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会计法规正视会计监督论文

2022-04-29

摘要政府监督作为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会计监督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重要,而基于我国当前政府会计监督的现状,我们只有正视政府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逐步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维护会计法规正视会计监督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维护会计法规正视会计监督论文 篇1: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现行会计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难以行使有效的会计监督。

(1)具体会计准则可操作性比较差。(2)与《会计法》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不足。企业通过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股东、社会公众以及其他相关利害人的利益,给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民法和刑法中却缺乏明确的相关制裁措施,只能依据《会计法》以及具体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显然,依据这样的法律法规所进行的惩罚与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相比,难以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力。

2.内部控制制度混乱,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1)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避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2)会计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差,难以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由于会计人员是受雇于经营者,为经营者服务并从经营者手里得到报酬,由此便形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关系。(3)对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概念混淆,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很多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单位负责人,分不清楚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之间的区别,以为会计监督就是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会有单位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进而作出评价,因此,单位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单位负责人怠于行使会计法赋予其会计监督的权力与责任,导致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4)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对内部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3.社会会计监督不力。

(1)由于利益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很难保证事实上的独立。在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面前,一方面有些注册会计师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单位进行利益交换,根据委托单位的授意,出具不当甚至虚假的验资、审计报告,难以真正发挥其作为“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为抢拉业务,纷纷压低审计收费。而一旦审计收费过低,由于资金原因,注册会计师必然无法执行全部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不正确。(2)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还比较薄弱。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媒体以及社会公众舆论监督的地位还不是十分突出,鼓励检举财务造假、保护检举者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以及对积极揭露、曝光财务造假的媒体、社会公众的鼓励和奖励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这些都妨碍了媒体及社会公众监督力量的发挥。

4.政府会计监督有待加强。

(1)政府各有关部门配合协同差。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都有权力和义务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部门的检查结论应当相互利用,“避免重复检查”,但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是很难实现的。(2)执法力度弱。目前在我国执法部门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时,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理往往存在着不具体、不透明、不严厉的现象。政府监督部门在执行会计监督工作时,对很多会计舞弊行为只是调账或进行轻微的行政处罚。这种以罚代法、以罚代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电脑的使用使会计监督难度加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远程通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会计工作上,使会计资讯的网上即时处理成为了可能。而同时,随着电脑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电脑进行贪污、舞弊、欺诈等犯罪活动也越来越隐蔽。例如,由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该项交易的有关资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电脑,并由电脑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取消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媒介上,而储存在电脑磁性媒介上的资料容易被篡改,而且不留痕迹。资料库技术的提高也使资料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也有可能通过电脑和网络浏览全部资料档案,复制、伪造、销毁重要资料也更为方便。

二、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圭臬;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说真话,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正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2.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明確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

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增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新《会计法》有力地约束了会计工作,形成会计活动主体与会计相一致的完整责任主体。消除当前主体权利与行为不一致所导致的责任界定不清,相互之间推诿而影响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

5.实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彻底根治。

6.严厉制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

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公开曝光,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

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設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发布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单位: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

作者:张常青

维护会计法规正视会计监督论文 篇2:

我国政府会计监督机制的问题探析

摘 要 政府监督作为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会计监督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重要,而基于我国当前政府会计监督的现状,我们只有正视政府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逐步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关键词 政府会计 会计监督 会计弱化 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行业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政府会计信息作为一个公共产品,由于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且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因此有时社会公众会很难辨别会计信息的真假,而会计舞弊、会计腐败以及会计欺诈等行为则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到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这时会计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个部分,而政府监督作为我国会计监督的最高层次,已经成为打击会计犯罪、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重要保障,更是确保国家财税收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一、我国政府会计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在不断弱化

随着我国企业数量和会计监督对象的不断增多,政府财政部门开始将会计监督的重点放在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身上,而对于与财政部门关系不够密切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监督则是主要交给了会计事务所和社会大众。而财政部门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存在很多疏漏,存在许多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出现了很多与被审计单位串通造假、收受贿赂等现象,参与造假的企业为了应对税务的检查,经常设立内账和外账两套账目,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整体会计环境。尤其是随着我国会计审计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多,政府财政部门监督职能弱化的问题愈加严重,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力度,增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风险意识和社会公信力。

(二)存在多头监督、协调性不足的问题

由于我国当前政府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还不够完善,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人民银行、保险监管等部门虽然都负有会计监督的职能,但是由于并没有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因此各个部门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存在重复检查、各自为政和监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反而不利于会计被监督主体对内部会计问题的及时整改。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利用多头监督、协调性不足的漏洞,有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很多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事情。而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发生,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多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上的协调,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政府会计监督信息共享平台,进而消除因为多个部门监管而留下的漏洞。

(三)政府会计监督重处罚、轻整改的问题比较严重

在1985年,我国制定了最早的《会计法》,并于1999年进行了最新修订,距今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但从会计监督的实践上看,《会计法》行政处罚的最高罚款数为10万元,与其它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相比,《会计法》的行政处罚力度太轻,有时难以起到行政处罚的震慑效果;而针对会计人员的最高处罚是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不利于对会计人员的真正约束和监管。此外,政府每年会计监督和检测的结果基本类似,会计违规和违法的现象屡禁不止,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政府会计监督与检查的警示作用和监督职能也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四)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检查结果不透明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检查公告的公布不是很及时,公布流程不够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健全。近年来,虽然会计监督部门很好地履行了会计信息的披露义务,但是由于缺乏健全、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导致相关部门并未对被检查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完全的公示,存在检查结果与监督过程不透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政府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使得政府会计监督的质量很难实现有效提升,无法起到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甚至会影响到社会范围内会计监督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五)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职业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会计法》的相关条文中,赋予了会计人员内部监督的权力,以求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但是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在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甚至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在企业等单位内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加上很多会计人员总是受制于企业的管理,因此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有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缺乏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有时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做出一些违背《会计法》的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二、健全政府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会计监督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搭建公共信息平台

由于政府的会计监督会涉及到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多个部门,因此为了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必须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明显各个部门会计监督的重点,尽量避免多头监督和监管不统一等问题的出现,逐步建立起协同监管的高效机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更是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建政府会计监督的数据库,搭建能够实现信息统一和信息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形成能够增强监督职能的联动效应。在搭建公共信息平台的工作中,可以由财政部门作为统一会计监督主体,在总体上对公用信息平台的搭建负责,各专业职能部门则是主要负责数据库数据的录用和检查,并最终建立起统一完整的检查信息系统。

(二)加强会计监督队伍建设,优化会计检查方式

会计人员作为政府会计监督职能的执行者,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因此,财政等政府部门要重视组织内部会计监督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人才的积极引进以及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组织会计监督工作中的各种需要。

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政府部门监督职能的执行,相关单位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对传统的会计检查形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实现多种联动检查方式的有效结合,提高会计检查和整体监督的成效。

(三)完善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

为了增强政府会计监督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首先应当研究建立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单一来源制度,合理设置银行、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查询权限,这样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但最为主要的是要加快《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进程,赋予执法主体更加明确的执法职能和手段,增加政府会计监督的权威性;明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监管主体,细化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会计监督和审计责任认定的客观公正和可操作性。

(四)提高会计违规的成本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会计监督的手段的不够强硬,相关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因此企业会计违规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这也是造成政府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和企业会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政府部门应当整合各部委的监督职能,加大统一协调与会计监督处罚的力度,严惩会计违法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和会计被监督单位的规范经营意识。

三、结语

总之,政府会计监督职能的顺利实现以及会计监督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有健全、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作保障。因此,在政府会计监督改革的进程中,一定要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经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府的会计监督职能,从而使会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晓伟.政府会计监督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2]卢凤娟.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绿色财会.2011(05).

[3]梁淑珍.关于政府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的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4]郜进兴.加强政府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监督.2008(04).

作者:王莹莹

维护会计法规正视会计监督论文 篇3:

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显其重要性,会计监督职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监督责任制保证国家、企业和个人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 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会计界热衷讨论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会计监督概述

1.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

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如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各单位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绝大部分是由外单位出具的,因此,应对外来原始凭证真实、合法、安全和完整进行监督和检查,履行会计监督的职权,所以会计监督具有内外双重监督的性质。

2.会计工作事项均由《会计法》规定

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五相符(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等等。

3.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已超出本单位,与第十四条规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前后精神是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会计法》指出,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法》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第二十入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六条)。《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同时严正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二、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業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第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第三,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第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圭臬;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说真话,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正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2.加强会计监督的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切实解决好长期以来在会计行业违法违纪处理时只对事不对人的问题。对那些拒不执行会计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不但在经济上给予重罚,而且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约束单位负责人的行为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独揽大权,集人、财、物、管理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履行职责不到位,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

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增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账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新《会计法》有力地约束了会计工作,形成会计活动主体与会计相一致的完整责任主体。消除当前主体权利与行为不一致所导致的责任界定不清,相互之间推诿而影响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

5.实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彻底根治。

6.建立對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

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在经济上的赔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造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发布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7.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应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活动;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仇俊林 范晓阳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财务会计》陈德萍,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杨秀琴 杨存忠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论文下一篇: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