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下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0

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意识,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做了战略性调整,国家做出了在学校开展学生军训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防教育下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防教育下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研究

摘要: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又是指导国防教育的可靠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相互关系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指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和观念的教育;关于军事科学、国防科技、国防法规、国防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以轻武器射击、战术三防、地形学为主的军事技能教育;以《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为主的行为养成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据此,把素质教育分成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及心理素质这五个方面是比较有利于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的。在任何一个国家,素质教育都是提高民族成员素质的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我国当前基础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和主课题。同时,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国防教育。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些学科知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丰富和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是国防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国防教育取得成果的评价标准,并为国防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动力。而且,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侧重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3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条例的规范下,国防教育通过“军事理论课-集中军事训练-经常性国防活动”的三位一体化教育,将素质教育的五个方面予以展开,特别是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更是集中地进行了强化。

没有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它不仅是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必要载体,同时也是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可行方法。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在教学方面,由于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它不仅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教育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如微电子、光电子、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这些都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开阔视野,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方面,主要是集中一定的时间,对大学生强制性进行队列、射击实战、以及体能等方面的军事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这样,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二、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国防教育,其作用不仅仅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更能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豪情、凝聚民族斗志,它还表现为从人的意志力层面上升华人的素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共有的思想意识,主要表现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共生存意识、共同利益追求,同时也表现为民族成员为了民族的整体利益不惜牺牲自我的奉献意愿。民族精神的升华,就是爱国主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毛泽东对此曾高度概括:“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正是这种团结进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爱国奉献的伟大精神,才使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我们的民族之魂。

在当代国际风云瞬息万变的多极化的复杂世界,强化青少年的国防观念,增强其建设和巩固国防的自觉性;对民族的兴衰乃至国家的存亡,都有这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又云:“多难可以兴邦”即患难,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激发其自卫意识,从而自觉地增强国防意识,正所谓“常思危困必无危。”忧患意识是任何国家的人民都需要的但忧患意识又不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然保护的。国防教育,就是和平时期强化人们忧患意识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国防教育作的好,人们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提高,就能经常保持忧患意识,国防建设才能得到重视和加强,只有国防就会巩固,国家才能安定,人们才能在和平的天空下享受人生。因此,有充分必要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坚决与和平麻痹思想做斗争,确保中华民族能在新世纪振奋民族精神,以极大的热情和智慧,积极推动国防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持久发展。

三、素质教育是指导国防教育的可靠的理论基础

多年的素质教育活动,使得从理论上的研究到实践上的探索,素质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可行的操作方式,这就为国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基础。国防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贯穿国防教育的始终,在课程设置、学术活动等方面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色彩。

素质教育有利于克服国防教育中的一些偏差。在素质教育这个标杆的比对下,国防教育在某些方面就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存在着因课时较少而盲目追求近期效果的短期行为和满足于走过场的问题;教育的目标上比较狭窄,只是将其看作是一次军事技能的训练、国防意识的培养;教育内容上层次较浅,缺少针对性和目的性;以课程教学代替国防教育,以知识考试代替精神升华的智育化的教育方式等倾向。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从国防教育的价值观入手,将“入学-军训”的即时教育延展到“日常素质教育”和“长效机制”层面,深化国防教育成果,拓展国防教育的内涵,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防教育体系。

再有,素质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国防教育的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国防教育的活力源泉。素质教育给国防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宽广的基础和全新的内容:文学艺术能激发人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丰富人的想象力;历史为人们提供正面和反面的经验教训,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可以在创新的路上少走弯路;哲学能够使人在错综复杂的科学问题面前,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多重思维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人们确立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基础,为坚持创新可能遇到的挫折提供继续前进的动力。

新时期,各种竞争的激烈化对人才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国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防教育者除了对受教育者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军事训练外,还应着重强化心理素质教育。要设置一定的难题和障碍,并加强劳动教育和训练,以此磨练其意志,进而塑造其精神,提高其情商,使他们最终拥有较强的环境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成为善于化解痛苦,勇于面对危机与不幸,敢于迎接挑战、信念执着、工作努力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拓宽各高校国防教育的渠道,拓展教育功能,积极创新,逐步推进,能够极大地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澄清各方面对国防教育的误解,从而为我国国防教育事业找到新的发展契机,为持续深入地开展地方高校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用国防教育的手段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强化国防教育的价值观,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创新观念,让新时期的国防教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邵灵红,欧阳美平.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古添雄.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8).

[3]史济纯,高中桥.论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4]黄妍,熊鸿生.论素质教育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作用[J].高教高职研究,2009,(2).

[5]黄妍,金久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9,(3).

[6]黄乐.浅谈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7]吕敬.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5).

作者:马雪迎,任亚洲

国防教育下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国防教育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意识,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做了战略性调整,国家做出了在学校开展学生军训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在2011年新修订的《兵役法》中明确规定,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开展国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2014年,国家又出台了学校国防教育的文件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在学生中实施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积极探索国防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对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并把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点提了出来。就人口素质结构而言,它是一个多要素的系统,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对其他因素起着统帅和总揽作用,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入手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考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把它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防教育是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意识和军事技能所进行的教育。我国《兵役法》和《国防法》都明确规定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的意志、技能和体魄;而学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国防观念,根本上是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不限于国防建设本身。从教育的角度上讲,国防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从国防建设角度上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通过综合培养,实现“在军事上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转化为凝聚力”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教育已纳入全民总体教育体系。《兵役法》《国防法》《教育法》以及《国防教育法》都对学校国防教育作了明确规定,这一切都表明国防教育具有为国防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二、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防教育的重大特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形成了生动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纪律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实施国防教育,最基本和常用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理论学习。军事训练,突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军事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强化遵纪守法观念。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思想及作风;通过学习解放军共同条令,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意志品质、顽强作风的教育。国防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强化学生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引导他们树立以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为核心的群体意识。从国防教育的内容看,军事教育融军事、政治、经济于一体,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身,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密切相关,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它侧重于理想信念、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然这对于学生的智力提高与能力发展起到了必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从国防教育所涉及的知识面看,它既有广泛的相关性,又有自己特殊的领域和规律,还有着独特的实现手段,因而是其他课程所无法代替的。所以,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人的素质主要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而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尤为重要,从我国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其中又以中等教育阶段为最。而且,传统观念给人们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这必然对素质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延误素质教育的进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青少年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组织纪律观念,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而学生军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意义上有着特定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效果。首先,军训以其特有的军事化管理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多种能力的条件,军训成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极好机会,同时在军训期间,学生不但学习军事、政治,也学习生活必备的技能。其次,形象感染教育在军训中取得最佳效果。军训教官们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感染。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以及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再次,军训体现了环境影响和教育主导作用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高度统一。军训之所以对学生素质教育有着显著的强化作用,一是因为我党我军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优良传统发挥了主导作用,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内容更具有特色。军训中开展的“比思想、比训练、比纪律、比团结、比作风、比成绩”的“六比”竞赛活动,既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造就学生时代所需要的高度责任感、危机感和荣誉感,也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由抽象变为具体,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从而迸发出催人向上的巨大力量。二是因为绿色军营特殊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具有人员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管理严格、政治气氛浓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等特点。由于教育训练、实践一体化,使得教育和环境的作用在整个军训期间保持内在的统一。在军事化的育人环境中,学生要做到一日生活条令化、一切行动军事化,达到令行禁止、整齐化一。从作息时间、内务卫生、军容风纪、操练上课到请假销假,都有合理而又严格的规章制度。时间上的全天候,空间上的全方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三是因为高强度训练提高学生的承受力。军训中队列、射击、战术训练是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训练强度大,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能的严峻考验。因此,训练的过程成为磨炼意志、锻炼体魄、培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的过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军训给学生在知识上拓宽了边界,在素质上增进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四、军人素质,使人才素质内涵更加全面

《解放军报》曾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国三军仪仗队60多名复员军人,在复员名单出来后被数十家公司抢聘一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军人能有这样被抢聘的现象,恐怕各公司更看重的是他们的军事素质,这值得我们深思。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是一所具有20多年国防教育特色的学校,每年暑假都要接受几十家单位的训练任务。试想,他们花大力气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军事训练,其目的就是培养他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使员工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一句话,就是培养他们的军人作风。正因为如此,我校常年坚持军事化管理不放松,并提出了“一种素质”(军人素质)、“五种能力”(学习再学习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八种技能”(驾驶技术、实用外语、计算机操作、实用写作、书法、普通话、轻武器的使用和体音美特长)。并通过常规教育教学与具体活动相结合,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新生入校都要进行一个月的封闭式军事训练,使之初步了解一个准军人的要求,初步掌握一个准军人的技能,并在日后工作学习中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和周六对外的“国防教育日”活动,都吸引了大批学生家长参观学习。再如,每年暑假进行的拉练活动,让同学们从郑州徒步到我校德育基地——革命老区庙子乡,使他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锻炼了他们的体魄,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随着学校国防教育特色的日益突出,国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地位也更加巩固。学校把国防教育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了国防教育课程化、技能化、生活化和校本化。

多年来,我校始终突出国防教育特色,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可见,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责编 王鹏飞)

作者:陈云雁

国防教育下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加强国防教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摘 要] 國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上具有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模式,对形成全面、系统、完整的国防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国防教育;大学生;军训

国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防教育在高校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如何提高军训效果,围绕军训开展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的重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能够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化训练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具有教育效果好、学习兴趣高、易于被学生接受等优点,因此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坚毅品质,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

国防教育对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有促进作用。通过军训中对组织纪律性的强制要求,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大学,摆正心态,为大学生活的开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大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国防教育对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国防教育目前已成为各高校的必修内容,尤其是军训更是以法律的形式成为对在校大学生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统计发现,七成的学生对军训满意,两成的学生认为一般;五成的学生认为军训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改进;三成的学生认为军训的强度还可以再提高。由此可见,军训效果总体较为理想,对学生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军训不太满意,可能是这部分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对政治关注度不高、对一些社会现象难以明辨是非。究其原因:(1)高校国防教育的机制不健全,国防教育的资源较少;(2)国防教育的配套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教育。

(一)高校国防教育机制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的集中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没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通过军训,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意志品质的锻炼上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军训结束以后,由于没有长效机制,成效会逐渐淡化,学生在军训中所磨砺的意志难以得到环境的巩固而很容易丧失。

(二)国防教育配套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国防教育的配套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的形式进行,除《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学习外,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也缺乏更新,这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为:(1)高校缺乏对国防教育的足够重视,教学资源配置稀缺;(2)高校缺乏专业的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从事教学创新研究的较少;(3)高校与军队未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教育资源未得到合理整合,大学军训尚未被列入国家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

三、关于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国防教育的重视力度,提高资源配备水平

师资队伍的配置:(1)为在校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等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教师;(3)邀请军队教研室的教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师,定期为学生教学。

教学资源的配置:(1)完善课程体系,从不同方面对国防教育进行解读,如《形势政策》《国家安全法》等,课程的开设要贯穿大学学习的始终;(2)丰富教学资源,开设不同专业性质的国防教育类选修课,如《孙子兵法》《世界先进武器研究》等;(3)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

(二)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当今国防教育的内容已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其研究内容已渗透到诸多领域。高校国防教育要不断更新内容与理念,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最新的时事内容和案例分析。除此之外,国防教育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创新,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1)在历史、文化、哲学类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世界历史和爱国传统方面的学习和教育;(2)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可借助视频、沙盘等进行战争案例分析和模拟实战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机制,保持国防教育的系统性

国防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课堂教学—集中性军事训练—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学校应从制度上确保国防教育的长效机制,围绕军训保持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贯穿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融入平时的生活和社会实践。

学校应将包括军训在内的国防教育制度化,将整个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统一协调、统一评估,以课时的形式统一要求各专业、各年级都要接受规定课时的国防教育,军事教研室要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黄乐.浅谈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2):4-7.

[2]陈远.学生军训与高校素质教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31-132.

[3]刘志民.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35-38.

作者:郭琼

上一篇:高血压病案数据挖掘论文下一篇: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