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科学思想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从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传统孝道思想对个性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压抑,传统孝道思想的虚伪性、残酷性、落后性等维度,对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尖锐批判。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传统科学思想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科学思想分析论文 篇1: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浸润大学生心灵

【摘要】传统文化思想深邃,内容广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规范和精神归宿。传统文化是我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形成的优秀文化。新疆地处边疆且少数民族众多,在新疆的高校内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分析了新疆的社会环境、新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并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入手,明确了现阶段影响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因素,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关键词】新疆地区  传统文化  高校教育  思想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洗礼与积累,沉淀出大量优秀的文化理念。传统文化影响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和精神,将传统文化和新疆高校思政工作有效结合,对于培养新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改进新疆高校思政工作,提升新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民族团结。

一、新疆社会环境分析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且宗教信仰多样化,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区位,新疆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这使得新疆地区富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使新疆文化呈现出开放、包容、共享的特征。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文化多样性突出。自古以来新疆便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表达习惯上各有不同,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呈现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多民族融合也造成了新疆风俗习惯的多样性。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新疆自身也在采取适当方式积极调整各民族风俗习惯之间的冲突,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包容性。

新疆的文化多样性也导致它在文字上表现出多培养性的特点,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陆续发现了包括吐火罗文、回鹘文等在内的十余种语言文字,发现在新疆的不同地区都流行过不同的语言文字,历史上随着汉族的大量迁入,汉语也对新疆的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语言文字多样化一方面丰富了新疆文化,另一方面也给新疆各地域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新疆在地域上位于西北边疆,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一定制约,而经济也对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经济上的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再者,由于由于地理区位的影响使得新疆更容易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革,不少大学生思想受到冲击,出现价值观扭曲、信仰迷茫的情况。

二、新疆学生思想认识特征

(一)对政治热点的关注度不高

新疆高校的学生对政治热点问题关注度不高,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不深,对中国梦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不太清楚。针对当前政治热点,例如攻坚脱贫战、绿色发展等问题基本持观望态度。总而言之,新疆大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关注度不高,他们更关心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内容,关注就业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等。大部分新疆学生对身边的不道德事件缺乏较为科学的认知观念,思想意识形态表现出功利性特点。

(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比较好,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在比较宠溺的家庭环境下,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特点,新疆大学生身上也反映出这一特点。在当前网络发达的环境下,电子游戏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学习动力不足,逃课、迟到现象屡有发生,甚至不少学生对于逃课习以为常且不以为耻。而且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不少学生对未来迷茫,觉得即使好好学习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上拼搏的劲头不足。

三、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无处不在,例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在每一次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爱国主义情感孕育出一位又一位英雄。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新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在无形中将爱国主义情感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环境下,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必须要进行的改革方向,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落到当代中国大学生肩上。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能使他们具备兼济天下的情怀,让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融入中华民族的梦想。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儒家传统思想讲求“仁义礼智信”对于中国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在千年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催生出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的礼仪规范。传统文化中要求个人对于国家要“忠”,对于朋友要“义”,对于长辈要“孝”,要用仁爱之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新时代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规范标准,让新时代的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当前高校中存在的一些逃课、作弊现象,一方面原因是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行为规范。传统文化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准绳,帮助大学生规范自我行为,构建更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化事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是最宝贵的民族财富。在当前文化领域中中华传统文化被更多年轻人推崇,比如当前的汉服热现象,表现出我们一定的文化自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深邃,将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结合,可以帮助新疆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提升我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四)有助于坚定学生思想根基

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网络时代,多元化价值观不断碰撞,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具备坚定的文化信仰,才能抵挡网络中形形色色的文化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给大学生树立一定的思想根基,帮助大学生辨认网络中流行的各种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仁、忠、信等的内容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例如《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表达了坚定的理想追求。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学生可以吸收优秀思想,沉淀为自身的文化底蕴,奠定一定的思想根基。

四、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吸收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东西才是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用的东西。教师在融合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立足于现实需求,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对传统文化内容不断进行创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消除其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统文化相融合,探索出一条新的教育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匹配,利用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进行教育,明确教育方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调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大学生心灵的目的。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读书月活动,如“承如玉品质,做少年君子”读书月活动,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了解我国传统美德,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如玉君子是什么样子的,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二)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提升传统文化的课程比重

高校应该认识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课程单一的状况。高校应该合理分析教育目标,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也可以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分配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分分布,将传统文化教育加入选修课程。新疆本地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相对比较薄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相对薄弱,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养分。比如书法选修课,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理解汉字传达出来的深层含义,从方块字中理解中国人对“正”的追求,在书写过程中理解中国人对宁静、致远的追求。从整体上发展,提升传统文化在高校的课程比重,完善课程体系,是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心灵浸润”功能的理解。

(三)更新教学理念,灵活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是增强传统文化教化功能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出教学主体优势,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自身为基础,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其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气氛不佳。加强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教学创新可以被应用在教学中,比如新疆的和田玉非常有名,教师就可以和学生探讨中国文人对“美玉”的追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中国人对玉的追求反映出怎样的文化品质。有的学生认为,古人认为君子如玉,玉石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反映出中国人对高风亮节美好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的学生认为玉石温润而坚硬,反应出中国人舍身取义的精神。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得更深。

(四)加强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强化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教育需要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教师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新疆高校的教师呈现民族多样化,高校可以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采取多样化措施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文化教学活动,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流融合,也有助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强化灵活利用自身的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课堂控制能力为学生构建优质的课堂,充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传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明确其文化的意义特征,培养优秀的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疆高校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当前思想教育的重要创新,它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优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质的综合型人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信,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满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分析——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6).

[2]许静波,王春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85-87.

[3]姜立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0(32):185-188.

[4]王思秀,冯长征,赵宇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3):188.

作者:窦建丽

传统科学思想分析论文 篇2:

简评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

[摘要]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从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传统孝道思想对个性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压抑,传统孝道思想的虚伪性、残酷性、落后性等维度,对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尖锐批判。这种批判具有时代合理性,提出了新的父子平等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对于当前社会新型孝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传统孝道思想;新型孝文化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轫于先秦时期的孝道思想经历代哲人的大力阐发和历代统治者的极力倡导,遂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新文化运动时期,伴随着社会政治思潮的剧烈变革,传统孝道思想也受到了激烈批判。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对传统孝道思想的虚伪性、残酷性及落后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正确认识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对于现代社会新型孝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

1.传统孝道思想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传统孝道思想有着维护家国一体的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陈独秀对封建道德进行了总体性批判。他指出:忠、孝、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1](P103)。“三纲五常”的实质是“阶级尊卑之制度”[1](P147)。吴虞尖锐地指出:“儒家以孝悌二字为两千年来专制政治与家族制度之根干”,“他们就是利用忠孝并用、君父并称的笼统说法,以遂他们专制的私心。君主以此为教令,圣人以此为学说,家长以此为护符”。[2](P173)吴虞进一步揭露了传统孝道思想的阶级实质:“他们教孝,他们教忠,就是教一般恭恭顺顺的听他们一干在上的人愚弄,不要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孝字的大作用,便是如此。”[2](P173)“儒家费尽苦心,替民贼设法,往往把君父二人并尊,忠孝二字连用。忠孝二字,就是拿来联接专制朝廷和专制家庭的一个秘诀”。[2](P191)

2.传统孝道思想是对个性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压制

陈独秀于1916年12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4号发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一文指出:“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忠、孝、节三样旧道德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其危害在于:“一曰损害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一曰窒碍个人意志之自由;一曰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一曰养成依赖性,戕贼个人之生产力”[1](P98)。李大钊指出:“总观孔门的伦理道德……于父子关系只用一个‘孝’字,使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父……孔门的伦理是使子弟完全牺牲自己以奉其尊上的伦理;孔门的道德是予治者以绝对的权利,责被治者以片面的义务的道德。” [3](P296)

3.传统孝道思想是虚伪的残酷的

鲁迅看透了传统孝道思想的虚伪本质,“就实际上说,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历来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见实际上同居的为难;拼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4](P138)。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汉有举孝,唐有孝悌力田科,清末也还有孝廉方正,都能换到官做。父恩谕之于先,皇恩施之于后,然而割股的人物,究属寥寥。足可证明中国的旧学说旧手段,实在从古以来,并无良效,无非使坏人增长些虚伪,好人无端的多受些人我都无利益的苦痛罢了。”[4](P137)鲁迅在《十四年的“读经”》一文中写道:“尊孔,学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而且又‘以贞节励天下’,但是,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节妇和烈女?”“我可以说,可惜男的孝子和忠臣也不多的。”[5]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又讥讽说:“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6]

4.传统孝道思想不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陈独秀于1916年12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4号发表的《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一文中指出:判断一种道德观是否科学,最根本的标准是“实证其适用于现代与否”,传统孝道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是“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的反映,自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处于现今时代,如果仍然抱守儒家礼教,不仅会使中国学术无从发展,而且使中国难以立于灿烂庄严之世界,尤其难以造就一代新国民。李大钊在1919年12月发表的《物质的变动与道德的变动》一文中说,“道德就是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之社会本能”,“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必归于消灭”。[3](P79)这一分析和批判实际上否定了传统孝道思想“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的神圣意义。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孝道思想批判的价值及其不足

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认为其存在理论缺陷者有之,认为其彻底否定儒家孝道思想者亦有之,这些评价并非毫无根据,却有求全责备之嫌。正确认识这种批判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审慎借鉴其理论成果,避免在建设新型孝文化的过程中泥古不化或过于偏激,才是我们今天再次审视这一批判的目的。

1.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是经济、政治、文化合乎逻辑的变迁之必然结果,具有时代合理性

在传统孝道思想根深蒂固的近代中国,何以出现上述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思想的嬗变必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发生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重大变迁,思想家们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是这种合乎逻辑的变迁之必然结果。经济上,国内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使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趋于解体,传统孝道思想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政治上,辛亥革命的胜利使绵延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长期因袭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政教合一的政治伦理关系失去了存在的政治基础。在这样的社会巨变之下,中国开始了一次伟大的道德启蒙运动。“这次伦理道德革命的对象,是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封建纲常礼教。”[7]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就是这一道德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是对封建道德的沉重打击,起到了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8]传统孝道思想在封建社会被政治化、权力化,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并最终形成了以孝为教、移孝作忠、忠孝同构、忠孝互喻的传统格局,成为维系封建社会存在的重要道德力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孝道思想的这一性质及其否定个人价值、钳制人性发展的弊端,他们对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揭露了传统孝道思想的虚伪性、欺骗性,动摇了传统孝道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起到了解放思想的重大作用。

3.新文化运动在对传统孝道思想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父子平等思想

立足于“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在批判传统孝道思想的同时,对建立新型孝观念提出了很多设想。胡适于1919年8月3日在《每周评论》第33号上发表了一首题为《我的儿子》的诗作,提出了“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的观点,包含了西方近代民主主义的父子平等思想。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也对建立新道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新型的父子关系应以“无我的爱”为基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而且,对中国的父母而言,“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这些思想符合现代社会中人人平等的观念,对我们构建现代社会新型家庭伦理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当然,这一时期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批判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其一,对孝道思想的批判主要着眼于社会制度方面,对于其理论层面则较少涉及。其二,对某些具体问题的批判不够彻底。如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在批判传统孝道思想时也采取了保守主义的立场,即“我”或“我们”作为转型期的一代,作为觉醒者、先行者,“要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也就是说孩子们不要做孝子,但自己还是要做孝子。其三,批判的同时没有冷静地分析传统孝道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孝的向善性被孝行夸大的恶果所遮蔽,缺乏继承孝文化之精华的理论自觉,致使一些思想家偏执一词,既倒掉了“洗澡水”又倒掉了水中的“婴儿”。

[作者致谢]感谢导师周桂钿教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卷)[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吴虞.吴虞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李大钊.李大钊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38.

[5]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

[6]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56.

[7]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85.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C].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0.

作者:韩超

传统科学思想分析论文 篇3: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全网式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索

【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为切实提高传统媒体思想政治宣传效果,传统媒体需要掌握并利用新媒体资源,以全网式教育方式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下传统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机遇,分析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从全网式角度提出传统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全网式;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媒体

思想政治工作是新闻媒体的重点工作内容。新闻媒体传递的信息及思想对于群众的综合素养有着一定影响作用,是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所在。媒体融合时代,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创新,传播渠道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媒体传播方式受到大众的欢迎,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如今,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传统媒体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局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新媒体当中,抓住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机遇,借助媒体融合之势,开展全网式思想政治工作。

一、融媒体促进传统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一)融媒体是传统媒体创新的重要动力

融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也是媒体行业后续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媒体融合实践深入开展,信息传播的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媒体所呈现出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融媒体将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媒体融合是时代趋势,也是当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充分融合、利用新媒体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既要运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方法,也需要创新思想教育理念、整合资源,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点充分挖掘出来,联合推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二)融媒体使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

当今时代,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成为受众生活中频繁接触的移动终端设备,人们通过这些设备开展学习和社交活动,网络成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资源,为受众提供海量的信息和便捷的生活服务。这些新媒体设备设施的普及为思想政治工作走近群众提供了更多渠道,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群众的距离。因为关系近了,方式多了,减少了诸多枯燥乏味的授课和严肃干巴的说教,增加了传—受双方的亲切交流和平等共享,使实践活动更为顺畅和高效。同时,媒体融合发展打破了原有的界限,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内容以及传播方式逐渐趋向生活化。人们可以进行交流讨论,深化内容理解,形成认同并融入自己的生产生活当中。

(三)融媒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

如今,融媒体已经成为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渠道,其具备宣传思想政治内涵的优势。一方面,融媒体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储存现实信息资源,还可以整合现实资源与网络资源,归纳形成符合受众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再通过互联网渠道发布给广大群众,使人们所接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贴切。另一方面,融媒体能够更好地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因为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发生改变,从原本的单方面传输转变为群众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在此过程中,融媒体秉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群众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喜好,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教育效果更明显,主动性也更强。

二、传统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平台面临技术挑战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洪流使大众在繁杂的信息面前容易受到误导。传统媒体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平台的技术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一些传统媒体的信息平台建设落后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其信息平台的技术建设与信息应用面临技术挑战。

(二)信息传播渠道拓宽不足

网络新媒体的兴起,拓寬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活动空间和应用范围。融媒体背景下,一些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拓宽不足。传统媒体想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有所作为,必须积极融合新媒体,实现渠道升级,如传统媒体的报纸行业和杂志行业要积极深入进行网络技术创新及融合媒体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融合新媒体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群众在网络中的思想动态,重视群众自媒体平台的动态消息,时刻关注了解并准确把握群众的网络行为、思想动态,及时有针对性地向群众推送思想政治理论文章,确保文章既有政治思想高度,又为群众接受认可,真正发挥传播效应,保证社会舆论方向。

(三)传播路径需要进一步优化

为有效应对融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传统媒体建立自己的新媒体信息管理服务中心,有的还在自己的平台上创建融媒体服务平台。但大多数此类融媒体服务平台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无论是平台的内容、版面的设计及后期制作等,都缺乏有效整合。有的在某一地区各自经营,造成思想政治信息资源的消耗浪费,影响了媒体引导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传统媒体融媒体服务发展平台须秉承“内容为王”的发展宗旨,优化传播渠道,整合所需内容,形成一个多维度、协调统一、联合共进的思想教育工作格局,更好、更及时、更准确地传播思想政治信息,让广大群众的思想得到熏陶和洗礼。

(四)传播效果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常态化的政治工作,不论是媒体还是企事业单位,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步骤都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规范。面对媒体融合的趋势,传统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进行融合探索,但重点主要放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策划与开展,且多是个别的、阶段的、临时的,缺乏连贯性、完整性,未能真正融合起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且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所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没有一个有效的反馈及评估机制,未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归纳与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高质量开展难以获得有效保障。

三、传统媒体开展全网式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一)打造人才队伍,强化媒体建设

传统媒体从业队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媒体人员需要把政治思想工作融入日常的报道业务中,要善于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融合互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媒体融合资源优势,通过信息化及数字化等业务培训,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政治敏感性及应变能力,集采、编、摄、播于一体,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传播科技手段的新闻队伍。

(二)开发网络平台,创新呈现形式

融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媒体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发网络媒体形式,与其他网络信息抢夺受众,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牢牢抓住群众频繁接触使用的各种媒介平台,与新媒体融合、联动发布思想政治信息,全方位、多形式对群众进行正面引导。各媒体形式互为补充,构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模式,提高宣传教育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改变以往单向传输的灌输教育模式,增加双向互动,设置互动、反馈、参与环节,增进与群众交流沟通,淡化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减少教育训诫,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如春风化雨,深入民心。此外,还需分析受众和传播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以适应差异化的发展需求,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丰富传播内容,提高传播实效

媒体融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思想政治信息传播的形式,但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还需依赖于传播内容的好坏,即传播内容是否符合且满足传播主体的需求,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关键衡量指标。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划准备阶段,媒体要通过互动、调查了解传播主体对象的特点、需求,从诸多信息当中选择并确定传播主题,并以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实现传播的针对性,提高工作实效。

在传播过程中,要注重与受众交流互动,收集反馈信息。通过交流讨论,受众加深对内容问题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付诸行动,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既定目标。此外,传统媒体可以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渠道,通过常态化互动方式,围绕群众生活实际,丰富传播内容,打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有思想性又有吸引力的品牌教育内容。例如,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拍摄关于生活中思想政治方面的宣传短片,通过好人好事、英雄事迹等系列纪录片短片,宣传正能量,突出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采用手绘漫画、沙画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群众的关注,使群众在观看精彩漫画和沙画的同时,感受到正能量故事的感染等。

(四)完善工作体系,优化思政格局

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多变,一些隐性问题容易使群众和员工的思想产生误解,思想与行为发生偏差。因此,工作主体要在自身基础上积极创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的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一要完善媒体监管体系,加强媒体运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设,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设立专门监管部门,通过严格审核及技术手段等过滤、净化网络不良信息,防止不当舆论及有害信息对群众造成侵扰;培养提高群众的媒体素养,自觉抵御不良信息,营造和谐环境。二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流程化、制度化,将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与媒体融合发展需求相结合,提高工作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规定好策划、组织、执行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再通过制度化手段进行强化,从而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规范化、常态化,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一阵风”现象。此外,要积极改革创新,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紧扣目标要求,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推出精品工程、品牌工程。三要创新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反馈、考核与激励机制,利用新媒体大数据收集、互动、问卷调查等渠道,通过量化考核指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价评估,并与个人工资待遇、年终考核、晋升及团队年终考核等挂钩,形成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及奖惩激励的工作机制。

四、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新闻媒体负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面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如何抢占思想舆论高地,发挥“喉舌”作用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课题。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要主动适应新环境、新变化,积极开展全网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多维构思、多方联动,充分运用新媒体形式手段,融合自身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开发网络平台,创新呈现形式;丰富传播内容,提高传播实效,使思想政治工作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坚持政治立场,既生动有趣又教化育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做好舆论阵地的“看门人”和“守护者”。

参考文献

[1]赵明锴.媒体融合视域下“全网式”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94,296.

[2]郭政浠.基于全媒体融合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1):207-208.

[3]郭媛媛,陈娟,茆京来.媒介互联互通视角下传统期刊媒体融合路径探索[J].新媒体研究,2020,6(7):77-78,81.

(責任编辑:黄佳君)

作者:肖子淇

上一篇:ARCH商业银行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科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