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德育教育的再评价分析论文

2022-04-30

【摘要】借助鲍建生习题难度模型,对人教版、苏教版教科书“圆”教学主题的课后习题进行了综合难度计算与分析后发现,我国现行教科书习题设置传承了“双基”教育理念,但在习题情境的真实性、凸显实际应用价值、习题类型多元化、习题对学科大概念思想的渗透、习题的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整合水平、习题渗透德育美育等方面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德育教育的再评价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德育教育的再评价分析论文 篇1:

新时代背景下有序推进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本文通过对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对比,分析得出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而引出对线上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探讨。比较线上教学常用软件及平台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分析教师进行线上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择,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线上教学因材施教的新思路新理念,再探讨做好线上教学与学习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心态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何三位一体地配合完成线上学习,最后本文对线上教学提出展望与思考。

关键词: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因材施教  三位一体

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各类学校陆续开展线上教学模式。不管大学生还是小学生,不管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线上学习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大线上教学平台也应运而生,助力教师熟悉授课平台、掌握授课流程等,线上教学将成为线下教学的有力支撑,对线上教学的研究、线上教学的优化也是势在必行的。

1  线上教学的概念及现状

1.1 线上教学的概念

线上教学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通过网络形式把教学内容与任务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的信息发送或提供端以及学生的接收端。与传统的教室教学方式相比,线上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与不足。

1.1.1 优势方面

(1)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可控,教师与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安排。(2)教学对象数量的增加。我们传统课堂的二三十人,现在一个教师的线上教学可以让上百人同时学习,这样就解决了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3)线上教学资源的共享。由于线上教学是通过网络形式,一些成熟的学科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我们比较优秀的课堂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参考。(4)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转变了教师教学理念,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學习。

1.1.2 不足方面

(1)教师在教学时对课堂的监管明显受到限制,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能很好的知晓学生的掌握程度。(2)缺乏课堂教学时的面授感觉,教学过程缺乏激情。互动的难度较大,很难营造出一个比较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学习没有温度。(3)课程的教学评价有限。(4)对教学平台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1.2 线上教学的现状

通过近期线上教学和身边同学们的线上学习情况,我认为现在的线上教学存在下面几个实际问题。

(1)线上学习对学生视力的影响。(2)学生家庭条件导致的学习条件以及资源的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习接受情况不同。(3)线上教学由于需要专门的设备与独立的安静环境,课后监督的任务,这些都给家长们提出了很多的要求。(4)职业院校的实践类教学由于设备的原因实施难度大。确定合适的教学平台,探索线上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正确应用到线上教学,这将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  线上教学常用软件与平台对比

现阶段线上教学常用软件平台主要有QQ类、钉钉、智慧职教、大学MOOC、电视直播、武汉教育云,CCTALK等直播平台等。通过笔者对相应软件的应用与学习,发现他们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下面通过表1进行对比。

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1)钉钉与QQ群屏幕分享的功能上比较完整,符合教师教学习惯,而且由于受众较多更容易推广,在在线资源及作业评价上欠缺。

(2)爱课程,云课堂,大学MOOC则具备现成的教学资源,几乎涵盖了教学的所有环节,更有利于学生去选择,但专业性强,需要专门下载相应软件,缺少互动环节。

(3)CCTALK等直播平台更适合社交活动,很难控制教学环节,很难应用于教学。

(4)腾讯会议较适合教师讲述,在作业布置等欠缺。

3  线上授课策略对比

虽然线上教学的平台工具多种多样,但是教师在真正的线上教学则更多的是根据课程情况、实际条件、功能齐全,采用不同的授课策略。每一種教学平台都有其优缺点。归纳起来,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3.1 屏幕分享,实时授课

优势:更接近真实课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师生互动性更好。

劣势:教学质量因人而异参差不齐,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较大,容易拖堂,课堂很容易受环境影响。

3.2 录播课程播放

优势:教师精力集中于教学资源的选择,课前引导与课后评价,授课简短精悍。

劣势:学生参与度低,学生缺乏监管与互动,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视频倦怠感,对学生学习的自制力有更高的要求。

3.3 播放视频资源+教师解析

优势:能很好地兼顾课堂与学生,教师的准备过程较复杂。

劣势:时间跨度大,学生的学习实践相对较长。

3.4 直播平台

优势:互动性较好,形式新颖有吸引力。

劣势:教师学生情绪不能保持稳定专注,由于网络问题可能造成卡顿。

3.5 平台相互结合,发挥优势

优势:平台结合方式教学,能发挥其各自优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劣势:两个平台来回切换使用,学生比较麻烦,过程也可能出现掉线。

4  线上教学新思路

结合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线上教学的模式应该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具体有以下新建议。

(1)按学段统一教学平台。由于线上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参与,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达到教学的同一性,教学平台统一要求很有必要。例如小学可以采用钉钉教学,初高中采用教育云,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采用大学MOOC,职教云等。这样做我们可以实现全校乃至全市的资源共享,减少教师重复录播。

(2) 面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根据课程及学生实际情况,避免教师灌输式讲解或者无互动课堂,教师可以选择两种平台结合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其优势,如QQ群+职教云,教师能分享屏幕讲解互动,又能通过职教云课堂上传课前预习资源、“签到”功能可有效的约束自己,“测验”功能及时地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展现给老师,实现了真正的教学互动。腾讯课堂+职教云课堂平台结合同样实现画中画讲解互动,打造老师在线上课教学、学生及时互动学习的课堂,充分利用每一种平台的优势,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结合多种平台的准备及使用,也能让授课教师能面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如系统崩溃、软件频繁更新等问题,使线上教学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3)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所有应结合线上教学特点,适当修改教学计划。由于学生差异性,实践学习是教学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教学手段。

(4)学校可以让教师上网课的地点搬到学校,搬到教室,讲台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部分,回归讲台,在学校上网课能让教师熟悉岗位,熟悉教学环境,更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触发生动有趣的优质课。对一些技能类课程,教师可以在学校实训室上课,让操作录制成视频直接展示给学生,同时充分发挥仿真软件的作用,先进行计算机模拟,后期开学再进行补训。

(5)营造一个有温度的课堂。课堂形式多样化,课堂中穿插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互动、家长参与、小组学习、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环节,同时关注不爱讲话学生,利用线上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关注学生课程参与情况,力争全班参与。

(6)任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及时地进行家校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不因线上学习而掉队。

(7)作业的布置与评价。由于学生的作业是在家里完成,为了保证作业完成的有效性,防止机械的复制粘贴,我们可以手写作业的模式,或着我们线上测试限定时间,增大题量,加大难度,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习探索。在评价方面可以在课前对上次作业完成较好的进行点评,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8)思政进课堂,老师要找好切入点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5  线上教学对参与者的要求

线上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某一个人,它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才能让线上教学的效果更好,才能让学生不会在家里浪费宝贵时间。具体来说有下面这些要求。

5.1 教师方面

5.1.1 心态要求

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不破不立,不等不靠,相信疫情期间的最好教学方式就是线上,积极乐观面对线上教学。同时也认识到线上课堂不是传统课堂的线上播放,线上课堂更需要课前预习。

5.1.2 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教学软件的操作,包括课前导学,授课过程、互动、作业布置与批改等。同时也能在开课前对学生网课学习进行培训。(2)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例如签到环节,为了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我们要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定时签到,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个性化点评,连麦环节争取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些都要求教师要耐心、细心。(3)线上资源的整合能力,通过内容,时间等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4)线上课堂的管理能力、不同于线下教学课堂的管理,线上课堂由于是隔空管理,教师要静下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对于线上教学出现的卡顿等现象有具体的应急预案。(5)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通过沟通打消学生学习的恐慌感。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通过认真钻研和努力教学,不断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能力。

5.2 学生方面

5.2.1 心态要求

静下心来专心网上学习,摒弃线上教学只是暂时的,开学后再好好学的思想。在家里学习,按学校严格要求自己。

5.2.2 能力要求

(1)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加深学习印象。

(2)要有坚强的毅力,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学会坚持。

(3)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情。

(4)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操作思维与方法。

5.3 家长方面

(1)充当学生的课后辅导老师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

(2)合理规划学生的一天作息,并严格实施。

(3)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通过网络及课外书让学生多学习多了解,让学生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课堂。

6  线上教学展望

不管怎样的线上教学都是未来趋势,对教师、学生、家长都是一个挑战和适应,随着“复学潮”的来临,线上教学的需求会有所回落,但它不会结束和终止,教师建立的线上教学模式,在复学后也将得到延伸和拓展,尤其是老师和学生培养起的线上教学习惯,已经开拓了个性化教学的阵地,对学校今后教学方式的变革将起到促进作用。

7  结语

“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让每一位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增长和更新意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提高多媒体、网络技术及先进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能力,进而培养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在不断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房林.浅谈高校“线上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嵌入路径[J].市场研究,2018(12):15-17.

[2] 丁义浩.准确把握在线教学的变与不变[N].台州日报,2020-04-08(5).

[3] 张晨.关于互动讨论式课程进行在线教学的一些思考[N].新清华,2020-03-27(5).

[4] 高耀.在线教学需注意的五个问题[N].中国科学报,2020-03-31(7).

[5] 尚玉金.如何让在线教学充满活力[N].解放军报,2020-04-07(7).

[6] 杜云雪.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7] 马芸.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促进大学生高阶学习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8]习慧丹,谭一曲,陈果,等.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0(11):120-123.

[9]李大胜,魏天路,丁国华,等.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探索实践与展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40(6):66-73.

[10]区展玲.提升线上教學效果的实践探索——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J].公关世界,2020(20):55-56.

作者:王月 赵晓红

传统德育教育的再评价分析论文 篇2: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科书习题研究

【摘   要】借助鲍建生习题难度模型,对人教版、苏教版教科书“圆”教学主题的课后习题进行了综合难度计算与分析后发现,我国现行教科书习题设置传承了“双基”教育理念,但在习题情境的真实性、凸显实际应用价值、习题类型多元化、习题对学科大概念思想的渗透、习题的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整合水平、习题渗透德育美育等方面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数学教育重要载体的教科书习题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指向核心素养的教科书习题不仅要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还应适度提升习题的符号运算水平和学科大概念水平,同时必须关注表现性评价的需求以及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科书习题;学科大概念;德育;美育

以核心素养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当下教育发展的重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的核心素养育人理念促使课程体系不断重构、课堂教学不断变革。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教育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上。数学的力量在于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数学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心智,使其学会聪明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所以,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研究现行教科书中的习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研究内容方面,我们选取了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圆”教学主题的课后习题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取该主题,是因为圆是平面图形中从直边到曲边衍变的最为特殊的一个图形,它有效地衔接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对涉及平面图形周长、面积公式推导,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转化思想、极限与积分思想等核心数学思想的实践以及现实应用都非常深刻。研究工具方面,由于核心素养指向的习题研究尚无现成模式,故选取应用广泛的鲍建生教授2014年修订的习题难度模型,对“圆”教学主题的习题难度进行计算和分析,并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当前教科书习题设置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更好地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教学提出建议。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科书习题难度研究

两个版本教科书关于“圆”教学主题的基本内容如表1所示。

本研究基于鲍建生教授2014年修订的习题综合难度模型,从“背景”“数学认知”“运算”“推理”和“知识含量”五个因素对两个版本教科书“圆”教学主题的课后习题难度进行了计算,下面作具体分析。

(一)背景水平

数学知识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数学情境是数学知识的载体。问题情境是学生产生解决问题动机、维持问题解决行为、积极主动从事问题解决活动的重要保障。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数学情境。

在背景因素上,人教版和苏教版“圆”教学主题的习题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苏教版和人教版无实际背景的习题比例都很高。苏教版为54.55%,人教版为41.38%。这显然与我国传统数学文化强调的“经世致用”的理念不相符合,我国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述都是坚守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朴素面貌。这一统计结果也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有一定出入: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也积极倡导数学必须连接现实,必须贴近儿童,必须与社会相关联,要体现人的价值,所以数学的学习,包括数学的考试评价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再从本研究所选取的内容主题来看,“圆”这一教学主题涉及的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甚至有些应用是必须选择的(如轮胎是圆形的),所以,无实际背景的习题比例过高是有问题的。

在有背景的习题中,个人生活背景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隶属个人生活背景的这些情境素材,有一些其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如“卡拉OK小歌手”的情境。[1]据统计,两个版本教科书“圆”教学主题关于公共常识背景的习题比例较低,都没有关于科学情境的题目。这对于数学教学实现由现实世界向数学世界、由低层数学向高层数学的跨越,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二)认知水平

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认知因素上,对人教版和苏教版“圆”教学主题的习题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教版和苏教版“圆”教学主题的习题在数学认知的“概念”水平和“领会—说明”水平占比较高。具体地,“概念”水平均为50%,“领会—说明”水平也都在40%以上,且两个版本教科书差距甚微。在“分析—探究”水平上,两个版本教科书占比都较低,相比之下,人教版比苏教版高出近4个百分点。除此以外,隶属“分析—探究”水平的習题类型没有做到将开放题、推理题、非常规题等面面俱到地呈现。一切知识,唯有成为学生探究与实践对象的时候,其学习过程才有可能成为素养发展的过程。[2]由于教科书习题从情境创设起始,没有给学生创设使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任务,其“分析—探究”水平低也是可以预判的,即现有教科书习题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充分呈现和解析知识背后内蕴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两个版本教科书习题认知水平的分析结果印证了青浦实验的结论:作为高层次认知水平的“分析—探究”水平不高,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从事的数学任务不是高认知水平层次的学习任务。

(三)运算水平

数学运算是指根据算理和算法对数或式进行的运算。它要求运算正确、合理,并对运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独特的结合。[3]

在运算水平上,人教版和苏教版“圆”教学主题的习题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人教版和苏教版属于数值运算水平的习题占比相当高,都在70%以上,这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我国传统“双基”教育的理念与优势。相较而言,两个版本教科书关于无运算的习题占比都接近30%,这个比例与传统教育中的“熟能生巧”理念是符合的;两个版本教科书关于简单符号运算和复杂符号运算习题数量均为0,尤其是没有一道关于简单符号运算的习题,这说明教科书未能较好地体现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由此,两个版本教科书在无运算和符号运算方面的习题比重应进行合理分配,在注重双基的前提下,关注和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四)推理水平

数学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条件推断得出一个新的数学结论的思维形式。[4]张奠宙先生指出:“数学素质核心则是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在推理因素上,人教版和苏教版“圆”教学主题的习题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据统计,人教版無推理水平的习题占比为13.79%,苏教版无推理水平的习题占比为31.82%,两个版本教科书关于无推理水平的习题数量差异较大,反映出教科书编者对于数学推理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在简单推理水平上,两个版本教科书习题数量占比都很高,分别为66.7%和82.76%,这说明简单推理是该学段学生主要训练和培养的推理水平。习题的变式较多也表明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比较而言,两个版本教科书在复杂推理水平上占比都较低。按照定义,复杂推理是指包含三个及以上推理步骤的推理。这与学生学段是对应的。对于小学数学教科书而言,人教版和苏教版“圆”教学主题的习题编写在推理因素水平上的设置是比较恰当的。如果说存在问题,那就是由于教科书习题设置在联系学生真实生活经验方面存在缺失,使得学生难以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推理全过程。由此可见,习题情境的真实性和多元化是影响习题难度各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知识含量水平

在知识含量因素上,人教版和苏教版“圆”教学主题的习题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习题知识点含量上,苏教版和人教版在单个知识点水平上占比较高,分别为56.16%和58.62%。在两个知识点含量水平上,人教版占比为32.76%,苏教版为31.82%。在三个及以上知识点水平上,两个版本教科书都设有习题,分布较为合理。如果说存在问题,那就是教科书习题没有体现核心素养培养所倡导的“跨学科”的理念,即习题分析以及解答过程中应有学生熟悉的数学学科以外的常识或其他学科的知识。

(六)习题综合难度分析

在对教科书习题难度的五个维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对这两个版本教科书的习题综合难度进行分析。

图6所示的是两个版本教科书“圆”教学主题习题各难度因素水平加权平均计算的统计数据。总体来看,不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习题综合难度的五边形模型在整体上都有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在背景因素上缺失较多,其他几个维度也受到问题情境水平的较大影响。图6的统计数据也反映出,教科书习题在运算水平和知识的含量上做得较好,这也印证了我国数学教育重视“双基”训练,培养能力,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以及精讲多练等优良传统。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数学教育如何从传统的双基优势自然地“正迁移”到关于核心素养培养所倡导的“人文底蕴、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新理念上。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教科书习题编制建议

基于对人教版、苏教版“圆”教学主题习题难度的分析,综合已有相关研究,并结合当前核心素养取向的育人理念,我们认为,我国数学教科书习题的特色是坚守和传承“双基”育人理念,教师注重精讲多练,强于基础。问题在于,现行教科书习题的设置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认为,作为数学教育重要载体的教科书习题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必须是真实的教与学,教科书习题要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

义务教育阶段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应将学生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问题情境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科知识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它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建构系统学科知识,创建社会化色彩的学习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当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知道面对新的、真实世界的情境时如何调适、修正这些知识,在他们能够解释信息、创建模型、解决问题、建立与其他概念、学科及真实世界情境的关联从而形成理解世界的新方式时,才真正发生了真实的、有深度的学习。[5]由此,学生才能有意识地将问题解决的结果反馈于实际问题,从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生命生存等视角,切实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树立爱国敬业、敬畏科学、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意识。只有介入真实情境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实现情景背后的真实世界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关联;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实现学生对数学的充分理解与深度学习。

从核心素养考核评价的角度看,评估核心素养培养的务实做法就是让学生“做事”。[6]做事必须要有真实的情境,只有在真实情境下,才能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全方位考核和评估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情况。

关于问题情境类型的选择,根据PISA数学素养测试题情境创设的经验及我国每次参与PISA测试都有优异表现的实际,教科书习题情境应做到个人情境、职业情境、社会情境、科学情境的全覆盖。此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开放性,以便于激起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愿望,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思维、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强调对数学本质和数学思维过程的全面把握,教科书习题应适度提升符号运算水平和学科大概念水平

数学符号运算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应用、提升数学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数学符号运算的核心是基于数学运算的符号操作,符号操作作为解决代数问题的一种重要补充,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够理解利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所得结果的一般性,感悟数学符号的本质。[7]基于前文分析,我国教科书习题的总体计算量非常高,但四种运算水平的分布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失简单符号运算习题,也就是介于数字运算和抽象符号运算之间的形式符号运算。

笔者曾以圆的面积公式为例在一个六年级的班级进行了两个层次的测试,试题如下:

用一条长为9.42米的绳子围图形,围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如果把9.42换成字母a,你还会求面积吗?

测试结果表明,一个48名学生的班级,有29名学生能根据特定周长(9.42)准确计算圆的面积;但是将周长数值换成字母之后,只有3名学生答对,错误率近90%。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式与方程”等知识,学生解答的情况表明,学生平时关于符号运算的练习较为缺乏。因此,教科书习题的设置应适度增加数学符号类习题,应有意识、有层次地逐步推进学生对数学符号理解、符号操作、符号表达、符号思考与应用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符号应用意识和符号应用水平,为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鋪平道路。

此外,还应考虑提升习题的综合程度和跨学科应用水平,以凸显学科大概念的教学要求。具体到“圆”教学主题,教科书中的习题应围绕平面图形由直边到曲边的渐进,以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直边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为基础,考虑从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直接应用、实际问题求解等方面提升习题综合水平,以帮助学生总结提炼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逐步学会利用符号进行抽象运算,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推理的深入,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存储、深度加工和提取应用,最终将转化思想、极限思想等数学学科大概念内化为学生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力支撑。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强调考核评价的多元化,教科书习题设置应关注表现性评价的需求

传统的纸笔测试,注重对学生独立、不成体系的知识技能的评价,评价的范围也受到很大限制。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际交往能力,合作协同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基于传统评价模式,上述认知能力难以客观、全面地进行测评,也就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因此,有必要采用并丰富“能检测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的表现性评价。[8]实施表现性评价,需要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的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应具有操作性强、真实、富有吸引力、能与有关的知识技能建立联系、能对学生进行个别评价、有清楚的指导语等特征。[9]

我们认为,教科书习题应呼应表现性评价的需要,习题类型上应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日常经验,设置说理题、开放题、实践操作题、现实调查题、创新题等,以满足口头测试、论辩或辩论、短文题考试、写作测试、过程反应题、实验技能考试等表现性评价的需要。在习题应答方式上,应增加小组合作汇报、组间交流分享、成果展示、实践动手操作等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教科书习题不可能都是表现性评价任务,但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习题任务,必须关注该习题任务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能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四)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习题应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教育

虽然现有教科书习题在情景创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应试教育背景下对考试成绩的一味追求,德育、美育教育总归肤浅,没有深入到“五育”教育的本质。因此,教科书习题从问题呈现、问题解决一直到总结反馈,都应加强传统数学文化的渗透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教育。众所周知,初等数学发展的辉煌时期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应认真考虑如何结合这一传统优势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和美育教育。以本研究所涉及的“圆”教学主题为例,墨家的“一中同长”开启了对圆这一特殊曲边图形认识和研究的旅程;应用“化曲为直”思想研究圆的周长过程中发现的π这一关键量,使全世界记住了比“周三径一”更加准确的“祖率”;刘徽对“割圆术”的研究,首先是得到了“徽率”,然后在渗透极限、积分思想的基础上,基于转化思想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比西方早了很多年,并且都记载在了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算经十书”等数学经典著述中。这些历史文化素材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为国家、为数学奋斗的历程,应该是最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圆”这一章内容中,神奇的π、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等体现了数学自身的奇异美、简洁美;在涉及圆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在让学生利用圆设计美丽的图案(如奥运五环、水滴图案、星形图案、太极图案)的实践操作基础上,进一步欣赏现实生活中利用数学创造的美的存在,无形中渗透了美育教育。

数学本身是一门朴实的学问,之所以变成艰涩费解的样子,只不过是在入学考试这块凹面镜中的歪曲反映而已。[10]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应还数学教育之本真,凸显数学教育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教科书内容体系编排、习题设置、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现实应用等维度充分地实践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从而为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成业.数学练习题改编应适度[J].教学与管理,2018(3):32-33.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3]曹才翰.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数学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4]鲍建生,周超.影响学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因素分析[J].中学数学月刊,2010(9):1-4.

[5]郑葳,等.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J].教育研究,2018(11):56-60.

[6]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7]史宁中.小学数学教学若干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周文叶.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9):36-43.

[9]汤丽红.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5):61-62.

[10]远山启.数学与生活[M].吕砚山,李诵雪,马杰,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8320002.石河子市第一小学   832000)

作者:刘超 李妍 汪晓慧

传统德育教育的再评价分析论文 篇3:

试论基于SWOT分析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

[摘要] 本文将营销学中常见的SWOT分析应用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战略选择,以大连某三本独立学院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准确地制订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关键词] SWOT分析 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

高校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的新生事物,其凭借新模式、新机制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07年3月,数量达到318所。具体独立学院思考应当培养出什么样的毕业生来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或者在特定的资源和环境局限下,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能够在某些行业、区域内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并有效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进一步积累出这些行业的用人单位从对个体毕业生的认可到对群体毕业生的认可是独立学院办学应当首要解决的战略性核心问题。

然而,很多独立学院目前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或者其定位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概念过于笼统,缺乏自身的毕业生群体特色和办学特色。本文将营销学中常见的SWOT分析应用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战略选择,以大连某三本独立学院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准确地制订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一、SWOT分析与定位的关系

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一般的态势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因素按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四类进行归纳分类,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综合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战略性结论或对策,从而为企业的定位选择和确立提供有效依据。

二、以大连某三本独立学院为例,依据SWOT分析确定其人才培养定位

(一)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1.依托申办方大学的教育资源。该学院聘请从申办方校长岗位退休的老教授任董事长,从事高等教育数十载,仅该校校长岗位就做了十一个春秋。同时院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岗位也都是从申办方具有多年教学管理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中选聘。所以在学校治理、教学管理上,该学院具有“后发先至”的高起点优势,可充分借鉴申办方大学的成功经验。

2.学生社交能力强,敢于实践。该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在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往往应试教育考核成绩较低,但我们在与学生教学和德育交流中发现,这类学生的共性是,高中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往往比较活跃,有很多文体方面的爱好,或者是在高中过多接触社会,他们愿意交友、亲和力强,敢于走向社会,相对死记硬背的学习,他们更“好动”、易于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求职心态务实,甘于基层作起。公办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的学生,心理期望值更高,缺乏“下嫁”到“企业以及基层单位”的心态。相比之下,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则实际得多,期望值相对较低,就业选择更趋务实。由于他们一般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更注重在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因此,往往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

1.基础知识(数学、外语等高考科目)底子弱。我们知道高考是检查高中科目的知识掌握情况,特别是数学、外语等工具科目方面的有效比较,独立学院是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学生高考成绩低,往往在数学、外语科目方面短腿或底子过于薄弱。

2.学生学习不够刻苦。作为三本批次的学生,可能延续高中阶段的习惯,学习态度大多不及一本、二本学生刻苦,在科目选择上往往凭个人兴趣来决定投入多少精力。

3.自信心不足。独立学院在本科第三批次招生,高考成绩相对较低。较低的高考成绩使学生产生了“低人一等”、“底气不足”的感觉,对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信心不足。

(三)外在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1.国家政策的保障。国家政策明确了独立学院为三本院校,学生的文凭也是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

2.大连的区域发展。大连是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既是我国主要港口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新兴的软件外包领军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在不断扩容和发展,对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增长,特别是符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专业人才,如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电气化、轨道交通、物流管理等,这些专业又刚好都是该学院所开设的优势专业。毕业后能留在大连是很多内陆生源热衷报考大连院校的重要原因。

(四)外在威胁(Threats)分析

1.用人单位有一定的偏见。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在三本招生,用人单位对该院学生存在偏见,也导致就业市场对毕业生“双选”时有一定的就业歧视,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高等教育本身竞争加剧。近年来独立学院在规模和数量上发展较快,仅大连一地,就有十几家独立学院,几乎所有一本或二本院校都办起了独立学院,而且专业不尽相同,都是市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而生源绝对的数量下降现象在今年已经出现,生源的竞争不仅来自于传统的一本、二本高校更来自于三本独立学院的同位竞争。

基于上述对该学院内外部优劣势的因素分析,本着扬长避短、有所取舍,将劣势转化为优势、错位竞争、突出优势的原则,该学院在人才培养定位决策中得出如下策略。

1.因势利导,重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技能、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在就业指导方面培养他们的良好心态,既有基层作起的心态,也不妄自菲薄,有客观的職业生涯规划。

2.重点突显该学院的优势专业,强者恒强,因为这些专业是大连区域经济和产业方向需求的对口专业,一方面便于就业,另一方面行业和企业的高增长也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学生在行业中作出成绩,得到认可,积淀出的就是学校的品牌。

综上,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致力于培养符合大连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向需求,具有较好实践能力、自信、务实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结论

通过以大连某独立学院SWOT分析和人才培养定位为例,我们得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共性策略。

1.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切忌大而全,小而全,反而没特色,应当重点立足于一些自身有优势的行业或领域。“处处防守,处处薄弱,只有集中力量,形成错位竞争,才能突现优势,让自己的毕业生逐渐在这些行业的用人单位观念中形成好的评价和口碑。

2.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应当定位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注重增加学生特色、专长等,给学生创建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平台。培养塑造相对于传统本科院校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相对于高职学校又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

3.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中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的灌输;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认知,愿意从基层干起,有合理且务实的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朱 志

上一篇: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下一篇:创新教育视域下的舞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