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论文

2022-04-19

【摘要】经济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会计教育已成为高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引起会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分析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从重新定位会计教学目标、优化会计教学内容、改进会计教学方法、完善会计教学考评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论文 篇1: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中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从职业判断能力的内涵出发,以本科层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本科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现状及学生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需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在《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中提高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是经营活动参与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判断并作出选择的能力。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在校大学生来说,未来可能成长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应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信息是对企业发生的以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是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依据,职业判断能力对管理者掌握必要的会计知识有新的要求。

一、强调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网络信息化,企业面临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多。管理者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时,更多地需要依赖自身专业知识及个人经验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做出恰当的判断。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管理者如何选择准确适当的会计信息对于经营管理决策有决定性意义。很多管理人员虽然有过会计学习经历,但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学习如何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不能识别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没有形成对会计信息的职业判断的意识和能力,经常出现滥用会计信息的现象,严重影响决策的质量。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教育属于入职前职业教育阶段,其教育定位决定了大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作为公司未来潜在的经营管理人员,如何识别和运用会计信息对于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作出准确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原理》课程是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兴趣和会计课程教学质量重要环节,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中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现状

通过对长沙开设经管类专业的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针对性调查,涉及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及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调查情况汇总如表1表2。

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所制订的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很多高校并未明确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习该课程意义所在;部分高校即使制订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没有准确传递与职业判断能力相应的信息,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还停留在会计核算基本原理的介绍和会计信息的生成上,非会计专业学生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实践教学过程就已经结束,更不要说通过实践对他们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此外还发现,各高校决策者对于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经费稀缺;学生认为会计教师虽具备丰富的讲课经验和较高的理论基础,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将现实与理论结合;有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即使涉及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也是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目前几乎是一个空白。

三、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措施

职业判断的形成取决于多个方面,个人的专业素质是主要因素,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专业素质包括会计、财政、税收、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综合性最强的信息,会计信息的选择与运用应作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培养的重心。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侧重于告诉学生在实践中如何根据所学的会计理论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取的信息为单位经管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在大学学习阶段,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目标是行动的纲领,制订的目标必须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换句话说,学生对于会计教育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的正确认识将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目标中确定不同的子目标,同时明确强调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进行会计操作生成会计信息,而是能够依据所学的会计核算原理,针对既定的会计信息进行识别与判断,并分析提炼出对企业经营决策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的信息。

(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在教学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会计原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应该各占一半左右,理论教学着重介绍基本原理,其他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加强自学和自我理解;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把凭证、账簿、报表知识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安排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训练学生如何针对复杂的会计信息形成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编制恰当的教学资源。非会计专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心是在针对特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决策过程中如何获取与运用会计信息,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恰当的教学资源为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提供辅助条件。恰当体现在一方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具体设计实践课程资源过程中,总的原则应该要强调实践教学资源的仿真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同时要强调法律在职业判断中的约束作用。

1.编写恰当的教材和教案。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版《会计原理》实践教材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教育钻研较深的一线教师联合编写,所编写的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前瞻性体现在对未来新的经济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新的业务、处理方法进行预计;通用性体现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不同专业都能够从教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样既可以做到专业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编出精品资源,还可以兼顾各高校的特色。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在编制教案资源过程中,要建立高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各高校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及专业特色在统一教案的基础上而有所发挥。

2.准备恰当的会计模拟核算工具、教学版会计软件、ERP软件、教学录像等。结合非会计专业特色,这些教学资料各高校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对这些资料可以提供必要的文字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通过良好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条件较好的高校,针对国外类似的教学工具也可引进编译,并形成此类教学工具库。

3.根据专业设置,收集会计信息资料。针对各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及就业主要方向,可以有针对性选择相关行业的典型企业的会计资料及该企业发生的相关大事备忘,主要有企业会计核算原始资料、财税法规、经贸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企业经营活动案例分析等。

(四)选择以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式。《会计原理》实践教学应是以职业判断为核心,将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通过边学边练习,消除书本与实践的断层。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的原则是注意所选择新方法的实质效果而非表面现象,同时要考虑实践教学的成本效益和时间限制。

选择实践教学方式的基本思路应能够培养学生形成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首先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营造实践教学气氛,在较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所选择的实践资料,设计会计信息与各专业相关的趣味问题,在互动过程中穿插对职业判断的认识、引导;再次选择恰当的教学实施方式,如演示导入、小组讨论、项目设计、调查分析、沙盘体验、模拟决策、团队竞争、总结分析,在小组竞争过程中提倡批判性、谨慎性思考,强化对职业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的认识。

此外,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邀请对会计职业判断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专题讲座、带领兴趣浓厚的学生参观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等,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达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优化考评环节。恰当的考核方式是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效果的保证。职业判断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这种能力是分阶段通过不同小的实验和项目来实现的,因而这种能力的检验不能完全通过闭卷考试实现。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而言,实践环节的考核应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会计信息的选择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经营管理决策综合案例,考核的时间可以课外用一周左右来完成,通过综合案例评价检测学生的判断能力。

(六)培养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具有敏锐职业判断能力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制订相关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师队伍。

首先,应强化终身教育理念。一方面学校加大投入,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加强校际会计教育交流,拓宽教师视野;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各高校可通过轮换的方式安排会计教师用一年或半年的时间深入到企业里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利用会计信息决策的能力。最后,聘请经验丰富的执业者、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向学生讲述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运用会计信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师的不足,保证教学上较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是管理人员常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最全面的反映,恰当的职业判断建立在对会计信息准确把握上面。在目前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养成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各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因此,应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对实践环节在资金、时间、资源、师资上予以足够重视。J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2.杨泽花.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考察[J].财政监督,2009,(2).

3.李学斌.论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现状与影响因素[J].当代经济,2012,(8).

作者:李军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论文 篇2:

刍议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

【摘 要】经济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会计教育已成为高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引起会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分析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从重新定位会计教学目标、优化会计教学内容、改进会计教学方法、完善会计教学考评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 教学 对策 课程设置

导言

会计知识对于从事经济管理的人们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组成部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压力与挑战也越来越大:海量的市场信息、复杂的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这些因素组成的工作环境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熟练运用会计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会计课程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备课程之一。然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管理工作岗位上,对其进行会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懂会计基本知识、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工作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实施会计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视同。

一、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

与会计专业相比,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各类会计课程的目的在于有朝一日自己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类会计技能:填写会计凭证、编制财务报表、报账报税等,即将各类经济信息转化成为系统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学的目标是熟练掌握各类技能。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经管类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会计的管理思想与流程,培养他们的管理思维模式而非亲身参与报账、填表的实际会计工作中去,即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是两大群体的会计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

(二)会计课程安排不同

会计知识只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课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并非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会计课程仅占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一小部分,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知识的学习必须系统而齐备,包括:(1)财务会计体系,以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核心,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等; (2)管理会计体系,以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决策为核心,包括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 (3)财务管理体系,以企业理财为主体,以控制风险与提高收益为核心,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

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当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进行区别教学,而非“大而全”,但部分会计教师却恰恰犯了这个错误,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和经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视同仁”,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但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非会计专业学生而对这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知识的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何在,也不清楚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这些知识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较单一

会计学除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外,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会计的内容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的结果又服务于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除了学习掌握相关的会计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运用会计的方法去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的。缺乏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是目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改进

(一)重新定位会计教学目标

充分认识到经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意义所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方面,而非技能方面,除了传授基本会计理论知识外,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利用各种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管理决策。

(二)改进会计教学的方法

会计课程的内容是学以致用的知识,它既不抽象,也不深奥,与实际的工作内容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在进行会计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案例教学的比例,不能够仅仅将课程教学的内容集中在课本的讲解上,而是要通过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其对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有一个更深入了解,对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而对于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各类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利用以及财务决策方法的运用,主要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或实务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方法加以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决策,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讨论,由学生对自己的分析结果和决策方案做出评价。因此,教师要主动搜寻合乎学生学习水平的案例做为教学之用,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源于生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二是案例难度要适中,如果太过简单,则达不到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太过艰深,则学生的积极性将会下降,因此,只有保持一定的难度,同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 2003(5).

[2]钟红英.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3).

作者:黄素香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论文 篇3: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基础会计学》课程是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长期的教学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都以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来要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教学内容、重点、形式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的专业特点。究其原因,还是课程定位不准,没有结合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安排课程。因此,积极探索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对该课程进行重新定位的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定位

一、非会计专业设置《基础会计学》课程对作用及定位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它是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这门课程阐明了关于会计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论在企业还是在非营利组织工作,都有必要懂得、熟练应用一些基本的财务与会计知识,并具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比较难以接受,“入门难”的问题表现得相对突出。这种现象不外乎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①课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如理论性较强、术语过于专业化,比较抽象和深奥,再加上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等情况缺乏了解和认识;②就教师而言,通常认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要略知一些会计基本概念就可以了。针对他们上的“会计学”课程,不过是将会计专业的相应课程简化而已,没有深入思考不同专业对这门课程的要求和定位如何,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没有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不能体现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③对本科生来说,总以为这门课程是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反正自己将来不会去记账”这种思想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心中普遍存在。由于对这门课程缺乏正确认识,学习的劲头不足,再加上这门课程对于初学者确实有难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综上,面向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会计教学处于窘境。从事会计教学,尤其是从事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大有必要认真思考非会计专业的经管类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知识的目的何在、作用何在,如何对其进行定位。经管类学生毕业后即将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具备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作为教师,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经管类本科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以一个普通的非会计专业人士的直觉来对复杂的原理进行阐释,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的会计知识,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建议

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改革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教学过程的有机整体。

1.修订原有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当前复合型人才最受青睐,各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都确定要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但复合型人才并非样样精通,而应该是“一专多能”,即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个具体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因此,每位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之前都要对该门课程在专业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制订体现专业特点和满足专业知识体系要求的教学目标。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毕竟不会从事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他们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目的不是学习如何做会计,而是在懂会计的基础上能够使用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地将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为自己的工作服务,这也应该是学校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为经管类各专业(非会计学)都设置了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本意和初衷。很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没有严格区分会计和非会计专业,局限于基本会计概念、基本账户核算及账证表的核算流程,似乎和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没什么区别,过多地考虑了会计课程的完整性,而忽视了非会计专业本身对会计知识的不同需要,导致原有教学目标并不完全符合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造成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实践工作能力的缺失。因此,在制定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重点,将视线从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技术教学转向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要充分考虑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来修订原有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才能达到预期的办学目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出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面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如下思想:①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会计性思维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结合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目的;②联系强化内部控制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把握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三大环节;③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来促进学生运用和把握会计信息,以提高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2.根据修订的教学目标调整原有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上《基础会计》这门课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教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学会做会计,常常感觉时间不够、内容讲得不够深入完整,因而抱怨课时有限,不能像对待会计专业的学生那样将问题细化,学生学得不透、不全。事实上,如果将基础会计学的全部内容逐一详细的向学生介绍,势必占用大量授课时间。究其原因,传统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没有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授课教师对贸易、金融、营销等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无法体现非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要求,缺乏特色和创新,针对性不强,内容的完整性也有一定的不足。因为上述情况经常出现,目前很多教师授课时力争跳出教材,但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又使得学生学习尤其是课后学习不能脱离教材,否则将导致学生课上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常会感到教材内容的艰涩和术语的不通。因此,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不应该生搬硬套会计专业的内容。教学侧重点不应该是教学生如何学会会计核算,而是要让学生以会计规范为基础,以会计报表为目的理解会计实质,增强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分析处理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明确这个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情况,区别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涵盖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强调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尤其注意对不能直接支撑技能项目的理论和内容,避免面面俱到,更不能片面追求体系的完整。

从增强学生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处理本专业相关问题能力这个教学目标出发,采用分解财务报表的教学新模式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即通过解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引出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再由会计要素结合编制好的会计报表导出会计恒等式,通过会计报表认识会计科目,再从会计科目过渡到会计账户。这样做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另外,在分解和重构财务报表的同时合理加入基础会计理论、基本核算方法,还能够阐明各种财务报表项目金额及其变化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正成因。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初学的难度,并且迎合了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调动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3.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并注意功能与技巧的开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针对非会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合各专业的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手段的优势,在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在模板、字体、音效的选择方面都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加以注意。在模板的选择上,最好选用比较简单或色彩背景单一的模板,简单是说模板本身图案不宜太多、太复杂,色彩背景单一是说最好选用白色或浅色为底的模板。因为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单据,如运杂费、购货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原始凭证,这些凭证本身就有固定格式,发生经济业务后,需要按要求填制相应的内容,并由经办人签字、盖章,如果是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还需要加盖单位公章。若选择带有复杂格式、色彩鲜艳的模板,凭证本身的格式和填写的内容就不能清晰准确地被反映出来,演示给学生观看时也显得杂乱无章,没有重点主次之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选择模板时,最好使用简单的白色或以浅色背景为主的模板为好。在音效方面,声音效果要应用适当,对于学生操作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能够起到提醒的作用。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时,除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外,还能以超链接的方式用网络资源满足教学的需求。另外,巧用演示方式也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如选用红色的屏幕指针对讲授的重点内容随时进行标记处理,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

4.教材选用要适应专业特点,满足教学需要。目前,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选用的基础会计教材并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大多数教材更注重介绍“如何做会计”,即侧重介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在教材的难度和深度上,以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要求非会计专业,内容偏难,并不适合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教材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定位不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内容安排封闭而且抽象,封闭是说只就会计谈会计,切断了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联系,切断了会计部门与其他企业职能部门的联系,导致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内涵理解较为片面;抽象主要表现在介绍会计信息加工方法时,将会计工作从其他经管活动中抽离出来,使学生无法体会到会计核算的真实环境,更无法了解会计核算工作是如何与其他职能活动相互协调的,更有甚者将会计核算内容进一步抽象为分录的编制工作。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无疑加深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不是学会计的,为什么要学基础会计”的疑问;②现有内容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教材正文缺少实例、脚注和尾注。对正文中涉及其他学科理论知识,或本学科较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没有采用脚注或尾注的形式予以说明,无法解释和拓展本课程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每章节的篇尾作为正文引申和补充内容的课外阅读严重不足,很多教材甚至没有,这极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会计语言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教材正文以陈述、说教式行文风格为主,不利于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更谈不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为解决上述突出问题,应积极调整教材的教学目标,使之定位准确。教材内容安排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各章节的体例应该有针对其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对不同专业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表述的行文风格应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要将会计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有机结合,避免割裂会计与其他工作环节之间的联系。总之,要选用与非会计各专业密切相关的,跟踪学科发展动态的高质量教材,达到帮助学生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分析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性质、地位,以及该课程的学习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对自己将来工作和生活的作用,并不是只有做会计的才需要学会计,以此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带领学生向纵深发展,变双方被动为主动,使教与学更为轻松、自然,使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祖明.基础快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

[2]莫锦笑.《会计学原理》课程特点与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3]完绍芹.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

[4]赵晓玲,钱光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1).

(编辑:易继斌)

作者:肖晗 朱民田

上一篇:物理化学实验设计论文下一篇:煤炭行业环境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