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会计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会计专业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根据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运用项目教学法展开会计教学,是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第一篇:会计专业会计论文

高职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融合的探讨

摘要:鉴于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取得相关职业证书的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会计教学中适时、恰如其分的融入会计考证的相关内容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如何将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实现融合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高职 会计教学 会计考证 融合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考证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基本前提条件和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取得“毕业证”这一学历证明外,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是必须的,因而很多高职学院都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取得“双证书”,即专科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除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高职学院还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是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一个资格证、上岗证,但是从会计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步入会计工作岗位后绝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都会参加会计职称考试以及会计职业证书的考试,由于在校大学生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只有资格参加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虽然理论上讲可以不参加初级直接考中级,但是由于专科毕业生毕业5年后才能参加中级职称的考试,中间要间隔5年的时间,间隔时间过长,5年期间很可能会丧失一些对职称有要求的工作机会,因而能够在大学期间取得初级会计职称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的关系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如此重要,那如果仅仅让学生自学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复习考试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达到那个能力,因而必要的措施就是将会计考证与会计教学有机融合,一方面将會计考证的相关知识融入、渗透到日常的会计教学中以提高会计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巩固、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过程。因而以考试为导向,以考试促进教学,教考相长,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顺利取得职业证书双赢的效果。

三、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融合相关措施

(一)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会计职业证书的重要地位

目前高职学院教学计划、教学实施都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引来贯彻实施的,鉴于会计职业证书对会计从业及未来发展重要性,因而建议高职学院应该修正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明确写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性的指引,教师教学目的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清楚了,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将会计考证的知识融入相关的课程

纵观高职会计考证的内容其实都在会计相关课程中是有体现的,并不是日常会计教学之外的内容,所以将会计考证的内容融入日常会计教学并不需要很多教学内容的调整,只不过是要参考参照相关考试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有人会说高职不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吗?如果以考试为导向,那岂不是培养出的学生是只懂理论不懂技能的吗?这不是与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相背离吗?其实这一问题毋庸担忧,由于目前的考试大多是理论考试,因而影响的只会是理论方面的教学,实践教学是丝毫不会受到影响的。因此会计考证与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有: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关内容的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3科,《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本来就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而且一般考试的重点内容就是平时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是要求教师在这些课程教学时兼顾考试中可能考到的重点问题就行了,平时理论练习题可以参照考试相关的模拟题,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导致学生需要自学该门课程,效果很不理想,因而建议没有开设此门课程的学校应该开设,还有就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最好是考试所用的软件。

2、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内容的融合: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是《初级会计实务》、《初级经济法》两科,《初级会计实务》这门课涉及到的科目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但主要是《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占到考试分数的80%以上,所以在这2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有必要借鉴、参考《初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内容。《初级经济法》主要考核的是《税收基础》、《经济法基础》的内容,所以在这2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初级经济法》考试的内容是完全可行的。

3、其他会计考证内容的融合。由于部分学生参加会计工作后由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很有可能会参加比如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为了给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我们可以在相关课程中注意这些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在《税收实务》课程中关注注册税务师《税法Ⅰ》、《税法Ⅱ》或者注册会计师《税法》的考试内容;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参考注册税务师《税收相关法律》或者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的考试教材;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中借鉴中级会计师《中级财务管理》或者注册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的相关内容。

(三)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由于要在会计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融入会计考证的内容,那么对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就更高,因此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否达到既保证会计教学的目的又能助学生会计考证一臂之力的要求就显得极为重要,我认为要提高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从教师自身和高职学院两方面结合进行:

1、专业课教师:由于会计考证是属于职业证书,考核的都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都是由专业课教师教学的,首先专业课教师应该明白考证对学生的重要性,其次专业课教师自己应该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也对会计考证的相关内容非常了解,再次就是如何能够恰如其分的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会计考证的相关内容,做到既不能仅仅为了考证而考证,实施应试教育违反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又做到能够把握会计考证的指导方向,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要求专业课教师把握好“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所以专业课教师自己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只有自己的知识足够丰富了才能正确把握原则、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好的实施教学与考证相融合打好根基。

2、高职学院:首先是从制度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原则那么效果会截然不同,就像本科学院一定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一样,如果高职学院从制度上规定高职学院的毕业生一定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那么学生就会全力以赴,如果只是将这一规定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严格执行的话,对学生不会形成威慑作用,所以制定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从指导思想上予以保证是关键环节之一。其次是对教师的激励。目前高校实施的是教师薪酬与职称直接挂钩,教师有没有职业职称证书或职业证书与其本身的绩效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教师是没有动力去考取相关会计证书,但同时高职学院又要求专业教师是“双师型”,要求专业教师有相关的职业证书,这两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所以高职学院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取得相关职业证书的专业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资和精神上的支持和补助,大力倡导教师在取得职业证书的同时参加职业社会实践,把“双师型”教师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雷霞

第二篇:专业需求指导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根据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运用项目教学法展开会计教学,是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项目教学法;会计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编号:RW201316)的阶段性成果。一、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与财务知识的作用日益重要,一些非会计专业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相继开设了《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如何做好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工作,已成为会计教师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1.围绕非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展开会计教学。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明确会计教学目标,使非会计专业学生能从所学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例如,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文秘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珠海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各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办文、办事、办会等秘书基本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高效、规范地处理企业办公事务和商务事务,为企业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实务,“懂会计”、“用会计”,能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适当预测,帮助部门领导为其决策提供必要、恰当的建议,即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会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使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沿着办公室文员——普通秘书——行政助理——高级文秘专业人才——部门主管——直线经理的方向发展。只有明确这一定位,才能使会计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2.紧密联系培养目标,采用适用的会计教学方法。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大多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主导,增加更多的实践辅助。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框。因此,需要依据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突出实践特色,注重会计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教学,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践运用能力,树立会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满足就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进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学生通过项目来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学习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在操作过程中训练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能力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结合会计知识的理论特点,力求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突破教学的传统方式,突出实践性、职业性,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补充,在考核方式上进行相应的创新。

1.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项目内容。确立项目时,要考虑以下因素:课程的位置和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项目的可操作性及难易程度,具体包括职业入门、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开展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综合实训,等等。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组织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见表1。

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项目任务完成后的总结评价特别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是将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实行项目教学法后,考核不能以考试成绩为主,应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整个项目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突出项目实践的评定,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平时表现成绩占20%;二是项目任务完成成绩占40%,这部分成绩来自于每次的项目实践评委小组。一般先由实践评委小组成员按照评分要求各自给出项目小组的评分,再取平均成绩作为项目小组的最终得分;三是期末考试,占总评40%。这种考核方式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的完成为主线,对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和立体。会计项目教学的最终成绩是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的综合成绩,打破了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使学生理解课程考核侧重于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过程,重点考核项目任务实施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得好成绩,就要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积极性。

3.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实施模块组合教学。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是我院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专业及方向将各项目教学内容分为“通用模块”和“专业模块”进行组合设置,依照不同专业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项目教学模块组合及教学目标,实施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通用模块”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所有学生,是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专业模块”则是针对具体的非会计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例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学项目包含主要经济业务分析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扼要分析,可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效使用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法律专业学生的项目教学内容包含财经道德法规,为学生未来从事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处理法律纠纷提供良好的会计知识背景。这种模块组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每一种组合教学的广度、难度、深度各不相同,既可使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使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得到优化,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运用恰当的会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并通过实训练习强化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虽然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但毕竟只是在校内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做到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而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企业开展工学实践。在此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辅导,及时发现、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弥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调整、修正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序,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深刻理解、领会会计教学内容的应用主旨。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如彩.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4]王晓玲.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7).

[5]刘春萍.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26).

(编辑:易继斌)

作者:马迎迎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如何开设会计英语课程

摘 要: 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的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英语课程在设置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对现有会计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会计英语课程 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会计专业方面的人才显得十分紧缺,如何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培养会计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积极筹备双语教学工作,我就如何搞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开展会计英语的必要性、重要性

从我国经济形势来看,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众多企业也走出国门,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国外,都需要双语会计人才,加上全球一次又一次的并购浪潮提供了广阔的会计服务市场,跨国公司的涌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频繁需要大量的专业会计人才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已成定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精通英语并能够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标准使用英语处理会计业务。无论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贸企业和一般企业的产品外销,还是在国外开设的中国企业分厂或者直接到外国就业,会计专业英语都是基本能力要求。但是,现在会计专业英语在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不被列为主干课程,而是作为选修课或者考查课甚至不曾开设,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几年下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简直一片空白,更不用说到有关企业从事该方面的会计工作了。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会计教育所表现的“国际化”和文化发展的“世界化”现象是令人瞩目的,而实现这一新观念的基础就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所以,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打造专业品牌的一个重大举措。在未来的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位居榜首。据有关人士估计,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双语会计人才,双语人才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需求缺口巨大,供给却处于短缺状态。

所以在外界经济环境不断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高职会计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解决方法

(一)适当增加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课时数。

会计教育的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有效从事会计实践活动的人。高职层次会计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从事具体会计岗位的工作,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外贸等第一线上的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知识。所以,一般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人文素质教育应具备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法律、道德、计算机等文化基础课程;二是具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把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技术课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分配给足够的课时,非主干课程则比较均衡地分配剩余课时。在这样的思路和安排下,会计专业英语就显得无关紧要。

但是文化基础方面的课程,如政治理论、法律与道德等,这些课程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可以适当减少一部分课时。对于高等数学这样的课程,它与实际工作联系不上,而且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考虑不设或减少一定的课务量。在所有课程当中,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是最费时间的一门课,他们一般要花费三分之一的课余时间来应付公共英语一、二级考试。调高会计专业英语的课时比例是肯定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质量的,而且在事实上也是可行的、容易操作的。另外,如果我们适当增加会计专业英语的课时,也将有助于学生的过级考试。

(二)根据考试成绩划分班级,由大班教学改成小班教学。

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在设置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班级划分上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班大人多。这种规模对于一般专业课而言,在组织教学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对专业外语教学就很不合适。因为班大人多,通常是全班五十几号人,甚至六十多人在一起上课。这样,老师不是在讲英语而是在“喊”英语,而“喊”出来的英语就失去了纯正英语应有的语音、语调、语感、节奏和抑扬顿挫。另外,语言学习应该是双向式交流,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程度、发音情况,向学生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但是,班大人多使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课堂秩序也因人多而难以控制。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般而言,会计专业英语的开课时间都在高年级。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拉开了距离。而且每个班都存在三个等级:不达一、二级的,一级水平,二级水平。这三个档次混在一起,众口难调,教师想因材施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会计专业英语教师只能是“以不变来应万变,每年做一锅夹生饭”。

如果能根据上述三个等级划分班级,且将大班变为小班,就便于老师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备课、讲课,使会计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之间的语言双边活动的过程,让各种不同基础、不同素质的学生都得到均衡的、等量的专业英语应用和实践的锻炼机会。这样就打破了因班大人多所造成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口译,学生笔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体。

(三)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选用原版教材。

据我所知,现在开有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高职学校,一般不选用英文版教材,有的采用的是老师自编教材(讲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加入WTO以前,客观上不太需要;二是思想认识上没有超前意识;三是片面地认为学生英语水平太低,用原版教材效果差;四是双语教学的师资缺乏。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许多院校的会计系正在积极迎接挑战,研究和准备用英语教会计专业课。我认为,采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可以领略英语的真谛,品味英语的妙趣,探寻英语的奇奥,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西方教材的编写方式、思维方式、说理、陈述、举例、练习、作业、實习等各个环节与中国的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使他们有兴趣学好原版教材。有的地方文字高深、结构复杂、论证严谨、深奥难懂,通过语法分析,层层深入,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四)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一般而言,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手段是黑板加教材。老师先领读生词,然后逐句翻译,并讲解语法要点。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释放的信息量少,尤其是英文版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单靠传统教学手段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音像并重,图文并茂,立体感强,而且会计电算化完全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这种天然联系就决定了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手段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大屏幕(或者学生桌上的显示器)。

教师若有兴趣时,还可以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利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一些幻灯片,将讲课的章节内容、习题、答案、示意图、会计报表等做成演示文本,并将其予以美化背景、加载声音和动画,使文本带着不同声音、不同动画从不同方向飞来,增强立体感和音像效果。使用这些演示文本既可以加快讲课节奏,减少板书和画表的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又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向东.浅谈高职高专会计教学观念的转变.会计论文网.

[2]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对策.会计之友,2000,(10).

[3]罗勇.改革会计课程考试培养创新会计人才.会计之友,2006,(5).

[4]肖凌,张艳萍.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案例.会计之友,2006,(2).

作者:谢 磊

上一篇:创意家居设计论文下一篇:交通安全管理论文