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会计监督分析论文

2022-04-25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当前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综合能力。只有改革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一、传统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1、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职业学校会计监督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学校会计监督分析论文 篇1:

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探讨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适合社会需要的初级会计人才,因而更应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鉴于会计工作的特点,校外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立足校内实训,投资少、见效快,成为必经之路,但也面临师资和教材两大难题。从实训教师、实训教材、实训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提高了校内实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

文献标识码:A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计算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技能,培养其较高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二者结合,学生毕业后才能学有所用,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这既不符合国家规定又不符合学生实际。中职学生大多来源于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初中毕业生,理解能力有限,沒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专业课理论学习很吃力。因此,中职教育只有不断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两种形式。校外实习通常采取实地顶岗实习的方式,但由于实习受经费普遍不足,实习单位财会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商业秘密的安全性、会计岗位的责任性和会计工作的连续性的影响,都使得校外实习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因而实践性教学应更多地立足于校内。

1 校内实训面临的两大难题

1.1 师资问题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少会计实践工作经历。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但多数“双师型”教师是应试型的“双师”,比如参加某些会计类的课程培训,或是参加国家统一会计类考试,获得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他们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大都没有亲身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常常出现对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现实问题把握不准的现象。如“科目汇总表”是放在记账凭证的前面还是后面,记账凭证的附件怎么填(几张),增值税发票如何认证,商业零售不开发票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怎样报税、能否抵扣等等。老师动手能力差,怎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

1.2 教材问题

现有中职教材基本与大专教材差不多,不符合初中生特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以《基础会计》为例,通篇讲工业企业的例子,而学生熟悉的是商业零售业;课本上讲:因公外出预借差旅费的会计分录是“借:其他应收款贷:库存现金”,原始凭证是什么、需要哪些人员签章却只字未提;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消费者没要发票,经营者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怎样报税、能否抵扣,从课本上找不到答案。

2 解决问题的办法

2.1 师资

(1)鼓励会计专业课教师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财政局)应当加强对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各单位应鼓励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把持证教师视同财务人员对待,报销考试、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这样就调动了会计专业课教师参与会计实践工作的积极性,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也为持证上岗提供了条件。

(2)学校出面利用寒暑假委派持证教师到会计事务所、会计咨询(服务)公司见习,鼓励持证教师兼职。这是专业课教师接触会计实践工作的捷径,既省钱又省力,又能全面地接触经济业务。

(3)安排会计专业课教师在本校财务科室兼职或实习。熟悉原始凭证的种类、粘贴方法,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的装订等实践操作环节。

(4)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定期轮换所教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法规变化频繁,如果一个教师多年只教一门专业课,容易导致教师专业知识面狭窄、知识更新缓慢。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师只有把会计技能、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融会贯通,才能组织编写教学案例,系统掌握会计理论。

(5)“内训外聘”鼓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充实到实训指导教师行列,或者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2.2 会计实训教材(会计实训资料、案例)及实训过程

会计实训教材是学生进行实训的蓝本,也是实训教师实施指导的依据,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具有典型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特征;案例资料要与实际工作相符或相近(仿真),要将会计工作中的常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融入其中;实训案例必须是全面的、大作业式、仿真性的通例,前后资料必须高度关联,保证实训时能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键环节等,进行原理与过程应用为

主的、无缝链接式的全程操作。所以会计实训案例,应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或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资助,从而加强会计实训案例的建设。结合本校实际可先小后大,分步进行。

2.2.1 鼓励教师编写校本实训教材(案例)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举容易理解的实例。如:

①面粉厂购进小麦——生产面粉——销售面粉。

②食品厂购进面粉、油、糖、盐等——加工生产面包、饼干、蛋糕——销售给超市。常见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借款单、交通费票据、收据、运杂费单据、工资计算单、差旅费报销单、各种结算凭证、领料单、折旧费计算单等等,让学生填制和粘贴。从会计用品商店购买来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帐页、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凭证封面等。对会计核算过程全面系统练习,仿真操作。可以在基础会计课中随堂练习,分段掌握。学完基础会计后,利用一至二周时间,系统练习,全面提升。

2.2.2 会计电算化与手工记账相结合

建立上述面粉厂、食品厂的帐套信息,输入有关信息和数据,利用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从初始资料开始,人员分工、设置权限、记账凭证填制、审核、记账等等,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生成,系统学习,全面掌握。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手工记账和电算化并举,手工记账是基础,如果不会手工记账,电算化条件下难以运行;如果不会电算化,编制试算平衡表、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登记总账,业务量大时,手工记账很繁琐,学生容易厌倦、偷懒、不做完。让他们手工把凭证做完,上机操作,眨眼之间记账完毕,既感到新奇美妙又具有成就感。与手工操作相比,确实能体会到电算化的优势,为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提供兴趣和动力。

2.2.3 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与电算化相结合

把会计电算化的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会计报表管理系统等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相关章节相结合,每章节安排1-2周上机操作时间,分块练习。

2.2.4 分组操作、合理分工、培养团队意识

3人一组,设出纳、会计、主管岗位,赋予各自权限。三人按分工先后顺序,轮流上机操作。组与组之间,比、学、赶、帮、超,像接力赛一样,比速度、比准确率。既分工又协作,三人岗位互换,各来一遍。选出优胜组,给予一定奖励。

2.2.5 同行交换

校与校之间交换实训资料(案例)。每个学校师资有限,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开发出大量既符合实际又满足需要的实训案例,同行之间相互借鉴、互相学习,是提高校内实训效果的捷径。

总之,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初级会计人才,在不具备校外实训的前提下,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力度,培养动手能力。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文林,张延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2).

[2]陆国斌,王忠孝.新编会计电算化(实训篇)[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

[3]闫灵萍.校内模拟实习是会计专业实训的主渠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

[4]胡玉红.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校内实训体系的构建[J].魅力中国,2009,(10).

作者:郭玉环

职业学校会计监督分析论文 篇2: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当前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综合能力。只有改革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传统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1、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把传授知识视为教学的唯一目的。把灌输视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把记忆当做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2、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在课程设置上,主次不清,内容重叠,会计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4、教学模式上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

二、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观

1、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学观。我校在重视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与协调发展,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珠算、记账、点钞、自我形象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2、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全面教学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课程的优化组合,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到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评价体系上也作出相应的改革,将实务操作的成果在期末总评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分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树立教与学相结合的共振教学观。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可忽视。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共振效应。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眼于引导,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提高。以达到离开教师能够独立研究、创造性劳动的目的。

4、树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启发式教学观。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采用“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树立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观。培养学生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创新能力。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其既表现为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具体会计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又表现为适应社会需要去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创造能力在会计人才智能结构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三、建立会计教学新模式,加强会计教学管理和改革

1、针时以往中专会计教学照搬专、本科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弊端,我校采用了新的会计教学模式,即实行“一、二、三、四”的会计教学模式。“一”是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动手能力为中心;“二”是坚持两个统一,即理论与实务、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三”是强调三个优先,内容的实用性优先于系统性、实务内容优先于理论内容、技能培训优先于知识教学,并使这两者协调起来;“四”是实现四个结合,即教与学、学与练、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结合。

2、市场既是职业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广泛赢得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走出校门。广泛接触企业,寻求拓展校企关系的最佳“切入点”和“契合点”。实现校企联合。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坚持用“优势互补”原则处理校企关系,真正体现教育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在教育与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结合机制。架起一座信息流、人流、资源流的桥梁,为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尽早进入角色,奠定了基础。

3、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深入社会调研。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尝试案例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引入学分制,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突出专业技能特色,建立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推行专业技能建设,激发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应用能力的提高;改善教学手段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利用计算机网络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在职考研、加快骨干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增强办学对市场的适应性。

通过到高一级学校进行培训、下企业锻炼、课题实践、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业务进修等。不断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了中专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技能课程教学的需要。

建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教师做课题,参与社会调查。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四、构建会计课程教学新体系,培养“家长满意,用人单位认可”的新型复合性会计人才

1、专业培训目标

掌握会计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经营管理、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初级会计岗位、银行柜员、仓库管理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变化,能适应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指标体系

我校积极贯彻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多证书”制度。将会计资格职业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组织实施。坚定不移地实施“多证书”制度,将教学和技能的实施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毕业生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的实用人才。具体如下:

(1)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和训练。要求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2)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获得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初级),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参加珠算协会的珠算等级鉴定,要求达到国家珠算协会认定的珠算普通三级证书;(4)通过与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校企合作。让学生获得会计应用软件证书。(5)通过成人高考,学历由原来的中专职高提升到大专,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大专学历教学;(6)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要求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7)通过手工点钞、验钞技能训练,掌握点钞的基本技术和人民币真伪鉴别的基本方法,点钞要求达到每10分钟点15把的水平;(8)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参加全国报关员的证书考试、计算机NIIT考试。获得相应证书。

总之,我校会计专业,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特色建设促发展,不断加强重点专业学科的建设。以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能从事金融、财务方面的实际工作。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

作者:曹雪梅

职业学校会计监督分析论文 篇3: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审核工作的思考

摘 要: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中完善会计审核工作的应用措施加以分析,主要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在核算中如何加强会计审核、会计监督及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把好“报销关”,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矛盾,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更好地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服务,以保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审核;财务管理

会计审核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防线,能够有效预防职务经济犯罪,保证学校财产安全,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会计审核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性,使学校的各项经费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更加合理,为中等职业院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加强会计审核

1.1完善学校会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学校会计行为。学校应当建立和健全包括差旅费报销规定、暂付款管理条例以及货币资金管理条例等在内的各类会计规章制度。为会计人员提供规章制度依据,保障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应基于本校财务工作的具体实际,制定符合国家规定和适应本单位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内部财务规章制度。例如财务报销流程、实习经费管理、招生经费报销细则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保障学校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是加强学校内部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各类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票据识别能力和财务工作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提升财会部门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水平。会计人员必须掌握和了解各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和支出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政政策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会计审核。在具体审核工作中,一定要将仪器设备的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维修项目、教材、学费和科研经费等作为审核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审核各类原始凭证,不受理和退回各种不完整、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保证所有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合法性,控制学校资产流失,保障学校资金财产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1.2规范基础会计工作,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基础会计工作的优劣是会计工作高质高效的关键,规范的基础会计工作,是会计行为规范和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具体财会工作中,应当明确并细化职责岗位、财务工作内容,制定科学、合理和高效的会计工作操作流程。规范财会审核中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会计报告等环节。实现财会工作中的算账、记账和报账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会计审核过程中,将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审核工作作为重点,确保原始凭证真实、完整、合法,确保记账凭证科目设置规范性、统一性,确保会计账簿全面性、完整性。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预算是会计人员审核中进行项目核算的重要依据,预算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是学校财务资金使用效益、效率以及资金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在具体会计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财务运转、建设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学校的各项预算资金,在经费的具体使用过程中,要控制其不超出预算的支出范围、内容、限额以及做到专款专用,使预算的使用和资金的结构趋于合理化,切实履行会计审核的财务参谋作用。

2 加强会计监督必须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稽核制度是一种内部考核制度。它与审计制度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但稽核制度又与审计制度有所不同。审计制度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而稽核制度是专门进行内部监督的一种形式。

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就是在会计工作的分工中设立复核岗位。复核岗位是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复核岗位是执行稽核制度的一种手段,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业务量不断增加,因此应当在财会部门设置专职人员从事复核工作,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

稽核是对会计工作的检查与监督,设立稽核制度是贯彻会计法的需要。我国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遵守财务制度,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受发展等客观因素限制,财会队伍建设还相当薄弱,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结构、业务素质等还存在着相当的不足。年轻同志普遍经验不足,老同志的职业技能继续再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在会计审核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如在审核自制的原始凭证中不慎将未经过领导审批的费用予以报销,这些工作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多年来,我在复核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因此,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安排有较丰富经验,能熟悉和精通业务的人员担当复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专项会计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快年轻同志的成长过程,提高会计审核工作的质量。

3 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矛盾

3.1会计审核的监督功能

会计审核是会计核算的第一步,也是中等职业院校会计监督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会计审核人员对本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以此监督资金的流转情况。在会计审核过程中只有加大监督的力度和范围,才能更加有效的掌控学校的资金使用方向,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使用受益和效率,会计工作的高质和高效才能得以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日趋频繁,会计审核工作的内容也不断增加和拓宽,会计审核监督的难度日益加大,因此会计人员只有牢牢把握审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履行会计审核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会计审核的监督功能。

3.2会计审核的服务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会计部门是专门针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而设置的,会计审核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因此会计审核工作除了具备监督职能,同时也兼具服务性的特点,会计审核工作面向学校管理者、教职员工和在校生,因此只有在会计审核中改善服务方式和方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最终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要提高会计审核工作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的提升是关键。应当加强学校会计审核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培养和树立他们认真负责、耐心周到的工作态度。同时基于现代化的网络功能,在学校网站开设财务专栏或专区,将资金使用的具体明细予以公布,保证会计审核工作的公开和透明,了解学校的会计工作具体状况。

3.3处理好会计审核工作中监督与服务的互动关系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具体会计审核工作中,监督与服务功能是一种协调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监督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会计审核通过对学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各项会计法规、制度和政策才能得到真正有效贯彻和落实,避免学校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会计审核工作的良性发展。不讲服务的监督容易让审核双方之间产生矛盾和误解,只有加强服务,才能令被审核方理解和支持会计审核工作。强化服务不代表不坚持审核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原则,在具体的会计审核工作中,要合理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原则,不做违反规章制度的事情,但针对特殊状况,在不违反制度原则的情况下也应给与特事特办,保障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在会计审核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应坚持原则,认真履行审核工作的监督职能,同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协调好审核工作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关系,通过会计审核工作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2] 赖亚敏.对中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整合及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5(2).

[3] 杨汉东.中等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构想[J].职教论坛,2004(7).

作者:朱珈仪 朱珈萱

上一篇:职业安全危害护理实习论文下一篇:国家电网供电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