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教学会计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有益的共识,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争议。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有别于传统会计核算实验的竞争性趣味性实验,侧重于如何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更加适合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不仅能解决这些争议,更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非会计专业教学会计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非会计专业教学会计学论文 篇1: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找出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分析

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会计学》课程是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但是在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是考查课,而不是考试课,这是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这门课程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重要因素之一。再者,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他们以后不会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学会计没什么用,即使这门课学不好,也不会影响其他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学习。这是造成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不重视的另一个原因。

2.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企业,什么是公司,什么是股票和债券,至于税收等基本知识也知之甚少,这就给会计学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问题,没有这些基础知识的储备,学生就很难理解会计上的会计主体、投资、所有者权益,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知识点,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3.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计学》课程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知识比较枯燥,趣味性不强,不像其他经济管理类的课程比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课程内容难度较小,而且趣味性很强,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就能轻易掌握。而《会计学》课程是一门很实在的技术,要想真正学明白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下一定功夫,而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按照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去学习会计,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会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算账、记账和报账,而是为了能够看懂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去分析会计信息,从而作出有用的经济决策。但是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目前的经济管理类通用的《会计学》教材中都是着重讲述如何核算的,至于如何去理解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很少涉及。这些教材还是立足于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没有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预期。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初次接触会计,一开始就讲会计循环,然后再讲会计核算方法,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没有会计核算方法做基础,根本无法很好地理解会计循环的知识。

2.教学方法不科学。《会计学》课程专业性很强,难度较大,与其他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差别很大,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其趣味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有些教师仅仅就书中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没有联系到身边的具体实例,不能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在讲述借贷记账原理时,没有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一味的讲授原理,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但是过后很快就会忘记。

3.课时不足。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课时不足,就郑州的高校来说,基本上都是45个课时左右,开设在大二的上学期或者下学期,由于课时不足,不能把该讲的知识讲完,也不能把知识讲透,学生觉得通过这门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自然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一)针对学生方面的措施

1.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计学》课程的第一节课应该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会计不仅仅是算账、记账和报账,还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经济预测决策、考核评价等。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更有利于投资成功,比如进行证券投资时,你选择购买股票、债券还是基金?如果你购买股票,你选择哪支股票?你决策的依据是什么?还有等你以后自己创业当老板时,你是不是会担心你的企业盈亏,会计是如何核算的?如果你自己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这个问题是不是会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自己身边成功人士的事迹让学生切切实实看到学习会计确实很重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这门课感兴趣,就会重视这门课,克服各种困难去学好这门课程。

2.科学安排授课顺序,完善学生知识储备。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储备,应该在此之前开设相关的经管类的基础课,比如: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税法等相关课程。学生对会计学课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基本经济管理知识点,比如:公司、股票、票据、税收、管理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去学习会计就相对容易了。

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方面会计知识专业性很强,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学习会计的思维习惯不同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必要。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会计学》这门课程,记忆和理解的成分都很大,但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相关知识点,不仅要记住相关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会在实务中应用,必须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多动手、勤思考、善总结,通过大量的高质量的习题,在此基础上思考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掌握。

(二)针对教师方面的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的目的侧重于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讲述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更要讲述如何阅读和分析会计信息,应该在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加入如何分析会计报表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预期。另一方面,在讲述顺序上,应该先讲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是会计的七种核算方法,接下来是会计循环和核算组织程序,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2.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在讲述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应尽可能结合具体事例来讲解。比如在讲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让其描述自身的资产有哪些?负债有哪些?所有者权益有哪些?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在讲到权责发生制原理时可以学生给手机充话费为例来讲述,虽然这个月充的话费,但是以后期间也受益,就应该由受益的期间来共同分担这些话费。在讲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时,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会计凭证的样本或者真实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什么是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在讲述借贷记账原理时,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给他们思考、练习的机会。

3.增加课时,把内容讲精讲透。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仅仅用一个学期45学时左右的时间,来学习会计知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无法达到能够阅读会计信息、应用会计信息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增加课时,如果增加课时都压缩在一个学期,学生又不能够很好的消化理解,鉴于此,我们应该用一个学年100个学时左右的时间来学习会计学知识才能把该讲的知识都讲完,讲精讲透。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工科院校卓越会计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宋海霞

非会计专业教学会计学论文 篇2: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摘 要】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有益的共识,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争议。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有别于传统会计核算实验的竞争性趣味性实验,侧重于如何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更加适合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不仅能解决这些争议,更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相一致,融合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可以采用五阶段深化教学安排与方法。

【关键词】 非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 教学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教学改革也得到广泛的研究。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是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不断引入的新型模拟实验教学方法。二者的融合将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本文首先分析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争议和解决方法,然后提出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创新安排以及教材编写的新思路。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争议

众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得到很多的优秀经验和共识,但是也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争议和问题。主要的争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使用者还是供给者

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一般较少从事会计职业,而是走上经济管理岗位后需要阅读和分析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供给者得到较广泛的共识,如刘永泽、周晓苏教授在编写《会计学》课程教材时在前言中都作如此表述。

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必须先讲解会计信息供给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会计信息,比如,在一学期54课时的教学安排中,讲授基础会计内容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将占用大部分课时,而如何应用会计信息反而讲授较少,学生疲于学习如何供给会计信息,而对如何应用印象并不深刻。肖华芳、万文军(2009)在华中农业大学458份问卷调查发现,67%的同学因为会计教材内容过于专业而对教材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矛盾。

(二)教学内容组织:按会计要素组织还是按照企业流程组织

作为非会计专业一门综合性会计知识的普及课程,《会计学》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为主体,适当结合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内容,属于“大会计”范畴。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共识就是在基础会计部分压缩和简化会计核算操作技术方法,而将中级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及分析作为重点和主体内容。

在上述共识下,中级财务会计部分主体内容如何安排出现了按会计要素组织还是按照企业流程组织的争议。按会计要素组织是在实践中更广泛采用的方式,如刘永泽、周晓苏教授在各自编写的《会计学》课程中采用这种主流模式,会计核算讲解按照具体会计要素项目确认、计量和报告展开,最终形成财务报告,在此基础上集中讲解财务报表分析。而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组织是按照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组织讲解会计核算,从而保持与企业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些观点在实际教学中也有采用,例如桂良军等人编写的《会计学》教材则采用了这种新模式。与这种安排相结合,还可改变将财务分析放在最后一章集中讲解的做法,将其分散在前面适当的章节里,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三)实验教学:会计核算模拟实验还是其他

重视案例教学、实验或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提升效果的共同认识。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手工会计核算实验还是软件会计核算实验,都以训练证账表的会计核算操作技术为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以及让学生训练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例如肖华芳、万文军(2009)的调查发现,7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就是这种矛盾的体现。因为实验软件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开发,实验内容也以核算为主,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需要更具有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教学,即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

综上而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研究中有许多有益的共识,但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争议,而采用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模拟的方式来提升《会计学》教学效果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行的尝试。

二、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解答争议问题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要求6个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主管、生产主管和采购主管等角色,接手管理一个价格接受企业,每个周期内依次完成借款、购料、生产、销售、生产线投资、新产品和新市场研发等简要流程,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共进行4—6个周期的模拟实验。实验中生成会计报告和利用会计信息支持决策是核心。笔者在教学中对用友公司较早推广的企业经营手工沙盘进行调整,使之侧重会计知识,并使用EXCEL、VBA将其改编为电子版,教学实践中发现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会计学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也对上述争议问题作出了解答。

(一)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真正赋予学生以决策者身份

学生应该定位于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但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如何成为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对于这个矛盾,企业经营模拟沙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解决。

在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中,至少赋予学生三种以上的决策者角色。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学生要扮演企业的高级管理团队,在生成会计信息的同时,更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决策。其次,在每个循环周期开始时需要进行贷款审批和定单竞争,设计学生扮演银行信贷审批员、与企业签订销售合同的客户参与到其中。最后,在每个循环周期完成后,还设计税收稽查员角色,对模拟企业的报告和所得税进行检查。通过角色扮演、参与竞争的模拟实验真正实现了将学生定位为信息使用者的目标。这样设计也吻合学习的建构理论,会计知识不是传递而是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自行获得。

(二)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将会计知识学习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紧密联系

会计学中会计核算知识讲解按照会计要素项目组织还是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组织各有优势。按会计要素项目组织与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一一对应,方便学生理解和阅读报表,但是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安排更能将会计核算与企业决策和实践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会计信息如何生成并如何应用到企业决策中去。

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会计学教学则需要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组织,即按照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成果计算与利润分配的流程安排讲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分析与应用,并将重点的财务比率分解到具体讲解的每一章节,改变以往集中在一章的做法,强调应用它们分析问题。

(三)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替代传统会计核算实验

传统会计核算实验强调会计分录,强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的循环程序,这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简化证账表等会计核算技术的要求存在矛盾,而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会计核算技术和程序,将实验重点放在会计信息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方面,并通过引入竞争和不确定性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是另一种角度的模拟实验,更加符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需要。而且,在4—6个周期的模拟实验中,每个期间其他小组的经营数据都是本小组需要分析的竞争对手案例,这样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也为会计学教学提供了贯穿全书的案例。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可以作为贯穿全书的辅助案例和实验支撑原有会计学教材和教学,当然,也可以按照会计学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深度融合的思路编写新的会计学教材。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融合的具体 做法

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相一致,笔者提出采用五阶段不断深化的教学方法。这既可以作为教学安排参考,也可以是编写教材的新思路。

(一)沙盘企业案例引导与会计学概论

开篇介绍沙盘企业的基本情况、基本决策规则与基本业务流程,作为引导案例讲解企业决策的目标和利益相关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由此自然引出会计的概念、会计信息的供需分析、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要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该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会计等式记录沙盘企业的简单业务循环,并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简表。

(二)案例比较与会计核算基础

随着学生对沙盘企业及实验规则的了解,教师开始比较沙盘企业与现实企业,分析沙盘企业保留哪些特征,由此引出“假设”的作用并可以适当介绍企业理论相关知识。随后介绍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以及复式记账。该阶段要求学生能够为沙盘企业设计会计科目体系,并用“丁”字型账户记录沙盘企业基本业务,再次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简表。

(三)手工实验与简要的会计循环

进入第三阶段,简要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会计报告构成与格式,设计和使用沙盘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数据,通过下发纸质记账凭证、会计账页、会计报表手工形式完成简要的会计循环实验,编制正式的多步式利润表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在这三个阶段,并没有开展小组间的对抗与演练,而是使用确定的沙盘企业数据,重点在于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方法和程序,理解沙盘企业的行为规则与特征。

(四)模拟沙盘实战对抗与按企业业务流程讲解会计要素

在第四阶段,正式进行模拟沙盘竞争对抗实验,每次循环开始时由学生分组汇报、展示来争取贷款和定单,各组进行差别决策和竞争,设计自己的会计核算程序,完成一个期间的报表后,通过模拟股东大会、开展管理层评论等方式进行小组展示。总共循环为4—6个周期。

第一个循环速度较慢,按照沙盘企业的决策过程,在课堂上讲授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成果计算等涉及的主要的会计核算知识。并把核心财务比率分散在相应章节介绍,分析如何使用财务比率获得决策所需要的基本决策信息。

从第二个循环开始,强化学生汇报、演示与讨论,讲解预算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审计的作用,要求每组学生在每个循环周期结束后综合所有小组数据写出简要的财务分析报告并进行汇报展示,评选出最优企业。在学时分配上,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小组展示、贷款订单安排、会计知识讲解,企业沙盘的推演、小组会计核算等都安排在课后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

(五)模拟沙盘案例点评与会计知识扩展

在第五阶段,不再进行模拟沙盘竞争对抗,而是开始将前面第四阶段所形成的数据当作案例进行点评分析,让各个小组明确成功与失败的具体经验教训,清楚理解会计信息如何支持科学的决策。

更重要的是,在上述企业经营模拟沙盘4—6周期的业务循环过程中,有些复杂的会计知识没有体现,被简化省略,在该阶段需要加以补充和扩展。如借款费用预提和资本化问题、采购中的增值税问题、投资的核算问题、应收账款坏账与资产减值问题、成本计算方法设计、所得税会计问题、现金流量表等等。讲解这些复杂问题时力争使学生了解会计政策与估计的选择问题、纳税筹划思想和会计职业道德,并再次要求学生结合沙盘企业进行有的放矢式的思考和讨论。

总之,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会计核算实验的竞争性、趣味性实验,实验的侧重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更加适合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会计学教学也真正赋予学生会计信息使用者角色,按照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讲解会计核算知识,利用竞争对抗式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会计学(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晓苏.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肖华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当代经济,2009(1):130-131.

[4] 桂良军,俞宏.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李刚

非会计专业教学会计学论文 篇3: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 要]《会计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专业术语抽象难懂, 课程内容系统性较强, 往往使初学者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 这必然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因而《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度和认可度,更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但由于该课程的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普遍感到知识跨度太大、内容艰涩抽象、入门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没能很好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色以及各专业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不知道所学内容与将要从事职业的关联度以及该课程的学习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导致老师讲得吃力学生听着费力,不能够达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材存在诸多不足,章节安排不尽合理

我国现有的《会计学原理》教材的内容大多采用由分到总的顺序编排,注重和强调基本理论的铺陈与掌握,习惯于运用由一般到具体、由理论到实务的演绎法思路。而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拘泥于教材的编写模式,按教材编写顺序讲解单纯的理论内容,致使学生学习了账户却不知如何运用、大量编写会计分录却不知借贷的含义、频繁进行账务处理却不知如何编制报表以及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等等,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教学理念未能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教学方法单一

《会计学原理》所讲内容大多为会计理论知识,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从未接触过会计,更没有接触过实际业务,再加上课时较紧教学内容过于集中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教、轻学的现象,在教学方法上,大都采取“注入式”、“满堂灌” 的强制灌输,突出“准则加解释”,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和记忆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禁锢了学生思想,忽视了学生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到会计既高深莫测又枯燥乏味,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和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缺乏趣味性,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实现培养目标 。

3.成绩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目前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考核没有能够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而是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再加上平时的作业成绩等来确定总评成绩。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并不在于看学生能否记住那些枯燥死扳的规则,而在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灵活运用这些规则以及再学习的能力,这种一纸试卷定好坏的考核方式造成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很难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三、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并非培养会计人员,而是立足于通过“懂会计”为其专业服务,重点是能够根据会计报表解读相关会计信息,并能够对财务报表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从而达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的目的。所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等方面对《会计学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结合专业特色定位教學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了解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 掌握分析会计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够解读有关财务报表, 理解报表直接传递及间接隐含的各种经济管理方面信息等。使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建立会计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 具备应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育理念应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侧重点;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所用教材在结构、内容及要求上应区别于会计专业。对非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统筹考虑,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 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会计管理职能,并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例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关注会计中的收入与成本的确认与核算, 以助其进行项目前期调研与开发项目管理。为达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围绕着如何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可借鉴欧美模式,采用以归纳法为主,归纳、演绎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会计要素和报表分析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内容, 加深和强化理论基础知识。把财务会计报告产生的过程、编制方法及分析评价解释清楚,并说明报表使用者如何利用会计报表来进行分析决策,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财务报表分析能力,为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结合专业特色引入教学案例,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选择、设计或编写有一定教学目的、描述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含有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的案例,并将案例用于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判,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很多案例可供借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适时引入恰当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将课程教学内容案例化,将会计理论寓于案例之中,将会计方法以案例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对会计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案例评价报告的撰写,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改进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抽象而枯燥。只有将抽象而枯燥的理论讲解得具体生动才能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作为《会计学原理》的任课教师应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和实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型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恰当地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会计学原理》课程所涉及的许多凭证、账簿、报表等非常枯燥、空泛,不容易记忆和掌握,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搜集实际会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既可以压缩了教学时数,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取得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取得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将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运用,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和能力缺乏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让学生自主地开展研究探索、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经验。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将考知识和考能力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会计学原理》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在期末进行一次闭卷考试,最后期末成绩占70%~80%, 平时成绩占20%~30%。并且试题过于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而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较少,导致学生死抠书本、笔记,死记硬背,知识面窄,只习惯于接受和承认已有的结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单凭期末一张试卷就完成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缺乏科学性,不具有说服力,不利于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会计学原理》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改革,更是观念的变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绩的评定上,期末考试成绩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结合阶段性考核成绩, 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客观公正地给出平时分,注重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及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与展望

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作为《会计学原理》的任课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知识的需求,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中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再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力求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加其趣味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昊旻.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探析[J].财会月刊,2005.4;75

[2]袁红波.“案例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 5;483

[3]崔永梅.“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109-112

作者:李红梅 张敏莉

上一篇:涉农专项资金财务审计论文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