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下生命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前生命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当中处于缺位状态,大学生自杀、伤人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关注。生命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而高校辅导员服务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他们具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优先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思想教育下生命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思想教育下生命教育论文 篇1:

学校“生命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生命是人类最珍视的财富,它是宝贵的、无价的。开展学校生命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校、学生、社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校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学校生命教育实效性、持久性地开展下去,进而推动学校德育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学校;生命教育;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近年来,各级学校的个别学生自杀、杀人、虐杀动物等无视生命的消息频传,并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引起了无数媒体的围观以及全社会人民的强烈重视。学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存有偏差,映射出了学校“生命教育”的不足。生命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潮流与新课题,学校教育应该尊重生命,提高生命价值,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为了强化学生的生命观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已经刻不容缓,亟待改进。

一、学校生命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学校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主体,学校在生命教育领域中并无太大的发言权,一直难以引领生命教育的潮流。从各级学校频频传来的自杀、杀人等新闻可以发现,对生命教育较为重视的多为新闻媒体,而学校则往往为了掩盖事实、逃避责任对某些恶性事件避而不谈,丝毫没有反思之意,更难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作为。其次,学校领导对于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感到迷茫。尽管有个别学校对生命教育较为重视,但其开展形式却只停留于表面。如只成立所谓的研究所或举办研讨会,并未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因此导致生命教育成了部分教授们的专利,仅仅在学校狭小的区域中活跃。最后,学校老师未意识到自身应担负的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课程,是各学科老师(并非政治思想教育科目教师)的必修课程而非专业性课程。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并未深刻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从而造成某些学校特别骋请“专业学者”来校进行生命教育讲座,暴露出学校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与做法的偏差。

(二)学校生命教育规划不太合理

对生命教育的开展,诸多学校都未组建统一规划的管理部门,相关制度也严重缺失,因而难以从权利和制度上对生命教育的开展施加压力,更缺乏必要的监督和保障机制。此外,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投放的精力不够,师资力量非常稀缺。生命教育课程安排较少甚至没有安排,相关实践活动严重缺失也是问题之一。诸多学校没有广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未订购权威的课程教材,教师一般是在原有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参杂部分生命教育的内容。即便有相关教材,其内容形式也非常单一,指导性不清晰,也缺乏实效性,难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观。课堂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无从谈起了。

(三)学校生命教育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第一,与生命教育部门相关联的其他部门的组建制度不够健全。学校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但当下很多学校负责生命教育的相关部门并未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如,生命观问题与学生的心理问题紧密相连,但很多学校并未设立与生命教育密切关联的心理咨询部门。第二,有些部门形同虚设,两级分化严重。尽管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各大部门已经组建,但却没有真正起到实际性作用,如同虚设。另外,部门与部门之间也缺乏统筹性管理,各行其事,对其他部门不闻不问,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这对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产生了较大的阻力。第三,生命教育多为临时行为。大多数学校的生命教育,与其说是顺应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如说是对学生戕害生命恶性事件的应急处理。一般是哪个学校“出事”了,哪个学校就会开展生命教育,而不是将生命教育当作一项日常教育工作来抓。更别谈建立相关制度了。

二、学校生命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一)受社会因素影响,学校角色不明确

由于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文化转型的特殊阶段,市场经济的浪潮对传统文化理念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导致很多学生在教育认知中出现了文化断层,未能深入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的精髓被摒弃,但新的文化理念并未形成,新旧之间因为缺乏核心文化而导致文化失控。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在了,这不免让学生感到无助与迷茫。另外,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大,学生的利己主义较严重,个人主义及拜金主义普遍存在等。这些丑恶的现象,让学生的思想、理念、心灵都倍受打击,使他们感到生存的强大压力,所具有的生命观也令人甚是担忧,因此,学生容易做出对自身或他人有危害的行为。再者,社会环境作为教育活动的外部环境,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观。一些期刊杂志、新闻媒体对自杀、杀人等戕害生命的恶性事件的细节描述,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生命观与生命意识,甚至让学生误以为生命就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利决定是生是死,因此,当其遭受挫折或倍感压力时,就极易产生轻生的念想。学校夹杂在社会与家庭之间,对生命教育的无所适从,归根结底就是学校本身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对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之下的学生的生命观如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自身能够发挥的作用程度等缺乏深入理解,于是在生命教育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人文教育不深入,学校教育理念滞后

学校本应是对学生开展全面教育的专业机构,对学生生命观的养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如今学校的教育中,专业技能教育更得到重视,而引导学生提升生命价值观的人文教育被慢慢淡化,导致学生渐渐缺少了对生命、自由、和平、真善美等人文价值的崇高追求。于是,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难以用平和的心态去客观评价,喜欢用激进的方式处理事情,最后慢慢走向极端。另外,在我国各级学校中,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打得很响亮,但却一直没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因为面临着考试与升学的压力,学生若想“出人头地”,就唯有埋首于题海中。于是,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便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使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生命价值等问题。还有一点,学生计划性地、系统性地接受教育,一般都是在学校中完成的。因此,要求学校要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还较为单一,丝毫不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对生命价值的感悟,来源于道德教育,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对未来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的提升。

(三)生命教育投入少,师资队伍严重缺乏

拥有一支健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要素。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必须具备一支品学兼优、道德高尚的专业教师队伍。但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命教育中,对师资队伍的投入呈现出明显的缺乏之态:在师资队伍的来源层面上,兼职老师明显偏多,甚至有些老师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在师资队伍的能力培养层面上,多采用短促、集中的进修模式,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学习。教师是学生生命教育的真正实施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老师有什么样的生命观,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命观,这就要求老师要具备积极、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但由于目前很多学校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和道德修养并不很高,生命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不足,导致其自身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不够深入,因而也就难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另外,学校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合理,大多以学生的升学比例为核心,考核方式一般以量化考核为主。但事实上,德育无法量化,生命更不能量化。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有差别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别,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往往这些基本的常识会被人忽视,在学校一贯坚持的“一刀切”的教育评价制度下,老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知识人”,而非 “智慧人”、“德性人”。

三、加强学校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生命教育理念,营造人文教育环境

首先,应该明确生命教育的新理念。生命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课题,是学校人文教育改革的新契机。任何改革的开始,都必须先在理念上有新的突破。学校生命教育的全面普及与实施,需要以人文教育理念的变革为基点,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必须以生命教育理念为出发点。缺少生命教育理念的生命教育必然是虚而不实的,因此,学校生命教育的有效进行,需要先明确生命教育的理念。其次,应该营造人文教育环境。从某种层面上讲,教育的根本是人文性。人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文教育一旦被忽视,学校也就形同虚设了。因此,学校应明确人文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关怀,营造人文教育环境,通过将生命教育引入人文教育中,以引导并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生命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气息,是以学生为表率的文化观念。学校应不断完善校园文化环境,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心灵的洗礼。这就要求学校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重心,以行为文化为指导,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校精神环境,优化校规校风。另外,学校各级领导要强化管理,通过校内的各种宣传栏目、广播媒体等途径传播生命教育,同时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科研学术,为学生的人际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以舒缓其紧张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从校训、校风、党团活动等方面,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以让学生更多地享受生命的激扬,最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对自身及他人生命的感恩与珍视之情。

(三)充实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教材是教育活动必备的物质基础,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枢纽,是教学活动的基本配置。因此,学校在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加强教材建设,组织校内、外专业队伍统一编写高水平的指导性教材。同时不断进行课程完善,在保证生命教育成为选修课的前提下,争取将其上升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并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程,让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负责教学,以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此外,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学校生命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估一所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的基本点。所以,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生命教育质量的同时,可以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并凭借心理教育、伦理教育、社会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教育,将生命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生命教育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生命教育是一门具有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方式上应该与大多数理论学科区分开来。生命教育需要直接将思想、观念渗透到学生的生命里,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因此,为了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规划地进行教学,正确地处理好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关联性,并注意二者在教学时程中的合理分配。正常情况下,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可行,全部的案例分析也不切合实际,应该做到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巧妙结合,以引导学生的认知,让生命教育更加深刻、深入。

(五)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深入人心的、触及灵魂的,因此,不能只停留于课堂教学,而是要在课堂之外,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走进社会,真正体验生命的真谛。学校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存扩展训练,让学生体验生存的不易,从而更加珍视生命;组织无偿献血、社区义工、扶贫救济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温情,从而提高对生命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戒毒所、殡仪馆等场所,以提升其生命意识。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相比,课堂教学是理性的,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能为生命教育提供无限的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感受生命。

(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增强学生承受困难、面对压力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搞好了,生命教育才能更有深度。生命观问题与心理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出现生命观缺失的学生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必须配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加大普查、测试、评估等心理干预的力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开展心理测试、心理讲座、个人辅导、心理治疗等活动,多管齐下,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预防与诊治。

四、总结

社会复杂多变,学生脆弱的心理素质与淡薄的生命意识,导致了一幕幕悲剧的发生,因而映射出的学生生命观的变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生命教育也因此得到各级学校的重视。然而,纵观各级学校的生命教育,其教学成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与各级学校普遍存在的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生命教育规划不合理、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有关。因此,为了解决学校生命教育存在的不足,确保生命教育顺利开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明确生命教育理念,营造人文教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生命教育;充实生命教育内容与方式;加强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指导作用等。当然,对生命教育的探索远不止如此,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究才能将它带到坦途,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后续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宏森.外滩踩踏:青少年生命教育警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176):13~19.

[2]乐毅,王霞.简论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及实施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52~56.

[3]孙家峰,李智水,闫生荣.高职院校毕业生生命观调查与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7):75~77.

作者:马肃霜

思想教育下生命教育论文 篇2: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生命教育原则及内容探究

【摘 要】目前生命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当中处于缺位状态,大学生自杀、伤人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关注。生命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而高校辅导员服务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他们具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优先权。在生命教育的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性的原则、统一性的原则,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其思想政治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内容中,建构起具有生命教育价值的工作内容体系。

【关键词】生命教育 高校辅导员 以人为本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大学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生命的事件不断发生,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出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应当发挥出其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的价值。

一 教育的缺位

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伤人案、2013年的复旦大学学生中毒事件等大学生杀人、自杀事件,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脆弱心理、不健康人格,同时也投射出了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生命教育的缺位现象。

教育本就是面对生命、提升生命的事业,因此,如何使生命焕发生机,使生命茁壮成长,是现代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①而我国现在的大学教育忽视了教育最根本的东西。高校在知识传授方面投注了过多的精力,而在学生的道德发展、能力修养等方面投入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生命意义思考的引导,存在着生命教育的缺位。生命教育的这种缺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主要体现为:首先,专业化教育在大学教育内容中占着很大的比重。高校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的训练,轻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功利主义倾向——只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而对人文课程不感兴趣。其次,高校偏重于对学生生存技能的教育,旨在使学生通过加大这方面的学习比重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实践知识,以便将来能顺利地步入工作岗

位。即一种通过“生存训练”进而达到一种“生活享受”的目的,却没有上升到生命的层面,缺乏一种以关怀整体生命为理念的生命教育。②长期处在这种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学会了生存的手段,却不懂得“有品质”的生活,缺乏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二 生命教育的内涵、价值和功能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的基础上,实行全面关照生命的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③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生命认知教育、生命情感教育、生命能力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等。通过进行生命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生命存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和幸福的人。④

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他们的心理机构发展不平衡,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将自我意识转向对自我内心的关注,因此能强烈意识到自己身处的各种矛盾。对社会和对人生的认识,有时客观全面,有时主观片面,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发展偏差,出现生命危机。同时,进入市场经济后,社会所发生的文化转型、竞争加剧、价值观念变迁、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等多重压力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得大学生变得茫然和无所适从,挫折感倍增。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来看,开设生命教育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采取适当的方法,从生命教育的各个维度出发,引导大学生认知生命的本质、直面人生的挫折、担负起其应负的责任、培养出健康的人格。

三 高校辅导员对生命教育的责任

目前在国外,乃至香港和台湾地区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三种:(1)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2)通过综合课程实施生命教育;(3)各种学科或活动的渗透教育。⑤从我国内地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来看,通过学科或活动的渗透来开展生命教育是比较现实和及时的,而同时借助以上三个教育途径在短时间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功能是为人提供精神关怀,积极帮助人们努力实现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要,引导和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并努力为之奋斗。⑥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是一个关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最有可能也最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开展生命教育的可行办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他们战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他们对学生的认识、了解比较深刻,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及时介入危机事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另外,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一种隐性的生命教育。高校辅导员平时教导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还可以成为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态度、加深生命感悟的有效途径,这不得不说是高校辅导员开展生命教育的优势条件。总的来说,高校辅导员平时做思想政治工作常用的方法也是生命教育中常用并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将其与生命教育进行契合,日常的思想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另外,高校辅导员掌握着学生的基本资料,可以随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这样就能将生命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当充分利用高校辅导员在生命教育方面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培养高校辅导员的生命教育意识、提高高校辅导员生命教育的能力,构建具有生命教育价值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体系。

四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体系的建构原则及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需要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能力和生命发展等层次来引发学生的内在自觉,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战斗在思想政治工作主线的辅导员具有承接生命教育的优势和条件,而生命教育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如何建构起具有生命教育价值的工作内容体系?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建立起生命教育的专业队伍,还需要全体辅导员都能本着人本主义的精神去服务学生。

1.生命教育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人性化的事业,应是让受教育者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⑦高校辅导员应当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1)将尊重学生作为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辅导员将学生置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尊重学生的各种需要,如学业发展、生涯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2)以了解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注重了解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以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⑧(3)围绕学生发展这一目的展开生命教育。

第二,系统性的原则。生命教育在内容上应当是一个系统。各个年级间的教育内容相互承接,构成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诸多内容充分融入的科学体系。在时间维度上,生命教育的系统性原则体现在它应从大一持续到研究生教育阶段。

第三,统一性的原则。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统一性原则囊括了认知、体验与实践的统一,发展、预防与干预的统一及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的统一。学生没有关于生命的基本知识,无法认识生命,也就无法体验生命;脱离生命活动的实际,不去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无法感悟生命。⑨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除了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从知、情、意的角度全面把握生命。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坚持发展、预防与干预统一的原则,就是以发展、预防为主,但必须对学生的危机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预防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预防,合理、有效的干预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者之间有机结合、缺一不可。⑩生命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它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学校教育资源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首要条件,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家庭及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生命教育,并通过家长、社会等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相处的技能、良好的生活态度。

2.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生命教育的缺位,高校辅导员具有从事生命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生命教育扩充到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中,是最节省教育资源的方法。为了弥补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需要建构起具有生命教育价值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体系。

第一,以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视角。生命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高校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1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偏重政治、注重道德说教、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缺少人文关怀、对个人价值关注不够等问题,缺乏以生命本体为出发点对生命进行的探索。生命教育浪潮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加生命教育所占的比重,加强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使学生理解、尊重、珍惜生命,发掘和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从而激发生命活力,提升生命价值。以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视角,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活动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感知生命的存在,培养其积极的生命情感和珍视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提升面对、战胜挫折的信心,增强适应性的生命能力。

第二,创建生命教育氛围下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多,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与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高校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要形成积极的生命态度,将这种态度贯穿于与学生交流的工作当中。尊重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及多元化的价值观,给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与服务的机会。深入学生群体,多与学生交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健康、平等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学业和事业成就。

第三,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中进行生命能力教育。生命能力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保护生命能力、抵抗挫折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等组成。生命能力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提升这些能力,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唤醒大学生的内在自觉,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使其正确了解挫折的本质,正视挫折、正确进行挫折归因;尊重他人、提高自身修养,学习各种人际交流技巧,正确认识“现实我”和“理想我”的差距,端正人生态度,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第四,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内涵体现了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两个概念。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12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必须要珍视生活、学会生存,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高校辅导员应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大学生在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得到锤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竞争观,使大学生从容面对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顺利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

第五,将生命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涉及关于对生命特征、死亡和生命责任等方面的生命认知教育,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和感恩生命的生命情感教育,保护生命、人际交流和抵抗挫折的生命能力教育,以及体验生命价值、追求幸福人生、提升生命质量的生命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与辅导把生命教育贯穿在其中,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少数学生进行心理矫正与危机干预,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五 结束语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生命就无从谈起教育。我们应当切实发挥高校辅导员在生命教育中的价值,将生命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当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态度,全面挖掘其生命的价值。

注 释

①②④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5

③戴艳等.三维生命教育理论的构建[J].四川教育,2009(1)

⑤⑥梁晋.生命教育:高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责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⑦⑨姚薇、杨邦翔.高校辅导员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视角[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⑧符华兴、王建武.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⑩李道友.生命视域下大学教育以人为本面临的问题探析[J].出国与就业,2010(10)

○11○12吴春萍.高校辅导员应重视生命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1(5)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马翠英 高光华

思想教育下生命教育论文 篇3: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轻生事件的频发,与大学生命教育的缺失有着紧密关系。缺失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生命教育本质上是关爱生命的教育,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状况差强人意,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缺失;关注生命

当前高校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大学生轻生事件的屡屡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脆弱,也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弊端,其中最明显的不足应该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欠缺。那么如何干预自杀。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富珉教授认为,干预自杀,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生命教育是重点,如果学生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死亡,他会更懂得珍爱、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而不是选择结束生命。由此可见,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前提,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人的生命的自然活动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运动等。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生命的社会属性超越自然属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所在,它体现人对价值生命的诉求,即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人的社会属性使人的生命具有了与其他的生物不同的生命特性。对人的生命特性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我们加深对生命教育的本质的认识,进而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他于1968年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此概念,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概念提出的背景看,它的出现主要针对青少年自杀率不断攀升这一残酷现实。自此之后,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各国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专门研究生命教育。上世纪末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在全岛学校开设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课程。此后,我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目前,当代的中国教育理论界,众多的学者专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的探讨,也提出了相当有价值的观点。刘济良先生在其著作《生命教育论》中提出:“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的活动。”

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具体来讲,笔者认为,高校“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高校人文教育的最高要求,因为“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缺少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尊重生命,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养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提升生命价值的精神教育共同构成了生命教育。

二、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状况

虽然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高校人文教育的最高要求,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的高校中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发生于高校中的轻生惨剧说明了在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生命教育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其教育效果远远没能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它缺乏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高校教育工作者失去开展生命教育的积极热情。

第一,是长期以来生命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造成了今天屡次发生师生轻生的事件。市场使得“教育异化”,教育表现出强烈的工具主义,教师的工作变成谋生的工具。教师只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得,只关心学生的外部状态,在这种教育下,学生不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物”,学生作为人的情感、心灵和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被漠视,其生命也遭到严重的漠视。关于生命意义的教育的缺失,导致屡次发生大学生乃至高校教师轻生的悲剧。教育的第一原则是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果担当教育重担的教师对生命意义都缺少领悟。不懂得尊重生命,就根本无法引导、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用说要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学生传达成长过程中的深刻体验。

第二,我国校园心理咨询服务的滞后性,无法应对日益突出的校园轻生事件屡屡发生带来的挑战。学习压力、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病症的困扰、环境适应不良、失恋等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而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严重不足,阻滞着大学心理教育与干预的发展,从而无法遏止这种不正之风。专职心理咨询员的不足证明了高校教育者对生命教育确实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几乎都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并开设了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师生展开心理咨询服务。部分条件成熟的高校在开学之初就对新入学的新生展开问卷调查,力求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能较好地掌控新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很多隐匿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起到了防范于未然的效果,但单纯地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出发舒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当前高校职业心理咨询员的欠缺和转业问题已经日益严重,这也大大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和有序开展,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由于教育者水平有限、资源有限而存在教育的真空地带。

第三,当今校园人文精神的缺失,让大学生失去了精神支柱。人文精神的内涵非常广泛,反映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人文精神就是一种理性认识,只有具备人文精神的人才能理解、尊重人的本质,才能全面促进自身发展。当代校园,风气日益浮躁,物质欲望取代了精神享受,现实利益超越理想追求,商业气氛充斥着整个校园,校园内外充满着功利思想,部分教师忙于增加收入,

有的学生无心向上,校园已不再是追求灵魂的净土。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空虚,对生命的意义一片茫然。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校园活动不可主谓不丰富。但这些活动大多带有太强的政治性和说教性,缺乏人文关怀,更勿说生命关怀。形成良好与独特的校园文化对办好一所学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没有权利去随意侮辱、伤害别人的尊严和生命。教师随意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的做法是要受到强烈谴责的,学校应当将尊重生命的观念、做法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

由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到了高校生命教育的缺乏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启发我们认识到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是由教育方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学校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重视生命关怀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鉴于当前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1、重视生命教育,更新生命教育理念。更新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的理念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上文已经提及,从生命教育产生的背景看,它是为杜绝日益上升的青少年自杀率而提出的,虽然它的产生引起了诸多关注,但是同时大学生自杀事件仍在成倍增加。由此可见,高校生命教育引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高校教育者观念上的重视是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也才能让生命教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在这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必须要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必须对生命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掌握必要的危机干预常识。我们的生命教育。不应当只传授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技能,而应当饱含着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实施人性化的教育,在实际的生命教育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轻生或生活中的负面事件,进行动态的管理。

2、设置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生命教育。我们要尽快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大学生直接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它能有效突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也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和有效的途径。此外,在综合课中设置生命教育单元,在系统教育的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生命知识教育,密切联系德育、美育、环境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选择广泛的生命教育内容,通过与生命教育有关的科目讲授生命教育知识,充分利用学校的生命教育资源,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另外,由于生命教育实践性极强,可发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合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突出生命教育。目前大学生轻生事件的屡次发生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偏差是密切相关的。学习压力、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病症的困扰、环境适应不良、失恋等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日益脆弱是悲剧产生的主因,所以要成功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同时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免疫力。正确、积极地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存在的意义,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必然有助于生命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高校在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方面有所投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心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促进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而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也是高校生命教育者必须重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4、遵循科学原则,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原则,这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性对待生命中的得与失。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生命教育既要对生命个体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生命个体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生命个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三是尊重与交流相结合原则,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有情感、有思想的,生命教育应该突出交流,注重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强调生命个体的存在,让生命个体在交流中获得价值肯定和人格的尊重。四是生存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教会生命个体生存、获得发展是生命教育两大主题。生命个体面临着各种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提高生存意识,获得发展技能显得十分重要。五是互助与预防相结合原则,生命个体总是生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的,全民互助特别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是防治各种生命危机特别是预防青年自杀的长久之计。

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教育面对的是生命,发展的是生命。大学生活是人生的黄金期,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作者:陈斯拉

上一篇:新农村教育改革问题论文下一篇:高中教学中化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