的最终分配

价值链会计在理论上已经超越了传统会计的领域,会计作用对象是以企业自己为核心,向前延伸是一个很强的供应链体系,向后延伸是一个强大的客户管理体系。在实现价值链联盟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核心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势必会引起价值的创造与分配问题,也是决定价值链会计理论需要继续研究的一个前提条件。

(三)有效的联盟管理手段

战略联盟与价值链管理都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企业联盟包括垂直战略联盟与水平联盟,这为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价值链管理对战略伙伴的最佳选择,实现联盟的有效管理以减少联盟的失败率的探讨将会成为运用中的追求目标。

(四)价值链的信息安全性

价值链会计是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所以其信息的安全性是一个在实践中突出的难题。同时由于价值链会计是竞合集成思想,需要在整条价值链上的所有相关者提供价值信息,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诚信的安全性问题。

(五)相关工作人员素质

开展价值链会计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普通员工也要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使用相应软件,并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能够科学地使用价值链的财会信息。而各专业部门的人员更要具有专业知识和协作精神,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的背景知识,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由熟悉会计原理的专业人才来制定各种价值链业务活动规则、会计控制规则、会计信息规则和审计规则,并对价值链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这种复合型人才目前是相当缺乏的,所以我国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任务相当艰巨。

(六)企业内部条件

价值链会计的实施是一个变革性的过程,企业内部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一方面它的实施需要时间和人力投入,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另一方面,良好的管理模式需要合适的组织结构相匹配,企业要以优化流程为核心,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重构作业链。我国目前的供、产、销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一条较好的价值链,企业物流和信息流扭曲和变形,资金和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七)社会条件

价值链会计的实施必须有待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完善。只有网络广泛地成为社会组织形式时,才能真正实现企业间的高效率合作,才能及时地传递和交流价值信息。国家正在把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管理,企业的数据化建设必将为价值链会计系统的实施创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坚实的宏观平台。

三、解决价值链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结合价值链会计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或抑制问题的发生。

(一)对于价值最终的分配问题,取决于合理的成本核算和分配机制

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必须建立在动态的时点基础上,超出了现行会计以会计期间的划分来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从而能摒弃过多的人为因素,提供更为可靠、及时的相关信息。价值链会计可以将企业各种价值活动设置成各个作业,核算其成本。通过内部转让价值等方法核算各种价值活动的价值。

(二)应用信息技术,扩大会计分析视野,实现价值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利用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促成了会计的分析视野从单一的核心企业向企业价值链联盟扩展。企业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财务软件,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有效地加快价值信息的交流和传输,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使企业高效地进行各种价值管理活动。价值链会计靠信息技术实现,现阶段企业主要是实行ERP(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高度集成的系统。在ERP系统中,业务流与价值流是同步的,财务的记账处理已融入到具体的业务操作中。因此实施ERP就实现了面向业务流程的会计实时控制,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价值链管理的职能。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已大规模实施ERP,并取得可喜的成效。

(三)注意安全问题

对于信息的安全这个难题,需要借助内部的操作系统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应用控制和外部的周围控制、远程控制等解决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同时,需要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和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价值链条的各方建立公平、公正、共赢的合作关系。确立实时控制观,充分利用IT将企业的会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结合,并将流程嵌入信息技术环境,确保企业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四)评价各种价值链优化方案

在企业管理部门提出各种价值链优化方案后,价值链会计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主要就是评价各种价值链优化方案所涉及的资本回报、风险等因素,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方案。企业可以运用各种比较方法来确定各种价值链优化方案的优劣;在制定企业价值活动预算方案时要合理安排各种价值活动执行部门的执行时间和方式。价值活动的执行分析包括两个方面:执行过程中的分析和执行完毕后的分析。执行过程中的分析主要是对尚未执行完毕的价值活动进行中期检查,发现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完成情况之间的不利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执行完成后的分析主要是了解整个价值活动的完成情况,为下一期价值活动的实施提供经验和教训。涉及到价值活动的业绩考核,为了奖优罚劣,价值链会计必须分析价值活动完成的情况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评价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以改进企业部门工作。

(五)完善企业内部条件

企业要通过流程、组织再造、信息集成规范制度来改变这种状况,管理者要坚定信念,在时间、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为实施价值链会计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四、价值链会计的发展

价值链会计的不断发展对于会计界和管理界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价值链会计的发展趋势,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

一是从方向体系来看,价值链会计的发展方向是形成独立的企业价值链会计体系。这种体系介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并单独提供关于企业价值链的信息。

二是从思想理念上来看,是指通过对价值链会计的研究,在原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报告体系中增加一些关于价值链的附加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中,思想理念发展方向是价值链会计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

三是价值链的价值活动与企业战略管理密切相关。以企业价值链为主线、价值活动为对象组建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成为未来价值链会计的一大发展方向。

价值链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不同领域的结合研究,是价值链研究的重点所在。与财务会计领域结合研究表现在综合收益表中价值链会计的研究,企业商誉与价值链会计的结合等;与管理会计领域结合研究表现在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决策中对价值链会计的考虑,企业并购与价值链会计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结合研究等。

价值链会计是以价值链管理为理论基础的全新会计类型,它一改传统会计中“唯利润是尊”的思想,紧紧围绕着“价值”二字,反映价值链各环节的实际增值效果,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有力武器。目前,价值链会计仍然处在发展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方面,主要采取规范研究的方法,关于价值链会计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采用案例、实验等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献还很少,尚未形成系统。它的完善既需要把价值链管理理论同会计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会计发展数百年所积累的经验,又不能拘泥于传统会计理论对于会计部门权限的限制。随着信息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日益突出,以充分、精确提供决策信息为目标的价值链会计必将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新趋势,成为新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会计理论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君,葛士桂.浅论价值链会计[J].价值工程,2007(9):80-83.

[2] 管亚梅.价值链会计—一个全新的理论构想[J].财会通讯,2004(11):75-77.

[3] 张璐.价值链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企业家天地,2007(4):54-55.

[4] 张庆龙,徐剑锋.关于价值链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J].会计论坛,2006(4):10-12.

[5] 张璟霖.价值链会计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29):307.

作者:张俊霞

价值链会计思考分析论文 篇2:

构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新思考

摘要:文章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价值链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研究探讨了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中主体、对象、要素、目标和职能等问题,并比较分析了价值链会计和传统会计在这些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传统会计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竞争优势及价值链理论以来,价值链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之中并成为最为重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波特的传统价值链理论也在不断更新,供应链理论、虚拟价值链及价值网等理论相继产生,价值链管理也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并逐步与会计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概念,并初步构建了其基本理论框架,他认为:“价值链会计可以表述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为对以战略联盟为表现形式的价值链加以追踪、核算、预测、控制、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阎达五,2003)。

价值链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理论在会计假设、会计对象、会计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告等方面的一些缺陷,同时借助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拓宽了会计管理的外延范围。进一步研究构建以价值链为载体、以事中实时控制为核心的、融传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于一体的价值链会计,有利于丰富会计系统理论。

价值链会计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十分重要,而首先要加以理清的便是价值链会计的主体、对象、要素、目标和职能等基本问题。

二、价值链会计的主体、对象及要素

1.价值链会计的主体。价值链会计以企业价值链作为会计主体。在网络时代,由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企业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联合或分组,而这样的联合或分组的动因不仅是扩大规模,加强核心竞争优势,已发展成相互之间能力的利用与互补。可能会因为一项业务或项目临时组合或联合在一起,会计主体变为了网络公司。从而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特别是由于空间范围模糊,虚拟企业滋生,因此。价值链会计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向外延伸的相关利益方(如供应商、企业合作者、顾客等)作为主体,力求整体价值增值最大化。

价值链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两类。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运动。波特把内部价值链划分为九个部分,即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内部后勤、外部后勤、生产经营、营销和服务。产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外部的价值运动。在价值链管理中一个价值链活动与其他价值链活动之间的关联称为联结。这种联结除了企业内部的联结外,还包括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与下游客户间的垂直联结。产业价值链主要反映从资源到产品的价值运动过程,由供应商、企业和顾客价值链构成,也称为行业价值链。

2.价值链会计的对象。价值链会计的会计对象就是价值链会计所要控制和反映的客体,即价值链管理中的价值运动。而价值链管理中的价值运动又是以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载体来体现的。价值链会计的研究对象实质是价值链信息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核心是增值流。这里不再区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凡进入企业价值链的价值信息都在研究范围之内,包括对价值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利用等。

在信息经济时代。由于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变得非常容易,连接各国的信息网络使全球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经济活动的国内与国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同时,国际贸易剧增,币值变动过大;再一点,会计数据不只局限于货币单位,但传统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这不能满足管理层的决策需要。价值链会计完善了传统会计的不足,从价值链的各个层面反映即使全面反映市场反馈的信息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提供一副完整的企业画图,包括市场机会、战略、价值驱动、财务成果等。扩展了会计信息和会计管理的空间,对企业价值增值过程认识得更为深入。

3.价值链会计的会计要素。价值链会计的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传统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从产业价值链来看,为了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就要考虑企业行为的外部性,这样。譬如环境、社会责任等也应成为会计要素。从企业内部价值链来看,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等应该成为会计要素。因为它们都是价值活动的载体,都是实现价值链增值的关键要素。

三、价值链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1.价值链会计的职能。

(1)基本职能。价值链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实时评价和反映。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反映,价值链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体现在实时性上。它不受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期间的限制,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企业价值链价值流入、创造、流出等价值活动的信息。

价值链会计的反映职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简单的反映:二是评价基础上的反映。所谓简单的反映是指对价值创造和价值流转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处理后进行反映,供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所用。评价基础上的反映则是指经过比较、分析和评判的反映,是相对高级的一种反映形式。其中,比较的标准可以是企业的预算、消耗、产出定额、标准成本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有时需要比较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效益性。

实时评价职能隐藏在反映职能中,即以最快的速度揭示价值链价值创造的过程,并对细分的价值链条各项价值活动作出评判。这种经过评价产生的即时性信息,更有利于管理者及时科学地进行决策,实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2)核心职能。实时评价与反映作为价值链会计的基本职能,提供了用于决策和控制所需要的价值链相关价值信息,但其本身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管理活动。价值链会计的控制职能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活动,

价值链管理强调的是企业各项价值创造活动的分解和整合。即在分解基础上的整合和在集合基础上的分解。从而体现了各项价值创造活动的细分和它们之间的有机整合。整合活动的基础是协调与控制。而且协调与控制要按照价值链管理的目标进行。对价值链上各项价值创造活动的业绩管理、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薪资酬劳等都属于管理控制的范畴。这些管理控制活动能够也应该由价值链会计来完成,价值链会计进行的控制是企业整个管理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价值链会计的目标。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是实现价值链的保值和增值。从价值运动过程来看。价值链管理谋求的是各个链环的价值增值以及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企业不仅关心其自身,而且关心其所在的产业价值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共同利益也将使企业对各个环节的成败加以关注。会计管理既然是一种价值管理,就应以实现价值链的增值作为目标,这种增值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增值,而且包括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增值。

四、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模式的比较

价值链会计不是在传统会计系统之外另行建立一套独立的系统,而是通过对传统会计的改造、提升,构建出理论上、方法上更符合实际、符合信息需求的科学体系。它仍然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反映与控制为基础,同时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手段,但更倾向于与管理建立有效的接口。可见,价值链会计是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的原理和最新理论应用到会计学中,丰富和发展了会计学。表1比较了价值链会计和传统会计在主体、对象、要素、目标、职能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信息的质量、数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传统会计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价值链管理已被广泛采用,因此价值链会计研究有着与时俱进的意义。

作者:李宝宝 李 南 王言峰

价值链会计思考分析论文 篇3:

价值链会计主体的界定

【摘要】价值链会计主体假设对价值链会计理论的构建至关重要。将价值链联盟作为价值链会计主体,一方面信息共享很难实现,另一方面不适用于加入多个价值链联盟的企业。基于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价值链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将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契约作为价值链会计主体的边界,以进一步明确价值链会计主体假设。

【关键词】价值链会计 会计主体 契约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价值链管理的思想强调,企业管理活动应当加强内部各环节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区分增值及不增值作业,通过资源整合最大化客户价值,从而实现价值链整体和各节点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所谓价值链会计,是基于价值链管理思想对传统会计进一步延伸的会计核算分支。国内外学者对价值链管理理论的研究指出,在价值链管理中需要通过“整个链条范围内的资源优化和信息集成”(Michael E. Porter)来提高“总体响应速度”(Tom McGuffog,1997)①,“追求整个链条总体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增加”(Gerhard Plenert,2001)。由此可以看出,价值链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某一企业内部,而是凡是纳入价值链管理的环节都应当得到反映和监督,这就要求价值链会计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价值链会计主体作为对其空间范围的假设,也应当进行重新界定,这对价值链会计理论的构建十分重要。

对价值链会计主体假设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在研究初期,广大学者意识到,在价值链管理理念和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下,会计主体应由独立企业扩展到更为广泛的经济联盟。在第二个阶段,国内学者提出了两层次的会计主体理论。于富生、张敏(2006)认为,价值链会计第一层次的管理主体是核心企业,第二层次是价值链联盟。第三个阶段是虚拟会计主体与实体会计主体理论。程宏伟认为,价值链会计的主体既要适当体现企业的独立性,又必须体现企业所处的价值链联盟的重要性,他认为,价值链会计主体可以分为虚拟会计主体与实体会计主体。虚拟会计主体是整个价值链联盟;而实体会计主体则是价值链联盟中的各个企业,包括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程宏伟、张永海、李想,2007)。

在以上三种观点中,众多学者一致认为价值链联盟应当作为价值链会计主体。但是,具体来说,价值链联盟空间范围的边界到底在哪?这一范围是否包含所有价值链联盟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果是这样,那将带来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会计核算范围超出了经济活动的范围,提供了与价值链管理无关的会计信息。价值链联盟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合作契约之上的。由于企业间合作契约的多样性,即使是价值链联盟中的核心企业也并不一定能够控制其他企业的全部资源。将价值链上所有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纳入到价值链会计的核算范围,必然会导致部分会计信息既不被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也不被内部管理者需要。在这方面,程宏伟(2007)虽然将价值链上的会计信息区分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信息,但应如何区分这两种信息目前尚无结论。其次,当同一企业参与到多个会计联盟中时,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内部管理者的需求。于富生、张敏(2006),程宏伟(2007)虽然也将独立企业作为价值链会计主体的一部分,与价值链联盟主体并列,但是这样的分层理论割裂了各价值链联盟与企业的关系。因为不仅是价值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参与到不同价值链中的同一企业的各模块之间存在更为直接的相互影响(例如,在某种情况下管理者可能需要根据企业内不同价值链联盟的经营情况在参与到不同价值链联盟的部门之间调配资源,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时信息搜集和使用的成本将加大,甚至无法满足其需求。

因此,价值链会计主体应当重新界定,使得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相关性的原则,更充分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对价值链会计主体的重新界定

为了解决现有价值链会计假设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在厘清价值链管理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基础上,根据价值链管理信息使用者的实际要求确定价值链会计主体的边界。

1.价值链会计与合作契约。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与其供应商、分销商、终端客户和其他服务支持通过各种复杂形势相互关联、相互合作,形成网状结构的“价值链联盟”。随着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价值链联盟中各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日益复杂,价值网、价值星系等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完善。但无论价值联盟如何发展,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和具体的管理办法都是通过联盟企业间的契约决定的。这些合作契约将不同的企业联合为一个整体,重新分配各企业间的权责利关系。在这种影响下,企业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也随之变化,而这些需求也都体现在相应的契约当中。

2.基于合作契约的价值链会计主体边界。会计主体决定了会计信息反映和监督的范围。在价值链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无论是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还是外部使用者都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践中,这种新要求以合作契约为载体体现出来。比如,如果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签订了存货管理协议,那么供应商就有义务检测核心企业的存货需求量和生产状况。同时,为了完成这种合作,核心企业也有义务及时将存货信息向供应商进行反映,或直接将存货信息系统与供应商进行共享,这样,供应商也就获得了存货管理所必须的信息。可见,价值链是在价值联盟企业的合作意识和需求的促使下形成的,又通过合作契约将其具体化、可操作化。所以合作契约是价值链管理的依据和保障。

具有反映和监督职能的会计活动,一方面要反映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增值活动和价值链管理的过程和成果;另一方面又要在价值链管理中发挥监督作用,成为价值链管理的工具。在这样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价值链会计的主体确定必须符合价值链管理的需求,即与合作契约相协调,右图为他们之间的关系:

图中虚线圈即表示价值链会计主体的边界。这一边界是由企业与其他组织签订的若干契约决定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契约并不局限于一个价值联盟内的契约。这一边界所决定的会计主体,一方面能够满足价值链管理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该主体立足于某一企业,当其存在于不同价值联盟中(即成为价值网或价值星系中的一个结点)时,内部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一主体内的信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外部信息使用者又能够通过这一主体内的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由于主体边界是由契约决定的,会计信息的获取和共享得到了契约的保障,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对价值链会计主体界定的不足,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切合价值链管理实际的会计主体界定。价值链联盟的合作关系通过契约确定;同时合作契约又是价值链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决定了价值链管理的具体方式。因此,应当将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作契约作为会计主体的边界,对这一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在这一会计主体假设下,价值链会计既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又可以在契约的保障下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也适用于处于多个价值链联盟的企业。

(作者均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京:会计研究,2004(2).

[2] 于富生,张敏.论价值链会计基本假设[J].济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1).

[3] 程宏伟,张永海,李想.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会计研究[J].北京:会计研究,2007(3).

[4] 陈玮.论会计主体的概念本质[J].武汉:财会通讯,2010(15).

[5] 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G]//厦门: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2001-09-01.

[6] 何升霖.信息技术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J].武汉:财会月刊,2006(29).

[7] 陈先令.基于供应链环境的会计主体重构[J].长春: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

[8] 杨怀宏.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探析[J].武汉:财会通讯,2009(21).

作者:李文妍 夏冬雨

上一篇:教育体制下人文教育论文下一篇:国内外艺术对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