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采用更多的信息工具,因此社会要求各行业人才都有更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可以进一步让小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更有助于将每名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正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创意,希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未来成长发展中适应环境,用好信息技术。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

核心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先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和意义,并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这四个方面。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特征、原理等,并能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留意信息、使用信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任务驱动,教师就是要以核心素养的教育为目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目标展开探究,有所收获。例如,在关于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请大家找出日常生活中体现信息技术重要作用、重要价值的地方。”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措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实操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认知难免遇到障碍。如网上公约的重要性,或者对电子邮箱的申请途径和方法,这是大多数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教师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也会有些力不从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较快补足认知短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关于网上邮箱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请小组成员自行申请注册邮箱,并进行一次邮件收发实操训练。”根据这个任务,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協助完成各项操作,从申请邮箱账号的信息填写,到邮箱账号的昵称和各项设置,再到邮件的收发、内容的编辑、联系人的添加等,都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完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更深刻、操作更熟练。由上可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深入。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普及,在家庭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便利条件来接触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好课下时间,在家里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教师要跟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家长给孩子创造条件,允许他们适当使用电脑或者手机,通过家里的信息技术设备等完成家庭作业,熟悉电脑搜索引擎和网上的操作。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随着任务导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创新教育举措的实施,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永和.“UMU与项目学习”助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6).

[2]徐建芳.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

[3]马开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官田乡中心小学)

作者:欧阳云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摘  要: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采用更多的信息工具,因此社会要求各行业人才都有更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可以进一步让小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更有助于将每名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的重点教学目标。因此,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对信息素养的认知,以更好的开展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接下来,文章主要探究与分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引言:现阶段,我们国家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因此,掌握信息技术是当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如今,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功能的教学设施,这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服务。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呆板,习惯采用“填鸭式”以及“灌输式”导致小学生逐渐失去注意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就此,想要彻底解决该问题,应该采取多样化、丰富化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该学科素养以及实践能力。

1丰富教辅资料,发展学生信息意识

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体系结构尚不明确,正处于一个初步构建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针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不理解,而且一些学生缺少信息化的意识。就此,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信息启蒙,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信息化意识。教师需要从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出发,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我们需要在课堂一开始就为学生展示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身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审视信息、获取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都是作为现代人需要拥有的一项基本素质,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只有以兴趣为出发点,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不断钻研教学内容,找到好的教学的着手点,让其余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首先,当学习“初始画图”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资料的展示,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很快的集中,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学习画图软件的相关操作,同时也意识到可以利用画图工具来学习信息知识,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自己“绘画”有关学校内场景以及家乡风景的图片资料,可以当作学生参考的素材。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辅助资料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信息意识,能够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1]。

2组织合作探究,使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已经初步构建了基本的社交能力,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通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每一位班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教师在向班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自身对每个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情况、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展开详细的了解,让班级能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与“动画效果”相关的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小组成员一起设置图片动画效果”的实践主题,将班级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每组学生可以采用以民主选举的方方法,選出一名小组长,组长主要负责总结成员的意见以及定制动画效果大体制作方向的任务,小组的成员依照自身的审美以及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动画效果的创作建议,这样更有助于提高每名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社交的沟通能力。在合作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主动提出建议,当建议不被采纳时需要主动讲解不采纳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每名班级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

3渗透信息文化,增强文化精神

针对学科素质来讲,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出信息素养的信息文化。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等有关知识中,可以逐步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期间,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学习到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充分掌握了实践技能,有利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应变的处理问题。因此课程的讲授期间,教师需要适当的融入一些信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以及全面的掌握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当学习“WORD”软件过程中,如果想要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操作该技术,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通过展示彩色卡片等方式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借此激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制作出精美独特的卡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编辑、录入等环节,并向学生介绍关于“WORD”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结合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用辅助工具不断的进行实践操作来学习信息知识,这样更有助于提升信息能力的发展。教师结合实践教学,快速提升学生的信息操作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关于word文档图文混排操作的知识时,就注重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习。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持续实践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平时测验成绩和课堂学习状态,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科学分组原则将学生划分成了不同的小组。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图文混排的成品,吸引学生兴趣,并通过介绍知识点,发布课堂任务,让学生既对本课学习内容有学习兴趣,又清晰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效、持续的实践练习。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其信息素养也得到了更快发展[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无论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社会中更好的学习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唐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山西青年,2020,(04):179.

[2]郝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9,(11):121.

[3]杨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2019,(17):29.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作者:赵婷芳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 篇3:

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开始重视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发展。在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更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关键词】自主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高洋(1993.3—),男, 徐州普学汇志学校,本科学历。

一、前言

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此种模式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打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小学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采用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上,勇于动脑,提升自主探究意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当前,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及自主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丰富。国内外的教育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互动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温度的交流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认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重点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自身要积极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形成良好的教学闭环模式。在现有条件下,教师要进行深度反思,剖析当下教学模式中的优缺点,将缺点进行改正,力求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我国学者对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也进行了阐述。盛群力认为,所谓互动教学,是指教师将相应的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得出结论后,在黑板上将结果进行展示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这种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沉闷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处理难题。

王坦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应该在小学阶段进行普及,并将此课程纳入重点学科,以此来提高小学生未来的生存技能,满足社会上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士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原因

(一)时间紧,任务重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低,教师通常会很有耐心地从基础知识开始讲起,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思路,不知道该如何运用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在计算机上操作。除此之外,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多次组织课堂纪律,这就严重导致课堂授课时间减少,效率低下。每一学期的课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着实是一件难事。例如,教师在讲Word的功能使用时,部分小学生跟不上教师节奏,手滑动鼠标时比较僵硬,打字速度也很慢。这就导致几乎每节课都有很多的时间浪费在练习打字上,无法深入开展Word功能的教学。

(二)学习少,游戏多

当前,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了解程度还比较浅,部分小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对考试排名并没有很大影响,计算机只能用来打游戏,对于计算机中的办公功能还一无所知。相关调查显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反映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会在电脑上偷玩纸牌、扫雷等游戏。这些游戏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导致小学生根本无心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阻碍。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少游戏多,这是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

(三)理论多,实操少

信息技术教学一般分为实操课和基础知识课两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实操课的具体应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只会空记忆,不会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解Excel的数列排序和拆分单元格知识时,教师在计算机上操作,学生通过观看来学习相应的知识,这样缺少实操,小学生就无法真正领会如何进行数列排序,如何拆分单元格。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小学生不通过实操去演练,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无法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基于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评价的设计

1.自主探究互动过程的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評价[1]。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表和课堂观察的情况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需要教师在整个自主探究互动活动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如对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进行评价。教师通过每节课学生的自评表,可以总结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而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

2.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通过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反馈情况作出评价[2]。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习兴趣、一技之长、思想认识、能力发展及基础知识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设计上机考试对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二)教学策略模型的设计

1.情境导入模块设计

在自主探究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可以进行一定的情境导入,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转化成更为具体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3]。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制作情境导入环节的素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导入视频或者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互动活动模块设计

在情境导入之后,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本课教学的题目,在情境导入中发现问题,并且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也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当设计学生任务的难度[4]。任务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还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任务不能设置繁多,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合适的任务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自主探究互动学习前,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规模一般在4~6人。布置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小组内的职责进行划分。任务被小组长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任务,最后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互动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监督者,需要帮助学生指导细节。每个任务布置前,教师都要讲解自主探究互动的规则及时间限制。每个任务的获胜小组,都会得到加分,最后要统计小组得分情况。

本模块是整个教学中的重點模块,所以教师要更加精心地设计。在自主探究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自主探究互动情况及组员的表现情况,并加以评价。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增加参与者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证明自己想法的对错。教师要有效地指导自主探究互动学习活动,并适当地使用教学策略。

3.学生分享交流模块的设计

经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之后,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每个小组需要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作品及交流的经验。在汇报交流时,教师可以设计交流形式,如采用小小主持人、小组比赛、辩论赛及作品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上台,这样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四、优化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策略

(一)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给予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

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合作互动,自主探究。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学生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操都可以采取合作分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如何调整段落行间距以及段前字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充分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纸上,最终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内发表意见和做法,由同学和教师共同评论,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又如,在实操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对某一次信息技术考试成绩表按照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算出信息技术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最高分以及最低分,将不合格的分数用黄色背景标记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操作步骤,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操步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实操水平。每组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对操作水平较快、操作正确率较高的一组进行表扬,适当给予一些奖励,如颁发奖状、小红花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合作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小学生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具有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在与其他同学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信息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还能够提升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水平。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对于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引导,帮助小学生提升自主探究意识,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旁边,默默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和时间。例如,在教学调节字体大小、调节字体颜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操作,而教师在一旁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有开小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醒。在课上,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表达想法的时间,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对其进行引导,切记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分层次教学,提高自主探究热情

在小学阶段,学生仍然面临着小升初考试的压力。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有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如果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合理,就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一定的反感。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绩,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布置学习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成绩实行分层次教学。针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其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拔高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让这部分学生对知识加深了解;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基础性知识,帮助这部分学生夯实基础。这样的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加积极主动。

(四)创建竞争学习机制,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

创建竞争学习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思维。在讲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知识竞赛。竞赛的形式可以选择抢答式,也可以选择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际操作题等,让学生进行作答,最后根据学生问题回答的准确率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此在学生中树立标杆。教师也可以举办争做学习标兵的活动,根据学生上课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最后根据考核结果来判定学习标兵。创建这样的竞争学习机制,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展开了深入剖析,对基于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工作也颇为关注,尤其在当前提倡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时代背景下,自主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始逐渐被应用。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苏琳喻.小学Scratch课程中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栾劲.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田媛.基于pad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与案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张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行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高洋

上一篇:水利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