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分析论文

2022-04-28

【摘要】本文论述微课在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实训学习效率低和课后学习缺乏指导等问题,提出通过使用“微助教”建立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技能拓展中应用,为实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分析论文 篇1:

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

摘 要:一般来说,任何学科,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因此,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这是尤为重要的。基于此,文章主要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必要性以及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一、 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涉及很多知识点,烦琐复杂,抽象性较强,很多学生都反映学习困难,容易混淆不同知识点,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集中学习注意力。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和提高教学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现阶段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是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沉重压力,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一味重视文化课学习,对于其他一些选修课程是容易忽视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在高考中并不是考试科目,但信息技术技能是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都只是完全照搬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都充分掌握。这样的教学活动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更加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

(二)信息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高中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都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信息教学设施长期得不到更新,还是使用很久以前的信息教学设备,版本落后,根本就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还有很多高中学校虽然将一定的资金投入到信息教学设施采购中,然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对这些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甚至不知道如何利用,这就难免会造成教学设施闲置不用,浪费教学资源,不能将这些教学设施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三)教材版本守旧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也日益变化。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因为自身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无法迅速接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并没有及时采用最新版本的教材。这样一来,学生也不能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所学的知识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既浪费学生时间,又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

三、 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之所以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本原因是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必须要培养学习兴趣,倘若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经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也不利于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二)有利于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只要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学习,集中学习注意力。因此,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而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重视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毕竟学生只要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我国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表现。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

综合以上来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四、 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最近幾年,我国日益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而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前从未接触或者很少接触信息技术,所以对这方面十分陌生,那么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感觉难度大。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更加不用谈提高学习效率,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了。

面对这种情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尤其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后,这是十分有必要的,毕竟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学习兴趣之后,他们才会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 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以学科特征切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操作性都相对较强。该课程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了解教材,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枯燥的内容又是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课件直观展示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将知识点都条理化,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环节,使学生轻松学习,不能打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比如在微机室,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眼球集中在多媒体设备上,使他们对多媒体设备工作原理、内部等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主要包括视觉以及听觉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操作主观能动性。运用“认识在前、学习在后”的方法,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 丰富教学案例,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比十分强烈且鲜明,而且日益变化、有新意的事物,更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利用教材资料,也可以合理利用科普读物以及网络资源等进一步巩固及支撑教材中的新知识。这样既能加强教材的教学效果,又能防止由于教材案例落后而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情况出现。比如对“计算机用途”有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比如电子邮件以及信息检索等需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了解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2.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是介绍新知识的一门科目,不管教材编者怎样合理构思组织教材,也不可避免将相对枯燥且复杂的知识点收录到教材中。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进度以及课程进度做出合理安排。教师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有趣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1. 运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接受学习以及发现学习等。尽管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特点,比如:性质以及过程等,然而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教师应该尽量运用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尽管基础理论知识讲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教师不能将过多的时间用于将概念名词分开,而是应鼓励学生亲自操作。这样不仅实现了了解新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甚至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动机。就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来讲,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发现规律,再带着学生全面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利用探究式学习,既直接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直接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相比,其效果更加显著。

2. 组织学习小组,加强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简单来说,主要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个体共同从事某项学习活动,进而提升学习效率的教学形式。利用组织学习小组,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方便学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学习进度,合理设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比如:对制作演示文稿进行讲解时,因为演示文稿中除了包括一些简单素材,比如文字以及图片等,也包括复杂素材,比如声音以及视频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网络下载资料,而且还要掌握制作技术。因此,学生需要形成学习小组,相互分工协作。有些学生负责选择图片,有些学生负责选择技术。学生之间彼此交流、相互帮助学习,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的刚开始,教师必须使学生清楚明确该节课的根本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发现且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层次来科学划分任务,要求学生分阶段做好。在设计且完成分解结束后的小任务时,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根据演示及时跟进完成任务,也要要求学生合理设计操作问题,鼓励学生正确识别且充分了解规范的操作流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评析任务时无需将正确结果完全展示出来,也可展示错误结果,使学生积极找出错误,加深自身的印象和记忆,以便更加全面的了解正确内容。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新时代教学资源,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学体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进行讲解时,其中,就智能机器人以及专家系统来讲,由于条件上的限制,学生无法实地感受其运用,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如常见的有人脸识别系统以及指纹锁等,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使学生了解智能機器人以及专家系统等对学习以及生活产生的影响,体会到其神奇的魅力,使学生充满求知欲。利用视频讲授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相对于教师完全照搬课本来讲,有着更加显著的魅力,生动形象且具体,给学生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四)科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课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结合要讲授的内容科学设计适宜学生的情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带着疑问以及好奇心学习课堂内容,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对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进行讲解时,教师先要提出该情景:在每个学期末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对考试成绩进行详细统计,那么这时你要如何使用计算机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呢?学生会给出各种答案,容易导致学生之间产生一些分歧。教师此时将Excel电子表格使用的特征告知学生,这样学生便意识到Excel电子表格原来有着如此多的功能,对后续的学习便产生兴趣。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相当多,大部分知识抽象,理解难度大,很少与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比较低,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若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设计,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章节知识进行讲解,教师介绍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时,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举出相关的例子,主要包括电子宠物以及手机语音拨号等,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真正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和学生的探讨中引进教学内容。

六、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都存在差异,各个班级的学生水平也不同,要求教师对教材以及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正确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喜欢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若千篇一律,必定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制定教学措施,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娅.提高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之我见[J].读写算,2019(28):187.

[2]韩天福.从激发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谈起[J].中华辞赋,2019(8):158-159.

[3]陈昉.浅谈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0):78.

[4]毕坤坤.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J].中国教师,2017(S1):25.

[5]董海林.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43):129.

[6]俞云亚.培养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1(7):129.

作者简介:

赵晨,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

作者:赵晨

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分析论文 篇2:

微课在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论述微课在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实训学习效率低和课后学习缺乏指导等问题,提出通过使用“微助教”建立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技能拓展中应用,为实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  工业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明显落后,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高职教育必须尽快完善信息化教学。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业原料和产品化学成分、结构分析及污染监测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仪器分析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重要的精密分析仪器操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技能水平。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和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课程其中的一个教学章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为例,以微课作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头发中铜的含量”为学习载体,以“微助教”作为教学网络平台,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高职信息化教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改革思路。

一、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特点

(一)仪器精密,操作繁琐,内容枯燥。仪器分析课程需要掌握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示波极谱仪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十几种精密贵重仪器的操作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区别较大,实验操作要求精度高。其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譜仪的操作精密度要求最高,步骤最为繁琐。课程实训教材内容多为仪器理论描述和操作步骤陈述,缺乏贴近生活的学习实例,内容枯燥难学。

(二)仪器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强化相结合。学生课前预习不仅需要看课程教材和仪器操作指导书,前期也需要对仪器设备的各个部分和整体结构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学习。在课堂实训学习时,通过反复的练习操作,才能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且确保仪器安全、检测结果准确。课后强化是专业技能得以巩固和拓展的关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教师在“微助教”教学网络平台上布置的实训任务,才能进一步提升对仪器的操控能力。

(三)教学场地、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教学重点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流程;教学难点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测试软件参数设置。在过去的仪器分析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用ppt讲解完操作步骤后进行仪器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围着老师看。由于教师旁边的近距离空间是有限的,因此,能看清教师操作细节的学生很少,且教师操作演示一般是一次性的,学生也难以快速地记在脑海里,很容易感觉难理解、难操作,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来共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微课作品主要特点

(一)问题导入。微课片头以铜元素对人头发健康的影响为例,提问如何测定头发中铜的含量,启发学生对本次学习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应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提出本次实训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做好自主学习的目标准备,查阅关于微量元素(如铜元素)在头发中的正常值。通过查阅教师在“微助教”上提供的学习资料和网络搜索等信息手段,回答微课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测定头发中铜的含量。在做好上述课前预习工作之后,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就会心里有底,理论学习有目标,实训操作有重点。

(二)步骤讲解与实操演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流程是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教材中仪器操作步骤的文字描述较多且枯燥,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微课视频中将仪器的操作步骤进行动态图片演示和教师配音讲解,相对于看教材而言,更加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和识记。实操演示部分主要包括发样处理、标液配制、上机测定和结果计算四个内容,结构步骤完整,演示并讲解具体操作技巧,主要向学生演示发样的处理步骤、仪器开机操作顺序、仪器软件参数设置、样品放置方法、测定方法以及数据计算等,讲解演示过程中,通过屏幕的聚焦和缩放等功能,重点突出了关键细节和方法。

(三)课后技能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课后不断温习和操作,才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和分析检测技巧。因此,微课在最后部分提出学生课后的任务,即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学生自己头发中的铜含量,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微课在课后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的作用。

三、微课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一)微课的应用策略。具体如下:

1.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课前教师通过微助教发布课前任务单,任务单内容包括以下问题:人头发中铜元素正常含量的范围是多少?如何才能够知道头发中铜元素的含量是多少?用哪种分析仪器能够测定微量铜元素?学生带着问题一边观看微课视频,一边做好笔记,并回答上述问题,然后可通过在实训室机房网络或手机填写预习作业单,上交教师审核,作为课程的平时成绩之一。教师在网上对学生提交的预习作业进行批改,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2.在课堂学习中的应用。微课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教师克服场地空间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将教学环节贯穿于学生的实训操作学习过程。课堂上,完成实验小组分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使用手机接入校园移动网路,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1:使用手机观看微课“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头发中铜的含量”,达到以下目标:

熟悉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发样处理、标液配制、上机测定和结果计算,详细了解教师强调的关键操作步骤细节,包括仪器开机顺序、软件设置基本程序、测试参数设置、测试样品的放置、仪器联动调试样品等,做好随堂笔记,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微课作品内容,各个实验小组组长与组员共同拟定简易实验计划,提交教师审核,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支撑材料。

熟悉实验操作画面。特别是熟悉容易导致测定结果误差大和损坏仪器的操作细节,这是本微课内容着重解决的一个教学难题,为下一步上机操作做好准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属于贵重精密仪器,在开关机顺序、仪器软件参数设置、测试样品放置等关键步骤时若操作不慎,容易导致仪器故障甚至是损坏,造成实验室的财产损失和实训教学困难。学生在教师的反复叮嘱和指导下,操作仪器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易错的操作步骤。在繁忙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同时兼顾每个学生的操作,学生在操作仪器时,可以把手机摆在仪器旁边,在不清楚操作流程和仪器软件参数该如何设置时,可随时得到微课视频的指导和辅助,根据学习进度需要,通过放大、暂停和慢播放等方式,熟悉仪器操作的各个环节和仪器参数设置方法,顺利完成测试工作任务。

(2)任务2:通过手机微助教在线答题功能,在开始重要的操作步骤之前,回答微助教上提出的选择题。为了确保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能够记住相应的关键点,教师在微助教上准备好基于仪器操作重点、难点的问题(主要是选择题),让学生在操作进行到相关步骤时,回答相应的问题,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仪器的安全。例如在开启仪器之前,点击微助教选择题回答“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步骤的正确流程是什么”等问题,教师通过微助教答题统计功能,快速掌握学生对该教学重点的学习情况,并侧重关注答题错误的学生,指导其观看微课视频,协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操作,完成小组测试工作任务。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以上任务,较好地解决了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微课让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3.在课后技能拓展中的应用。扎实的专业技能离不开课后的训练。在实训课结束后,学生通过微助教接收教师下发的课后技能拓展任务单,例如“测定墨米中微量铁的含量”等。学生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在微课的视频辅助下,在开放实训室完成自主学习,通过微助教学生端提交自主检测试验报告单,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二)微课应用效果评价。具体如下:

1.学生学习效果调查问卷。课后3天内,学生直接用手机完成教师在微助教上发布的关于微课作用的评价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为:微课的时长是否合适?微课是否有效地帮助你掌握了仪器操作流程?微课是否对你课后独立操作仪器有帮助?通过统计分析,授课班级共35人,持肯定回答的有28人,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微课感兴趣和觉得很有帮助。

2.课程实训随堂考核。课程总共为6学时,第五、六学时主要是教师对全班学生逐一进行本次课程的操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流程和仪器软件参数设置。全班35人考核,成绩合格为33人,合格率為94.3%,而往届学生在同一课程章节实训随堂考核时的成绩合格率仅为75%。充分说明了微课确实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微课应用的展望

(一)进一步提升微课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收集教师和学生对微课作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有学生提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配套设备操作细节不够多、增加测试其他样品(如墨米中铁含量的测定)、其他仪器(如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的微课作品等。通过不断地完善微课作品质量和增加数量,提高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充实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微课作品是课程教学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帮手。将微课作品上传至课程资源库网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主动学习,实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提升教学资源库的质量,也通过网络让全体师生共享网络学习资源。

总之,微课对于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也让本来枯燥难学的仪器分析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和容易学习掌握,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甜.微课在高职化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4)

[2]陈梅,李国峰,王琳娜.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7(21)

作者:蔡敏 吴春燕

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分析论文 篇3:

提高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兴趣浅探

【摘要】分析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兴趣提高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它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联系,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当前德育课教学陷入了困境,不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低落,学习存在困难;还有一些学生厌学德育课,以至放弃德育课的学习;更有少数学生对德育课的说教式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德育课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是中职德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生德育课改革的必要性

(一)中职生对德育课缺乏兴趣

中职生的年龄在15至18周岁之间,刚刚进入青春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对事物有求新求异的心理,学习方面对个别课程和活动有特殊的兴趣,偏科思想严重。同时,正处于叛逆与青春骚动时期的他们,思想状况极不稳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一般是因为中考成绩不佳,或在普通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他们有着与普通中学生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责任心不强;二是没有自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由于社会、家庭等各种原因才到中职学习;三是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不牢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厌学思想;四是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等。

中职生对德育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一是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对海量的知识有惧怕心理,对正面的教育有逆反情绪;二是目前中职文化课,特别是德育课,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师备课无法细化,丰富的课本内容只是被归纳为几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讲课也照本宣科,缺少对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归纳,学生在课堂上体会不到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中职生德育课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课的改革,要遵循职业教育“够用、实用、适用”的原则,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强调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地开展教学,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另外,针对学生只为学“一技之长”的单一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学习德育的重要性。

在学习德育课的第一节课中,即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的前言,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德育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及学习方法,强调中职德育课与中学的不同之处。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反复讲解,要求学生记住知识要点,而中职则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学习知识的多少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所影响。中职德育课基本涵盖了高中德育课的内容,但课时少,难度浅,内容多,需要及时消化理解。如果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后面的课就会听不懂,听不进,以至于失去学习信心,即使期末考试是开卷考试,也不一定能在教材上直接找到答案,考试及格。

二、对策

基于当前的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有必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中职德育课是一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和国家基本政策等系列知识的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比较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消化,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中职学生普遍喜欢新事物,特别热衷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所以,采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课件变化无穷,比教师的手写板书美观,形式新颖。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更多的教材之外的案例、知识、新闻、视频、音乐等教学背景资料展现出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单一说教模式,使教学更生动。在教学课件中插入动画,能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心理情绪。课件减少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将节约的时间使用在其他教学环节上,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加紧凑。总之,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兴趣高昂的教学氛围,容易激发学生大脑的兴奋度,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知识观点更有针对性

情境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参与设计一个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进入真实情景之中,以直接参与或见证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材提供或多媒体导入等方法,展示一个真实的社会情景,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这两种教学方法都使用直接表现、模仿、再现真实场景的表演手法,把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例,搬进课堂,使学生能直观地对社会问题进行评价和判断,可信度大,说服力强,把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既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又能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校已经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学习的评价模式也有了较大改革,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考察,教师的教学弹性很大,所以,教材上的许多单元,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教学,增加实际教学效果。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第一单元的“习礼仪,讲文明”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由学生现场表演仪容仪表、做客待客的礼仪等活动,启发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会所需的能力,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三)开展热点新闻、社会问题讨论活动,增强学习内容的时效性

德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把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社会的复杂事物,做一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标准的合格公民。当代的青年学生,在学校之外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对社会事物已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所以对于教科书上罗列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他们并不一定感兴趣,或者不一定认同。而对当今发生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物,他们更感兴趣,希望能从现在或未来发生的事件中验证自己的判断。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德育课的课堂讨论中,使用时事的社会热点问题、焦点新闻替换教材上的案例,通过设问,组织学生对事件开展讨论,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最终归纳正确的观点。例如,在学习要“塑造良好的网络形象”时,教师播放时事电视新闻,如:“某校5个初中学生纠集在一起,在学校旁边小巷里用暴力围殴1个同校女同学,并把施暴过程录下视频在网络上炫耀传播,引起了受害学生家长、新闻媒体、观众的强烈反感。”学生们观看后经过热烈的讨论,总结了几个行为准则:“一是与人交往要有礼貌;二是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不要传播有暴力行为的影像资料到网络上;三是网络形象虽然是虚拟的,但也不能随便炫耀、吹牛。”

在课堂上通过讨论热点问题、即时新闻,属于“行为引导”教学法,它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讲究语言艺术,使用多种教学语言

中职德育课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有哲学、法律、道德、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专业名词多,课文中还经常引用一些名人名言、经典故事来强化课文内容。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这些深奥的知识,如果照搬教材上的语言解释要义,学生很难理解。如何把深奥、生涩难懂的知识,选用合适的语言解释清楚,是德育课老师必做的功课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口语是主要教学语言,教师把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口语语言,使学生能够快速正确地理解知识的含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特别是一些重点知识的含义,在重述教材上的定义之外,一定要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阐述和解释,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除口语外,还可以组合使用书面语言(板书或课件)、身体语言、表情语言、动作语言、心理暗示等多种教学语言。教学中各种语言交叉进行,适时选用,可以寓教于乐,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丰富教学节奏,强化表达效果,从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责编 卢雯)

作者:何荣任

上一篇:化学教学背景下高中化学论文下一篇:多元文化下大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