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告警前转网络管理论文

2022-04-24

企业告警前转网络管理论文 篇1:

视频监控系统

【摘要】众所周知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的全模拟系统第二代的数字化系统第三代的网络化系统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变目前正在逐步向蓬勃发展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过渡以小区对小区进出人员、内部活动等进行实时观察、录像以便在以后发生情况时方便调出图象取证;对通道严密监视;防止事故发生这一案例针对视频监控模式的合理性提出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小区;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原理

一、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文主要以小区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为基础,在用户的需求,实现全天候录像及监控,并在一段时间小区可实现共享,远程查看为前提,采用全模拟系统模式来完成一套视频监控,在原有模拟的基础上加入数字化应用,已达到更快更高效的效率,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监控原理

前端摄像机选择有两种,一种是镜头为3.6mm的固定红外半球摄像机,一种是镜头为3.5-80.5mm可调节红外球型摄像机。

红外半球摄像机监控范围固定,可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在不断电情况下可连续监控,缺点是不可调;红外球型摄像机监控范围大,可满足几米至上百米范围内的监控,但需要人为调节,在不调的时候,红外球型摄像机也是监控一个固定的范围。

本系统前端采用网络红外球机,清晰度彩色560TVL转黑白680TVL,内置23倍光学变焦镜头(3.5-80.5mm),16倍电子放大功能,标准H.264压缩编码,可选D1、HD1、CIF、QCIF分辨率,支持双码流网络传输,本地支持闪存卡存储最大支持32G(需另加),红外距离120米,防水、防雷设计。在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保证图像的质量,具有良好的图像还原性,可满足几米至上百米范围内的监控,依据现场情况可调节。

视频信号、控制信号采集后通过网络传输平行入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负责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权限管理、接入管理、设备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告警管理和日志管理,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存储亦在网络管理服务器处,可保证15天的存储时间。

以网络管理服务器为核心,电脑、网络解码服务器都通过网络访问管理服务器,进行图像调阅、控制、管理及显示。网络解码服务器可进行单画面或四画面显示,亦可轮循显示。

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拓扑图如下:

三、功能介绍

1.网络管理服务器

管理服务器负责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权限管理、接入管理、设备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告警管理和日志管理,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

管理服务器采用J2EE开发,能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部署方便;同时支持MySql、SQL Server和Oracle数据,实际运行时可根据项目规模进行选择。

存储主要是按照中心管理服务器配置的存储策略,自动到前端请求视频;同时提供流媒体点播服务,企业客户端根据时间段、设备名称、告警类型等条件进行流媒体点播,点播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点播速度,如快播、慢播等。充分考虑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设计了专门的文件系统,大幅度降低了磁盘的访问频率和避免了文件碎片的问题。

分发功能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前端的服务能力和带宽的不足,以及私网的穿透等问题。当系统中有多个客户端向同一路监控前端请求视频时,系统会自动将请求重定向给MDU,由MDU派生出新的视频并分发给相应的客户端软件。若配置了多个MDU时,系统能自动平衡各MDU所承载的流量,并保证各MDU不超出其最大能力。

2.平台管理软件

平台管理软件分两部分,一是网络管理服务器系统软件,二是管理客户端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是通过网络管理服务器配置前端设备信息的配置软件。

管理客户端软件是客户应用软件,主要功能有设备管理、分组管理、用户/角色管理、告警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等。

◎设备管理提供浏览树形式的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增加、修改、删除等;

◎分组管理负责对设备进行分组管理;

◎用户/角色管理负责角色,企业用户和管理用户的管理;

◎告警管理将设备故障显示出来,提醒维护人员定位,排除故障;

◎系统用户管理用于修改系统用户的密码等;

◎日志管理系统记录了企业客户端的操作情况,包括:企业客户端登录、实时视频请求、云台控制、历史视频请求;

3.网络解码服务器

采用高性能INTEL处理器,8路视频输出,采用H.264硬压缩方式,总资源100帧/秒,320G专业DVR硬盘,D1、CIF高清晰显示录像,音视频同步,网络矩阵切换输出电视墙。

◎支持轮询功能,自动切换不同监控地点的画面;

◎多个监控点的画面可以同时显示在电视墙上;

◎支持中文字幕功能,可显示所有监控地点的名称;

◎支持4分屏;

◎支持告警提示功能;

四、总结

综合介绍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结构组成和功能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不同情况下的视频运动检测算法进行了介绍。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图像序列进行运动检测,可以大大提高监控系统的功能,促进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志伟.智能分析技术在网络视频.中国安防.2011-03-12.

作者:苏小礼

企业告警前转网络管理论文 篇2:

合理配置PoE保障公司IMS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 关键词: (State Grid Penglai Power Supply Company, Shandong Penglai 265600, China)

Key words: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引言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即融合通讯,以IP网络为承载平台,可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一体化的综合接入,满足用户多媒体业务的各种要求。

某公司进行了IMS系统综合布线改造工作,改造后公司所有办公场所都具备了各种网络设备接入的条件。但给设备供电问题也随之而来,接入点设备附近很难有合适的电源插座,即使有插座,接入点设备需要的交直流转换器也难有位置安置。针对以上问题,以太网供电PoE(Power over Ethernet)技术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设备可以通过网线直接供电。由于在很多大型的局域网应用中,管理员同时需要管理多个接入点设备,这些设备需要统一的供电和统一的管理,因而利用网络设备的网络管理功能对其统一管理成为很好的解决途径。本文采用华为S2700-26TP-PWR-EI系列交换机提供数据交换业务和设备的供电。能否有效地利用其供电的网管功能,合理地配置好PoE,从而保证企业通讯既安全又经济地运转,是本文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PoE供电系统

1.1系统原理

PoE是目前本地局域网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有线以太网供电技术。该技术允许电功率通过传输数据的线路或空闲线路传输到终端设备。通过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以太网网络供电,其可靠供电的距离最长可达100米。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IP电话、无线AP(Access Point)、便携设备充电器、刷卡机、摄像头、数据采集等终端的集中式电源供电。因此,在接入网络的同时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的供电,不再需要考虑其室内电源系统的布线问题。

PoE具有如下几方面优势:

(1)可靠性。电源集中供电,备份方便。

(2)连接简捷性。网络终端不需外接电源,只需要一根网线。

(3)标准。符合IEEE 802.3af、IEEE 802.3at标准,使用全球统一的电源接口。

(4)大量节省电源布线成本,提供简单、方便的电源安装方式。

(5)与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结合使用,可以给IP摄像头、视频服务器和IP电话等提供冗余供电,防止断电情况发生。

1.2系统结构

PoE供电系统包括如下几部分:

(1)供电设备PSE(Power-sourcing Equipment)。供電设备指通过以太网给受电设备供电的PoE设备,其提供检测、分析、智能功率管理等功能。

(2)受电设备PD(Powered Device)。包括如:无线AP(Access Point)、便携设备充电器、刷卡机、摄像头等受电方设备。按照是否符合IEEE标准,PD分为标准PD和非标准PD。

(3)PoE电源。PoE电源为整个PoE系统供电,PSE下接的PD数量受制于PoE电源的功率。PoE电源根据是否可插拔,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种类型。

2实际网络环境描述

IMS的网络建设方案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按照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进行设计部署,满足业务需求。该方案具有尽量避免网络单点故障,交换机设备和链路都存在冗余备份等特征。接入方式主要采用IP话机通过交换机接入和普通话机通过IAD设备接入2种方式。图1示出了IMS整体网络拓扑图。图1公司IMS整体网络拓扑

Fig. 1Overall network topology of company IMS

3总体设计

根据实际生产环境,对各场所的接入交换机实现交直流双路供电模式,其电源的不间断性得到可靠保障,但接入层交换机及接入终端(这里主要指IP电话)由于各种原因,如:设备损坏,将导致其用电很容易出现大幅度波动情况的发生,若不加以智能化地管理,将出现整个接入场所的通信中断,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PoE的智能管理主要体现在S2700-26TP-PWR-EI系列交换机的合理配置上,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3.1使能PoE功能

实现对某接口下的PD进行供电,需首先确保对应的接口PoE功能处于使能状态。部分代码如下:

system-view

[HUAWEI] interfacegigabitethernet 1/0/0

[HUAWEI-GigabitEthernet1/0/0]poe enable

3.2配置LLDP供电能力协商

配置LLDP可选的TLV字段,使设备具有通过LLDP功能,解析PD设备的能力。该功能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对接入设备的种类及信息进行有效的掌握。各功能代码实现如下:

(1)使能全局LLDP功能代码:[Huawei]lldp enable

(2)使能接口LLDP功能代码: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lldp enable

Info: LLDP on the port is already enabled

(3)配置LLDP发布Power Via MDI TLV。配置发布Power Via MDI TLV,可进行端口类型、PSE设备是否支持MDI供电、PSE设备MDI供电状态、PSE设备供电线对控制能力、供电线对、供电等级的解析。具体代码如下: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lldp tlv-enable ?

basic-tlvLLDP basic TLV configuration

dot1-tlv Enable 802.1 TLV

dot3-tlv Enable 802.3 TLV

med-tlvEnable med TLV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lldp tlv-enable dot3-tlv ?

all Enable 802.3 all TLV

eee Enable 802.3 EEE TLV

link-aggregationEnable 802.3 link aggregation TLV

mac-physicEnable 802.3 MAC/PHY configuration TLV

max-frame-sizeEnable 802.3 max frame size TLV

power Enable 802.3 power TLV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lldp tlv-enable dot3-tlv power

(4)配置LLDP发布扩展的Power via MDI TLV。配置发布扩展的Power Via MDI TLV,可进行供电类型、供电电源、接口供电优先级的解析。具体代码如下: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lldp tlv-enable med-tlv ?

allEnable med all TLV, except Location id TLV

capability Enable med capability TLV, and will enable 802.3 MAC/PHY configuration TLV

inventoryEnable med inventory TLV

location-idEnable med Location id TLV

network-policy Enable med network policy TLV

power-over-ethernetEnable med extend power TLV

[Huawei-GigabitEthernet0/0/2]lldp tlv-enable med-tlv power-over-ethernet

3.3配置PoE供电功率管理

该配置实现了根据配置的PoE电源备份模式、插有PoE电源模块的数量、类型、以及输入电压,计算最大可供电功率。在最大供電功率范围内,可以指定设备供电功率上限,且可以配置PoE电源预留功率比例和电源告警阈值,以及各接口最大供电功率。根据设备接入的PD设备功率诉求,合理配置各功率参数,能够有效利用PoE供电功率并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1)配置PoE电源备份模式,如3+1模式。框式PoE设备,设备插入多块PoE电源时,若功率有节余,可配置部分电源为备份电源,当活动电源出现故障时,备份电源接替故障电源继续供电,提升系统稳定性。 [HUAWEI] poe-power backup-mode 3

(2)配置设备单板的最大对外输出功率。设备各单板下接的PD设备数量及功率诉求不同,当设备总体的供电功率发生波动时,可通过此配置单板供电功率,固定单板的供电功率可控。

[HUAWEI]poe max-power 216000 slot 5# 设备5号槽位单板的最大对外输出功率为216000毫瓦

(3)配置接口最大供电功率

对一些非标准和不能分类的PD,PD功率协商的结果可能会跟PD实际所需功率发生偏差,设置接口最大功率,能够保护PD不会出现功率过载,同时也能起到节约用电的作用。

[HUAWEI-GigabitEthernet5/0/0]poe power 20000#最大对外输出功率为20000毫瓦

(4)配置PoE电源预留功率比例。每个PD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功率消耗会不断变化,有时候会出现突发性的功率消耗激增,系统剩余可用功率无法支撑这种需求激增,而软件系统还未来得及作出判断,让优先级较低的接口上的PD设备下电,PoE电源会因为过载而导致过载保护,导致所有PD设备下电。合理设置系统预留功率,在发生突发功率需求激增的情况下,系统预留功率可以支撑突发需求,保证软件系统有时间通过让优先级低的接口上的设备下电,从而保证其他PD设备稳定运行。

[HUAWEI] poe power-reserved 30#预留比例为30%

(5)配置PoE电源的告警阈值功率百分比。突发性的功率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由预留功率满足,当这种需求过大,消耗的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部分PD設备下电。此时,可配置告警功能,当消耗的功率超过告警阈值时,会产生告警,通知用户,当前消耗的功率过大,应采取措施,减小功率消耗。

[HUAWEI]poe-power utilization-threshold 80# 配置PoE电源功率消耗的告警上限比例为80%

3.4使能允许上电瞬间的高冲击电流

不规范的PD上电瞬间会产生高冲击电流,使设备启动自我保护并将PD断电。在这种情况下,若一定要给此PD供电,需要允许上电瞬间的高冲击电流。关闭设备的自我保护功能,允许上电瞬间的高冲击电流,可能会对设备器件造成损害。

[HUAWEI]poe high-inrush enable slot 1# 使能1号槽位单板允许上电瞬间的高冲击电流

3.5配置PoE的上下电管理

上下电管理分自动和手动上下电2种模式。自动模式可配置接口优先级为critical、high、lo。在剩余可用功率不足时,优先保证给高优先级接口下的PD设备供电。手动模式下,用户根据实际需要给指定接口下的PD上下电,在剩余可用功率不足时无法继续给PD设备上电。除自动和手动2种方式,接口PD供电管理还提供设置上下电时间段功能和对非标准PD设备进行兼容功能。各功能代码如下:

(1)配置设备供电管理方式

[HUAWEI]poe power-management ?

autoAutomatic(Default value)

manualManual

[HUAWEI]poe power-management manual ?

slotSlot ID

(2)配置该接口的供电的优先级

[HUAWEI-Ethernet0/0/2]poe priorit

criticalCritical priority

highHigh priority

low Low priority(Default value)

(3)手动给某个接口上的PD设备上下电

[HUAWEI]poe { power-on | power-off }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4)定义一个PoE的下电时间段

[HUAWEI]time-range ?

STRING<1-32>Time-range name ( 32 letters max,start wi

[HUAWEI]time-range test ?

Starting time

from The beginning point of the time range

[HUAWEI]time-range test 19:00 ?

toThe ending point of periodic time-range

[HUAWEI]time-range test 19:00 to 23:00 ?

<0-6>Day of the week(0 is Sunday)

FriFriday

MonMonday

SatSaturday

SunSunday

ThuThursday

TueTuesday

WedWednesday

dailyEvery day of the week

off-daySaturday and Sunday

working-dayMonday to Friday

[HUAWEI]time-range test 9:00 to 18:00 working-day

(5)在接口下匹配已配置的下电时间段规则

下电时间段内,如果切换供电管理方式,配置的时间段失效,需按照新配置的供电管理方式上电。如:在手动方式下,时间段生效的状态下切换到自动模式,时间段失效,端口自动上电。

[HUAWEI-Ethernet0/0/3]poe power-off time-range ?

STRING<1-32>Name of time-range

[HUAWEI-Ethernet0/0/3]poe power-off time-range test

(6)配置对非标准PD设备进行兼容

当非标准PD接入设备,设备检测不到满足要求的特性电阻,无法识别PD。兼容性检测功能能使设备检测到不符合802.3af或802.3at标准的PD设备,从而实现给非标准PD供电。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交换设备PoE的合理配置,使管理人员能够轻松掌握整个IMS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并加以智能化管理。同时,解决了由于供电导致的诸多问题,如不规范的PD上电瞬间会产生高冲击电流问题、突发性的功率需求问题及计划性设备用电问题等。本文有效地利用设备供电的网管功能,合理地配置好PoE,保证了公司通讯既安全又经济地运转,给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通信支撑。(下转第226页)参考文献

[1] 熊文强. dPMR标准中继器的研究及有线接口的实现与应用[D]. 华侨大学,2014.

[2] JamesF.Kurose, KeithW.Ross, 库罗斯,等.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3] 王海洲,李晓. 基于Web管理技术的安全网络管理系统[J]. 计算机工程,2002(1):171-172,239.

[4] 王宇,陆松年. Web应用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5):104-106.

[5] 刘云.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6] 伏晓,蔡圣闻,谢立.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研究[J]. 计算机科学,2009,36(2):15-19,54.

作者:王志军

企业告警前转网络管理论文 篇3:

全业务运营与IMS网络管理

摘要:IP多媒体子系统(IMS)已成为当今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重要工具之一,但由于其全IP扁平化、网元功能单一、网元种类多的特点,传统的网管理念已经较难适应IMS网络的管理。文章对全业务运营背景下的IMS网管建设理念进行探讨,并提出IMS网管在网元管理层的统一、端到端应用的重要性、增强的电信运营图(eTOM)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的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全业务运营;IP多媒体子系统;网管;增强的电信运营图;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

Key words: all-service operation; IMS; network management; eTOM; ITIL

1 IMS在全业务运营中的发展背景

当前运营商都具备全业务运营资质,而采用何种技术去实现全业务运营,以及采取何种方案进军原先薄弱的领域是所有运营商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获取全业务运营牌照后,原移动运营商希望开拓传统固话市场,拓展企业用户与家庭用户;传统固网运营商要开展移动新业务,获取终端用户的青睐,吸引他网用户转网或者保留现网用户。

2009年之前,中国多家运营商组织了多厂家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基本功能的测试与验证,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基于全IP的IMS网络,既能够充分利用移动、固网等多种接入方式,又能不断提供新业务,引起了运营商的重视。从2009年开始,在全业务运营背景下,原移动运营商、原固网运营商都逐步把IMS网络建设纳入规划中。

在网管领域,面对移动和固网融合的发展趋势,设备商也将如何建设统一网管纳入规划,以迎合市场需求,方便运维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业务运营模式下的IMS网络应该采用何种理念进行管理,如何才能构建适合电信运营需求的管理网络等课题,是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理念上扫清当前全业务IMS网管管理的难点与盲点,才有可能获得大规模建网的成功。

在本文中,IMS作为全业务运营的手段之一,作者试图从多个纬度探讨全业务IMS网络的管理理念,以便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网络建设提供有益的网络管理建设思路[1-4]。

2 IMS网络必然导致网元管理层面的统一需求

电信设备管理厂商通常按照网络类型和网元类型提供操作维护中心(OMC)网管。如:在移动网络中将设备按核心网、无线侧接入、传输、数据分别设置OMC进行管理;在固网运营网络中将设备按固网交换侧设备与接入侧设备分别设置OMC进行管理。按网元类型设置网管,厂商实现起来简单,但对运营商而言则导致一种网络需要多套OMC网管。既增加网管服务器和网管客户端PC机的硬件投资,又占用机房位置,并需要运维人员同时维护多套设备。而且不同设备的OMC管理界面差异大,用户使用、学习成本高,运营维护人员对此意见颇大。因此减少网管服务器数量,使一家厂家的设备由一台OMC集中管理,是运营商降低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的现实需求。其中对于终端和接入设备因其管理模式、设备特性、设备数量等均与核心控制层差异巨大,规模商用的运营商通常单独设置OMC并将接入与终端设备单独管理。

如图1所示,原来分属于不同领域的网元,由不同OMC或EMS(网元管理系统)进行网元管理层(EML)的管理。在IMS网络中,将成为统一的OMC或EMS,由统一的运维人员进行维护。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各领域网元相互隔离、各自为阵的局面。对于统一的OMC或EMS,需具备如下特征:

首先,在IMS网管中,界面风格必须统一,界面风格的统一,将减小IMS运营维护人员的学习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其次,由于IMS网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对网络质量、告警故障进行统一的跟踪与管理。所以,统一的报表将是IMS网管所必须的。

最后,由于IMS网络将作为一个整体网络接入上层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系统,统一北向接口将减少对接工作量,减少故障发生。

与传统网管相比,IMS网络管理除具备性能、告警、配置、安全等传统功能外,在报表管理、北向接口、以及界面风格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3 端到端应用是IMS网络大规模运营的前提条件

IMS的全IP架构,将导致网络扁平化,同时导致网元分工精细化,网元种类增多化。完成一次用户业务,将会穿越多个网元,甚至部分网元在一次业务过程中还要经历多次穿越,建立多次会话发起协议(SIP)链接。并且,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IMS业务种类很多,业务逻辑复杂且业务间关联度很高,业务的管理与对接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量。

IMS网络的业务特征,必然导致业务故障定位的困难。而端到端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开展电信业务的基础条件,但是按照传统网络进行领域分割,逐段保证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IMS网络这种全IP化、网元功能单一、网元种类多的情况。

所以,在网元管理功能统一的前提下,如何开发端到端的各类应用与工具,以保证IMS网络端到端的业务质量,是IMS在全业务运营中能够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用户通话质量较差时,必须有相应的媒体分析与质量工具支持实时传送协议(RTP)通信和语音视频质量的分析。这包括对预期呼叫的流程与呼叫细节进行全自动化分析。在用户业务发生故障时,需要有自动化的跨网元信令分析,对业务的流程进行跟踪,以确定故障发生点与故障原因。

所以,IMS网络的引入,将极大地冲击传统电信网络的理念,促进端到端应用与工具的发展。

4 IMS网络中网管安全的考虑

基于全IP的网络,需要在网管安全方面强化。在IMS域中的网管安全从组网、操作系统、数据库、OMC自身、防病毒几个方面实施。

在IMS域组网中设置单独网管域,为网管设置单独的虚拟局域网(VLAN),采用带外组网的方式,在物理上将网管域与设备域隔离,网络间设置硬件防火墙。

采用Unix操作系统,并定期更新最新的安全补丁,定制最小化的系统运行配置,避免和减少系统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样对OMC所采用的数据库也进行安全补丁、用户权限控制措施,降低安全事件产生的可能。

多OMC系统自身则采用加密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如:安全外壳协议(SSH),安全文件传送协议(SFTP)。对敏感数据入用户名、密码进行加密存放。采用强密码认证,工作时间设定,分级的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分权分域的管理范围设定。

5 IMS网络将加速eTOM与ITIL的融合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是由英国商务部开发的,是一个探讨如何交付高质量IT服务最佳实践的方法框架。该方法框架面向服务,能帮助决策者判断IT基础架构的哪些方面值得投资,以及如何实现目标投资收益最大化。

以服务管理为核心,服务战略为指导,ITIL建立起了详尽的、面向IT服务的流程框架,通过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使整个过程条理化。“生命周期”概念的引入,服务的持续改进,用户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达到最佳实践的效果。

电信管理论坛(TMF)已经有在增强的电信运营图(eTOM)与ITIL之间假设桥梁的相关提案,两者之间已经出现融合趋势。如图2所示,随着IMS网络的发展与建设,将推动电信领域的eTOM概念与IT领域的ITIL概念的加速融合。eTOM中已有的职能,将作为构建流程的要素,为最终的流程提供服务,并向最终用户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业务。

首先,从电信硬件设备上来看,由于IMS类系统的引入,除了与传统电信系统对接的各类网关外,控制面网元以及业务类网元都可以采用基于高级电信计算架构(ATCA)的刀片式服务器或通用服务器来实现。这就打破了传统电信系统采用各个厂家封闭硬件平台的现状。硬件设备向当前IT设备的开放平台靠拢,这一现象将加速两种理念的融合进程。

其次,运营商从以前的面向设备,转变为面向服务、面向客户。当前一个运营商对最终客户提供的业务,有数百种之多。如此多的业务,如何标准化,如何管理与选择,以及如何向最终用户推介,都成为运营商的难题。而ITIL恰恰是以“服务”为核心理念进行系统构建的。电信运营与IT服务提供商在业务理念上的靠拢,也将加速两种理念的融合进程。

当然,在可能的演进过程中,两种体系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过程是渐进的。eTOM针对整个电信企业建立起了商务过程框架,提出了全局性需求;而ITIL则提供了详尽的面向服务的流程框架。

由于ITIL提供了方法论和IT管理的相关流程框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分析电信的实际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设计。而这些设计,将导致运营商BOSS业务流程的调整,以适应 “面向服务”的核心理念。

6 总结与探讨

全业务运营中IMS系统的应用,是一个新事务。它对传统网络的运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电信领域中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来说,要适应新网络理念的发展,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与探讨。

相信随着业界的运营实践与积极探索,在未来的全业务运营中,采用全IP的IMS网络架构的基本理念将逐渐明晰。

7 参考文献

[1] 邱雪松. 全业务运营环境下中国联通OSS规划建议[J]. 通信世界,2009(22):13-14.

[2] 孙明忠, 张建, 杨兆江. 网“稳”心“安”综合网管挑起运维托管重担[J].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09(7):14-15.

[3] 李明春. 中国电信EV-DO蓄势全业务运营[J]. 通信世界, 2008(44): 11-14.

[4] 张智江, 朱士钧, 肖征荣, 等. 基于IMS融合、开放的下一代网络[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收稿日期:2010-01-21

陈坚,东南大学硕士毕业,现任中兴通讯网管产品部部长,曾任CDMA核心网产品总经理,具有10多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研究方向为电信网络管理、CDMA移动通信等。

王德政,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现任中兴通讯网管产品部总工,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网管、Web技术在网管中的应用等,已发表《云计算在电信应用中的思考》等论文3篇。

刘蔚,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现任中兴通讯IMS网管规划总工,主要研究方向为IMS统一网管规划与方案、端到端信令跟踪、服务质量管理。

作者:陈 坚 王德政 刘 蔚

上一篇:独立学院日常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当代科学道德问题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